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爱樱花烂漫的日本,我更爱社会主义中国,我的心永远在中国!”一位第二次世界大战时从日本来到中国的日本少女,历经半个多世纪的沧桑后,成了一位年逾古稀的中国老人。她的故事离奇曲折,催人泪下——  相似文献   

2.
一位第二次世界大战时从日本来到中国的日本少女,历经半个多世纪的沧桑后成了一位年逾古稀的中国老人。她的故事离奇曲折,催人泪下——2005年9月3日,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纪念日。在纪念日来临之际,家住江苏省如皋市如城镇的日本老兵伊藤郁子,通过电话向远在大洋彼岸的日本家人捎去问候。她说:“共产党好,社会主义好!我爱樱花烂漫的日本,更爱社会主义中国!我的心永远  相似文献   

3.
2005年9月3日,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纪念日。在纪念日来临之际,家住江苏省如皋市如城镇的日本老兵伊藤郁子,通过电话向远在大洋彼岸的日本家人捎去问候。她说:“共产党好,社会主义好!我爱樱花烂漫的日本,更爱社会主义中国,我的心永远在中国!”伊藤郁子,今年79岁,系江苏省如皋市政协委员,享受县处级干部待遇的离休干部。她已在该市如城镇这座古老的小镇生活了50个春秋。熟悉她的当地人都爱亲切地称她为伊藤。伊藤,这位第二次世界大战时从日本来到中国的传奇式人物,近日接受了笔者的独家采访。面前的她,身高约1.6米,穿着朴素大方,说话…  相似文献   

4.
1925年7月15日,她出生在美国阿肯色州的一个农民家庭;13岁时,她第一次从作家斯诺的《西行漫记》中认识了中国;20岁时,她嫁给了中国农业部特派留学生黄元波;21岁时,她随丈夫来到了中国;28岁时,她来到了七朝古都开封,走上三尺讲台,成为河南大学的一位外籍教师;50岁时,在周恩来总理的专门批示下,她如愿以偿地加入了中国国籍。在中国的62年,她在国外报刊发表文章100多篇,出版专著、译著5本,成为一名孜孜不倦向西方传递中国声音的文化交流“红娘”;在河南大学执教的55年,她培养出数千名本科生、300多名硕士生和2名博士生。如今已年逾八旬的她仍在为发展河南的教育事业而奔走呼号。这一切,都源于一个简单的信念:“我爱这个伟大的国家,我爱这里的人民”。她就是Shidey-wood(中文名:吴雪莉),河南大学外语系名誉主任,博士生导师,教授,河南省政协委员。从她的讲述中,我们看到了一个外国人眼中的中国,一个外国人眼中的改革开放30年。  相似文献   

5.
徐朝 《奋斗》2009,(6):33-34
有一位老人,她将她的一生献给了社会福利事业,为了残疾同胞,她花甲之年开始了艰辛的再创业之路,如今,74岁高龄的她仍在勤奋地工作着。她用生命中的每一天书写着生命不息奋斗不止的人生格言:她用一种无私的爱默默地诠释着“上为党政分忧,下为民众解愁”的人生誓言。她总是满脸笑容地说:“我这一生没吃过什么好的,也没穿过什么像样的,但是,我活得很值!”她就是全国劳动模范——王桂荣。  相似文献   

6.
昨天是妻子四十六岁的生日,为给她买点生日礼物.我早早地来到了洪湖城区,东瞧西瞅。正当我选购商品时,突然听到有人叫我:“龚老师,您好!”我转过身,推了推眼镜,眼前站着一位理着寸板头发型、手拿小包、四十多岁的中年男子。  相似文献   

7.
年轻     
三宝 《党建文汇》2014,(6):62-62
我在美国丹维尔博物馆授课的时候,某日。一位老先生打量着我说:“你看起来相当年轻,不过25岁吧!”“不!我已经29岁。是快30岁的人了!”我回答。  相似文献   

8.
陌路亲人“坏了!我的包没了!”在石家庄长途汽车站,一位刚从深州市乘大巴车过来的老年妇女焦急地喊道。与老人同乘一辆车的一位身材瘦高、眉目清秀的年轻人听到后,急忙对着刚下汽车的旅客们喊道:“有谁见了老人的包吗?”旅客无人应答,四散而去。年轻人却没走。当他知道老人准备坐火车去东北,因为包丢了已身无分文时,一边安慰老人,一边领着她来到火车站,帮她买了车票,又给了她300元钱。老人感动得差点儿掉下泪来。  相似文献   

9.
彭德怀和刘细妹是一对苦水泡大的苦伢子。1922年农历三月初七,按照乡里的习俗,刘细妹坐着花轿来到彭德怀的家。两人相差12岁,彭德怀十分爱护她。 一天晚上,彭德怀问细妹:“你的大名叫什么?” “我的名字就叫刘细妹!” “细妹子是你的小名,还要有个大名嘛!好比人家叫我钟伢子,这是我的小名,我还有个大名叫彭得华呀!”  相似文献   

10.
“我是一名普通的农村干部,没有光的业绩,也说不出什么深奥的理论。我只是尽着一个共产党员应尽的义务。”——朱远英朱远英是1988年出任内江市中区史家镇敬老院院长的。此前,她在村支书任上已经摸爬滚打了整整15个年头。组织上找到37岁的朱远英征求意见说,镇敬老院需要你这样一位里里外外都能操持的院长,那是个苦差事,与村支书相比不容易出成绩,可敬老、爱老是我们民族的传统美德……朱远英没等领导把话说完就插了句:“我去吧!”就这样,她就操持起这个老人之“家”。尽管职务是院长,可手下就管一名会计,另外30位老人都是朱远英需要精心服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