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正>平津战役是在中共中央、中央军委的领导下,由中国人民解放军东北野战军、华北军区部队百万余人,于1948年11月29日至1949年1月31日,在东起唐山、西至张家口长达500公里的战线上,对华北国民党军队进行的大规模战略决战。这次战役共歼灭和改编国民党军52万余人,基本上解放了华北全境。平津战役连同辽沈、淮海等战役的胜利,奠定了全国胜利的巩固基础。平津战役中产生的"天津方式""北平方式"和随后产生的"绥远方式",成为解决残存国民党军队的基  相似文献   

2.
一 1949年1月31日,北平和平解放.2月3日,中央警卫团派出7个连共800多人,以"北平市公安总队"的番号进入北平,一方面了解北平各方面情况,为做好党中央毛泽东驻北平的警卫工作做准备;同时,担负以彭真为首的中共北平市委、以叶剑英为首的军管会,以及部分先期入城的中共中央机关、各主要民主人士、国民党"和谈"代表的警卫任务.  相似文献   

3.
1949年2月3日,中国人民解放军举行了盛大而又庄重的北平入城式,成为这座文化古城近现代史上的一个具有标志性的重大事件。北平是人民解放军当时解放的最大城市,她不仅具有全国性,而且具有国际性。北平的和平解放标志着平津战役的伟大胜利,北平的历史从此翻开了新的一页。  相似文献   

4.
正1949年1月,人民解放军兵临北平城下。为使闻名世界的古都免遭涂炭,中共中央和中央军委力争以和平方式解放北平。在多方努力下,孤守北平的国民党军傅作义部接受和平改编。1月21日,傅作义在《关于北平和平解放问题的协议书》上签字。1月22日,国民党25万守军按协议开始陆续撤出北平市区,接受解放军改编。1月31日,人民解放军入城接管防务。至此,北平宣告和平解放,平津战役结束。  相似文献   

5.
"赶考"路漫漫 54年前,1949年3月23日,毛泽东、周恩来等中共中央领导人离开河北平山县西柏坡,动身前往北平.临行前,毛泽东对周围的人说:"同志们,我们就要进北平了.  相似文献   

6.
徐宁 《党史博览》2017,(12):34-38
正天津战役是解放军在战略决战阶段进行的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次关键性的大规模的城市攻坚战。它的胜利创造出一个"天津方式"(即使用战争的方法,在短时间内彻底消灭反动派军队,完整地解放大城市),促进北平的和平解放以及整个华北地区的解放。战役于1949年1月14日10时发起,至1月15日15时结束,历时29个小时,全歼国民党守军13万余人。刘亚楼指挥的天津攻坚战创造了在最短的时  相似文献   

7.
正1949年1月,人民解放军兵临北平城下。为使闻名世界的古都免遭涂炭,中共中央和中央军委力争以和平方式解放北平,在多方努力下,孤守北平的国民党军傅作义部接受和平改编。1月21日,傅作义在《关于北平和平解放问题的协议书》上签字。1月22日,国民党25万守军按协议开始陆续撤出北平市区,接受解放军改编。1月31日,人民解放军入城接管防务,至此,北平宣告和平解放,平津战役结束。当年,新华社对这一重大历史事件作了连续报道,详细记载了这一历史进程。近日,笔者查阅了中共晋绥分局机关报《晋绥日报》刊载的新华社报道,梳理出当年人民解放军进入北平城的许多细节。  相似文献   

8.
70周年     
《湘潮》2019,(2)
正1949年1月31日,平津战役胜利结束,北平和平解放。1月14日至15日,东北野战军对拒绝投降的天津守敌发起总攻,解放天津。华北"剿总"总司令傅作义于1月下旬率部接受和平改编,东北野战军随即进入北平接管防务。2月3日,人民解放军举行盛大的进驻北平入城仪式。至此,  相似文献   

9.
中共中央驻地确定在香山,首先是为了确保安全,保证中共中央机关及毛泽东、朱德、刘少奇、周恩来、任弼时等的安全。北平是和平解放的,反动势力的残余未能一下子扫除干净。北平又是国民党北方的第一大城市,东北、华北等地的特务大都潜伏于此,因此,北平的敌情相当复杂。香山距城里较远,  相似文献   

10.
周进  伍佳 《北京党史》2009,(2):29-30
一 1948年底,中国人民解放军包围北平城。1949年1月22日,傅作义将军接受北平和平解放协议。1月31日。北平国民党军队开出城外,听候改编。2月3日,中国人民解放军举行盛大入城式。北平的和平解放标志着平津战役的胜利结束,北平的和平解放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定都北平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1.
何明 《学习导报》2011,(10):33-34
中南海的新主人1949年,中国革命胜利在即,关于共和国的都城问题,毛泽东和中共中央决定放弃南京,建都北平(今北京)。1949年1月31日,人民解放军进入北平,北平和平解放。这座古城迎来了自由民主的春天。随着党的工作重心由乡村转移到城市,中共中央决定进驻北平。1949年3月23日,中共中央向北平进发。  相似文献   

