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1 毫秒
1.
理性主义文化哺育了灿烂的古代文明,也支撑着整个现代工业文明。技术理性主义就是传统理性主义同文艺复兴的人本精神及其现代科学技术的结合体。不可否认,科技以及建立在科学技术发展之上的技术理性主义文化信念在现代工业文明条件下推动人类社会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发展,从根本上改变了人类生存的面貌。然而,以功利目的和技术手段为核心的技术理性在给人们带来巨大的物质财富的同时,正在悄然走向异化,开始成为独立的制约人的统治力量。19世纪下半叶起,西方许多哲学家开始宣告技术理性的极限。面对技术世界中人的生存困境,20世纪的哲学界兴起了声势浩大的技术理性批判思潮,其中马尔库塞的“单向度的人”就是法兰克福学派对技术理性批判的典型表述形态。  相似文献   

2.
马克思说:“任何真正的哲学都是自己时代的精神上的精华”,“文化的活的灵魂”。(《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版第220页)真正的哲学精神就像普照大地的阳光一样,照亮了人类的生活;如果失去真正的哲学精神,人类的生活就会黯然失色,文化必然走向腐朽和衰落。数千年来,特别是近代以来,人类社会及其文化发展的历史轨迹清晰地昭示着这样一个道理:一个民族有什么样的哲学精神,它就会有什么样的文化形态;一个民族的哲学思维越是趋于健全和成熟,其文化自觉性也就越高,与之相伴随的则是各种创造活动空前活跃和文化繁荣时代的到来。  …  相似文献   

3.
"文化就是生活"体现了中国人健康的知识价值观。文化的生活化和生活的文化化理念彰显了中华民族独特、优越和人性化的文化精神。唯有为了生活的知识才是健康而有益于人类幸福的知识,唯有充满文化的生活,才可能是高质量的"人的生活"。主张文化知识的发展和运用必须坚持生活导向原则。文化知识的价值目标从"力量"到"生活"的转变意味着共同体建设宗旨和人类发展模式的根本变化,并以此带动政治、经济、教育诸多方面的转变和文明跨越。"文化就是生活"的依据:作为文化强国的中国古代社会治国理念的民本取向、生活导向和文化至上主义;马克思主义哲学本质上是生活哲学,逐步摆脱人的异化,最终目标是"人的生活的确立",而真正的"人"的出现有赖于人类精神文化水平的提高;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有一致的共同体目标:生活共同体,并同样反对"战斗共同体",政党执政的合法性来源于生活世界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4.
劳动和休闲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两个合规律性样态,自由是人生命意义的最高原则和人的本质体现,人类对自由的追求自然无法摆脱劳动与休闲的交互作用规律,异化的劳动抑或异化的体闲钳制了人类自由,使人类处于一种不自由的状态,劳动与休闲的“异动”成为人类不自由的始源.马克思通过对资本主义社会劳动和休闲的异化现实进行批判,建立了自己的科学的“劳动——休闲”观,并进而确证:人类必将走向自由.  相似文献   

5.
《世纪桥》2017,(5)
马尔库塞认为,科学技术的社会后果是:全方面的单向度化,人成为单向度的人,失去了人应有的批判性、否定性和革命性方面,而只有肯定性方面。马尔库塞的"单向度的人"理论全面具体的论述了在以科学技术飞速发展为背景的消费世界中现代人的异化的生存境遇和生存状态。因此,在分析马尔库塞的"单向度的人"理论的基础上努力找出对消费水平迅猛发展的现时代有价值的东西,对中国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具有重要的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6.
文化全球化发展的价值与伦理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瑞堂  杨振林 《求实》2007,1(7):69-71
对全球化历史进程缺乏价值和伦理的思考,导致文化全球化发展缺乏认同基础。当今文化全球化发展需要“人类共同文化精神的构建”和“不同文化交往伦理原则的构建”,以赋予国际经济、政治合作的文化价值诉求和不同民族文化世界角色的恰当定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遵循人类共同文化精神和国际文化交流伦理原则,以民族文化身份参与文化对话与交流,既可以赢得创新发展的主动权,也可以为人类文明和谐发展作出积极贡献。  相似文献   

