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0 毫秒
1.
国家不是超阶级的权力──评狄骥的超阶级国家观梅荣政狄骥,法国著名的法学家和政治学家,社会连带主义法学派的首创人和最主要的代表人物。他在法学领域严谨治学,多年耕耘,著述甚丰,其国家学说在西方独树一帜。狄骥的法学观点和国家观点早在旧中国时期已传人中国,在...  相似文献   

2.
在马克思之前,一切社会历史学说都是唯心主义的,但是这并不否认其中也不时有唯物史观个别因素的思想闪光。法国杰出的唯物主义者爱尔维修就是典型的一例。马克思指出:爱尔维修“是以洛克的学说为出发点的,他的唯物主义具有真正法国的性质。爱尔维修也随即把他的唯物主义运用到社会生活方面”。爱尔维修从事著述的主要目的,是试图在唯物主义感觉论的基础上创立社会学说和  相似文献   

3.
霍尔巴赫是十八世纪法国唯物主义和无神论哲学的杰出代表,是这一哲学的集大成者。他把百科全书派分散的哲学思想加以系统化、形成为一个唯物主义的哲学体系。我们知道:大凡一个哲学体系都必定有一个最基本的原则,各种学说都可以用这种原则来加以说明。那么霍尔巴赫哲学体系的基石,他  相似文献   

4.
关于法国大百科全书“国家”这个词条的选译,是为了向资产阶级国家法学说研究者提供一点参考资料。本文对于资产阶级纷繁复杂的国家学说阐述得比较详尽周密,从文章里可以窥见资产阶级各派学者在国家观  相似文献   

5.
赵霏 《法国研究》2006,(2):83-87
一、孟德斯鸠的政治自由理想与三权分立理论孟德斯鸠是17-18世纪法国著名的自然法学派思想家,他所著的《论法的精神》一书奠定了西方近代资产阶级法学思想的基础。在这部法学名著中,孟德斯鸠所致力追求的最高目标就是“政治自由”。在他心中,这种理想的政治目标在现实世界中的具体体现就是1688年“光荣革命”以后建立起来的英国君主立宪政体。孟德斯鸠根据亚里士多德的政治学理论把政体划分为共和政体、君主政体和专制政体:“共和政体是全体人民或仅仅一部分人民握有最高权力的政体;君主政体是由单独一个人执政,不过遵照固定的和确立了的法…  相似文献   

6.
一、法兰西比较法学的发展法兰西是比较法学的发祥地。在十八世纪,法国法学家们开始适用比较方法来研究法律。1748年,孟德斯鸠(Montesquieu,1689—1756)在考察欧洲各国政治制度后,通过比较研究的结果,发表了他的名著《论法的精神》一书,提出了三权分立的原则,为后世资  相似文献   

7.
17世纪法国哲学家勒奈·笛卡尔是近代唯理论学说的创始人、理性主义的先驱。他将抬高理性、宣扬理性的权威作为自己的哲学使命。他一开始自己的哲学活动,就为自己确定了这样一个目的:抛弃一切旧的偏见,解除一切加在理性之上的枷锁,恢  相似文献   

8.
在进入正题以前,我想对雨果的文学作品谈一点个人的看法。雨果在法国文学史中的地位是比较突出的。他不只是一个浪漫派的首领,而且他本人就是一个伟大的作家。他既是剧作家、小说家又是诗人。因此,在法国文学史教学中讲到浪漫主义时,他是重点作家,不可避免地对以上所提到的这三方面的作品都要加以  相似文献   

9.
王静 《法国研究》2001,(2):54-59
法国主题学大约产生于二十世纪四十年代,当时精神分析学说及其方法已渐成体系.弗洛伊德从作家和艺术家那里重新找到了最远古的冲动的符号.荣格则在弗洛伊德的理论基础上提出了他的"原型"说,即他所谓的无意识充满了原始意象,这种"原型"是一种人类的集体记忆,人们可以从童话、传说和神话里找到它们.  相似文献   

10.
在越南“被送进‘再教育营’的人不断增加,人民的反共情绪在蔓延着,有的逃到国外,有的参加游击队,至于那些从北方来统治南方和宣传共产主义学说的干部,则贪污腐化。”这是一个现任法国的越南和尚在对法新社的声明中提到的。 在南方的监狱和“再教育营”中渡过好几年的高僧释慧明谈了他的经历:他是嘉定省报恩寺的和尚,一九七五年六月十五日被逮捕时,他是佛教徒主办的孤儿院院长。他被指控领  相似文献   

11.
19世纪初的法国空想主义者沙利·傅立叶(Charles Fourier)被公认为是空想社会主义的先驱,他的空想学说是空想社会主义思想发展的最高的形态,是马克思关于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直接思想来源.他在<关于四种运动和普遍命运的理论>、<宇宙统一论>以及<工业和协作的新世界>等著作中揭露了资本主义罪恶,阐发了自己对未来理想社会的设想,并预言不公正不合理的现存制度必然被"和谐制度"所代替.  相似文献   

12.
2015年以来,在一系列恐怖袭击之后,“伊斯兰恐惧症”在法国不断泛化、外溢,穆斯林群体和主流社会陷入双重困境。穆斯林群体生活更为艰难,对世俗社会的认同每况愈下;而法国政府在穆斯林问题上也面临两难境地。“恐伊症”或者说法国的穆斯林问题,反映和折射的是法国政治、经济和社会文化的整体性问题和挑战,亟须整体性的认知和解决思路。本文认为,法国穆斯林移民群体人口的快速增长及其社会后果、移民融入模式的困境以及所谓两个“平行世界”的不平等,尤其是政治资源上的不平等,构成了法国“恐伊症”的重要根源。而化解现实存在的社会群体间政治经济差异及不平等,建立一个更加和谐、富有希望的法国社会,才是解决法国穆斯林问题的正道。法国的“恐伊症”是欧洲穆斯林问题的一个缩影,对这一问题的探讨不仅具有学理价值,更呈现出普遍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3.
周静 《法国研究》2005,2(1):179-184
一、孟德斯鸠三权分立理论的基本内容 孟德斯鸠(1689-1755)是18世纪法国杰出的政治思想家,同时也是近代分权学说的奠基人,他的三权分立和相互制衡的理论对后世的影响极其重大.  相似文献   

