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当代著名政治社会学家艾森斯塔特站在批判的立场上,检视了各种权威理论,通过反思现代性的历史,阐释了当代社会多元现代性的特征,并立基于多元现代性展开的宏观背景,建构了其独特的多元现代性与政治发展理论体系.其理论尤其高度关怀发展中国家政治发展和民主政治建设.因此,对其理论体系作概括性研究,对发展中国家现代化道路选择、国家建构、民主政治建设具有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2.
国外政治稳定理论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世纪60年代以来,美国发展政治学家在研究发展中国家的政治发展问题时,对政治稳定问题进行了比较全面、系统的研究.本文从西方尤其是美国政治学者对政治稳定理论研究的背景入手,着重梳理了当代西方政治稳定理论领域较有代表性的三个学派,比较历史学派、政治系统分析学派、社会心理学派对政治稳定的理论研究,并概述了各自代表人物的主要观点,最后提出了自己简单的一点思考.  相似文献   

3.
发展中国家面临着摆脱贫困、谋求发展和实现现代化的历史性任务。要完成这一历史性任务,没有一个稳定和谐的社会发展环境是不可想象的。在影响社会发展环境的诸因素中,宗教已经成了当今世界发展中国家社会治理中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发展中国家的政治家和政府,应该直面宗教在发展中国家社会治理中的双重作用,采取积极有效的政策和策略,充分发挥积极作用,尽量避免和克服消极影响,为本国的发展乃至世界的进步创造一个稳定和谐的国内环境和国际环境。  相似文献   

4.
周淼 《唯实》2008,2(3):85-88
目前,发展中国家都建立了不同类型的资本主义民主政体,资本主义的民主政治已在绝大多数国家中确立起来。但在资本主义形态内,发展中国家依然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有着较大的政治发展差距,依旧面临着资本主义民主稳定、民主维持和民主发展的任务。  相似文献   

5.
政治发展问题,是发展中国家在完成独立之后面临的重大议题.各个国家不同的历史背景、文化习俗、经济发展程度及国际社会之间关系的亲疏远近,都在不同程度上影响着政治发展的历程.  相似文献   

6.
越南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自统一以来,为巩固国家政权、保障社会稳定以及寻求国家现代化,对于政治变革与经济发展做出了诸多探索.其探索历程大致分为三个阶段,即1976-1979年苏联式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的全面推广时期,1979-1986年渐进式改革的探索时期,1986年至今越南革新开放时期.在这三个阶段内,越南分别对于政治体制和经济体制进行探索性变革,并试图在经济改革的同时以政治改革辅助经济发展.越南三个阶段的政治变革对于经济发展影响甚大,给其他发展中国家以启示.  相似文献   

7.
陈尧 《唯实》2003,(9):62-66
历史上,政治体系实现政治稳定的方式各种各样,诸如暴力控制、组织控制、以经济发展推动政治稳定、民主稳定体制等.但是,社会中占据主导地位的阶级或代表未来发展方向的阶级,是政治体系赖以获得支持的真正基础,也是政治体系稳定运行的基础.任何政治体系要实现长期的政治稳定,就必须依靠社会的主导阶级.转型时期的中国社会,在经济繁荣背后出现的诸多社会问题,正在削弱政治体系所赖以支持的社会阶级基础,这将成为中国未来社会政治不稳定的重要隐患.  相似文献   

8.
转型期中国社会政治稳定的基础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尧 《唯实》2003,(8):62-66
历史上,政治体系实现政治稳定的方式各种各样,诸如暴力控制、组织控制、以经济发展推动政治稳定、民主稳定体制等.但是,社会中占据主导地位的阶级或代表未来发展方向的阶级,是政治体系赖以获得支持的真正基础,也是政治体系稳定运行的基础.任何政治体系要实现长期的政治稳定,就必须依靠社会的主导阶级.转型时期的中国社会,在经济繁荣背后出现的诸多社会问题,正在削弱政治体系所赖以支持的社会阶级基础,这将成为中国未来社会政治不稳定的重要隐患.  相似文献   

9.
战后经济发展引发的社会政治转型给后发展中国家带来了巨大挑战,后发展国家普遍面临着"格申克龙集体困境"和"卡尔多集体困境"。围绕这一双重困境展开的社会运动和政治冲突,形成了各自国家独特的抗争政治、社会联盟、(政党建设)国家构建的发展轨迹和历史道路。面对抗争政治,成功实现由社会联盟到国家构建的国家获得了国家政权的稳定,失败的国家则陷入了经济落后、国家政权崩溃和社会失序的境地。研究和探讨后发展视阈下的抗争政治,发现社会经济转型期群体性事件以及由此产生的抗争政治到(党的建设)国家构建的演变逻辑,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管理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0.
中国道路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必由之路,独立自主性,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协调发展,坚持理论创新等是中国道路的基本特点。探索发展中国家推广中国道路的可能性需要具备稳定的政治环境和开放的市场经济两个条件,并要坚持渐进性原则、分层性原则、民主自愿性原则。  相似文献   

