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随着国际社会的发展,各种争端解决方式不断涌现,争端的解决不再局限于传统的争端方法.本文以CAFTA争端解决机制的理论与实践为视角,分析当今国际社会中争端解决机制的新发展、新特点以及其局限性,以期为争端解决机制的不断改进和完善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刘牧扬 《学理论》2008,(12):51-53
本文从理论及现实两方面探讨如何利用WTO争端解决机制处理中美贸易争端。在肯定利用WTO争端解决机制积极意义的同时也指出目前存在的问题及障碍,最终提出实践中解决中关贸易争端的策略:建立健全贸易体制、法律法规、研究咨询机构、预警机制,妥善处理中美贸易争端。  相似文献   

3.
纪源卿 《学理论》2009,(31):170-171
南海争端不仅是地缘政治范畴的重要研究内容,而且也是目前海洋政治领域研究重点。本文从近年来南海争端的基本现状及发展情况的客观视角,对南海争端的主权属性、南海的海洋权益核心、南海争端中的权力关系等方面进行政治学分析。  相似文献   

4.
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菲律宾加快了对中菲南海争端领域的占领步伐,并不断通过声明、立法甚至暴力驱逐等手段与中国在此争端上针锋相对。21世纪前几年,中菲在南海问题上的矛盾相对于20世纪得到少量缓解,但是随着奥巴马上台并实施"重返亚太战略"以来,由于美国的插手,南海争端的复杂性越来越强,问题解决相较于之前也变得棘手起来。旨在通过对中菲南海争端历史进行梳理后,分析美国"重返亚太"战略对该争端的影响,以此提出针对美国因素影响下的中菲南海争端的解决策略。  相似文献   

5.
徐昕  张磊 《理论探索》2011,(6):130-132,136
中国自2011加入WTO至今,较好地执行了WTO争端解决案件。中国执行WTO争端解决案件的主要特点有:执行程序严谨、完善;执行程度高,执行效果好;执行所涉领域广,敏感行业多;执行难度大等。目前,中国执行WTO争端解决案件仍然面临体制、观念等现实障碍。进一步完善中国执行WTO争端解决案件,应充分利用有关规定以争取合理执行期限,充分享受有关规定授予执行方的所有其他权利,防止某些西方国家利用WTO争端解决机制进行赤裸裸的利益争夺,在履行义务的同时,积极行使合法权利。  相似文献   

6.
《学理论》2015,(10)
东北亚地区诸国海域争端逐渐成为东北亚地区的热点问题,导致东北亚海域争端的基本原因是国际体系的历史演变、地理环境和国际法发展等因素,冷战后又掺杂着日本权力争夺、各国经济资源争夺和美国介入等因素。东北亚海域争端对地区国际关系、安全稳定带来诸多不利影响,也使经济和贸易成本增加。本文在对海域争端成因分析的基础上,从国家政策属性的角度提出其解决出路,为利益各方解决争议提供政策参考。  相似文献   

7.
王娜 《理论视野》2011,(9):60-62
南海问题在本质上是中国同南海周边国家之间的双边问题。由于美国不断加大在南海地区的军事存在,公开推动南海问题国际化,使南海问题超越了中国同有关国家之间双边争端的范畴,而越来越多地具有了中美海权和地区主导权之争的色彩。对待卷入南海争端的周边国家,中国要采取克制、冷静和建设性的态度,继续奉行和平、友好、合作的政策,坚持通过友好协商,用和平谈判的方式解决争端。在争端解决前,有关各方应保持自我克制,不采取使争端复杂化、扩大化的单方面行动,努力寻求相互信任,探讨开展合作的具体途径和措施。  相似文献   

8.
《学理论》2013,(1)
随着国际社会间投资活动的日益增多,随之而产生的争端也与日俱增。妥善处理这些争端是维护国际投资市场的重要保证。"解决投资争议国际中心"(ICSID),专门解决私人投资者与东道国之间的投资争议,解决的方法包括仲裁和调解。在WTO争端解决机制里,普通仲裁程序并非一种辅助性工具,而是与专家组程序并举的、可作为专家组程序替代选择的一种争端解决手段。  相似文献   

9.
日韩岛屿争端经过艰苦谈判,于4月22日深夜各退半步, 未升级到“物理冲突”。危机虽历时短暂,却反映出日本海洋争端对策调整的大致走向。这次日韩海洋争端危机爆发,直接原因是日本坚持向两国争端海域派遣海测船,引发韩国的强烈反弹,而日本之所以如此,  相似文献   

