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一个是中国新文化的旗手、现代杂文的先驱;一个是现代文坛巨匠、中国新诗的奠基人。他们就是鲁迅和郭沫若。两位文坛巨擘在中国现代文坛上叱咤风雷几十年,结下了缕缕笔墨情。 鲁迅比郭沫若在文坛上成名要早。1920年郭沫若正在日本东京留学.他在国内寄来的刊物《学灯》上,第一次阅读鲁迅的小说《头发的故事》.就觉得鲁迅的观  相似文献   

2.
一个是中国新文化的旗手,现代杂文的先驱;一个是现代文坛巨匠,中国新诗的奠基人。鲁迅和郭沫若,这两位文坛巨擘,在中国现代文坛上结下了缕缕笔墨情。 1926年,鲁迅参加了北京三·一八反帝爱国运动,同年8月  相似文献   

3.
鲁迅和郭沫若两位文学大家对童话的认识与日本同行相一致,即"童话"既与原人的文学艺术相联系,同时也是儿童文学的代名词。他们为数不多的童话写作或者指向现实或者表达幻想,既有为儿童而作,也有为抒发愤懑而写的。他们的文学选择——重述神话或历史的小说、戏剧创作以及诗歌写作等实质上都与童话有关,他们以"童话"方式完成了艺术回归,寻找文学的本初之路。  相似文献   

4.
鲁迅逝世10年后,郭沫若在一篇纪念文章中,为自己未能与鲁迅谋面而追悔莫及。他说:“自己实在有点后悔,不该增上傲慢,和这样一位值得请教的大师,在生前竞失掉了见面的机会。”他们究竟为什么屡次失之交臂?个中缘由确实耐人寻味。  相似文献   

5.
鲁迅有首很有意思的诗:“文章如土欲何之,翘首东云惹梦思。所恨芳林寥落甚,春兰秋菊不同时。”他这样告诉冯雪峰:“‘东云’,指日本,‘春兰秋菊不同时’,我与郭沫若不是搞不到一起吗。杜荃骂我的话,怎能忘记得干干净净。我也曾有过向郭沫若组稿的念头,但终究打消了。”在“文章如土”、“芳林寥落”的中国文坛,鲁迅翘首东望,时在日本的郭沫若总引起他不尽的思绪,他何尝不愿化解他们之间的是非恩怨呢?  相似文献   

6.
这是70多年前中国现代文坛的一桩“官司”,从中可以引发许多思考。1927年,大革命失败以后,中国革命处于低潮。郭沫若为了加强创造社的实力,扩大文化统一战线队伍,扩大左翼文艺在青年读者中的影响,便很想和鲁迅联合起来,以利于在同一阵营中共同反对国民党的文化“围剿”,并已采取了实际的行动。他说:  相似文献   

7.
一个是中国共产党的领袖和人民军队及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缔造者.一个是著名的诗人、剧作家和历史学家,在半个多世纪的革命风雨历程中,毛泽东与郭沫若以诗词为重要纽带,过从甚密,相互唱和.结下了别样的诗友情谊。  相似文献   

8.
正1934年初春的一个晚上,戏剧家左明陪伴作家赵清阁去看望鲁迅。鲁迅知道赵清阁能诗善文后,便说:"写散文要富诗意,作新诗对写散文有帮助。散文无论抒情和叙事,都必须辞藻优美、精练。然而更重要的是,诗与散文都应言志,不可空洞无物。"从此,赵清阁更醉心于文艺创作。她一生著述颇丰,出版了50多部、总计300多万字的文学作品。在重庆,赵清阁度过了她文学生涯中的黄金岁月。擅长戏剧和小说创作的她,活跃于重庆文坛,为抗战事业作出了自己的贡  相似文献   

9.
正郭沫若在纪念鲁迅逝世十周年的文章中,为自己未能与鲁迅谋面而追悔莫及。他说:"自己实在有点后悔,不该增上傲慢,和这样一位值得请教的大师,在生前竟失掉了见面的机会。""我与鲁迅的见面,真的可以说是失之交臂。"他们究竟为什么失之交臂,个中缘由耐人寻味。郭沫若对鲁迅的最初印象1920年10月,郭沫若在《学灯》增刊上第一次读到鲁迅的小说,那是《头发的故事》。他认为鲁迅的观察很深刻,笔调很简  相似文献   

10.
鲁迅与郭沫若,两位同时代的文学巨匠,双方有时即使近在咫尺,也始终是只闻其声,不见其面,而且有时还免不了要诉诸笔墨,相互讥讽,一位曾讽刺另一位是“才子+流氓”,另一位则还赠以“资产阶级以前的一个余孽”……他们之间到底有什么误解,发生了一些什么样的恩恩怨怨?  相似文献   

11.
瞿秋白和鲁迅各有自己独特的文学生涯和艺术世界。他们是20世纪中国文学史上的两座伟美奇峰;又同属于从“五四”新文学发展到“革命文学”的一大山脉,彼此呼应,两相联袂,朝同一方向伸展。 鲁迅文学传统之所以为后人所特别重视而得到广远的继承和发扬,固然主要因为鲁迅自身的伟大和他的文学的崇高价值,但是不能不说秋白的推动也是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2.
姜建 《唯实》1999,(11)
在现代思想史和文学史上,鲁迅是一座精神丰碑,一个思想宝库,一个无法避开或绕过的存在,几乎所有进步的知识分子都曾以不同的方式或在不同的层面上接受鲁迅的影响。这其中,一类人直承是鲁迅的学生,以继承鲁迅遗志为自己的终生事业,比如胡风,始终高举鲁迅大旗并以鲁迅的衣钵传人自居;一类人原与鲁迅处于不同的甚至对立的营垒,因历  相似文献   

