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的民族区域自治,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土范围内,在中央政府集中统一领导下,遵循国家宪法的规定,各少数民族以聚居区为基础。建立自治地方,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利。享有当家作主。管理本地区本民族内部事务的自治制度。  相似文献   

2.
江泽民总书记在十五大报告中,把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一同表述为我国社会主义民主制度的三大形式,明确提出,要"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这一论断表明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在我们国家体制中的重要地位。目前,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建设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阶段,一是民族自治地方增多了。全国共建立了159个民族区域自治地方,其中自治区5个、自治州30个、自治县(旗)124个,全国55个少数民族中已有45个民族建立了自治地方;实行区域自治的少数民族人口已占少数民族总人口的80%左…  相似文献   

3.
1984年5月31日第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通过、并于同年10月1日起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是以宪法为依据,总结了建国以来我国民族区域自治法律制度的经验,在1952年民族区域自治实施纲要的基础上,进一步健全和完善起来的具有中国特色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十多年的实践表明它为调整新时期社会主义民族关系,促进民族自治地方的社会经济发展,保障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健康运行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法是一部在多民族构成的统一国家内,在少数民族聚居地区或少数民族分布较为集中的地区,由少数民…  相似文献   

4.
1952年初,时任中央统战部部长李维汉为中央人民政府起草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实施纲要》,它是现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的基础.《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的颁行在新中国民族工作史上有着里程碑的意义,它标志着我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进入了法制化的新阶段.今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颁布30周年,也恰逢李维汉逝世30周年,对李维汉民族区域自治的思想做出梳理,既是纪念《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颁行30周年,也是对李维汉同志的追思与缅怀.  相似文献   

5.
民族区域自治是中国共产党运用马克思列宁主义解决我国民族问题的基本政策,是国家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1984年颁布实施、2001年又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以下简称《民族区域自治法》)是实行这一制度的基本法律。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党和国家的一项重要方针。在新世纪新阶段,民族工作的重要任务就是要结合当前新形势和新要求,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全面实施好《民族区域自治法》。《国务院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若干规定》(以下简称《规定》)已于2005年5月19日由国务院总理温家宝颁布国务院…  相似文献   

6.
黄秋斌 《人民论坛》2013,(12):65-67
我们国家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建立在民族自决、地方自治和大一统中央集权这三种理论之上的.中国共产党根据我国国情和民族问题的实际,在充分考虑历史传统和现实条件的基础上,经过探索和实践,开创性地选择了在单一制国家结构下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相似文献   

7.
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与这种国体相适应的政权组织形式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与这种国体相适应的政党制度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以及基层群众自治制度,构成了中国政治制度的核心内容和基本框架,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集中体现。  相似文献   

8.
王萍 《新疆人大》2010,(2):44-46
民族区域自治是指在国家统一领导下,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民族区域自治,是我国解决民族问题的基本政策,也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把国家的集中统一与少数民族聚居地区的区域自  相似文献   

9.
中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境内各少数民族在国家的统一领导下,在其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民族区域自治地方分为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旗),各民族区域自治地方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不可分离的部分.民族区域自治,是中国共产党根据马克思列宁主义关于民族问题的理论,结合我国国情制定的,解决我国民族问题的基本政策和重要政治制度.目前,全国已建立各级民族自治地方157个,其中,自治区5个,自治州30个,自治县(旗)122个,实行区域自治的少数民族人口占全国少数民族总人口的80%以上,面积约占全国总面积的64.3%,另外还有1700个民族乡.各民族自治地方,根  相似文献   

10.
实行民族区域自治,是中国共产党运用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结合我国各民族历史和现实的具体情况,用以解决我国民族问题的基本政策.它作为国家一项重要的政治制度,从建国初期起就写入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历次宪法中.中央人民政府从1952年起先后制定和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实施纲要》和《关于保障一切散居的少数民族成份享有民族平等权利的决定》.随着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发展,1984年又颂发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使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这体现了党和国家尊重和保障各少数民管理木民族内部事务的权利,体现了党和  相似文献   