12.
1946年12月24日,北平发生了一起美国士兵强奸北大女学生沈崇的事件,激起了北平、天津、南京、上海、重庆、杭州、武汉等各大城市的学生和其他各界人士的愤怒,一个声势浩大的“抗暴运动”如火如荼地席卷蒋管区各地。  相似文献   

13.
太原战役是解放战争时期战略决战阶段历时最长的城市攻坚战,伴随着全国战略决战过程始终。战役的发起,即"围",开启了华北决战的序幕,牵制着国民党华北军事力量,反映出中共中央对战略决战的全局构想。战役中的休战与和谈,即"不歼",策应平津战役孤立傅作义部的战略安排,配合北平国共和平谈判的政治氛围,展现出中共中央审时度势的能力。"围而不歼"体现出中共中央战略战术全局与局部、计划性与灵活性的有机统一。  相似文献   

14.
毛泽东和中共中央最早拟议定都,既不是北平、南京,亦不是西安,而是哈尔滨。1945年8月15日,苏联红军和东北抗日联军一举解放哈尔滨,结束了日本帝国主义长达14年的殖民统治。不久国民党军队大举进犯,东北民主联军进行自卫反击。哈尔滨成为中国解放最早的大城市,一直是中共中央东北局、东北行政委员会所在地,是东北解放区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考虑到哈尔滨是当时全国最安全的大城市,与苏联最近,便于取得苏联的支援和帮助,毛泽东和中共中央特地批准其为特别市,准备在这里宣布建立新中国。但是哈尔滨毕竟远隔千山万水,…  相似文献   

15.
中共七届二中全会结束后,中共中央准备迁往北平。这时,北平已在1949年1月31日和平解放,华北局和华北人民政府已先搬到北平办公。刘少奇同毛泽东等中央领导人于3月23日离开西柏坡。25日,乘火车到达北平。在颐和园稍事休息后,前往西苑机场,同前来欢迎的各界代表及民主人士一千多人见面,并举行了盛大的阅兵式。随后,中共中央机关暂时驻在香山。  相似文献   

16.
正1949年1月,人民解放军兵临北平城下。为使闻名世界的古都免遭涂炭,中共中央和中央军委力争以和平方式解放北平,在多方努力下,孤守北平的国民党军傅作义部接受和平改编。1月21日,傅作义在《关于北平和平解放问题的协议书》上签字。1月22日,国民党25万守军按协议开始陆续撤出北平市区,接受解放军改编。1月31日,人民解放军入城接管防务,至此,北平宣告  相似文献   

17.
在淮海战役纪念馆中,有一辆小推车格外引人注目,它就是淮海战役中人民群众支援前线时使用过的小推车.陈毅同志曾经说道:"淮海战役的胜利,是人民群众用小车推出来的." 1948年10月31日,上级单位"出20辆车子支援淮海战役"的通知传来,山东省泗水县芦沟、土洞等14个偏僻山村的群众立即响应,纷纷报名要求参与支前行动.  相似文献   

18.
革命,当然要改朝换代。建立新政权,必须接管旧政权的首都。可是,公元1949年年初的时候,即将夺取全国政权的中共中央,并不急于进入北平。1月31日,苏共特使米高扬秘密飞抵中共中央驻地西柏坡。毛泽东向他通报中共部署时曾表示:不急于进城,不急于建立外交关系,要“先打扫房子”。当时,米高扬不大理解毛泽东这一比喻。与中国革命的农村包围城市道路不同,苏共夺取政权是从进占大城市开始的。可是中国老百姓都懂,接管一座房子,不等于这个房子就能待客了,还要打扫卫生,除旧布新。  相似文献   

19.
王峰  宋湛 《北京党史》2009,(1):48-50
1948年冬,辽沈战役结束,中共中央、中央军委于淮海战役推进之际,抓住有利战机,毅然决定发起平津战役.并迅速完成了军事部署。解放北平、天津等地指日可待.接管城市的工作提上日程。  相似文献   

20.
李友唐 《世纪桥》2009,(10):9-16
1949年1月31日,北平宣告和平解放。2月3日,中国人民解放军举行北平入城式。 3月23日,毛泽东、朱德、刘少奇、周恩来、任弼时等率领中共中央机关、人民解放军总部离开西柏坡迁往北平。3月25日到达北平西苑机场,进驻位于北京西郊20余公里的香山,对外号称劳动大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