13.
90年代以来,在中国以至海外兴起了一次新的重读鲁迅著作的浪潮。其范围之广、影响之大,可以说超过以往任何时期。值得特别指出的是,这种群众性的重读热,是在周作人热、胡适热,以及林语堂、徐志摩、梁实秋等现代文学作家热之后出现的。在经历了纷然杂呈的阅读热之后,出现了价值取向和审美趣味迥然不同的重读鲁迅热,是有着深刻的社会意义和文化意义的。  相似文献   

14.
鲁迅及其研究作为跨世纪的文化话题,依然在当代中国思想学术界以及文学、艺术、历史、文化等领域占有重要位置,并产生着持久而深刻的影响。随着文化语境及情境的转移,关于鲁迅的言说渐趋多元,进一步体认、反思和发掘鲁迅的当代价值和意义已成为学界的共识。2011年9月25-26日,纪念鲁迅诞辰130周年暨鲁迅:经典与现实国际学术研讨会在浙江绍兴召开。会议从不同的视角与专题对鲁迅所蕴含的丰富性给予了阐释解读,这对今后如何深化和发展鲁迅研究、如何使鲁迅的价值长存、如何把握现实价值与学科价值的契合点等,提供了新的理路及方法启示。此组笔谈即为这次盛会一个十分有限的截面。  相似文献   

15.
正中国工农红军长征是世界历史上的壮举,铸就了伟大的长征精神,也孕育了独特的长征文化。长征文化既是长征实践的自然产物,更是长征精神的外在呈示,具有丰富历史蕴涵和重大政治意义。80多年来,长征文化积累了丰硕繁富的成果,呈现出持续繁荣的趋势,尤以长征文学出现时间最早、影响范围最广,是我国社会主义文化库藏里的一笔宝贵财富和重要资源。以长征为题材的文学作品,自长征期间就已出现,并涌现和保存了一批革命文学经典。80  相似文献   

16.
1937年7月27日,郭沫若别妇抛雏毅然从日本回国,来到战云密布的大上海。 8月13日,日军大举进攻上海,上海军民奋起反击。郭沫若也磨拳擦掌,誉为民族的再生贡献自己的力量。他要将“人一三”上海抗战告诉全世界。他与夏衍等人根据周恩来的指示,以救亡协会的名义创办  相似文献   

17.
1996年4月,张瑞祥挑起了钱家峪村党支部书记这副重担。当时村集体无一分经济积累,村民年经济收入不超过800元。上任伊始的张瑞祥,首先召集村里的其他三名支委,仔细分析本村贫困的根本原因:是因为村集体经济薄弱,党支部对党员和群众致富缺乏得力帮助和科学指导,致使支部威信降低,凝聚力削弱。号准了这根脉,张瑞祥对症下药,通过党员大会,确定了“外争技术资金,内挖资源潜力,加大科技投入,奋力驱穷致富”的总体发展思路。计划的实施是艰辛的。他的驱穷第一刀首先从改造村集体唯一的果园开始。占地25亩的果园,因管理不…  相似文献   

18.
任桂子简介任桂子,中国书法家协会权益鉴定委员、河北省第八届政协委员、河北省文联委员、河北省书法家协会副主席、河北省女书法家协会主席、国家一级美术师、河北工程大学文学院客座教授、邯郸学院客座教授、河北作家协会会员、河北电台高级编辑。书法作品曾参加中国书协主办的首届全国妇女书展、首届中日妇女书展、首届全国大字展、第二届中书协会员优秀作品展、第二届中日女书家代表作品展、北京国际书法双年展等,并被多家美术馆和博物馆收藏。作为文化代表曾出访澳大利亚、新西兰、韩国、马来西亚、香港、台湾等地进行书法交流活动。  相似文献   

19.
大革命时期的武汉,到处生机勃勃,尤其是在北伐军占领后,更令有“火炉”之称的江城显得热气腾腾。在这如火如荼的岁月里,革命者在紧张繁忙的工作之余,也不免会让生活伴随一些动人的浪漫气息。那时,在《汉口民国日报》社附近有一座两层楼的砖房,从外表上看,它与周围的民房没有什么两样。但是,就是在这座小  相似文献   

20.
乡宁县南崖村党支部书记郭海泉,是一个靠政策靠魄力凝聚班子和民心的“扛旗人”,在他的带领下,南崖村级班子团结奋进、廉政务实、开拓创新,村民们在小康路上一路凯歌,两个文明建设取得丰硕成果。村党支部先后被县委、地委授予“红旗党支部”和“先进党支部”称号,南崖村也先后被地委、行署命名为“文明村”、“小康村”;科技推广、农田建设、精神文明建设、教育工作、群众文化等 10余项工作,先后 30余次受到上级表彰。   郭海泉是一位复员老兵,在外面见多识广,但他却从不炫耀,而是脚踏实地,严以律己。 1993年任村党支书以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