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国际航空旅客人身损害的赔偿原则是国际航空法律制度一项重要内容,文章从人身损害赔偿的界定出发,梳理总结了关于人身损害赔偿原则的主要观点,提出并论述了国际航空旅客运输的侵权损害赔偿原则包括:全部赔偿原则;财产赔偿原则;衡平原则;限额赔偿原则。  相似文献   

2.
论人身死伤损害的定额化赔偿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刘士国 《法学论坛》2003,18(6):22-26,21
本文介绍评述了定额化赔偿理论,分析研究了我国人身损害赔偿立法的演变,提出我国民法典应对人身损害施行全部赔偿、定额化赔偿和概括性赔偿的建议。  相似文献   

3.
1 潜在人身损害的特点 潜在人身损害(latent personal injury)所指的疾病或伤害具有如此特点:某人受到侵害时,本人并不知道,或不能合理的期待本人知道,其已经感染疾病或受到伤害.随着工业化进程的加快,放射性物质、有毒有害气体、重金属等对人的健康构成了很大威胁.由于这些物质的侵害很缓慢,达到严重伤害程度时,时间已经很长了.最为显著的是石棉引起的伤害.长期暴露于石棉制品的工人,经常吸入粉尘,起初不会感觉到伤害,十几年后,会慢慢感觉到呼吸困难,进而呼吸急促、咳嗽出血,患上肺炎或肺气肿,最终被确诊为石棉病.这就是潜在人身损害的一种情形.与那些特征表现很明显的伤害不同,潜在人身损害具有以下特点:  相似文献   

4.
本文分析了当前铁路旅客运输过程中发生人身损害时的主要表现形式,论述了铁路旅客人身损害发生后,铁路部门对旅客人身损害赔偿的责任。  相似文献   

5.
本文拟从铁路旅客运输人身损害限额赔偿的现行法律规定、争议焦点进行简单归纳,并提出相关立法建议,以期更好地维护铁路旅客人身权益,并同时保障铁路运输事业的平稳发展。  相似文献   

6.
当前,高校在校学生人身损害事件频频发生,不仅给学生及其家属带来极大的伤害和痛苦,而且直接影响了学校正常的教学、管理秩序,给学校造成了不必要的经济损失。对高校学生人身损害的赔偿责任这一问题进行探讨和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7.
金卓颖 《法制与社会》2011,(20):262-262
农村建房导致的人身损害赔偿纠纷较之普通的人身损害赔偿纠纷有其独特性,后果也具有特殊性,如何妥善解决此类纠纷在实践中是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从分析此类赔偿的特点出发,探究纠纷产生的原因,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意见。  相似文献   

8.
依据一些国家民法的规定,致人死亡时,第三人请求财产损失赔偿的范围,一般包括扶养费和丧葬费或者只规定死亡赔偿金;致人伤残时的财产赔偿范围是伤残赔偿金。我国司法解释对于致人死亡既规定了按收入标准赔偿死亡赔偿金,又有关于赔偿靠死者扶养的人的扶养费规定;对于致人残疾既规定了受害人的残疾赔偿金,又规定了受伤残者扶养的人的扶养费,从而加重了侵权行为人的赔偿负担。对此,我国立法应作出调整。  相似文献   

9.
工伤事故中往往会同时涉及到工伤保险待遇和一般人身损害赔偿,但我国现行法律对此却存在着一定的混乱。本文通过对工伤保险与一般人身损害赔偿的比较分析,并介绍国外处理工伤案件时的四种模式,提出解决工伤保险与一般人身损害赔偿竞合时的立法建议。  相似文献   

10.
人身损害赔偿的理念与标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吴萍 《法学》2003,(12)
补偿和预防 ,是损害赔偿制度的基本功能。科学、合理的赔偿标准 ,既是实现这一功能的重要基础 ,也是人身损害赔偿制度科学性的重要体现。反过来说 ,对损害赔偿制度功能的认识 ,又直接制约着赔偿标准的确定。而在确定具体的赔偿标准时 ,既有赖于对生命权与健康权价值的把握与权衡 ,又须在受害人与加害人的利益冲突间寻求合理的平衡点 ;在承认合理差别的基础上追求法律规则的平等性与公正性。  相似文献   

11.
胡苷用 《政法学刊》2010,27(1):46-51
婚姻关系中的受害人所取得的人身损害赔偿金,应该属于夫妻一方的个人财产,还是应归属夫妻共同财产。从我国现有的有关法律规定看,人身损害赔偿金笼统地划归为夫妻的个人财产,其缺陷甚为明显。美国的立法和司法实践经验,在这一问题上无疑为我们提供了很好的参考借鉴。根据权利义务相一致原则,人身损害赔偿金除与受害人人身紧密相关的精神抚慰金、伤痛补偿金、残疾赔偿金外,其余赔偿费用如误工费、护理费、交通费、住宿费、住院伙食补助费、必要的营养费、医疗费、残疾辅助器具费等应该为夫妻的共同财产。  相似文献   

