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农村居民的民主自治是实现基层政治参与的重要渠道,然而由于我国农民的整体政治素质较低、农村经济比较落后、民主法制不健全等方面的原因,农村的民主自治存在农民民主自治的能力不足、农民缺乏主动参与政治的热情、自治渠道不通畅、形式单一等问题。为此,应提高农民教育水平和政治文化素养,发展农村生产力,为农民政治参与提供物质基础,建立和完善农村地区农民政治参与的保障机制。  相似文献   

2.
现代化进程中的农民政治参与问题解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改革开放以来 ,我国农民的政治参与意识明显增强 ,参与的有效性也大大增强。但是由于制度、经济、农民自身素质和组织化等多方面因素的制约 ,我国农民的政治参与还存在着非制度化参与呈上升趋势、政治冷漠现象、从众性参与较多、参与环境差等问题。要解决这些问题 ,须做好四个方面的工作 :加强制度建设和法制建设 ,健全参与机制 ;大力发展农村经济 ,夯实农民政治参与的物质基础 ;大力发展农村教育事业 ,提高农民素质 ,优化农民政治心理 ;提高农民的组织化水平 ,增强农民政治参与的整体实力。  相似文献   

3.
当前在我国农民的政治参与中.行贿、越级上访、故意报复、群体性暴力抗议活动等非制度化参与问题题比较突出。这与现有政治参与渠道不畅通、基层干部素质不高等有关,也与农民法制观念淡薄有关。应从大力推进农村经济发展、拓宽农民参与渠道、提高涉农干部素质与农民的民主法制意识等方面入手,逐步提高农民的政治参与能力,实现农民政治参与的制度化。  相似文献   

4.
基层人大代表选举制度是保障公民政治参与权利的基本形式与制度载体。基层人大代表选举在实践中存在着选民缺乏参与动力、形式化参与现象普遍、候选人提名机制有待进一步完善、选民对基层人大代表监督权难以落实等问题。应着力从健全完善选民参与基层人大代表选举的利益关联机制、改进基层人大代表提名机制、优化基层人大代表选举信息公开机制、逐步构筑选民对基层人大代表的监督与约束机制等方面入手,为公民政治参与提供坚实的制度保障。  相似文献   

5.
《青海人大》2006,(3):57-58
今年2月21日中共中央2006年一号文件《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中,八个部分的最后一部分提出,“加强农村民主政治建设,完善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乡村治理机制。”光泽县委推行的“户代表议事会议”制度,是结合当地实际、探索乡村治理机制的产物。这一制度的创新,点燃了农民参与乡土政治生活的热情。让我们看到了权利向农民回归,民意向决策机构聚集的可喜景象。农民们在参与乡村治理中,疏通了利益诉求的渠道,  相似文献   

6.
农村政治文化建设是新农村建设的内在要求。当前,宗族观念盛行、民主法制观念淡薄、政治参与意识淡薄等因素制约着农村政治文化的发展。发展农村政治文化,应进在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的基础上,加强相应制度建设,加强对农民的政治教育,并拓展农民政治参与的渠道,引导其积极参与民主政治的实践。  相似文献   

7.
作为一种手段性参与,农民非制度化政治参与具有形式多样化、过程无序化、趋势扩大化的特点,其根源在于市场经济影响下的社会利益分化。另外,农民政治参与机制不健全、基层政府行为不规范、熟人社会和传统政治文化的影响及农民自身素质不高也是引发农民非制度化政治参与的重要原因。在新农村建设过程中,需在大力发展农村经济的基础上,完善农民政治参与机制,转变基层政府职能,消除熟人社会的不利影响,培育新型农民以使农民政治参与走上制度化道路。  相似文献   

8.
当前中国农村社会转型过程中最突出的政治现象是农民的非制度政治参与,其中在社会利益分化的情况下,农民自身正当利益受到损害;农民经济基础的薄弱;农民制度内参与的渠道缺失;农民综合素质较低,是引发农民非制度化政治参与的重要原因.在新农村建设过程中,需在大力发展农村经济的基础上,完善农民政治参与机制,提高农民综合素质,培育新型农民,健全农民利益补偿机制,以使农民政治参与走上制度化道路.  相似文献   

9.
"参与民主"兴起于20世纪60年代,它重新解释了政治与参与的含义,倡导"直接参与与代议民主"的政治模式,是一种渐进式改革方案。"参与民主"适应了经济发展条件下大众的民主需求,对推动我国基层民主自治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我国的农村政治参与制度经历了人民公社时期与村民自治时期,受乡镇行政权力干预、农村政治参与制度供给不足与政治参与主体性低等多种政治系统因素的综合影响,目前的农村政治参与已进入拐点,农村政治参与制度需要转向。理顺乡村关系,加强农村政治参与制度建设、农民主体培育、乡镇政府与村民互动可优化农村政治参与制度。  相似文献   