7.
文化与文化产业发展的理论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作为人类物质和精神创造物的文化,早已成为我们人类生活、精神栖居和情感信念的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可以说,没有文化,也就没有人类生活。随着社会、政治和经济的日益发展,人的世界和生活越来越文化化了。科技的进步和电子工业发展以及信息业的突飞猛进,更使文化走向了人与自然、传统与现代、本土与世界相融而又相悖的多元文化结构场。随着转型期的市场经济的发展,文化产业正在蓬勃兴起,文化似乎有日益产业化的趋向,文化与经济的关系变得愈来愈密切,文化资本在经济资本和社会资本的总体资本构成中成为当今社会和经济生活中的重要资…  相似文献   

8.
多年来,我们总是突出强调“依法治国”的战略地位,却较少从“治国”的高度讨论道德建设问题。这不仅导致对道德建设缺乏应有的认识,也导致对治国方略认识的某种欠缺。江泽民同志提出的“以德治国”的思想,不仅把道德建设提到了新境界,而且使我国的治国方略得到了完善和提升。 道德精神的养成是治国之本 人是文化的存在。道德品格的文化养成使人与人的关系成为伦理关系。作为人类理性范畴,道德要求人类的行为合乎理、利于人。伦理关系作为人类不可脱离的现实,由于有道德的维系,使其呈现出某种秩序状态,使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  相似文献   

9.
林茜  赵一帆 《学习月刊》2012,(2):125-125
《单向度的人》是马尔库塞最负盛名的一部著作,其中,他论述了技术发展两重性的思想,并指出技术已经发生了异化,成为一种新的统治形式。这部著作的中心论题是当代高度发达的工业社会是以技术为控制形式的一种新型的极权主义社会,生活于其中的人们逐渐丧失了否定性,批判性和超越性的维度,使得社会变成了单向度的社会,而人也变成了单向度的人。  相似文献   

10.
桂林状元文化体现了广西在科举制度时代“一带河山,少壮努力,出人头地,梦想成真”的“甲天下”精神..桂林状元文化的优势积累与科举文化的长期接力,是广西成为“大儒之乡”的文化渊源与推动力之一,也是广西人走向与走进中国的政治舞台与军事前台的推手之一。  相似文献   

11.
建设学习型、知识型社会的口号喊了多年,而国人却越来越不爱学习了。人们厌倦和逃避真正意义上的文化(如哲学、诗歌等),拜金主义和物质主义却备受青睐。大力弘扬中华民族的文化精神,重塑文化魅力,构建文化化的文明社会和文化含量高的文明生活,是当代中国学术界的神圣职责。文化化之"化"的涵义主要包含创造性进化、文明型变化、身份性强化、目的性转化和赋予性升华五个方面。创造是人的天性,人类社会是在创造中形成和发展的。社会的发展目标是精神文化的不断提升和发展,即在坚实物质基础上的"文明型变化"。要建设文化化社会,衡量人的社会地位的标准应该是精神文化的优劣与高低,即文化的"身份性强化"。在社会生活中,"人是目的"具体体现为文化是目的,即"目的性转化"——使人的生活目的从侧重物质指向转化为精神文化指向。人类赋予现实物质世界及其活动以精神的意蕴和价值,即"赋予性升华",正是人的"意义赋予能力"使简单的日常生活变成充满意义和价值的丰富多彩的艺术化的诗意生活。文化化社会的典型标志体现在:文化成为社会阶层划分最主要的准则;精神文化是该社会的主导性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12.
论法的人伦精神--关于“安提戈涅之怨”的法理思考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杜月秋 《唯实》2002,(4):40-43
人并非法的对立面,人的至尊与法的至上完全可以实现有机的统一,而人伦精神所指向的正是人基于人性所作出的价值选择,它体现和追求的是作为个体的人的本性和尊严,自然应当成为实现两者统一的一个路径。所以人伦精神应该自始至终地融汇于法律之中,成为其道德的支撑力。这样我们建构出来的法治最终才能体现出对人类自身的关怀,而不至异化为压制人、扼杀人的工具。  相似文献   

