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11年10月9日,在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大会上,胡锦涛总书记再次对孙中山先生作出高度评价:“孙中山先生是伟大的民族英雄、伟大的爱国主义者、中国民主革命的伟大先驱。”这一评语延续了中共中央领导人对孙中山先生的一贯好评。  相似文献   

2.
在伟大的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诞辰140周年之际,重温孙中山先生于民国元年(1912)9月19日至20日来晋对太原各界、太原商学界、山西同盟会、山西军界、山西实业界学界及各党派的5次演说,追思孙中山先生的谆谆教诲与亲切关怀,缅怀孙中山先生的丰功伟绩与革命实践,继承和发扬孙中山先生爱国、革命和不断进步的精神,将使我们进一步加深对孙中山先生的景仰和爱戴,进一步扩展对孙中山思想和中山精神的认识。  相似文献   

3.
本文通过历史的回顾,概述了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与澳门有着特殊意义的关系,揭示了澳门在孙中山先生早年革命活动中的特殊作用。  相似文献   

4.
一、概述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简称民革)由原中国国民党民主派和其他爱国民主人土所创建,是具有政治联盟特点的、致力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祖国统一事业的政党。中国民主革命伟大的先行者孙中山先生于1911年领导辛亥革命,推翻了封建帝制,创建了共和国。辛亥革命以后,孙中山先生继续为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军阀进行了不懈的斗争。1924年,孙中山先生接受中国共产党的帮助,制定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改组了中国国民党,实现了国共第一次合作,推动了民族民主革命的发展。孙中山先生逝世以后,中国国民党内的民主派和…  相似文献   

5.
孙中山先生是辛亥革命的伟大旗手 ,武汉是辛亥革命的首义之区 ,1 91 1年 1 0月 1 0日的武昌起义和孙中山先生有着紧密的联系 ,武汉的建设和发展也与孙中山先生有着密切的关系 ,本文就此提出个人的浅析。一、联系武汉孙中山先生作为一代资产阶级革命家最早、最卓越的代表 ,其革命影响震铄遐迩 ,遍及全国。从一开始 ,武汉地区革命组织就受到孙中山先生、黄兴等革命领袖的直接影响。孙中山先生虽然长期寄迹海外 ,但和湖北与武汉地区的革命组织有着长期的联系 ,这种联系深深影响了湖北与武汉地区革命力量的发展和壮大。孙中山先生的革命思想 ,首…  相似文献   

6.
伟大的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在发动辛亥革命与规划中华民国新政权时,吸取了中国古代科举制度中的一些有益内容,又参考了近代西方文官制度中的一些成功经验,加以改革与发展,创立了"考试权独立"的学说。这是孙中山政治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南京国民政府时期实施的高等文官考试制度,就是根据孙中山先生的"考试权"学说而建立起来的,在中国现代政治史与现代教育史上曾发挥过一定的作用。虽然由于国民党政治的日趋腐败,而使高等文官考试制度受到越来越多的腐蚀与破坏,但它对社会曾发生的作用与影响,它的经验与教训,都是值得我们重视的,可以作为当前我国干部制度与人事制度改革的借鉴。  相似文献   

7.
2006年11月12日孙中山先生诞辰140周年纪念大会在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在大会上发表了重要讲话,对中国民主革命伟大的先行者孙中山先生给予高度的评价。四个“一生”高度概括了孙中山先生为中华民族所做出的伟大贡献。三个“我们要”明确了我们中华民族未来的发展目标。他强调:“孙中山先生追求真理的开拓进取精神和矢志不渝的爱国主义情怀,孙中山先生天下为公的博大胸怀和放眼世界的开放心态,孙中山先生生命不息、奋斗不止的坚强意志和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高尚品德,是他留给我们的宝贵精神遗产。”为缅怀这位伟大的、杰出的爱国主义者和民族英雄的丰功伟绩,为认真领会贯彻胡锦涛总书记的讲话精神,我刊特邀专家学者从不同视点对孙中山先生追求真理、与时俱进的精神和复兴中华的伟大理想进行了讴歌;着重回顾并分析了孙中山先生的思想精髓;总结了他一生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锲而不舍的奋斗精神。孙中山先生的思想构成了一个博大精深的体系,它蕴含了丰富的内容。其中以国家统一、民族复兴为核心的论说,已成为凝聚中华民族、实现祖国统一的理论支点和民族共识,成为一代又一代华夏儿女的共同追求。我刊希望通过对孙中山先生的缅怀和对其思想的研究,使我们青少年一代能够继承先烈未竟之理想,为中国的改革开放,为祖国的统一大业,为人类的和平发展肩负起社会的重任。  相似文献   

