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7 毫秒
1.
正中国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为以深化改革为核心内涵进一步解放生产力、实现机制转型的系统工程。"新供给经济学"研究群体关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基本政策主张,可以概括为"八双、五并重"。首先是以改革统领全局,以"双创、双化、双减、双扩、双转、双进、双到位、双配套"引领我国经济可持续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2.
基于供给学派基本理论,结合中国经济发展的具体实践,深度分析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对资本市场发展的作用机理。研究发现: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从制度设计、创新驱动、产业调整等三个方面作用于资本市场发展,同时也存在诸多的制约因素和瓶颈。未来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进过程中,应通过建立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与资本市场发展衔接与评价机制、加强资本市场结构创新和监管创新、完善资本市场融资功能等整体推进资本市场稳定发展,为实现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目标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3.
"十三五"时期,要实现发展动力的顺利转换,需要达成供给和需求在新条件下的对接和平衡,通过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挖掘经济增长和改革的潜力,着力提高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增强经济持续增长动力。"互联网+"作为新的国家发展战略,通过创新改变传统的供需关系,已经成为驱动中国经济发展的新引擎。"十三五"时期加快推进"互联网+"战略,助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中国经济实现提质增效、培植经济发展新动能、顺利实现全面小康目标的重要战略举措。  相似文献   

4.
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是习近平总书记代表我国向世界作出的庄严承诺,是中国基于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责任担当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内在要求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双碳”目标是生态文明建设和高质量发展的核心议题与目标愿景,实现“双碳”目标是一场广泛而深刻的经济社会系统性变革,必须在生态文明建设的整体布局下进行,要通过贯彻绿色发展理念、培育生态道德、开展绿色技术创新等实现“双碳”目标并助推我国生态文明建设。  相似文献   

5.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需回答的两个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需回答的两个问题:一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何重要?二是如何搞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之所以重要,是因为中国经济目前的下行压力主要来自供给侧,产能过剩和超额库存大面积持续存在是中国经济增长的主要拖累,中国经济的总供给和总需求结构失衡,中国经济存在"滞胀"的潜在风险,决定中长期经济发展的关键是供给。搞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关键是如何调动个人、企业和地方政府投资和创新的积极性,这需要通过全面深化改革来完善激励机制和竞争机制。  相似文献   

6.
《学理论》2017,(6)
随着深化改革的逐渐推进,经济结构所呈现出来的体制机制矛盾日益凸显,供给与需求的不平衡从各方面逐步影响着整个经济的发展。加上世界经济日趋放缓,在这样双重压力的严峻形势下,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旨在提高经济要素的最合理配置,是解决我国经济增长和发展的创新理念。从科学方法论的视角解读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对经济政策的更细致分析,更全面理解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内涵。全面提升经济发展的结构转变,使经济更具发展活力,为全面实现中国梦打下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7.
正自从去年底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以来,社会上出现了对"供给侧"的各种解读。但是在解读"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一些学者照搬美国"供给学派"的理论体系来解释中国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不能不说是一种强加的生搬硬套,易于造成误读和误解。因此,正确认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对于深入贯彻和推进落实这一改革举措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实现"双碳目标"是一场广泛而深刻的经济社会系统性变革,作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硬性约束,必将对我国生产生活方式的绿色转型产生引领作用。虽然"双碳目标"可通过倒逼约束机制、供需联动机制和国际监督机制来推动我国生产生活方式的绿色转型,但由于传统生产生活方式惯性依然强大、绿色生产生活方式供需发展滞后、绿色生产生活方式制度支持薄弱,我国生产生活方式的绿色转型依然困难重重。为更好地发挥"双碳目标"对推动我国生产生活方式绿色转型的积极作用,应从稳固绿色发展理念、构建绿色产业体系、强化绿色制度供给等三个方面采取有效措施,以形成社会合力,畅通绿色生产方式和绿色生活方式联结,不断创新绿色发展驱动力。  相似文献   

9.
在对财政政策促进供给侧改革存在问题进行系统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实施的科学路径和具体对策。研究发现,目前财政政策存在财政收支平衡约束和财税风险挑战等直接问题,这些问题的解决又可能会通过利率渠道和信贷渠道对供给侧改革目标的实现产生阻碍,从而导致经济新常态下财政政策促进供给侧改革的"双重问题"。为了规避"双重问题"、促进供给侧改革目标的顺利实现,应该走"以结构性减税为主,重点支持创新和社会保障支出,发挥政府的引导作用,建立地方主体税源"的财政政策实施路径,并辅之以市场体制、金融体制、初次分配制度和人力资本制度等配套体制改革。  相似文献   

10.
<正>一、准确把握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内涵要义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指出:"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一环。要适应农业由总量不足转变为结构性矛盾的阶段性变化,创新体制机制,推进科技进步,优化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加快实现农业向提质增效、可持续发展转变。"习近平总书记的  相似文献   

