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谵小语 《检察风云》2013,(15):82-83
《这个世界会好吗?——梁漱溟晚年口述》论述、点评了儒释道各家的文化特点及代表人物,涉及诸多政治文化名人及梁漱溟本人一生重要活动。而众所周知的是,梁漱溟一生的重要活动大部分与中国近现代史有着密切联系。因此,在梁先生的人生细节中,我们看到的是另一种文化与历史。  相似文献   

2.
梁漱溟是我国现代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也是我国现代新儒学的开启者。在他的一生中的思想几经转变,开始信奉西洋功利主义,而后转向佛学,最后又转归儒学。他对儒学的研究并不仅仅是对传统的继承,更对儒学进行了创新和发展,成为现代新儒学的开启者。他的新儒学思想主要包括中国文化早熟说和对陆王心学的皈依。  相似文献   

3.
梁漱溟虽然未对“法”或者“法律”做出过学院式的定义 ,但其思想中却自有关于此术语的理念预设与预期。他的“法”的概念蕴含着广泛的历史文化内涵 ,具体体现在“秩序的制度化”、“公众意见”、“生活方式的表达”、“合理的人世规则”以及“法律作为文化之一部分的秉性”这五方面。  相似文献   

4.
法律因人的需要而产生,其创设及运行都应围绕人的需要.人本法律观是以人为本思想在法律领域的具体应用,它将人视为法律的根源、主体和目的.以人为本思想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早已有之,它影响着司法审判活动,对当时的社会制度建设做出了一定贡献,对我国的传统文化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人本法律思想源远流长,其并非是现代社会亦或西方法律思想的产物,它对现代社会实现司法公正、建设法治社会和宪政国家具有指导性意义.  相似文献   

5.
赛珍珠文化相对主义思想溯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美国作家赛珍珠一生所从事的跨文化创作、学术研究和社会活动,均为其文化相对主义思想的体现.这一思想的形成首先来源于她的跨国界的生活,在几个不同世界的生活使其发现文化差异是普遍存在的现实,文化差异不是文化低劣的表现,相反,它赋予人类文化以多样性;其次来源于她的跨文化阅读,特别是对中国文化的研究性阅读,使得赛珍珠认识到文化差异存在的历史合理性,东西方文化因此应该遵循"和而不同"的原则,并在此基础上由沟通交流达到融合.  相似文献   

6.
本文以高校思想文化建设的核心内容为切入点,围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从思想文化的内容、形式、载体的特殊性,探讨将其融入高校基层党建工作中,推进基层党组织建设在提高教育质量,加速人才培养的引领作用.  相似文献   

7.
中华民族在五千多年的历史积淀中形成了灿烂辉煌的优秀传统文化.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在思想政治教育运用中有着重要意义:一是有助于增强大学生的思想道德基础,二是有利于提升大学生的人文修养,三是可以拓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和方法.然而,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由于传统文化饱受批评、高校教育自身发展、西方多元文化干扰等原因导致优秀传统文化在高等教育中的缺位.优秀传统文化中有许多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可待挖掘,二者可以有机结合.而在大学生中开设一些传统文化课程、将优秀文化融入校园文化、加强优秀传统文化网络建设、积极提高教师的传统文化素质是二者结合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8.
纪晓蓉 《法制与社会》2012,(36):213-214
流行文化产生与发展具有客观必然性,对高校流行文化而言,其自身的现实表现形式更是具有浓郁的时代气息.流行文化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互动而言,具有双重意义,既带来了机遇,又面临诸多棘手的现实挑战.  相似文献   

9.
细读梁漱溟先生的著作,就会发现他是将法放在整个文化的背景下来理解,特别是他对中西文化的比较研究及思考,都为研究现代中国的法治现代化问题提供一个新的思考模式.  相似文献   

10.
在员工价值观念多元化的趋势下,企业思想政治需要不断探索创新.借助企业文化载体,拓宽思想政治工作的视野、渠道和空间,就是一种有效方式.该文分析了借助企业文化开展思想政治工作产生的积极作用,提出了通过加强企业文化建设促进思想政治工作的具体思路.  相似文献   

11.
总体上,法治文化既包括法律制度、法律规范和法律设施,又包括法律心理、法律意识和法律思想.中国特色法治文化不仅是一种治国方略,更是民众的一种生活方式,反映了全社会的精神风貌,以社会福祉、公平正义、法律至上、权力规制、权利保障、良法善治等为基本内容,是多元文化并存的基础上形成的互动、互融、互补、互促的特色文化.中国特色法治文化建设应当在文化自信、文化自主、文化自觉的基础上达到国情语境下的多元融合,其实践既依赖于国家、社会和个人的多元共治,又需要通过优质立法、依法行政、公正司法和广泛的法治宣传教育,最终使法治成为人们的生活常态和自觉行为,内化为习惯性的思维方式.  相似文献   