8.
2006年11月12日孙中山先生诞辰140周年纪念大会在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在大会上发表了重要讲话,对中国民主革命伟大的先行者孙中山先生给予高度的评价。四个“一生”高度概括了孙中山先生为中华民族所做出的伟大贡献。三个“我们要”明确了我们中华民族未来的发展目标。他强调:“孙中山先生追求真理的开拓进取精神和矢志不渝的爱国主义情怀,孙中山先生天下为公的博大胸怀和放眼世界的开放心态,孙中山先生生命不息、奋斗不止的坚强意志和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高尚品德,是他留给我们的宝贵精神遗产。”为缅怀这位伟大的、杰出的爱国主义者和民族英雄的丰功伟绩,为认真领会贯彻胡锦涛总书记的讲话精神,我刊特邀专家学者从不同视点对孙中山先生追求真理、与时俱进的精神和复兴中华的伟大理想进行了讴歌;着重回顾并分析了孙中山先生的思想精髓;总结了他一生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锲而不舍的奋斗精神。孙中山先生的思想构成了一个博大精深的体系,它蕴含了丰富的内容。其中以国家统一、民族复兴为核心的论说,已成为凝聚中华民族、实现祖国统一的理论支点和民族共识,成为一代又一代华夏儿女的共同追求。我刊希望通过对孙中山先生的缅怀和对其思想的研究,使我们青少年一代能够继承先烈未竟之理想,为中国的改革开放,为祖国的统一大业,为人类的和平发展肩负起社会的重任。  相似文献   

9.
孙中山的中国经济近代化方案及其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6年11月12日孙中山先生诞辰140周年纪念大会在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在大会上发表了重要讲话,对中国民主革命伟大的先行者孙中山先生给予高度的评价。四个“一生”高度概括了孙中山先生为中华民族所做出的伟大贡献。三个“我们要”明确了我们中华民族未来的发展目标。他强调:“孙中山先生追求真理的开拓进取精神和矢志不渝的爱国主义情怀,孙中山先生天下为公的博大胸怀和放眼世界的开放心态,孙中山先生生命不息、奋斗不止的坚强意志和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高尚品德,是他留给我们的宝贵精神遗产。”为缅怀这位伟大的、杰出的爱国主义者和民族英雄的丰功伟绩,为认真领会贯彻胡锦涛总书记的讲话精神,我刊特邀专家学者从不同视点对孙中山先生追求真理、与时俱进的精神和复兴中华的伟大理想进行了讴歌;着重回顾并分析了孙中山先生的思想精髓;总结了他一生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锲而不舍的奋斗精神。孙中山先生的思想构成了一个博大精深的体系,它蕴含了丰富的内容。其中以国家统一、民族复兴为核心的论说,已成为凝聚中华民族、实现祖国统一的理论支点和民族共识,成为一代又一代华夏儿女的共同追求。我刊希望通过对孙中山先生的缅怀和对其思想的研究,使我们青少年一代能够继承先烈未竟之理想,为中国的改革开放,为祖国的统一大业,为人类的和平发展肩负起社会的重任。  相似文献   

10.
青少年时期的孙中山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6年11月12日孙中山先生诞辰140周年纪念大会在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在大会上发表了重要讲话,对中国民主革命伟大的先行者孙中山先生给予高度的评价。四个“一生”高度概括了孙中山先生为中华民族所做出的伟大贡献。三个“我们要”明确了我们中华民族未来的发展目标。他强调:“孙中山先生追求真理的开拓进取精神和矢志不渝的爱国主义情怀,孙中山先生天下为公的博大胸怀和放眼世界的开放心态,孙中山先生生命不息、奋斗不止的坚强意志和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高尚品德,是他留给我们的宝贵精神遗产。”为缅怀这位伟大的、杰出的爱国主义者和民族英雄的丰功伟绩,为认真领会贯彻胡锦涛总书记的讲话精神,我刊特邀专家学者从不同视点对孙中山先生追求真理、与时俱进的精神和复兴中华的伟大理想进行了讴歌;着重回顾并分析了孙中山先生的思想精髓;总结了他一生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锲而不舍的奋斗精神。孙中山先生的思想构成了一个博大精深的体系,它蕴含了丰富的内容。其中以国家统一、民族复兴为核心的论说,已成为凝聚中华民族、实现祖国统一的理论支点和民族共识,成为一代又一代华夏儿女的共同追求。我刊希望通过对孙中山先生的缅怀和对其思想的研究,使我们青少年一代能够继承先烈未竟之理想,为中国的改革开放,为祖国的统一大业,为人类的和平发展肩负起社会的重任。  相似文献   

11.
孙中山先生的三民主义是我国近现代史上产生重大影响的思想。长期以来,人们更为注重孙中山先生三民主义的政治观念,因为它作为国共两党合作的基础,在中国的社会进步中发挥了重大作用。但三民主义也是内涵丰富、体系完整的文化观之一,从文化角度对三民主义进行解读,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2006年11月12日孙中山先生诞辰140周年纪念大会在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在大会上发表了重要讲话,对中国民主革命伟大的先行者孙中山先生给予高度的评价。四个“一生”高度概括了孙中山先生为中华民族所做出的伟大贡献。三个“我们要”明确了我们中华民族未来的发展目标。他强调:“孙中山先生追求真理的开拓进取精神和矢志不渝的爱国主义情怀,孙中山先生天下为公的博大胸怀和放眼世界的开放心态,孙中山先生生命不息、奋斗不止的坚强意志和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高尚品德,是他留给我们的宝贵精神遗产。”为缅怀这位伟大的、杰出的爱国主义者和民族英雄的丰功伟绩,为认真领会贯彻胡锦涛总书记的讲话精神,我刊特邀专家学者从不同视点对孙中山先生追求真理、与时俱进的精神和复兴中华的伟大理想进行了讴歌;着重回顾并分析了孙中山先生的思想精髓;总结了他一生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锲而不舍的奋斗精神。孙中山先生的思想构成了一个博大精深的体系,它蕴含了丰富的内容。其中以国家统一、民族复兴为核心的论说,已成为凝聚中华民族、实现祖国统一的理论支点和民族共识,成为一代又一代华夏儿女的共同追求。我刊希望通过对孙中山先生的缅怀和对其思想的研究,使我们青少年一代能够继承先烈未竟之理想,为中国的改革开放,为祖国的统一大业,为人类的和平发展肩负起社会的重任。  相似文献   