14.
刘小英 《法国研究》2005,(1):195-203
一、伏尔泰等老一辈启蒙思想家的自然神论思想 18世纪风靡欧洲的启蒙运动最初肇始于法国,而伏尔泰无疑堪称法国启蒙运动的主将和精神领袖.这位享誉欧洲的启蒙思想领袖对法国的天主教会和封建制度进行了猛烈的批判,他一方面认为任何宗教都是愚昧、欺骗、狂热和偏执的结果,另一方面又强调为了全人类的利益,必须假定一个上帝的存在(他的一句名言是:"即使没有上帝,也必须捏造一个!").  相似文献   

15.
法国社会人类学家列维一斯特劳斯(1908-)是法兰西学院院士、大不列颠和爱尔兰皇家人类学研究院名誉博士,保罗佩利奥奖、赫胥黎纪念章、美国威尔纳·格林人类学基金会“韦金”奖、法国全国科研中心金质奖章、伊斯拉莫斯奖获得者。渊博的学识和丰硕的研究成果,使他成为战后西方学术界的泰斗。他对结构主义方法的提倡以及他在文化人类学研究  相似文献   

16.
法国当代家庭无论在规模还是结构上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进一步显现出个人化的特点。婚姻作为社会的基本单位,同样经历了翻天覆地的改变,人们的观念与时俱进,在自由平等博爱的价值观引导下,进一步将婚姻当作个人的事务对待。如此背景下的法国人,普遍接受了未婚同居,同性婚姻等社会现象,这些观念也同样反映在法国的立法,比如民事同居协议,同性婚姻写入民法等。当代法国的家庭和婚姻的变化实际上反映出法国社会的变迁,让我们从另一个侧面加深对法国社会的认识。  相似文献   

17.
“共和同化原则”面临挑战——法国的移民问题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法国在历史上属于对外来移民开放的国家。法国人从大革命起便树立起这样一种理想观念:在统一和不可分割的共和国中,所有人都享有平等地位,国家对公民一视同仁。在这种观念指导下,法国把自己变成一个“大熔炉”,所有外来移民都应当放弃自己原来的语言、文化和宗教,接受共和国的同化,以便成为法国公民。这种“大一统”的共和同化政策在19世纪对来自欧洲诸国的移民颇为有效。但二战后的新移民多来自阿拉伯和非洲地区,且信仰穆斯林教,这便超越了法国“大熔炉”的同化能力。如今,移民问题已成为法国面临的重大挑战。法国的社会文化结构正在由共和“大一统”模式向多元文化社会模式演变。  相似文献   

18.
毛立云 《港澳研究》2021,(1):26-36,94,95
在自由主义和民主主义结盟反对封建主义的历史进程中,形成了一套关于国家建构的系统学说。香港并非国家,但这套学说却在香港社会关于特别行政区立法会功能角色的讨论中拥有不小的影响力。片面强调"两制"差异,以自由主义代议制学说描摹一个地方行政单位的立法机构,终将沿着这套学说的国家建构逻辑挑战"一国"之本。本世纪初以来,香港特别行政区立法会出现内部对立、扩权,职能上轻立法、重监督的趋势和现象,与这种学说在香港社会的影响不无关系。就解决历史遗留的香港问题而言,"一国两制"是各方都能接受的"最大公约数",讲求平衡政府原则、混合政体设计的共和精神较契合香港特别行政区的这一政治现实,或可成为引导特别行政区立法会变革的方向之一。  相似文献   

19.
何顺果 《美国研究》2006,20(3):7-28
本文旨在探讨美国历史研究中的一个重大问题,认为美利坚文明发展的一大特点,就是这个文明的发展是积累式的,或者说是以积累的方式进行的。任何文明都有自己的积累,都离不开积累,美利坚文明发展的独特之处就在于,它不仅一开始就为自己的国家构建了一个完善的国家体系和结构,而且在构建自己的国家体系和结构之时,就在联邦宪法中直接或间接地预设了有利于文明积累和发展的两大机制———宪法“修正”条款和最高法院的“司法审查权”。但有一个好的机制并不等于就可以得到好的利用,美利坚文明发展的独特之处还在于,它在获得独立之后不久就在法学领域里发生了由“自然法学”向“社会法学”的转变过程,“社会法学”就是上述两大机制获得“创造性”利用的法学根源或深层原因。据此,本文在最后做了两点大胆推论,它超越本题又不离本题,藉以深化本文的主题。  相似文献   

20.
在雨果的文学创作中,诗歌占有很大的比重。他首先是一位诗人,他浩如烟海的诗作中所包含的思想和艺术价值至今仍然有待于更进一步的发掘。在法国诗歌的发展史上,可以说,雨果起继往开来的作用,十九世纪后半叶以后的许多法国诗人都曾从他那里吸取过养料。他在诗的內容和形式上对法国诗乃至西方诗的发展都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其中一个显著的方面就是他对史诗这个古老文学体裁的继承与创新。本文拟着眼于对《惩罚集》和《历代传奇》这两部作品的分析略述雨果史诗的思想性与艺术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