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地方金融源于地方、依靠地方、服务地方,有人缘地缘的先天优势,是金融体系的“毛细血管”,新时期在支持地方发展、促进共同富裕上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湖南地方金融服务共同富裕具备独特优势,与此同时湖南地方金融存在组织体系不全、供给能力不强、整体实力不强、资产质量不高、人才储备不足等问题,区域经济发展、产业发展结构、社会融资结构、自身发展水平、金融生态环境等不平衡是制约湖南地方金融服务能力提升的主要原因,需要进一步高质量推动地方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以满足新时代地方金融服务共同富裕的需要。  相似文献   

2.
地方立法权的明细化是建设法治国家的的内在要求,我国目前关于地方立法权限的规定还较为模糊,严重制约着地方立法的健康发展,有必要通过宪法和相关法律对中央和地方、各地方立法主体、立法法规定的“不抵触”原则作出明确和细化。  相似文献   

3.
胡建华 《行政论坛》2009,16(6):54-57
方政策制定是处理地方社会公共事务的重要导向。我国地方政策制定一直存在诸多问题:背离中央或上级政策精神、地方保护主义严重、地方政策制定的盲从性、透明程度不高以及民主化程度偏低等。完善我国地方政策制定的对策是:提高对地方政策制定工作意义的认识,完善地方公共政策制定方法,建立和加强有利于地方政策制定的相关机制以及加大对地方政策制定的监督等。  相似文献   

4.
大刀阔斧砍“三多”陕西周涛时下,一些地方的党政机关人多、车多、开会多的“三多”现象比较突出。人多,自不待言,中国是人口大国。但现在的问题是吃“皇粮”的人太多,一些地方机构臃肿,人员超编。据报道,山东某县的城关镇的副镇长多达32个,还不包括那些不在职的...  相似文献   

5.
政治构建与廉政建设关系刍议○徐水群郑煦林反腐倡廉已成为国家政治生活的一个重要主题。因为腐败行为其明显的结果就是“导致人们丧失对政治体系的信心,失去对政治权力的认同,从而引起秩序性和制度性的不稳定状态,甚至会招致严重的社会危机。”(王泸宁《腐败与反腐败...  相似文献   

6.
胡书东 《理论视野》2013,(11):34-37
进一步理顺中央与地方财政关系,必须尊重、促进中央与地方政治关系合理化。通过改革完善财政管理制度、分税制和转移支付制度,解决不同层级政府之间财权与事权划分不科学、不匹配的问题;通过改革完善预决算制度和财政监督制度,进一步提高中央与地方的财政效能。  相似文献   

7.
江红 《瞭望》1990,(35)
8月2日凌晨,石油输出国组织(欧佩克)创始国之一伊拉克武装入侵另一创始国科威特,导致海湾地区局势空前紧张,使世界石油市场呈现不稳定状态。  相似文献   

8.
提供公共服务是现代政府的主要职责,构建公共服务体制是建设和谐社会的客观要求。目前,我国公共服务体制不完善,公共服务投入不足,公共服务分配不均衡已经成为构建和谐社会的主要障碍。这些问题的形成涉及到多方面的原因,笔者主要从分税制体制下中央与地方事权财权划分的角度思考:现行公共服务体制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及如何结合中央与地方政府公共服务职责划分的原则构建新的中央与地方分工合理的公共服务体制,对构建公共服务体制的其他方面不做探讨。  相似文献   

9.
英国地方政府普遍实行的是雇员制,广大的地方政府雇员构成了英国公共部门就业的主体。由于雇员的管理权限掌握在各级地方政府手中,未形成统一的制度规定,目前国内对于英国地方政府雇员制的研究不多。但是作为一种较为灵活的用人制度,我国一些地方政府如吉林、上海等在实践上已经做出了一些尝试。本文以伦敦政府为例,对其施行的雇员管理体制进行考察,以为国内所进行的实践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垃圾箱,原本是最不值得考察的地方,也是最不弓队注目的地方。但是,垃圾箱作为堆放消费品残渣余孽的场所,往往可以反射出消费方式、消费内交、消费趋势的变化动向。而且,这种反射往往是比较真实的,是不打折扣的,消费掉什么,就会丢弃什么;消费掉多少,就会丢弃多少。它反映的是最终的实际的消费。是关于消费的一种真实记录。随着人们对食品及各种消费品的安全要求,以及其他要求的增强,垃圾里相应的遗弃物与日俱增,同时,也日新月异。喝掉饮料,丢掉的是各种品牌、各种句彩、各种形式的包装——玻璃瓶、利乐包、二片罐、三片罐、聚…  相似文献   

11.
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和四中全会所推出的“国家治理现代化”和“依法治国”概念,集中体现了新一届中央领导层治国理念的核心思想,也预示了未来中国政府改革的方向。从“国家建设”和“国家治理”的角度予以解读,并从国家运行“动力系统”和“制动系统”平衡、国家“上层制度”和“基础制度”构建、国家治理“传统方式”向“现代方式”转变的角度,说明国家治理改革的目标和任务,认为把“国家治理现代化”和“依法治国”作为施政理念,表明了执政当局对现代政治文明核心价值的认可,表达了执政党把中国送入法治轨道的意愿和决心。  相似文献   

12.
维稳越来越成为地方政府的重要任务。针对首都维稳呈现的重人治轻法治的现象,提出必须加强法治建设才能实现彻底维稳。建议采取强化立法、完善行政法律解释体系、强化监督、对疑难信访案件公信听证等措施,推进法治以预防和化解矛盾,实现法治状态下的长期稳定。  相似文献   

