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思想政治教育是人类社会的一种社会实践活动。马克思“人是人的最高本质”的基本观点,对于深入推动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的贯彻落实,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不断完善和改进我国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提高我国思想政治教育的时效性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竞争对生产力发展具有极大的促进作用,竞争必须是公平的,机会均等的,否则就不是真正的竞争.政府的职能就是保卫经济自由,鼓励竞争,保护竞争,支持竞争,规范竞争.  相似文献   

3.
教育机会均等是教育伦理的重要范畴,是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基本理念和实践诉求。它是社会公正价值在教育领域的体现和延伸,是衡量我国当前教育水平的重要尺度。教育机会均等是当代构建教育伦理的内在基点,反映着我国教育体制以人为本的价值理念,是评价我国当代教育与国际接轨的重要依据。其实现对当前教育改革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4.
中国历史自陈涉吴广揭竿而起以来两千年间,有规模的农民起义多达百余次,太平天国只是其中离今天较近的一次。对历史事件,人们发议论,作评价,实在是很寻常的事。本国人可以评说,外国人也可以评说,不必忌讳,也不应过于计较。一位生活在太平天国同一时代的德国智者,在太平军举义之初的1853年曾对这个“一开始就带着宗教色彩“的“运动“寄以热切的期望,并密切注视着事态的发展。但是,到了太平天国接近失败的1862年,这位智者对“这次中国革命“的“体现者“的评价却是:“除了改朝换代以外,他们没有给自己提出任何任务……他们给予民众的惊惶比给予老统治者们的惊惶还要厉害。他们的全部使命,好像仅仅是用丑恶万状的破坏来与停滞腐朽对立,这种破坏没有一点建设工作  相似文献   

5.
中央宣传工作领导小组在《关于实施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的意见》中指出:“要深入研究和正确阐述马克思主义著作中的基本观点,帮助人们深刻认识和更好地掌握哪些是必须长期坚持的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破除对马克思主义的教条式理解,澄清附加在马克思主义名下的错误观点。”本刊约请黄枬森同志撰写的《正确理解马克思的哲学观点》一文,对近年来人们关注和争论的有关马克思的哲学观点发表自己的看法,值得认真读一读,因为弄清楚这些问题决不是无关紧要的。  相似文献   

6.
《创造》2008,(9):57-57
据法新社报道,英国圣公会领袖9月25日谴责股市投机者是从不受约束的资本主义中获利的“银行抢劫犯”,并导致了全球金融危机。  相似文献   

7.
有人提出“依法治党”。《党建研究参考资料》刊文指出,“依法治党”在语言形式上是对“依法治国”的简单模仿,在理论上是对党的领导内容及其调整关系的片面理解。持这种观点的人意见并不一致,主要有两种:  相似文献   

8.
1979年以来,对于如何评价宗教在历史和现实生活中的作用问题讨论得相当热烈,问题的焦点,集中在如何理解马克思关于“宗教是人民的鸦片”的论断上。主要有两种意见:一种基本否定,一种基本坚持。我个人认为马克思这一论断的基本精神无法否定,但传统的理解也有片面性,需做新的解  相似文献   

9.
“公仆”是马克思“偶然提到”的吗?海传当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全国广大干部学习人民公仆孔繁森、张鸣岐等人事迹的热潮方兴之际,我们却从信息报上看到这样一种论调:“说领导干部是公仆,这个也不准确。马克思偶然两次提到过‘公仆’,那只是借用,而我们现在经常宣传领...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我省有些刊物发表的作为世界观和历史观研究人的本质的文章,离开历史、离开社会物质生活条件,宣传抽象的人的本质,提出所谓“人的本质是自由”的观点。认为“把人的劳动、人的社会性、人和人的世界的统一等这些因素综合起来,  相似文献   

11.
12.
“人的本质并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马克思的这一定义并非实体性定义,而是一种功能性的界说。它可以作四个层次的理解:首先,它强调只有通过对人类社会发展中具有必然性的社会关系结构的考察,才能把握人的本质。其次,社会关系结构之所以是考察人的本质的依据,关  相似文献   

