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教育规律与罪犯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广义教育的一种特殊形式,罪犯教育必须遵循教育规律。本文从罪犯教育的角度分析了教育的一般规律,即教育的外部规律和内部规律,并对罪犯教育工作如何遵循教育规律提出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2.
规律是支配事物发展过程的自然的、固定的因素.司法是人类社会以法律手段解决社会矛盾的活动.司法规律是司法制度产生和发展的规律,它表明人类司法制度发展需要经历从无到有,从野蛮到文明,从专制到法治的发展过程.刑事司法规律是司法规律在刑事诉讼中的体现,法治社会的刑事司法应当实现公正审判和采用正当程序原则,司法公正是刑事司法的价值,正当程序的一系列原则是司法公正的保障.  相似文献   

3.
任何一种事物的特点是由其事物的性质及其运作规律所决定,并由其运作的实践所证明是正确的特性、特征等,其作用与价值也是由事物的这些特性、特征所体现出来:司法权的特点也不例外,也是由司法权的性质及司法权运作的规律所决定,并由法治的实践所证明是正确的司法特性、特征。这些司法权的特性、特征就在实践过程中充分体现出其应具有的作用与价值。同时,由于司法权是同立法权、  相似文献   

4.
中国共产党执政规律探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第三代领导集体把共产党执政的规律、社会主义建设的规律、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放在同等重要的地位来认识。中国社会正处于转型时期,党执政的条件、背景、内涵、方式、机制都将会出现调整和变化。这就需要进一步探索新时期执政党的执政规律,以创新执政理论和执政方式。执政的一般规律主要是,权力监督及制约规律;人民至上及授权的规律。执政的特殊规律主要是,一党执政的规律;执政党与国家政权一体化程度较高的规律。对于执政规律的研究不能忽略不同性质的执政党之间也必须遵循执政的一般规律的要求。认识和把握新时期的执政规律,既要从中国的国情出发,更要将其置于世界大背景之中,借鉴西方发达国家执政治国的先进经验和有益成果,这样才能高起点地提高执政水平。  相似文献   

5.
本着紧密结合任务实际,着眼体现武警特色的原则,本文从武警战斗精神的内涵入手,着重研究分析了新时期武警战斗精神的创新生成模式,并按照事物发展的规律对未来信息化条件下的武警战斗精神的培育生成做了前瞻性的思考与展望。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湖北省司法所建设抢抓机遇.加快步伐。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呈现出良好发展态势.正处于历史最好时期。但是从事物发展规律和司法所建设总体来看,司法所建设仍处在初期阶段。要使司法所建设始终保持正确的发展方向和较快的建设进程.实现又好又快的科学发展.目前应着重注意以下三个问题:  相似文献   

7.
张灵 《中国司法》2009,(3):54-59
由于人们看待问题的角度不同,对于什么是“科学”,古今中外,可谓众说纷纭。笔者无意卷入抽象的概念之争,仅从评价事物的标准角度看,所谓科学是指反映或表达事物规律性的一种评价标准,相应地,所谓科学精神,简言之,就是指反映和表达事物规律性、正确分析和有效解决问题的精神。  相似文献   

8.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得到迅猛发展.经济的发展使人们的生活质量得到了提高,但是我国犯罪率并未因此而下降,反而有上升的趋势.在经济规律与犯罪规律中,它是事物、现象和过程内在的、本质的,具有本原性的、客观性和普遍性,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人们不能创造改变和消灭规律,只能认识它,利用它来进行改造我们所认知的世界,并却以它的某些规律来限制人类世界对属于自然规律发展的破坏,同时他还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客观依据.所以,规律在经济与犯罪中也就产生属于其特有的规律与特点.  相似文献   

9.
一、新时期新阶段推进立法科学化的现实意义 科学立法可以理解为遵循科学的知识和理论的指导,正确认识事物存在及变化发展的状态、原因,准确反映经济社会发展规律.使法律制度的供给与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处于一种相对均衡的状态。从立法实践看.影响和制约科学立法的因素主要包括立法理念的先进性.立法调整对象选择的科学性。  相似文献   

10.
宪政规律论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文章通过考察世界宪政发达史,从纷繁复杂的宪政现象和宪法规范中高度抽象地总结出宪政制度构建及其运作过程所具有的一般属性与普遍规律。认为就立宪规律而论,宪政经历了从人权立宪—政治立宪—经济立宪的漫长演进过程,并正向知识立宪过渡。而从单纯地控制国家权力发展到既控制权力、又保障权力高效、民主地运行,体现出一条普遍的行宪规律。护宪规律则集中地表现为:违宪审查活动从自发到自觉以至制度全面理性化;违宪审查主体从无组织到有组织以至组织机构专门化趋向;违宪审审查方式从多重混合审查模式趋近于司法诉讼程序化  相似文献   

