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中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这是中国近代以来全部历史告诉我们的根本道理,是解决当代中国所有问题的关键所在。在新的机遇和挑战面前,继续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向前推进,关键在于坚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这个根本方向,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坚持具有当代中国共产党人特色的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在新的思想高度上继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相似文献   

2.
刘奇葆 《党建》2013,(8):11-13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由道路、理论体系、制度构成的,是党和人民90多年奋斗、创造、积累的根本成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作为其重要组成部分,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行动指南。在当代中国,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坚持马克思主义、坚持科学社会主义。  相似文献   

3.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集中体现了当今世界和当代中国的发展变化对党和国家工作的新要求,是我们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思想武器”。理论工作的重要任务,就是要深入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宣传普及活动,  相似文献   

4.
綦玉帅 《世纪桥》2020,(4):88-91
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为人类社会的发展进步提供了科学的理论依据,为国家发展进步奠定了理论基石。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主义和中国化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在社会主义制度发展和完善的艰辛探索中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发展理论体系和实践体系,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坚定地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是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实践中得出的一条根本经验,也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内在要求。  相似文献   

5.
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最首要、最根本的任务,就是要大力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宣传普及活动,坚持不懈地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武装全党、教育人民,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吸引力和凝聚力。  相似文献   

6.
在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过程中,在如何对待马克思主义根本问题上,存在着马克思主义泛化、马克思主义神圣化、马克思主义庸俗化、马克思主义混乱化、马克思主义形式化和马克思主义兜售化等六大错误倾向。科学研究和深入分析这些错误倾向,揭示其理论错误和实践危害,对于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以及促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柯健 《理论研究》2010,(1):58-60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激发全国人民奋发向上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力量源泉。马克思主义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灵魂;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最根本的是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坚定不移地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武装全党、教育人民;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为了在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基础上更好地发展马克思主义。  相似文献   

8.
涂小雨 《唯实》2012,(11):18-21
十六大以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迎来了新的时代机遇。在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中,中国共产党人始终坚持实事求是,始终从中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国情出发,从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期待和愿望出发,以科学发展为根本立足点,努力创造出新的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使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开放性不断拓展、时代性不断延伸、实践性不断提升,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呈现出勃勃生机。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武装全党、教育人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是全体中国共产党人的庄严使命和历史责任。深入总结十六大以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基本特征,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经验的最新概括和总结,是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必须长期遵循的根本指导思想。它内涵丰富,涵盖了本质论、价值论、认识论、实践论、方法论五个层面和维度,构成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经济理论成果。  相似文献   

10.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属于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大厦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创立,是我们党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所取得的宝贵成果,是我们把握社会主义历史方位的理论坐标。  相似文献   

11.
胡锦涛总书记在纪念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30周年大会讲话中指出:“我们一定要坚持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继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最根本的就是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定位为旗帜,这是总结我国社会主义建设59年的历史经验,特别是改革开放30年的基本经验得出的重要结论,  相似文献   

12.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我们党90年奋斗、创造、积累而成的集体智慧结晶,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根本制度,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大成果,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根本制度保障.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运行的根本政治保证,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巩固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重要力量源泉,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重要基石之一,基层群众自治制度有利于壮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群众基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永葆本色的法治根基,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经济基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历经艰辛磨练和实践反复检验,具有强大而旺盛的生命力.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需要永无止境的实践发展和理论创新支持.  相似文献   

13.
十八大以来,面对复杂变化的国际国内环境,党中央领导集体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根本指导,围绕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主题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总任务,不断进行理论创新、制度创新和实践创新,提出了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和新战略,党的十九大报告将其概括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这一思想不仅继承和坚持了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而且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内涵,形成了完整的科学体系,具有鲜明的政治特色,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新丰富和新发展,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成果和新飞跃,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指导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的最鲜活的马克思主义。  相似文献   

14.
《前线》2021,(5):35-38
百年来,中国共产党与马克思主义共生共荣、互相成就、相得益彰。中国共产党坚持用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指导中国革命和建设,形成了毛泽东思想,建立了新中国;坚持用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指导中国改革开放伟大实践,形成了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开创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坚持用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引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矢志践行初心使命,形成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开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征程。  相似文献   

15.
陈睿 《前线》2008,(7):13-15
胡锦涛总书记在十七大报告中指出:“改革开放以来我们所取得的一切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归结起来就是: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最根本的就是坚持这条道路和这个理论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为了帮助广大读者对其有更深入的理解,本刊记者特采访了中国社会科学院常务副院长王伟光同志。  相似文献   

16.
对中国特色社会主文理论体系的初步认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牟维 《理论与当代》2007,(11):12-14
十七大报告鲜明的指出: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改革开放才能发展中国、发展社会主义、发展马克思主义。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取得一切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归结起来就是: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最根本的就是要坚持这条道路和这个理论体系。在当代中国,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是真正坚持社会主义;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真正坚持马克思主义。  相似文献   

17.
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过程中,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实际相结合,形成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两大理论成果: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探析二者之间的关系,对于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有重大的理论和现实意叉。  相似文献   

18.
毛泽东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开创者和奠基者。毛泽东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要具有鲜明的中国社会实践指向、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要贯穿中国实践经验的理论化、马克思中国化要植根于中国文化传统之中三个方面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给予了界定。毛泽东在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改造和建设时期为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行了大量的实践探索,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奠定了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19.
新中国70年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发展,是马克思主义科学原理和科学精神相结合的思想过程。毛泽东提出的"第二次结合"精辟地阐明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中科学原理和科学精神相结合的根本问题,提供了思想依循和理论指导。新时期,邓小平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深化了马克思主义科学原理和科学精神的意蕴,开启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二次历史性飞跃的过程。面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新变化和新要求,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不断赋予马克思主义以新的时代内涵"的使命要求,对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和科学精神结合问题作出新的阐释,丰富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内涵。  相似文献   

20.
进一步深化对中国道路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形态的认识,是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必须关注的带有根本性和全局性的重大前沿问题.中国道路的基础和源泉是作为社会主义制度"第二次革命"的改草开放;中国道路的本质和精髓是从中国实际出发做好"结合"的文章;中国道路的主题和目标是顺应时代潮流实现中国现代化;中国道路的价值和意义是赋予马克思主义以强大活力.中国道路的拓展正在不断地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形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形态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制度成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