13.
正马克思主义作为人类思想上壮丽的日出,不仅以其深邃的思想揭示出自然界、人类社会、人类思维发展的一般规律,深刻解释了世界,而且以其彻底的革命性、实践性深刻改变了整个世界,也改变了中国。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中国共产党应运而生,中华民族前途命运由此根本逆转。党的百年历史充分彰显近代以来中国历史发展的大道,彰显马克思主义的真理力量和实践力量。在学习党史中领悟马克思是对的,是夯实信仰之基、补足精神之钙和把稳思想之舵的必修课。  相似文献   

14.
青年数字鸿沟问题随着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呈现出新的趋势:"机会均等化"及"隐藏的不平等"。为此,政府应树立明确的问题意识,做好高校政策引导,合理调配公共资源,鼓励媒体、学校、家庭多方参与,多管齐下,应对青年数字鸿沟问题的新变化。  相似文献   

15.
论“人的自然化”不是马克思的命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德国哲学家A﹒施密特虚构了所谓马克思"人的自然化"命题,意在制造马克思与恩格斯之间的对立。依据这一虚假命题,施密特主张马克思有不同于恩格斯的自然辩证法,从而否定恩格斯的自然辩证法。本文在分析了马克思相关论述的基础上指出:"人的自然化"作为"自然的人化"的反命题是不成立的,马克思没有与恩格斯不同的自然辩证法,在自然观上,马克思与恩格斯是完全一致的。  相似文献   

16.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邓小平文选》第三卷第274页)是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一个马克思主义基本观点,党的十四大报告中重申了这一基本观点,并把这个思想观点写进了新的党章。因此对学生进行“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观点的教育,其重要意义是不言而喻的。在初二年级的《思想政治》课教材中如何对学生进行这一基本观点教育呢?一、结合生产力概念教学进行教育生产力包括劳动者、生产工具和劳动对象三个要素,其中生产工具和劳动对象统称为生产资料。我们知道,原始社会的生产力水平之所以极端低下,社会发展非常…  相似文献   

17.
马克思论述人个性发展的重要依据是马克思的分工理论.认识分工与个性发展之间的关系,有利于在当今时代背景下树立正确的个性发展观,促使社会分工与人的个性发展呈现和谐的互动态势.认识分工对个性发展的双重作用是十分必要的,合理的社会分工可以造就真正有个性的人,可以激发巨大的创造能力,从而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8.
"是—应该"问题是马克思哲学发展的基本主题。马克思在这一问题上的独特贡献有三:第一,揭示出社会历史事实本身蕴含着"应该"的维度;第二,将"实践"建构为能是与本应的统一,从而起到沟通事实与应该之鸿沟的作用;第三,从对资本主义的科学认识中生发出资本主义本身的内在批判力。  相似文献   

19.
马克思实践的观点不仅具有其重要的认识论和社会历史论意蕴,还具有其更为重要的世界观意蕴和以之为基础的思维方式意蕴,即:在人类实践活动与客观物质世界二者相互作用关系的历史链条中,在以往阶段上的人类实践活动与后继历史阶段上的人们所面对的现实客观世界的生成过程中,起过重大的创造作用,是现实客观世界的其然及其所以然根据之一,因而,只有既从客观物质世界固有运动规律与以往人类主体实践活动对物质世界的实践改造这两方面的共同作用中来理解和认识问题,才能深入合理地认识和把握现实客观世界的其然及其所以然。这一世界观和思维方式意蕴的重大当代价值之一,就在于为人们增强对现实实践活动的历史后果的预见性和自觉性,以便为更好地实现人类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提供必不可少的哲学理论锁钥。  相似文献   

20.
关柏春 《岭南学刊》2005,1(1):60-64
很多学者认为,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劳动力是商品,而劳动不能作为商品。劳动不是商品是马克思的一个基本观点,学者们认为劳动不能作为商品就是从马克思的观点出发的。马克思的观点是从资本主义现实概括出来的,它符合资本主义现实,因而是正确的,但是教条式地把它运用到社会主义社会就是不正确的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