11.
向征 《理论导刊》2021,(3):87-90
“情”“理”“法”是协调人类社会各种关系的主要依据,“情”是基础,“理”是“情”的规则化,“法”是尽“情”适“理”的设计。三者虽在目标和源生上具有一致性,但在社会生活中却常以矛盾的形式引起人们的关注。不同的文化视阈下,对“情”“理”“法”的关系看法不尽相同,三者以一种哲学式的否定之否定的逻辑不断相互促进发展。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需要结合我国的文化特征和现代社会发展的实际促进三者融合互通,建构完善与“情”“理”精神相一致的法律制度体系,杜绝不合乎现代社会之“法”的“情”“理”对“法”的干扰,善用中华文化之“情”“理”释解现代社会之“法”。  相似文献   

12.
非常"男""女"     
王奇伟  谭宏姣 《学理论》2009,(30):236-237
针对近年来网络中流行的新词族“X男”“X女”,本文运用描写与解释的方法,从“草食男—肉食女”、“肉松男—干物女”、“凤凰男—孔雀女”、“型男—索女”这四组有关男女的新词语的词源,词义特点,流行动因等角度作出初步分析,并揭示出它们所反映的社会文化心理。  相似文献   

13.
Carbon democracy     
Abstract

States that depend upon oil revenues appear to be less democratic than other states. Yet oil presents a much larger problem for democracy: faced with the threats of oil depletion and catastrophic climate change, the democratic machineries that emerged to govern the age of carbon energy seem to be unable to address the processes that may end it. This article explores these multiple dimensions of carbon democracy, by examining the intersecting histories of coal, oil and democracy in the twentieth century. Following closely the methods by which fossil fuels were produced, distributed and converted into other forms of socio-technical organization, financial circulation and political power, the article traces ways in which the concentration and control of energy flows could open up democratic possibilities or close them down; how connections were engineered in the post-war period between the flow of oil and the flows of international finance, on which democratic stability was thought to depend; how these same circulations made possible the emergence of the economy and its unlimited growth as the main object of democratic politics; and how the relations among forms of energy, finance, economic knowledge, democracy and violence were transformed in the 1967–74 oil–dollar Middle East crises.  相似文献   

14.
“全球伦理”与“文明冲突”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1993年9月在美国芝加哥世界宗教大会上发表的《走向全球伦理宣言》,希望能在不同化传统中找到某些维护世界和平的伦理原则,找到“一种最低限度的基本共识”。这是一个值得认真讨论的非常重大的课题。对此本提出四点看法:寻求伦理观念上的“最低限度的共识”很有意义,因为人类在伦理问题上必定有其共同的方面,必定存在可以为不同化传统的民族与国家共同接受的伦理准则;寻求“全球伦理”需从各个民族化传统中吸取资源,在尊重各民族化传统的伦理价值的基础上,发掘和利用有利于构建全球伦理的思想和观点:寻求“全球伦理”必须关注当今人类存在的重大问题,如“和平与发展”问题、政治问题、社会问题、经济问题、环境问题等;“和而不同”应是寻求“全球伦理”的原则,此原则不仅对消除不同国家与民族间的矛盾、冲突、战争有正面的积极意义,而且亦是推动各国家、各民族化健康发展的动力之一。  相似文献   

15.
本文通过对<离骚>中的"求女"和<洛神赋>中"恋爱"情节的比较分析,指出这两篇的作者在思想上有相通之处,"求女"与"恋爱"在本质上是相同的,都是作者对美政理想途径的追求.  相似文献   

16.
中国古代小说的产生是史传分流的结果。尽管小说已经形成自己的体制与特点,但对史传的师承却不绝如缕。本文拟就《史记》与《儒林外史》在结构模式上的承传与重构做一阐述。  相似文献   

17.
《学理论》2017,(4)
先秦儒学作为私学追求的是成就己身,儒家后学提出的"慎独"修身成己思想充实了儒家私学"为己"的理念。在春秋战国儒学不受诸侯喜好的现实环境中,儒家私学作为"为己之学"在讲学育人和传承中面临着践行危机。如果把"慎独"思想中的"修身成己"与儒家"为己之学"中的"为己"结合起来,儒家私学危机就可以迎刃而解。可以说儒家的"慎独"思想与儒家私学作为"为己之学"是相辅相成的。  相似文献   

18.
自周初德治主义的萌芽至汉朝中国伦理传统“德治”模式的确立,其间历经管仲以法为主的德法结合论、孔子的以德治国论、荀子的礼法并重论等治国理论。然而,基于批判秦朝“法治”实践发展起来的汉朝治国模式,在“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背景下走向了纯伦理化的“德治”。与之相应,其培养“德治”主体道德素质的“治德”范式呈现为片面的伦理型特征。自汉至清历朝历代由盛而衰的“德治”循环实践证明:伦理型“治德”前提下的“德治”陷入了“德治”悖论。化解“德治”悖论,实现国家长治久安的选择是全面认识、借鉴吸收先秦时期诸子百家的治国理论及其“治德”范式,促进“治德”的伦理制度化。  相似文献   

19.
自从"华盛顿共识"诞生之后,修复甚至反对"华盛顿共识"的各种"共识"和"模式"不断涌现,世界各地不同国家之间有不同的国情差距,不可能有一种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统一的某一国或某一地区的"共识"或"模式",但是在宏观领域和大趋势上具有一些"共性",而这些"共性"就是世界发展的客观趋势.剖析各种"共识"和"模式"的理论和实践,找到适合本国发展的道路才能真正促进本国经济社会的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