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李枫 《前沿》2012,(5):196-197
陶渊明的思想是陶学研究中的难点之一,学术界出现了所谓主儒家说、主道家说、主玄家说、主老子说、主庄子说、主儒释道合一说的分歧与考辨,其中以陶渊明与佛教的关系最为扑朔迷离。对其是否受佛学影响众说纷纭,笔者认为陶渊明受佛学影响是毋庸置疑的。本文仅以《五柳先生传》为主要考证,从佛家无我观出发,分析佛家思想对陶渊明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吴家凡 《传承》2008,(21):47-47
"安贫乐道"是陶渊明的为人准则。陶渊明辞官后,一直过着隐居躬耕的生活。正因为他的隐居生活,可能在许多人的印象中,都认为陶渊明肯定非常醉心于"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生活,从不去想其他的事情。其实不然,在家教问题上,他也是很务实的。  相似文献   

3.
杨洁涵  卢志民 《求索》2011,(2):121-123
纵观对老子经济管理思想研究的现存文献可以看出,目前学界对老子经济管理思想的研究虽已有较大拓展,但大都停留在对老子管理思想内容的简单归类和重新编排上,体系性研究缺乏。现有文献对老子经济管理思想的本质一般都概括为"柔性管理"、"水性管理"、"朴治管理"和"道治管理"等,而基于"母亲管理"概念统摄下的研究几乎无人涉及。基于此,本文将对老子管理思想进行重新整理和分析,以便形成一个较为完整的老子管理思想体系。我们的研究认为,老子管理思想体系基本上由管理之"道"、管理之"德"与管理之"治"三部分组成,其目标就是达成"无为而治"的管理效果。文章最后对老子经济管理思想的实践意义做出了适当阐述。  相似文献   

4.
"正言若反"是老子思想重要的特征,"正言若反"的实质就是老子所说的"正言"与世人的一般认识"若反"。"正言若反"作为一种思想现象,其背后隐藏着老子独特的、与世人一般具有的"求异"思维相反的"求同"思维。"求同"思维及其所决定的"正言若反"不仅来源于老子独特的"道"世界观,更直接决定了老子独特的"德"价值观、"弃智"认识观以及"无为"实践观。  相似文献   

5.
乔健 《思想战线》2008,34(3):64-68
韩非把老子主要着眼于个体自由的思想拉向了实际政治领域,把老子的一些重要概念改造成为适合君主专制的东西,把具有"形上"超越性质的老子思想"形下"化和实用化,把老子之"道"确定化和法术化.这最终使曾深受老子影响的韩非完成了对老子思想的根本性修正.  相似文献   

6.
《连山》《归藏》《周易》三易之间虽筮法不同,但基本象数之道一以贯之。尤其是《归藏》与老子思想在历史时间发生方面、"无为而无不为""顺其自然"思想内核方面、"有无相生"的宇宙生成方面、重坤用坤的意识方面和简约凝练的语言风格方面都有相似性,并基于此探讨二者可能存在的关联性。  相似文献   

7.
陈国强 《传承》2009,(18):134-135
老子的"道"不同于古希腊的宇宙生成论,而是将"宇宙"理解为万物,而万物则是由无差等的、全息性的"道"来表征的,因此,"道"就具有了符号学意义。从符号学维度来理解《老子》文本是一个新的视角,从而导出其所蕴含的民本思想和治国方略。  相似文献   

8.
一、《老子》在人类历史上的地位《老子》的辩证法思想,在世界上产生过巨大的影响。德国十九世纪辩证法大师黑格尔读过《老子》,极为赞赏,他的辩证法受到《老子》对立转化思想的影响,是很可能的。马克思继承和改造了黑格尔的辩证法,创造了唯物辩证法,从而形成了一种科学的思想方法,在人类历史上发挥了巨大作用。英国著名哲学家罗素到中国访问时,有人向他介绍《老子》中几段文字后,他极为惊叹,认为两千多年前能有这么深睿的思想,简直不可思议。英国著名历史学家阿诺德·汤因比在《人类与大地母亲》一书中对《老子》也作过高度评价。他说:“在…  相似文献   

9.
本文从社会政治、自然观以及"我与己"三个层面论述了陶渊明人生价值和思想境界的转化,动态地展现了陶渊明的价值观念体系,剖析了陶渊明思想转化的原因及其意义.  相似文献   

10.
徐同来 《传承》2010,(24):150-151
孔子、老子作为儒、道两大学派的创始人,他们的思想对我国的思想、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产生了深远影响。孔子和老子皆论述了"道"这一概念,并且孔、老之"道"最后是发展到了殊途同归的境地。  相似文献   

11.
老子与海德格尔思想的比较研究,成果丰硕。中外学者从不同角度比较了二者思想的联系、会通、异同,从东西思想的历史发展及世界哲学未来走向中,见出两位伟大哲学家的重要地位。但是,应该明确的是,老子与海德格尔代表的是两种不同的伟大思想传统,今后的比较研究需要在充分挖掘二者思想的"内在和谐"或"亲缘关系"的同时,能做出更谨慎的界定与区分。  相似文献   