11.
党章,是一座高耸的历史纪念碑,它铭刻着历史的副痛和新生,浓缩着中国共产党人这个先锋群体的通往直前。党章锤炼了一支团结一致。纪律严明,英勇善战的工人阶级先锋队;党章确立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使国家进入改革开放的新时期,现在,新的党章从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高度,又将“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写进了党章,党章,是一面飘扬的旗帜,指引着我们在新的时期阔步前进。  相似文献   

12.
发现、研究和把握检察工作规律有助于科学配置检察权、检察机构,完善各项检察工作,从而实现检察工作在分权制衡及其法律监督实践中的主导作用。本文从揭示检察工作规律的涵义入手,分析了检察工作的基本特点,提出了研究检察工作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马克思主义关于世界永恒发展的三大规律之一的否定之否定规律,揭示了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相统一的原理:事物发展的总方向、总趋势是前进的、上升的,但事物发展的道路是迂回的、曲折的。我们认识、分析反腐败问题,也必须坚持这一辩证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一方面,要坚信反腐败斗争的前途是无限光明的,充满必胜的信念;另一方面,要认识反腐败斗争还任重道远,做好长期作战、连续作战的准备。胡锦涛总书记运用这一辩证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在今年初中央纪委六次全会上的重要讲话中,做出了三个非常重要的判断:第一,反腐倡廉总的形势是好的。第…  相似文献   

14.
以司法规律为指引,以检察工作为出发点,从刑事诉讼翻译制度为切入点,检视我国刑事诉讼翻译制度存在的种种问题,并依照司法规律重构该制度。  相似文献   

15.
论量刑规律     
量刑规律是量刑理论问题无法绕开的核心命题,其意义在于对量刑活动的核心提示和目标指引。量刑规律的基本表现形式为:以社会危害当量决定的基准刑为中轴,拟制宣告刑随着具体个罪的量刑要素及量刑情节所归结的量刑比例的变化而上下波动。从逻辑角度而言,量刑规律可划分为内核性量刑规律和外延性量刑规律两种;就其演化及运行来看,可分为本质的量刑规律、规范的量刑规律、实然的量刑规律。这些划分有助于在一定层面上推进人们对量刑理论体系的深层次理解。  相似文献   

16.
信息化的法制建设是社会发展必然要求。信息化法学建立同样是社会发展基本规律的体现.对于信息化法学体系的探索和架构,有助于法学理论和法律实践的进步。从信息化对民法、刑法、行政法和程序法等不同法律体系的影响入手,建立信息化法学体系,是对信息化法学作为一门学科的特殊规律探索的尝试。  相似文献   

17.
网络时代的到来,世界信息化的深入,萌生了许多新型事物,也给不法分子带来了可乘之机,信息犯罪近年来成了社会关注的话题。信息犯罪案例近年不断增加,信息安全成为人们讨论的焦点。本文从信息安全的由来出发,阐述当代信息安全的范畴和信息犯罪的主要形式,对如何防范由信息安全引发的信息犯罪提出若干参考建议。  相似文献   

18.
劳动权的产生是在特定历史背景下,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本文从法律角度考察了劳动权产生发展的过程,从经济背景、政治背景和人文背景三个方面分析其规律,从而得出劳动权属于自然权利的属性以及劳动权的科学概念,因此,在现代契约社会对劳动权的保障不仅应当追求形式正义,更应以实质正义的实现为目标。  相似文献   

19.
闵征 《中国监狱学刊》2005,20(3):129-129
龙大轩在重庆《现代法学》2004年第2期上撰文《道与中国法律传统》指出,“道”的原始含义是道路的意思,后引申为事物从起点达到终点所须经由的过程、步骤和所须遵循的规则、规律。它的涵义是:1.道是宇宙的本根。2.道是万物生成、发展、变化的根本规律。3.道是人类不能违抗而只能须应的总法则。关于道的理论.至少在汉以前已被称为“道论”,是关于“宇宙——社会一人生”的由外向内推的思维方式。  相似文献   

20.
司法规律属于社会规律之范畴。它内在地包括构造论规律、运行论规律和生成论规律三个基本层次。其中,构造论规律揭示出司法的构成单元及其相互关系和基本属性;运行论规律揭示出司法的运行方式及其基本法则和价值趋向;生成论规律则揭示出司法的生成和进化的历史过程和深层本质。借助于由构造论规律和运行论规律所构成的司法客体规律,可以认识和把握司法现象,唯借助于生成论规律方能认识和把握司法之本质。在生成论规律看来,司法规律并非在先给定,也非司法本身所固有,而是在司法实践的历史过程中生成的。因此,由司法体制及其构造与运行模式等所构成的司法客体形式,并不是司法本质的决定性因素,而仅仅是认识司法本质的一种媒介。欲认识和把握司法的本质,必须从客体规律转向实践规律,转向主观见之于客观的司法实践的历史过程之中,转向支配司法实践的司法社会关系之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