13.
治理理论被引入中国以来,一方面被学术界寄予厚望,另一方面关于治理在中国的适用性又受到很多质疑.治理及地方治理是为了克服各种不可治理性而进行的国家(政府)与社会关系的调整过程和趋势.宁波市海曙区政府购买居家养老服务的政策过程表明,地方政府的职能转变需要管理创新.循于此,作为工具的地方治理就可能在中国出现并取得局部的良好效果,而且可能为地方治理机制的成长准备社会条件.但对地方治理机制的成长最有决定性的因素仍然在于政府,政府职能的转变可能会创造出对地方治理发展有利的条件.在中国未来治理机制形成和运行过程中,政府将是最有力的保障或最严重的障碍.而在地方,治理的发展空间是存在的.因此,应将地方治理作为政府职能转化过程中的管理创新思路,逐渐发展出针对地方公共事务的地方治理机制.  相似文献   

14.
Chinese reformers wish through their economic programme to create a new form of developmental state in China and a new relationship between state and economy. This paper examines these issues through a study of the impact of Chinese economic reforms on the structure and behaviour of local government, focusing on urban government at the district level. It looks at three aspects of the issue—the trend towards financial decentralization, institutional changes in district administration and changes i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local government and the urban economy. It concludes (contrary to arguments which regard bureaucratic response to the reforms as one of pure inertia and obstruction) that urban local government has changed in several major ways, the most obvious being a trend towards institutional expansion and proliferation. From the point of view of the reform process, some institutional changes have been positive, others negative, resulting in a ‘dualistic’ state which contains elements of both old and new forms of developmental state. There is a need for systematic analysis of the specific future needs and evolution of China's urban government which would guide a process of politico-administrative reform comparable to the current economic reform.  相似文献   

15.
中央与地方关系的悖论与制度性重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作为一个超大型的政治经济体,中央与地方关系的设计对于国家的发展和稳定以及现代化目标的实现有着重大意义。当下中央与地方关系表现出普遍性的多重悖论或困境,严重困扰着国家目标的顺利达成。以强化中央权威为首要前提,以地方自治为根基,以规范化的事权与财权划分及其均衡制约为主要内容,这种制度性重构乃是建设健康稳定的央地关系的合理选择。  相似文献   

16.
媒体与法院的关系是“依法治国”所面临的一个重大理论与现实问题。从媒体追求信息实现其表达自由的本质来看,它并非具备裁判公平正义的功能,司法独立的意义不仅在于司法权不受其他政府机构的干预,而且也要独立于媒体所代表的舆论压力。协调与处理媒体与法院的关系,应以本土资源为基础,并有选择地适用域外经验,以实现媒体与法院的良性有序互动。  相似文献   

17.
Can state officials increase local officials’ compliance with an important federal civil rights law with subtle interventions? The National Voter Registration Act of 1993 (NVRA) requires voter registration services at certain government agencies, but many counties fail to comply with the act. Working with officials in two states, the authors conducted field experiments to determine whether two methods commonly used by state officials increase compliance with the NVRA. Findings show that although the effects of the methods on output were sizable relative to recent performance, agency performance remained poor overall, with many offices continuing their history of registering no voters. The authors also discovered that gains in performance were largest for the offices that had performed best in the past. These findings suggest that while subtle interventions by state officials can produce increased compliance, stronger tactics may be needed to secure implementation of this federal law by local government agents.  相似文献   

18.
论政府行为模式从控制向引导的转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自政府产生以来,都是以社会控制为基本职能,统治阶级的利益实现,社会秩序的获得等,都是通过政府的社会控制去实现的。农业社会的统治型政府是运用暴力和在暴力的支持下去进行社会控制,工业社会的管理型政府则是通过法治的方式进行社会控制,同时,也有着不断刷新控制技术的追求。但是,任何一种形式的社会控制,都会出现"控制悖论",有的时候,也会出现"控制失灵"的问题。20世纪后期以来,尽管学者们围绕政府的社会控制做出了各种各样的探索,尽管政府的控制技术得到不断的提升,但是,社会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也迅速地增长,从而使政府一直处于控制能力不足的局面。其实,在人类社会进入高度复杂性和高度不确定性的时代,政府的社会控制追求如果不改变的话,将会使政府陷入与社会全面对立的境地。在这种条件下,政府必须从根本上放弃控制导向的行为模式,代之以引导取向的行为模式。其中,建构引导型政府职能模式是保证政府发挥引导作用而不是控制功能的正确路径。  相似文献   

19.
论民生保障与政府公共性的重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民生问题凸现在一定程度上是政府“公共性”缺失在民生领域的反映。改善民生状况,是中国社会目前十分迫切的问题。民生问题之解决与政府行为密切相关,解决民生问题,提高政府民生保障水平,必须重构政府公共性。重构政府公共性的途径,一是加强行政伦理建设,确立和弘扬公共精神;二是不断推进民主政治建设,大力加强法治政府建设;三是不断健全完善社会政策,加快发展社会事业;四是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和服务型政府建设;五是不断提高公共政策的公共性。  相似文献   

20.
中国渐进式市场化改革过程中地方政府角色和职能的转变,使其应成为当地保险业发展的主导力量。但中国保险发展实践中地方政府仅产生一定间接影响作用的行为特征阻碍了当地保险业发展。这主要源于"二重制度结构"下的政府供给主导型保险业发展模式及"总-分公司"的保险经营管理体制。因此,应成立地方性保险公司、给各地保险主体更多的经营自主权、逐步建立总-子公司的组织模式以充分发挥地方政府在保险业发展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