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最早听到丁龙的故事还是在我童年的时候。说的是很多年以前,在遥远的美国,一个被当做“猪仔”卖往美国做劳工的苦力,被他的主人看中,做了家中的仆人。  相似文献   

2.
彭维学 《台声》2004,(11):14-16
1 0 月 24 日—25 日,美国国 人”;“希望海峡两岸寻找机会展开 局及其“驻美代表”透露“最重要 务卿鲍威尔访华。他在访 对话,朝向我们看见和平统一的那 的谈话内容”。鲍威尔 10 月 25 日 华期间接受凤凰电视台和 天”。 接受媒体专访的内容,原本计划在CNN 专访时,两度使用“和平统 针对外界对美国可能改变对 四天后再全文播出,然而 25 日当一”的字眼,强调“台湾不是独立、 台政策的疑问,美国务院副发言人 晚 8 时美国务院…  相似文献   

3.
柏童 《台声》2004,(11):17-18
国 务院台湾事务办公室 10 两岸关系会展开和平稳定的光明前 号简称”这些活动都是小动作,改 月 27 日举行例行新闻发 景,包括恢复两岸对话和谈判,正 变不了台湾作为中国一部分的地 布会,台办发言人张铭 式结束敌对状态,实现“三通”, 位。清表示,鲍威尔先生的讲话并不是 建立紧密的两岸合作安排,协商解 张铭清表示,陈水扁上台四年口误,“美国坚持一个中国的政策 决台湾地区在国际上的身份空间等 多,他的“台独”本质不断显露,和两岸关系的政策并没有改变”已 问题。 而且我们认为他的本…  相似文献   

4.
从1979年中美两国关系正常化以来,历届美国政府都坚持一个中国政策。特朗普政府上台后,美国对华实行全面竞争战略,其一个中国政策在政策基础、政策内容和政策执行三个层面发生了明显变化,给中美关系稳定发展带来了严重挑战。拜登政府虽然强调防止竞争演变为冲突,其一个中国政策在执行上也做了部分回调,但由于美国对华战略仍呈全面竞争态势,且在发展美台非官方关系上没有节制,致其“双重威慑”政策进一步失衡。因此,虽然拜登政府强调中美应就台湾问题进行危机预防与管理的对话,但如果美国不对一个中国政策做重大调整,其危害性将继续放大并可能导致中美发生直接冲突。  相似文献   

5.
亮棹 《创造》2008,(12):48-48
党内资深农村政策专家,他主导起草的1982年中央一号文件,正式结束了长达30年的“包产到户”争论,从而掀起了30年改革史中最波澜壮阔、激动人心的农村改革。此后他连续五年领衔制定中央一号文件,最终确立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被誉为“中国农村改革之父”。  相似文献   

6.
陈松 《时事报告》2011,(7):80-81
6月1日,第三届中国·成都国际非遗节现场人头攒动,热闹非凡。来自美国的艺术品收藏家詹姆斯在每个展馆前仔细搜索。在德阳展馆,一幅大型年画吸引了他,这幅画以质朴、风趣的线条和色块,鲜活地描绘出一个中国民间传说“老鼠嫁女”。  相似文献   

7.
欧迪芬,一个中国都市女性熟知的内衣品牌。流行时尚与中国元素巧妙结合的设计,使欧迪芬深受女性的青睐。而欧迪芬公司创下的单个商场一天销售额突破60万元的记录,至今还让同行们望尘莫及。欧迪芬的发展是个奇迹。12年前,台商王文宗先生带着他的梦来大陆,创建了欧迪芬集团。从最初租用几间小房起步,发展到在北京、上海有了自己相当规模的办公大厦和厂房,在全国各大城市成立了20多家分公司、办事处,在许多大商场都设有专柜,有了700多家销售点。欧迪芬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以每年50%的速度迅速增长,成为中国内衣行业中最知名的品牌。  相似文献   

8.
从去年8月以来,李龙祥开始接连不断地收到寄自伦敦、巴黎、柏林、渥太华等世界著名城市的几十封信件,如果寄信人是一般平民百姓这也不足为奇,但给李龙祥的这些信件无一不是出自当今世界政坛的顶级人物,这其中包括英国首相布莱尔、法国总统希拉克、德国总理施罗德、加拿大总理克雷斯蒂安……李龙祥何许人?李龙祥25岁,江苏省江宁县东山镇成村的农民。这么个普通人,究竟是什么魅力赢得了如此众多外国政要的青睐,又是什么勇气最终点燃了一个中国青年要与世界对话的强烈渴望?  相似文献   

9.
尊敬的女士们,先生们:大家好!在这美好的日子里,我们来到芝加哥,出席“2006中国论坛”,我感到十分高兴。在此,我谨代表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向“芝加哥2006中国论坛”的召开表示热烈的祝贺!中国之星媒体集团数年来坚持开展中美之间的文化交流活动,是美国中部地区沟通中美之间、两  相似文献   

10.
在台湾海峡两边,归根结底既由于“台独”倾向的发展,也由于美国对台政策中至少客观地包含着的“台独”助力、战争诱因和军备刺激因素,使一个中国的两个地区——大陆和台湾相当长一段时间以来竞相扩充和优化指向对方的武器装备,以维持双方实际上都认为经不起须臾缺乏的武力威慑,并且准备迎接远非必定能够避免的未来实战。这一武器装备竞争就其历史由来和政治实质而言,构成台海两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