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法治的价值理念正在经历着“从法制体系向法治体系的转变”,依法治国进入了攻坚阶段。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要“提高领导干部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推动发展、化解矛盾、维护稳定能力。”将“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写进十八大报告是我国依法治国方略理念的具体体现,是我们党执政治理理念的升华”。  相似文献   

2.
正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将"推进法治中国建设"确立为我国新时期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大内容,开启了中国法治建设的新征程。群众路线是党最根本的工作路线,建设法治中国必然以群众路线为依托。贯彻群众路线,建设法治中国,既凸显了法治建设的中国特色,也对破解法治建设中的中国式难题提供了基本思路。一切为了群众,确保党在建设法治中国过程中的领导核心作用。90多年来,中国共产党经历了从革命党向执政党的转变,党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  相似文献   

3.
宗志翔  宗昕怡 《求实》2015,(5):59-66
党的群众路线是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群众路线不仅是党的基本执政理念和执政方法的统一,也是党领导下的人民政府的基本施政理念和施政方法的统一。建设法治政府,是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基本内容。群众路线与法治政府具有高度的内在契合性,法治政府的建设理当贯彻群众路线。践行群众路线不仅对我国法治政府建设的模式创新提出了新的要求,而且对于法治政府具体内涵的建设具有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
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是我们党继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之后,在理论上的新发展。中国的法治实践以及社会发展,一直是在共产党领导下以整体动员的方式进行着,党的每一次新理论出台,都对法治实践产生重大影响。回顾邓小平“市场经济是法治经济”、“法治比人治靠得住”等思想的论述,让我们进一步认识到了法治的重要,  相似文献   

5.
杨爱玲 《世纪桥》2013,(7):51-52
邓小平和江泽民作为国家领导人,在法治思想方面都有自己独到的见解。邓小平和江泽民的法治思想体系是一脉相承的关系,江泽民的法治思想在继承的邓小平法治思想的同时,也有发展和创新。党的十八大提出了“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和“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战略。学习和研究邓小平江泽民的法治思想,对我们依然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6.
张垚 《学习月刊》2014,(24):6-6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强调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进一步确立了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的战略决策。青年党员作为我们党的生力军,具有党章赋予的神圣权利和义务,是保障和建设“法治中国”的有生力量,责任重大,使命在肩。广大青年党员必须坚持“积极学法、严格守法、推进执法”,不断提升自身的“法治”认识和能力,扎实推进党的“依法治国”战略。  相似文献   

7.
厉以宁 《先锋队》2014,(11):8-9
前不久,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闭幕,大会明确提出了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总目标、重大任务。全会提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总目标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在全会公报中,“法治”一词出现了50余次,“依法治国”也是高频词。专家普遍认为,在“依法治国”方略提出17年之后,党的中央全会首次以“依法治国”为主题,无疑为未来中国建设法治国家描绘了新的路线图。中国走向法治国家的脚步越来越清晰,进程也必将加快。  相似文献   

8.
孟红 《党的建设》2011,(4):63-63
董必武作为在国外学过法律专业的一位党的领导人,新中国成立后主管政法工作,其法治思想一直是研究的重点。近年来,我们党提出“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方略和大力加强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以后,董必武的法治思想和民主政治思想在研究中受到更多的重视。  相似文献   

9.
兰峤 《新长征》2015,(1):5-6
依法治国是我们党领导人民治国理政的基本方略。1997年党的十五大将“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明确写入全会报告;1999年宪法第三次修改将“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写入宪法;2002年党的十六大将“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得到全面落实”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2007年党的十七大对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作出一系列新部署;2012年党的十八大再次强调法治是治国理政的基本方略;刚刚落幕的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这是我们党首  相似文献   

10.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10月23日闭幕,明确提出了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总目标、重大任务。全会提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总目标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全会公报中,“法治”一词出现了50余次。“依法治国”也是高频词。专家普遍认为,在“依法治国”方略提出17年之后,党的全会首次以“依法治国”为主题,无疑为未来中国建设法治国家描绘出新的路线图。中国走向法治国家的脚步越来越清晰。进程也必将加快。  相似文献   

11.
十八大报告提出:“牢牢把握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先进性和纯洁性建设这条主线”,全面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贯彻依法治国基本方略,是我们党治国理政从理念到方式的革命性变化。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建设“法治中国”。以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推进党的纯洁性建设,是做好保持党的纯洁性各项工作的一条重要路径。  相似文献   

12.
《党课》2014,(23):20-20
自党的十五大确立“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这一党领导人民治国理政的基本方略以来,一直是提法治国家,没有提法治中国。自从习近平总书记于2013年提出“平安中国、法治中国”建设以后,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将“法治中国”这一概念首次写入《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那么,法治中国与法治国家是什么关系?国家行政学院法学部主任胡建淼认为,法治中国是法治国家的升级版,具体表现在:一是中国化。  相似文献   

13.
党的十七大报告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战略高度和全局角度,强调指出要“全面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我们党和政府管理国家事务和社会事务的重要方针。  相似文献   

14.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将“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作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这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然要求,也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应有之义,是我们党治国理政思想的一个重大创新。法治是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习近平同志在讲话中反复强调:“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坚持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化建设”,“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法治中国”等。习近平同志的指示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指明了根本路径和努力方向,需要我们深入学习、认真研究。  相似文献   

15.
邓齐滨 《奋斗》2023,(1):43-45
<正>方向决定道路,道路决定命运。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我们要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围绕保障和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坚持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全面推进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全面推进国家各方面工作法治化。”  相似文献   

16.
华波 《理论文萃》2005,(2):35-41
一、大国法治:一个崭新的课题。“大国法治”是“法治”和“大国”两个概念的复合,简单说来就是在“大”的国家如何进行法治建设。要弄清什么是“大国法治”,我们首先必须对“法治”和“大国”的含义进行界定。  相似文献   

17.
群众路线与法治思维相融合贯穿于"枫桥经验"的起源、发展和创新,可以说它是"枫桥经验"50年来经久不衰的一大法宝。当下,在传承"枫桥经验"的基础上,进一步创新群众路线与法治思维融合的理念、主体、机制和手段,有利于贯彻党的群众路线,建设平安社会,解决社会矛盾,促进经济与社会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8.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10月23日闭幕,明确提出了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总目标、重大任务。全会提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总目标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全会公报中,“法治”一词出现了50余次,“依法治国”也是高频词。  相似文献   

19.
群众路线与法治思维相融合贯穿于"枫桥经验"的起源、发展和创新,可以说它是"枫桥经验"50年来经久不衰的一大法宝。当下,在传承"枫桥经验"的基础上,进一步创新群众路线与法治思维融合的理念、主体、机制和手段,有利于贯彻党的群众路线,建设平安社会,解决社会矛盾,促进经济与社会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20.
高层传声     
习近平:把“枫桥经验”坚持好、发展好把党的群众路线坚持好、贯彻好 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近日就坚持和发展“枫桥经验”作出重要指示强调,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充分认识“枫桥经验”的重大意义,发扬优良作风,适应时代要求.创新群众工作方法,善于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解决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矛盾和问题,把“枫桥经验”坚持好、发展好,把党的群众路线坚持好、贯彻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