13.
现实中国处于市场经济发展时期,“新富人阶层”出现以及代表他们利益的新意识形态伴随全球化背景下的消费主义文化有泛滥趋势,必须引起高度警惕和有力批判,“绝不允许既得利益集团形成”。高举理想主义旗帜的知识分子,肩负着民族复兴与文化建设重任,应该坚定批判立场,坚持创新的精神,建设真正代表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无愧于新时代的民族文化。  相似文献   

14.
苗伟 《实事求是》2008,(5):16-19
人类通过以实践批判为核心的文化创造活动,创造着人的世界和人本身,不断接近自由全面发展的文化理想,这是马克思的“实践——社会——人”的文化辩证法。深切关注文化时代的文化精神,深化对文化时代的文化认识,这是文化时代的呼唤。走向文化哲学,完成马克思主义文化哲学当代形态的重构,这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对自身哲学使命和当今时代文化精神的自觉,是马克思主义哲学这一文化形式在当代发展的文化逻辑。  相似文献   

15.
侯淑萍 《世纪桥》2012,(17):129-130
文化是国家发展和民族振兴的强大力量,企业文化是企业信奉并付诸实践的价值理念。因此,建设企业文化必须把握重点环节建设企业文化。以人为本是构建企业文化之本,企业精神是构建企业文化之魂,企业形象则是构建企业文化之型,而文化的继承和融合则是构建企业文化之源。只有抓住了这几个重要关键点,企业文化才能符合企业、行业实际,才能突出企业个性特征,从而达到企业文化内化于心、固化于制、外化于行,成为员工和企业发展前进中的航标。  相似文献   

16.
先进文化是人类文明进步的结晶,又是推动人类社会前进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影响人的精神和灵魂,渗透社会生活多个方面。先进的政党不仅代表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而且代表先进文化前进的方向,只有这样才能使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推动社会全面进步。面对当今世界科学技术飞速发展,多种文化思潮相互激荡的新形势,江泽民总书记提出了“三个代表”的重要论述,其中有关我们党要始终成为先进文化前进方向的忠实代表的论述,对于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有着重大指导意义。 先进文化,首先应是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为指导…  相似文献   

17.
杨秋香 《世纪桥》2008,(1):86-87
翻译是一种跨文化交际活动。传统的“直译”和“意译”法比较,“异化”、“归化”法应属于文化层面的翻译策略。无论是“并化”还是“归化”,要把握好一个度,即“异化”要防止片面追求形式而添枝加叶,“归化”要注意保留原文的形象。  相似文献   

18.
马克思、恩格斯虽然在他们的著作中很少使用“文化”概念,也没有对文化概念进行界定,但是马克思、恩格斯的著作中都蕴含了其文化视阈,其文化研究的视阈始终没有离开人类的经济生活与人类的精神生活.马克思、恩格斯的文化视阈具有关注个体的人、关注社会的人、关注人的未来等基本特点.其文化视阈启示我们:大力发展文化事业,使之带动和推进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抵制低俗文化;努力使人们精神更加健康、快乐、向上;吸取优秀传统文化及外来文化,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相似文献   

19.
目前,在现实生活中很多人的孝行出现异化和庸俗化趋势.孝行丧失了其本身所应具的道德价值.孝道的伦理精神本质是爱、敬、忠、顺.孝行的异化根源于对孝道的伦理精神本质缺乏必要的认知.因此,我们有必要进行孝道启蒙.  相似文献   

20.
文化是人类精神活动及其产品的总称。先进文化,就是体现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社会成员最根本利益,反映时代发展潮流的文化。人类文明越发展,文化的地位和作用便越突出。文化的力量,已深深地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并成为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把代表先进文化的发展方向作为党的建设的一项根本任务。那么,如何才能牢牢把握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笔者认为,关键在于做到“三个坚持”。一、必须坚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指导地位不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