12.
在心理学的发展历史上,文化与心理学的关系问题是心理学领域中始终存在的一个重要问题.心理过程影响文化,文化影响心理过程.个体的思想与行为随着它们在时间中的展现影响文化的形成与发展,形成与发展的文化规范与习俗等反过来又影响个体将来的思想与行为.在进化过程、认知需要、人际交流、注意、知觉、思维、归因、人格建构、对所在社会环境的态度等方面的大量研究,都支持了这些结论.  相似文献   

13.
[案情]原告:梁培宽被告:鲁微娜被告:山西高校联合出版社案由;侵犯著作权纠纷中国现代思想家梁漱溟于1988年逝世,其作品之著作权由其子梁培宽、梁培恕继承.1993年5月梁培宽在北京一书摊上发现了由山西高校联合出版社(下称联合出版社)出版、编者署名“鲁薇娜”的《梁漱溟随想录》(下称《随想录》)一书.该书全部内容均取自梁漱溟先生的作品,其中大部分篇章取自梁漱溟先生所著的《朝话》一书.经查,该书的出版经过如下:联合出版社与中外名人研究中心编辑部(下称研究中心编辑部)于1992年4  相似文献   

14.
文章探讨了企业文化与思想政治工作的关系,并提出了建设企业文化中加强思想政治工作的措施.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思想政治工作对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企业发展和管理,表现出诸多不适应.其中最主要的,就是缺乏企业个性色彩.而企业文化理论的引进,恰恰弥补了传统思想政治工作的不足,而且使职工思想政治工作的优势重...  相似文献   

15.
邬焱兰 《法制与社会》2013,(22):232-233
思想政治教育作为一种有计划、有目的、有组织地帮助受教育者实现思想品德的内化和外化的特殊社会实践活动,具有高度的文化价值,其文化价值主要表现在文化传承、文化整合和文化创造的过程中。思想政治教育主要通过文化过滤行为、文化纠偏行为、文化控制行为三个途径实现其文化价值。而思想政治教育在实现其文化价值促进社会主义文化的健康发展的同时,社会主义文化的发展与繁荣也有利于思想政治教育的建设。  相似文献   

16.
宪政:中国的困境与出路——梁漱溟宪政思想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述介梁漱溟先生关于宪法与宪政的基本看法 ,特别是他从不同人文类型的观照中对于中国模仿、移植西方宪政的困境的分析 ,有关中国走向宪政之路的思虑 ,同时并述及各种政治力量对此所作的反应 ,指出在中国近代百年宪政思潮中 ,梁漱溟宪政思想的特立卓越处。  相似文献   

17.
王晓晨 《河北法学》2024,(3):152-164
法治文化建设重要论述是习近平法治思想和习近平文化思想的有机组成部分,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与“坚持全面依法治国,推进法治中国建设”战略相适应的鲜明时代特点。其时代价值集中表现为:适应全面依法治国方略对法治文化建设系统性的内在要求,从思想、行为、社会风尚、制度四个层面回答了新时代需要什么样的法治文化和怎样建设这样的法治文化问题。创造性地揭示了新时代的法治建设、道德建设与法治文化建设之间深刻的内在关系,以及领导干部在法治文化建设中关键少数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梅光迪是五四新文化运动时期“学衡派”重要代表人物之一.面对新文化运动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激烈反对和对西方文明的顶礼膜拜,梅光迪以《学衡》杂志为阵地,以西方新人文主义为武器,对新文化派的激进思想进行了批判,具有一定的纠偏与制衡作用,倡明了其捍卫传统文化的立场.但当时的历史环境决定了学衡派的最终失败.  相似文献   

19.
就中国传统法律文化来说,儒家法律思想无疑是其深层结构和核心内容。它不仅奠定了中国传统法律文化的理论基础,而且决定了中国传统法律文化的性状和风貌。就西方传统法律文化来说,古希腊罗马史是西方政治法律思想的发源地,而其中的古希腊罗马自然法学家又对西方法律文化产生了重要的影响。所以将他们两方的法律思想比较一下.对于我们认识中西法律文化的异同是很重要的。  相似文献   

20.
20世纪初,明治时期的自由民权思想家宫崎民藏提出了环境共有思想,而日本环境权说则被公认为形成于20世纪70年代初。日本学界对西方环境权说的接纳方式是实施了西方观点和日本"传统"观点的一次对接。日本接受环境权说不仅具备文化心理条件和思想资料的储备,而且还有着更深厚的民族文化土壤。而环境共有思想正是通过其根植于日本本土文化中的一脉相承的民族思想——自然观,为现代日本环境权说提供了充分的本土文化支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