12.
王慰 《求索》2012,(2):128-129
公平正义是人类社会最基本的价值诉求之一,这一思想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源远流长。以老子为代表的道家文化蕴含着极为丰富的"公平正义"的社会思想。本文从老子"公平正义"思想的哲学基础、道德修养、政治手段、现实保障四个方面进行的挖掘和诠释,以期为当代以和谐社会为核心的政治文明建设提供可资借鉴的资源。  相似文献   

13.
王蒙的帮助     
亦杰 《公民导刊》2013,(7):55-55
<正>王蒙在《老子的帮助》一书中,用他的人生体验、历史体验、社会体验、政治体验、文化体验等对老子的《道德经》加以解读,加深了我对老子思想的理解。老子的《道德经》我曾读过,但体悟不深,有些地方似懂非懂。读了王蒙的解读,觉得很有帮助,所以我说是"王蒙的帮助"。他用亲见、亲闻、亲历对老子的学说提供一个当代中国人的人证、事证,帮助我们理解《道德经》中的哲学思辩、宗教情怀、逆向思维、无为命题、处世奇术、做人奇法等等。比如老子说的"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王蒙解释道:"一切的有都来自无,一切的有都会变成无。一切的无都可能产生有,一切的  相似文献   

14.
老子德育思想对当代德育实践的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宋晶 《湖北社会科学》2006,1(10):168-170
《老子》是一部德育思想的经典。老子倡导“见素抱朴”的德育思想,是培养独立人格的思想依据;老子提出“行不言之教”的方法,作为一种潜隐的德育方法,对于实施隐性德育实践具有重要意义。对于老子德育思想中所蕴含的真义,我们从事当代德育实践活动时,都应当认真思索和借鉴。  相似文献   

15.
李程 《人民论坛》2012,(35):198-199
和谐是科学发展观得以实现的前提,也是传统文化的思想精髓。老子《道德经》中就有丰富的和谐社会思想。老子认为,和谐社会主要取决于执政者。如果执政者能具有"道"的品质,实现无为而治,并能得到百姓信赖和拥护,那么社会就必然走向和谐。老子的这些思想对于我们今天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6.
谭忠国 《理论月刊》2008,(4):110-113
陶渊明与自然的和谐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质性自然";二是躬耕田园."质性自然"是陶渊明与自然和谐的思想基础,躬耕田园是陶渊明与自然和谐的主要体现.他通过读书弹琴、饮酒赋诗、游乐交友特别是躬耕田园等方式,达到了委运任化、物我为一和与道冥合的高超境界,即达到了与自然的高度和谐.  相似文献   

17.
<正>张连珍主持11月2日上午,省政协举行第49期"名人名家讲座",省政协主席张连珍主持并讲话。讲座中,当代著名作家、国家文化部原部长王蒙对老子的思想进行了深入浅出的解读。讲座引经据典、分析深刻、阐述精妙,给人启迪和帮助。张连珍在主持讲话时说,老子是中国古代杰出的哲学家和思想家。老子的思想内涵哲学、政治、经济、文化、军事以至医学等诸多方面,思想玄奥精深、义理博大、影响深远。我们一要继承弘扬老子独特的辩证  相似文献   

18.
史德新 《求索》2010,(5):112-114
老子的守中思想和儒家的中庸之道在哲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对中国历史精神和文化思想的形成发展产生深远影响。对于中庸之道,学界过去多认为是儒家的思想理论,但也有人认为中庸之道脱胎于老子的守中思想。老子的守中思想及孔子为代表的儒家中庸之道都是在前代思想文化积淀的基础上完成的哲学成果。它们在哲学基础和方法论、本质内涵、标准和主张等方面都有很大的相似性,在此意义上,中庸之道并非像普遍认为的那样,为儒家所独创。但从本质上说,守中思想和中庸之道是中和观念在中国哲学史上的不同发展阶段,它们拥有很大共性的同时也具有不同之处。  相似文献   

19.
老子认为"道"生万物,以"德"来蓄养之,但"道"和"德"的生成和畜养也是生而不有,为而不恃。而且事物又都遵循着"反者道之动"的规律,都要回归于"道",万物的这一过程就是"法自然"。但老子的聪明之处是,他又用"知常曰明"来弥补其循环论的不足,"常"就是规律,并认为"知和"与"复命"就是"常"。所以应该遵循的规律也就是要懂得和谐与回归自然,这就是老子中所包含的生态智慧。  相似文献   

20.
老子哲学以"道"为本,具备唯物主义精神,但又区别于绝对的物质观。老子崇尚阴阳,《道德经》是一本充满辩证法的伟大哲学著作,与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相得益彰。同时,老子的政治学说带有民本思想,追求"小国寡民"的和谐社会,是社会主义学说的古典表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