11.
江泽民同志自1989年担任总书记以来,对保持和实现社会政治稳定始终给予极大的关注,作过许多重要论述,多方面拓展和深化了邓小平的稳定思想.江泽民的稳定思想包括三方面的内容一是改革和建设需要稳定的社会政治环境;二是要确定改革、发展、稳定三位一体的辩证观;三是提出了实现社会政治稳定的方针与对策.  相似文献   

12.
郭超 《理论学刊》2004,2(10):13-15
在由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型的过程中 ,大多数发展中国家面临着发展民主政治与保持国家稳定不可兼得的困扰。我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站在时代发展的高度 ,总结了中国和其他社会主义国家民主政治建设的经验教训 ,科学地论述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民主政治与国家稳定的关系。因此 ,探讨邓小平这一思想 ,对于建设高度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保证国家的长治久安以及政治文明的实现 ,都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一、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必须坚持稳定大局 ,是实现现代化关键性的前提邓小平指出 :“没有民主就没有社会主义 ,就没有社会主义的现代化。…  相似文献   

13.
<正>一个国家、一个社会,稳定和活力不可或缺。稳定是民众安居乐业的前提,对中国这样一个人口众多、幅员辽阔的大国来说尤其如此。实现稳定和活力的有机统一,经济和政治上的制度安排至关重要。但是,并非所有制度都能保持稳定、激发活力。比如,一些发展中国家因推行西方民主制度发生政治动荡、出现无效治  相似文献   

14.
政府产生的方式是否民主是构成其政治合法性认同的重要因素.但在许多发展中国家,普选制民主被误导为政府政治合法性认同的唯一来源,成为影响国家政治和社会稳定的重要思想根源.本文分析了把普选制民主作为政治合法性认同唯一来源的荒谬性,指出普选制民主的适用性和有效性是有条件的,普选制民主经常被西方国家当成实现自身战略利益的工具,并就培养和强化我国民众特别是青年学生政治合法性认同问题提出了若干政策性建议.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许多引进西方价值观和政治制度的发展中国家非但未能促进本国的经济发展、政治稳定和社会进步,反而造成政党林立、政局动荡和社会分裂的局面,大量紧迫的国计民生问题也往往因政治纷争被搁置一边,多国已被推入"民主陷阱"。所以,越来越多的有识之士认识到,民主是一国经济社会发展到一定程度的产物,与本国历史文化传统密切相关,外部强加的输入型民主往往"水土不服"。  相似文献   

16.
政治稳定是每一个政治体系追求的重要价值目标之一。当代世界各国,尤其是发展中国家普遍关注政治稳定问题。在中国的政治体系中,中国共产党是政治领导的核心,以“党的领导”为标志的政治秩序决定了只有坚持党的领导的政治原则,才能化解改革、开放过程中出现的矛盾和冲突,才可以保持政治上的稳定;反之,如果忽视和削弱了党的领导,目前社会生活中存在的种种问题,如权力腐败、分配不公、民族宗教冲突等,就极有可能引发社会危机,导致政治不稳定。然而,党的领导不可动摇的前提是,作为执政党的中国共产党必须具有高度的权威性。因此,作为执政党的中国共产党的权威性是实现中国政治稳定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17.
李小华在《学习与研究》2007年第7期撰文指出,一些发展中国家在人均GDP达到1000美元后,较好地抓住机遇,有效调控社会矛盾,保持了较长时间的政治稳定、社会和谐和经济持续增长。其主要做法是:  相似文献   

18.
关于我国社会不稳定因素变化态势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胡联合  胡鞍钢  王磊 《探索》2007,(6):105-114
近十几年来,虽然我国社会稳定的总体形势是好的,但是社会不稳定因素在逐步加剧.这不但表现在社会冲突程度相对轻微的圆桌政治案件日趋增多,各类轻微冲突案件总体上不断上升,而且更突出表现为社会冲突程度较为严重的夜晚政治和聚众政治案件都在大幅上升,并导致我国社会不稳定指数的增长速度过快,反映出我国经济增长的社会成本在加大、经济与社会发展不协调的问题突出.努力解决社会不稳定因素,是维护社会持续稳定、推进和谐社会建设的一个重大理论课题和现实课题.  相似文献   

19.
村民选举是我国民主政治的重要组成部分,与国家稳定、公众利益及社会发展大局密切相关.近年,我国村民选举中的政治冷漠问题颇受关注,但极少有学者注意到村民选举中存在的政治亢奋问题,这两个问题已经影响某些地方的政治、经济和社会稳定.我们对江苏省A县、云南省B县村民选举中出现的政治冷漠、政治亢奋问题进行分析,并从制度、政治参与者、社会环境三个方面探讨其成因及对策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村委会直选中不同程度存在的贿选现象,与经济、政治、文化等社会生态要素相互依存、相互作用,潜在地影响和决定着直选行为的取向和质量,影响着基层民主政治的健康发展和农村的社会稳定.因此,科学的分析贿选现象产生的社会生态,不但可以为根治贿选提供一种有效而可行的依据,而且对实现基层民主政治与社会生态环境的良性互动、保持其健康、持续、稳定的发展也具有重要的现实和长远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