10.
就中国目前的海洋政治形势而言,南海争端已经成为全球的热点问题.复杂的历史变迁、激烈的资源争夺、海上航路的维护、长期无法落实治权等原因,造成南海争端冲突不断,矛盾逐渐升级,国际化趋势越来越明显.从南海争端的问题属性来看,这是一个多元化的系统问题,是一个结构化的复杂问题,是一个重要而紧急的战略问题.从我国在南海争端中的战略格局来看,我国面临内外双重战略压力,面临着战争与和平的两难选择.  相似文献   

11.
一次WTO争端解决机制内真刀真枪的诉讼,能提高我国利用规则维护本崭利益的水平中国和美国、欧盟、加拿大之间的汽车零部件贸易争端,终于无可挽回地走上了付诸世贸组织争端解决程序的道路。围绕我国《构成整车特征的汽车零部件进口管理办法》(下文简称“《办法》”)  相似文献   

12.
肇始于20世纪60年代末的南海争端,现在呈现复杂化、扩大化趋势。虽然我国主张"主权在我、搁置争议、共同开发",但"岛礁被侵蚀、海域被瓜分、资源被掠夺"的现状,使我国在南海争端上日益陷入尴尬境地。实践证明,现有战略并没有减缓南海争端复杂化的趋势,需要调整和创新。  相似文献   

13.
浅析WTO争端解决机制对中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些年来,贸易争端已成为影响我国对外经济贸易发展的困扰。世贸组织的争端解决机制因其优越性对中国来说是可以利用的机遇。中国既要积极利用这些机遇,同时也要准备迎接世贸组织新的争端解决机制带来的挑战,学会把挑战化为机遇。  相似文献   

14.
南海主权争端中,中国虽拥有充分证据证明对南海诸岛及其毗连水域拥有不容置疑的历史性权利,却因其他相关国家侵犯并实际控制南海岛礁的行为而卷入争议.中菲黄岩岛争端如何解决,牵动世人视线.欲促进这一争端以和平方式收场并捍卫中国合法权益,须了解其复杂性,分析中国在其中的有利和不利因素,并进而探讨中国在争端中应采取的对策.  相似文献   

15.
许利平 《党政论坛》2011,(16):37-37
肇始于20世纪60年代末的南海争端,现在呈现复杂化、扩大化趋势。虽然我国主张“主权在我、搁置争议、共同开发”,但“岛礁被侵蚀、海域被瓜分、资源被掠夺”的现状,使我国在南海争端上目益陷入尴尬境地。实践证明,现有战略并没有减缓南海争端复杂化的趋势,需要调整和创新。  相似文献   

16.
李耀华  安钧洳 《学理论》2012,(24):13-14
自2009年"无暇号"事件以来",南海问题"一度升温。与中国存在争端的国家均是东盟成员国,争端势必会对中国和东盟的关系产生影响。同时美、日、印等国在"南海问题"上的介入也会对中国与东盟的关系产生间接影响。但我们应看到中国与东盟这些年形成的良好合作局面,以及东盟自身的一些因素对"南海争端"给双方关系带来的负面影响有一定的缓解作用。总体来看",南海争端"不会根本改变中国与东盟继续合作的良好局面。  相似文献   

17.
《党政论坛》2011,(1):25
如果认真思考今年东亚发生的种种争端,从中国与美韩在"天安舰"争端上针锋相对,到美韩频频通过军演来挑战中国的耐心,均说明东亚格局正在变  相似文献   

18.
正美国法治型政府建设的基本做法(一)宪法规定了联邦与州政府各自的权属及争端解决机制美国宪法规定,通过司法确定联邦和州各自权力范围并防止相互侵扰,最高法院是争端的最终裁决者。争端发生的解决程序是,联邦要向联邦系统法院控诉侵权的州,而联邦系统法院一般不宣判取消某项法令,只是削弱它的效  相似文献   

19.
杨昆  杨倩文 《学理论》2010,(21):62-63
国与国的经济交往必然会涉及资金的投入与流向。资金投入的效果与回报会困时问、环境、意向、目的、国情等主客因素的变化而在投资国与接收国之间产生争端。了解并掌握国际投资争端的调解方法,就能根据公平、公正、平等的原则加以解决,促使各国的经济往来顺利发展。  相似文献   

20.
《学理论》2015,(26)
海权之争在世界历史和大国地缘战略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海权对正在崛起的中国,同样具有非常重要的战略意义。然而,作为陆海兼备的中国,海权发展却相对缺失,其中美国的不断介入就是一个重要因素。虽然中美两国没有直接的海洋领土争端,但美国却经常利用与中国有领海争端的周边国家制约中国海权发展。在钓鱼岛问题上,美国便时常插手,成为推进美国亚太战略的一个重要筹码,为钓鱼岛争端的解决增添了不稳定的变数。在中美新型大国关系构建背景下,中国共产党必须谨慎处理海权争端中的美国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