13.
<正>伟大的民主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为了挽救危难的中国,奔走中外,不断革命,奋斗一生,高举民族民主革命的大旗,为后人树立了一个光辉的榜样。 从孙中山先生的旧三民主义到新三民主义来看,孙中山先生的革命思想是不断发展不断成熟的。孙中山先生在革命的征途上,遇到无数的挫折和失败,每次都能总结经验,继续前进,这种百折不回的毅力和不断革命的思想,正是先生的伟大之处,也正是先生的这种精神,掀起了中国革命史上一个又一个资产阶级革命运动的高潮。  相似文献   

14.
孙中山先生是中国革命的伟大先行者。孙中山先生十分关心台湾同胞,并多次到过台湾。他的革命思想给予当时处在日本殖民统治下的台湾人民以极大的启示,指引了台湾同胞为争取自身权利,为回归祖国而斗争。孙中山先生受到台湾人民的无限尊敬和爱戴。  相似文献   

15.
孙中山先生为中华民族实现民主、共和作出了巨大贡献,为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留下了许多宝贵的精神财富。"中山学"是对孙中山先生一生革命理论、实践的研究之学。深入研究孙中山先生的政治思想和理念,对于我们破解当前中国在民主政治建设和社会发展中遇到的难题,尤其是对于我们今天的政治体制改革具有深远的指导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6.
同盟会福建组织是在孙中山先生亲自帮助下组织起来的革命政党组织,在辛亥革命前后为革命事业作出了卓越贡献。但同盟会在福建夺取政权后很快分裂瓦解,最后被解散……一、福建民族资本社会基础薄弱同盟会作为中国的第一个资产阶级政党是在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发展、民族资产阶级出现后,进行政治斗争的过程中逐渐形成的。福建很早就孕育了资本主义萌芽。鸦片战争前,随着商品经济发展、社会分工扩大,自然经济日趋瓦解,为资本主义生产的发展,创造了必要历史前提。海上贸易扩大,一些官商、买办、地主、手工业主、商人都将货币财富部分…  相似文献   

17.
孙中山五权宪法思想的政治建设原则是政权与治权分开行使。为了使政府有能,主张五权分工合作、人民信任先知先觉;同时为了防止政府专制,主张人民有权,并将人民权力分为直接民权和间接民权。五权宪法思想具有掺糅中西的特点,对美国政治体制的模仿不是表层的复制,而是深层的融合,孙中山用政权和治权来代替美国的贵族与平民政治;用人民权、国民大会权和政府权来代替美国三权,于是实行了一套具有中国特色的政权体制,并始终以"民权主义"贯穿其中。  相似文献   

18.
孙中山的政治伦理思想是孙中山在长期的革命实践和对近代中国局势的研究以及对中国未来发展方向的探索上,融合中国传统文化精髓和西方资本主义文明而成,有着强烈的实践指向。其"天下为公"的理想体现在政治上是使政权"公之天下",使"政权公之天下"则需要建成一种"良善政治",也就是"组织一良能政府",并在社会上创造一个公序良俗的政治环境。良善政治和良好政府是孙中山设定的理想政治目标;当今中国建设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政府,就是要建设一个好的政府、善治的政府,为此,可从中汲取智慧。  相似文献   

19.
本文依据俄罗斯最近公布的档案资料,论述了中国革命的先行者孙中山先生关于同苏维埃俄国(苏联)军事合作计划的产生、发展及其意义。文章指出,孙中山与苏俄(苏联)军事合作的思想和计划,是孙中山与苏俄(苏联)合作战略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促进了苏联、共产国际与孙中山国民党的联盟,促成了国共两党的第一次合作,而且对中国革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孙中山与苏俄(苏联)军事合作的思想和计划,首先表现于1925年间苏联与冯玉祥国民军的合作,还表现于毛泽东领导中国共产党在中国北方地区开辟革命根据地的斗争中与苏联进行的长期合作,直至取得中国革命的胜利  相似文献   

20.
本文着重就孙中山民生思想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二大理论成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之间的相通与继承展开论述,重温孙中山先生当年倡导的民生主义,更好地挖掘其博大精深的思想内涵,对于21世纪的中华民族崛起和强盛,从传承历史文化的层面来讲,有着十分重要的学术研究意义和现实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