12.
工伤案件赔偿请求权竞合问题研究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8  
张照东 《河北法学》2007,25(3):105-113
工伤案件往往同时涉及工伤保险待遇和人身损害赔偿两种不同的请求权,在这两种请求权竞合时如何处理,我国现有法律显得很不完善.通过对工伤保险待遇和人身损害赔偿两种不同的请求权进行比较,分析我国现有法律规范关于工伤案件赔偿请求权竞合时如何处理的相关规定及其存在的问题,介绍国外处理工伤案件赔偿请求权竞合问题的四种不同模式,提出解决工伤案件赔偿请求权竞合问题的建议.  相似文献   

13.
我国人身损害赔偿制度的困境与超越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翟雨严 《行政与法》2006,(12):112-114
当代侵权行为法面临的危机在我国人身损害赔偿制度的困境中得到充分的体现,突出表现在制度功能、当事人心理和司法裁判方面,根源在于固守传统道德机理的人身损害赔偿制度无法应对现代复杂的侵权关系。解决的途径在于重新审视我国人身损害赔偿制度的功能体系、检讨精神损害和物质损害赔偿的操作方略,寻求解决危机的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14.
关于航空事故赔偿权利人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杨惠 《河北法学》2008,26(1):90-94
人们通常认为航空事故赔偿权利人仅指旅客。事实上,航空事故发生后,赔偿权利人除旅客外,还有机上其他人员、地面第三人以及受害人的近亲属等。航空事故人身损害赔偿权利人的身份,在航空运输实践中有时很难界定。有些人貌似赔偿权利人,实际上无权向承运人主张赔偿,应注意甄别。对于不同的赔偿权利人,应视其与承运人的法律关系分别适用相应的法律进行理赔。  相似文献   

15.
自由刑对于在押服刑人员权利剥夺和限制的应有的必要限度,究竟在哪里?对于监狱在押服刑人员人身权的具体内容,究竟哪些应该保障,究竞应该如何保障?如何在在押服刑人员人身权保障和合理监禁与惩罚两者之间形成有效平衡?对此,很多人的认识并不够清晰;而观念的模糊以及制度、体制等各方面原因,导致了在押服刑人员人身权在监狱行刑实践中的缺损。由此,就我国监狱在押服刑人员人身权保障的应然限度进行深入探讨,对于进一步澄清模糊观念,进一步强化监狱工作者们对于在押服刑人员的权利保障意识,具有一定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6.
人身损害赔偿中精神障碍者民事行为能力评定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寻求并确证人身损害赔偿中精神障碍者民事行为能力评定的考量指标。方法回顾性收集司法部司法鉴定科学技术研究所2003--2005年的关于人身损害赔偿中精神障碍者民事行为能力评定案例中被鉴定人的相关材料,提炼出6个考量指标:处境认识、争端理解、结果认识、信息利用、环境功能和决定交流进行评定,并用SPSS11.5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考量指标与专家鉴定结论间的相关系数在0.632~0.876,考量指标间的相关系数在0.575~0.911。结论提炼的6个考量指标在人身损害赔偿中精神障碍者民事行为能力评定具有代表性,可以此为基础深入开展民事行为能力标准化评定及量化研究。  相似文献   

17.
杨立新 《政法学刊》2005,22(3):8-12
人身损害赔偿司法解释的公布实施,对于审理人身损害赔偿案件,保护自然人的生命权、健康权和身体权,统一人身损害赔偿标准和计算方法,发挥了重大作用。其中,该司法解释在责任形态方面非常全面,对于一些已经存在的责任形态进行了发展完善,而对于一些责任形态作了创设性规定。掌握这些责任形态不仅有助于理论分析,而且可以指导人身损害司法审判,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8.
人身侵权损害与死亡赔偿的制度理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黄金桥 《北方法学》2009,3(4):11-18
现代社会不断发生各种事故造成大量的人身及财产损害,针对这种现象构建良性的法律调整机制给人类智慧带来极大的挑战。我国目前正处于通过创制和健全相关民事立法——侵权责任法来积极应对各种事故导致人身与财产损害的关键时期。通过梳理我国现行人身侵权损害赔偿制度中分散多元多层级立法的大致脉络,提出生命的双重价值观命题以理性关照“同命同价”与“同命不同价”的热议,思考如何使侵权死亡赔偿范围及标准更趋于正当合理等问题,为完善我国相关立法略尽绵薄之力。  相似文献   

19.
利益平衡是构建知识产权限制制度的基本法律观。各类主体的相互利益关系,在知识产权法律中的权利配置方面,表现为本权与他权、私权与公益的关系;知识产权虽为一种独占性权利,但往往受到一定的限制,包括公共领域保留、权利行使限制、禁止权利滥用等;知识产权立法应秉持二元价值目标,即保护创造者合法权益和促进知识广泛传播。  相似文献   

20.
买受人拒绝履行契约时,应当赔偿出卖人履行利益的损失。但在出卖人将标的物转售的情形下,买受人是否可以因此主张减轻或免除其对出卖人履行利益损失的赔偿责任?通说认为应当如此。与美国相关法律及判例比较,我国现行法的规定存有疏漏,相关立法亟需完善补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