10.
张凯  田治勇 《工会论坛》2005,11(1):115-116
实现村民自治 ,扩大农民的政治参与 ,是发展基层民主的重要目标 ,是建设社会主义民主的基础性工作。但是 ,与其他阶层相比 ,农民的政治参与热情相对低落 ,政治参与行为相对消极 ,参与功效感不高。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可从收益、资源、组织化、干部作风、农民思想等几方面来分析。  相似文献   

11.
目前农村的女农民培养经费不足.规模有限,难以满足实际需求;培养项目缺少统筹规划,效果不佳;女农民参与热情不高,培养制度有待于进一步完善.针对这些问题,应进一步加大政府的支持力度,增加资金的投入.建立健全培训机制,扩大培训途径范围,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女农民的参与积极性.  相似文献   

12.
农民政治参与是发展农村基层民主政治的重要内容。当前,我国正处于经济和社会转型期,农民政治参与意识不断增强,参与水平不断提高。本文在分析我国农民政治参与特点及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扩大农民政治参与,需进一步繁荣农村经济,健全农民政治参与机制,提升农民政治参与素质,营造良好的政治文化氛围,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  相似文献   

13.
农民阶层是中国政治参与中"冷漠的大多数".而没有广大农民的政治参与,中国政治民主化是不可能实现的,也是不完整的.改革开放以来,农民因为经济、社会、教育等各方面原因内生、分化出不同的阶层,阶层分化对农民政治参与产生了深远影响.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优化基层民主政治发展模式,将农民政治参与途径纳入法制轨道,加强对农民的政治意识教育,对创建社会主义新农村、构建和谐农村社区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4.
20世纪 90年代后 ,农民非制度化政治参与在部分农村地区呈现上升扩大态势 ,这对农村基层政权和农村社会稳定产生了不利影响。应采取综合性措施 ,引导农民通过制度内渠道进行政治参与  相似文献   

15.
农民有序政治参与在和谐社会建设中具有重要地位,它有利于增强农民参政能力,推进民主法治建设;有利于优化利益协调与整合,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有利于推动社会良性运行,促进全社会的诚信友爱;有利于增进决策科学性,促使社会充满活力;有利于缓解农村社会冲突,促进社会安定有序。当前,应以制度创新为基本内容,完善包括村民自治制度、基层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和信访制度在内的政治参与相关制度,促进农民政治参与有序化。  相似文献   

16.
农民是新农村建设的主体,农民有序政治参与是构建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基石,农民政治参与的积极性和参与程度直接关系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历史进程。农民政治参与对农村民主政治的发展有着积极的影响,而农民的政治参与不成熟,则会对我国的民主发展产生消极影响。政府与村民博弈的非均衡性,农民政治参与动机的自利性,村民的政治参与的非制度化,是导致农民政治参与缺失的主要根源。大力发展农村经济,规范地方政府行为并深化基层的政权改革,加强农民的政治素养教育,是提高农民政治参与程度和水平的现实选择。  相似文献   

17.
当前我国农民为了保护自身利益 ,常常诉诸于非制度化政治参与 ,这主要与农民整体素质偏低、组织化程度差以及农民政治参与的制度不健全、法律不完善有关。这种状况应引起足够的重视 ,并采取相应措施 ,将农民的政治参与逐步引入制度化的轨道上来  相似文献   

18.
谈当前我国农民的政治参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代政治的发展,显著表现为人民对政治的参与,这不仅仅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重要手段,而且更重要的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特征。对于农民占人口绝大多数的中国来说,政治上能否取得实质性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要看农村政治能否取得真正发展,要看农民政治参与的程度和水平。一、中国农民政治参与的基本现状。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中国的全面改革是由农民在农村率先启动的。农村改革的突出特点,—是在经济上实行了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制度;一是在政治上实行了以农民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为显著特征的基层群众…  相似文献   

19.
农村和谐社会就是构建和谐的农村经济与和谐的农村民主政治,在农村经济有了一定发展的基础上构建农村和谐社会的着力点应该是扩大农民的政治参与,大力推进农村民主政治的和谐发展。文章借鉴政治参与理论分析研究当前农民政治参与的现状及对农村和谐社会构建带来的影响,提出扩大农民政治参与的相应对策,为农村和谐社会提供政治支撑。  相似文献   

20.
孙守春  季丽新 《理论前沿》2009,(17):15-16,28
在推动农村政治发展过程中,要自觉贯彻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把农村政治发展纳入科学发展的轨道上来。为此,要处理好农民组织化水平与农民政治参与水平的关系、农民政治参与水平与农村政治制度化水平的关系、农村政治制度化与农村政治社会化的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