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针对一起企业为提供药品的行政审批所需要的信息而实施受专利保护的有关药品专利侵权纠纷案,一审法院认为涉案行为不属于侵犯专利权的行为.尽管我国现阶段法律、法规未能就上述行为性质作出明确规定,但通过对我国专利侵权行为构成要件、有关法律规定以及现有国际规则分析可知,为了平衡专利权人利益和社会公众利益,在特定条件下对药品专利进行适当限制是必要的.  相似文献   

2.
正随着3D打印技术普及到家庭,个人制造将严重威胁到专利权人的利益。我国现行《专利法》明显无法很好地应对这种局面,继续为专利维权提供有效和可预期的法律制度保障。而且专利权人也难以在我国专利制度之外的法律资源中寻求到周全的法律救济。为了避免专利权人与社会公众之间利益严重失衡的局面,提高法律的可预期性,专利法相关制度调整势在必行。专利制度的此番调整,应以完善专利共同侵权中的间接侵权形态、明确故意传播专利产品3D打印文档者的专利侵权责任为目标。  相似文献   

3.
我国对于是否应当移植专利间接侵权制度一直存在争议,目前主流意见是认为这一制度并不必要.从历史起源来看,专利间接侵权完全是利益平衡的产物,其一方面明确将专利权的保护范围扩张到专用品上;另一方面将那些非专用品型的专利侵权责任限制于积极引诱的情形.传统大陆法系国家由于其历史传统,无法针对专利间接侵权行为提供充分的救济,因而,...  相似文献   

4.
停止侵权责任是专利侵权中的一项主要责任.一般来说,有侵权行为就有停止侵权的责任,但在间接侵权和即发侵权的样态下采取停止侵权的责任应慎重,认定要采取比较严格的的条件,防止不适当损害非专利权人的利益.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专利运用的目的多样化,在专利权滥用情况下限制专利权人的救济权利和在公共利益考量下采取非停止侵权的救济,是专利保护的另一面.  相似文献   

5.
刘强 《北方法学》2014,(2):59-69
以云计算为代表的技术网络化趋势对专利侵权判定规则及其适用带来了新的挑战。网络化技术实施过程中的分离式侵权行为和跨境侵权行为均难以根据现有规则被认定为专利保护范围,并由被告承担侵权责任。方法专利举证责任倒置规则也难以在网络化技术专利侵权诉讼中为权利人带来有效的救济。专利权人获得司法救济的法律障碍在制度设计时未能有效预见和应对,导致维权难度较传统技术领域显著增大。因此,必须克服专利侵权判定中的形式主义,以实质性侵权作为判定侵权行为成立的价值取向,以期克服由于网络化技术发展而带来的利益平衡格局遭到破坏的状况,实现专利制度的价值和目标。  相似文献   

6.
张玲 《政法论丛》2009,(2):41-45
为保护专利权人的合法利益,适应经济生活的客观需求,我国应对专利间接侵权做出明确规定,而不宜适用共同侵权规则。侵权责任法作为民事权利保护的基本法,对间接侵权应该有一个抽象概括的规定,以使专利法等法律规定的间接侵权有一个上位法的依据。而且,专利法对专利间接侵权的构成要件也应做出详细规定,以区别于专利直接侵权和专利共同侵权。  相似文献   

7.
专利征用制度是专利制度的重要内容。建立该制度的目的在于防止专利权人滥用专利权,阻碍发明的实施和损害公共利益。这一制度充分体现了知识产权法的一个本质属性,即利益平衡的属性。专利权人和社会公众之间利益理应维持一种动态的平衡。  相似文献   

8.
何晓平 《法学杂志》2012,33(7):165-170
虽然专利等同侵权理论已经得到普遍确认,但对等同侵权判定时间点的选择却各不相同。在理论上和实践中,曾经出现了专利申请日、专利公开日、专利授权日、侵权行为日等不同标准。相对而言,侵权行为日标准不仅没有损害专利权利要求的告知功能,而且能够充分保护专利权人的利益,因而是一种较佳选择。  相似文献   

9.
蒋远清  蒋淳 《中国律师》2000,(11):67-69
在审理专利侵权纠纷案件中,最主要、最复杂的工作是判定被诉侵权产品或方法是否侵犯了原告的专利权,这项工作既涉及到复杂的专业技术问题,又涉及到对专利权保护范围如何确定问题。对专利侵权行为的判断是否准确,不仅关系到专利权人的专利权能否得到有效保护,而且也关系到司法审判是否公正问题。本文拟就专利侵权行为的具体判断方法作些探讨和浅显分析。一、正确界定专利侵权行为是判断专利侵权的前提什么是侵犯专利权的侵权行为?学者们在其学术著作中就其含义作出了不同的界定,我国专利法也只是就某些具体专利实施行为规定为专利侵权…  相似文献   

10.
二、专利侵权的判断专利权的保护范围确定之后,就可以着手判断专利侵权了。下面分别讨论一些和侵权判断有关的问题。1.侵权行为判断是否侵害了某项专利权,首先要确认侵权行为是否存在。根据专利法和民法通则中的有关规定,可以为侵权行为作出如下定义:未经专利权人许可,以剽窃、篡改、假冒等非法方式为生产经营目的制造、使用或者销售其专利产品,或者使用其专利方法的行为。发生侵权行为后,专利权人称为受害人,侵害专利权的人称为侵害人(侵权人)。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