11.
自治权是我们国家的根本法—一《宪法》和国家的基本法——《民族区域自治法》赋予民族自治机关的重要权利。《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全国各族人民共同缔造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规定:“民族区域自治是中国共产党运用马克思列宁主义解决我国民族问题的基本政策,是国家的一项重要政治制度”;“民族区域自治是在国家统一领导下,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国家通过立法给予少数民族以自…  相似文献   

12.
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全国各族人民共同缔造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民族区域自治是中国共产党运用马克思列宁主义解决我国民族问题的基本政策,是国家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是实施宪法规定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基本法律。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  相似文献   

13.
《今日民族》2005,(3):4-7
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是指在国家的统一领导下,各少数民族聚居地方实行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国务院新闻办公室2月28日发表的《中国的民族区域自治》白皮书说,50多年来的实践证明,中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及其实践获得了巨大成功。白皮书说,采用民族区域自治来解决中国的民族问题,是符合中国国情和各民族共同利益的正确选择。白皮书说,在改革开放和国家现代化建设过程中,国家和民族自治地方已采取多种措施,推进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和社会的发展。白皮书说,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充分发挥制度优势,不断提高民族地区的经济和社会发…  相似文献   

14.
刘怡 《中国人大》2009,(7):49-49
1981午至1984年,他主持起草《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提出了许多宝贵意见。这个重要的基本法律,对于完善和健全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对我国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本文论述了西方多民族国家的自治立法在立法目标、立法原则及立法内容等方面与中国民族法制建设的相同和不同之处;认为认真总结和研究西方民族国家的自治立法,对中国进一步加强民族法制建设,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6.
委员长、各位副委员长、秘书长、各位委员: 我受委员长会议的委托,作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修正案(草案)》的说明。 1984年制定的民族区域自治法,以基本法的形式把党和国家的民族区域自治政策固定下来。这部法律贯彻实施十六年来,在保障民族地方的自治权利,巩固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的  相似文献   

17.
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人口最多的是汉族。一九四九年新中国成立以後,中国共产党根据我国历史情况和民族关系以及民族分布情况,制定了在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政策。它的基本精神是国内各民族不分大小,一律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在一九五二年,中央人民政府颁布过民族区域自治的实施纲要,後来,民族区域自治又作为国家的重要制度,载入了宪法。三十多年来,在实践民族区域自治中,虽然经过一些曲折,但仍然取得了巨大的成绩,平等、团结、互助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已经在我国确立。为了保障宪法中关於民族区域自治的基本原则的实施,在今年五月召开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六届二次会议中,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以法律形式,把这些原则加以具体化。在这次大会期间,本刊邀请了几位少数民族代表,从不同角度谈了实行民族区域自治以来的变化,和民族区域自治法给他们带来哪些新的自治权利。  相似文献   

18.
现行初三《思想政治》第四课新增“实行民族区域自治,是我国的基本政治制度之一,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的重要内容”。最近,笔者在下校听课和教研中,听到不少教师对我国民族区域自治及其优越性感到困惑。为此,现将我国民族区域自治的含义、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优越性浅析如下,供教师在教学时参考。(一)民族区域自治的含义民族区域自治是在国家统一领导下,在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管理本自治区域内的事务。它包括以下三方面的内容。1.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地方制度的一个具有特殊性的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9.
自治权是民族区域自治的核心和实质,没有自治权,民族区域自治也就无从谈起,也不可能有真正的民族区域自治。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在某种意义上讲,也就是为了自治地方行使好自治权。  相似文献   

20.
论自治条例单行条例的法律地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制定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 (自治法规 )是民族区域自治地方自治机关的一项自治权。自治法规的效力等级高于一般地方性法规而具有法律性质 ,但其适用范围仅限于本民族区域自治地方。上级国家机关要尊重和保障民族区域自治地方自治机关的自治权 ,但自治法规不能规定和约束上级国家机关。制定机关和批准机关对于自治法规都享有“半个立法权”的说法 ,实际上是把报请批准自治法规视同提请审议自治法规案 ,把自治机关享有的自治法规制定权视同拟定权。自治州、自治县的自治法规报请省级人大常委会批准后生效的规定 ,是一项宪法原则 ,这是我国民族区域自治地方立法体制的一大特点。在自治法规的效力等级和适用范围问题上的分歧 ,源于如何正确认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