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顺应科学发展观 树立正确的发展观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以人为本"思想理念的充分体现和必然要求.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实现要以人的现代化为基本前提,改革发展要依靠人民群众,其发展的成果也应落实到人民群众的身上.科学发展观要求有正确的政绩观,建立健全科学的决策机制和完善的监督机制,并尽快实现政府职能的转型.  相似文献   

2.
"自从有了你,世界变得真美丽"。这是人们对麻将的偏爱,麻将作 为一种娱乐工具,人们在生活工作之余,搓两把,消遣消遣,何乐而不为 呢?然而,在现实生活中,麻将却上演了-场场悲剧,给社会给家庭带来 了灾难。 镜头一:某连职工赵某与陈某约了几位朋友-起玩麻将,从即日晚 上一直玩到凌晨3点多钟。王某赢了赵某500余元钱,赵某又欠陈某100 余元钱,此时的赵某情绪异常。陈某看到赵某输惨了,劝赵某不要再玩  相似文献   

3.
人们的观念是在实践的基础上产生、形成的,它反过来又会推动或阻碍实践的发展。落后的观念扯实践的后腿,进步的观念则会给实践以推动。工业生产已发展到现代化时代,客观要求观念要不断更  相似文献   

4.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互联网已经成为最具现代化、最大众化的信息载体和传播工具。它的诞生给传播领域带来了一场新的革命,但在网络传播给人们带来极大方便的同时,也相继出现了许多网络伦  相似文献   

5.
"五四"时期是中国现代化发展进程中的重要转折点,比较完整的现代化观念在这一时期初步形成。"五四"以前,中国的现代化观念萌芽于应对英国入侵的海防思潮,洋务自强运动开启了中国现代化的初始阶段,历经洋务思潮、维新思潮和辛亥革命,中国人关于现代化的认识和探索仍然处于被动地位。"五四"以后,中国近代民主革命发展到新的阶段,中国社会"学外国"发展到高潮,广大的知识分子激烈批判中国的封建传统,逐步形成了涵盖物质、制度、文化、思想等重要层面的现代化观念。俄国发生十月革命之后,社会主义思想在中国广泛传播,中国共产党应运而生,中国人找到了以社会主义走向现代化的道路,中国现代化的历史进程也由被动转为主动。  相似文献   

6.
与我们中国不同,西方文学中的"弑父"这一主题一直是受人们关注的。尤其是在20世纪,随着一些新的文学批评方法的出现,人们对这一主题的研究也就有了新的阐述,最主要的是弗洛伊德的心理分析方法。它研究悲剧主体的行动动因,肯定了悲剧主人公有"弑父"  相似文献   

7.
高等教育是整个国民教育序列中的重要一环 ,它担负着培养人才、发展科学文化、服务社会三大功能 ,已经成为广大高等教育工作者的共识。在整个社会向现代化程度更高的阶段发展的过程中 ,人们对它的认识和研究也是在逐步深入的。尤其是在对发展的认识有了新的认识的今天 ,更应该对如何在高等教育事业中很好地树立科学发展观作系统的考察 ,以更好地指导高等教育。本文拟就高等教育中的发展观的问题作一梳理 ,以就教于方家。一、科学的高等教育发展观得以确立的哲学基础在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中 ,树立一个科学的发展观是关系到高等教育能否沿着正…  相似文献   

8.
要对各地区农业现代化模式进行科学选择,必须建立科学合理的农业现代化测评体系和方法。通过农业现代化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可以看出,中国东北地区从1978年进入农业现代化"起点阶段",到2007年进入"初步实现阶段",整整花了近30年时间,并且在农业生产投入条件、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方面,与东部差距较大。今后东北地区农业现代化道路实现的总体思路是:完善政策支持体系,促进粮食生产现代化;加强农田水利设施的建设,创建高效的粮食物流体系;充分发挥农垦经济产业化、规模化的优势,带动农业产业化发展。  相似文献   

9.
<正>进入21世纪之后,网络越来越普及,互联网技术正处于一个飞速发展的阶段,微信便是这个时代的产物。现如今,微信在各个年龄段的使用频率都很高,伴随微信一起产生的便是"微交往"和"微时代"等新名词。人们越发倾向于利用散碎的时间进行阅读,正是在这种情况下,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传播遭遇了新的挑战。我们必须承认由微信等现代化交流工具所带来的微交往给我们的生活提供了极大的便利,而我们也逐步进入以微交往  相似文献   

10.
杨结宝 《江淮》2012,(9):52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如此纯美的词句,曾表达了人们对田园生活的深情向往。而今,这美好的意境似乎正在远逝,农村环境让人担忧。由于缺乏垃圾、污水处理等设施,农村生活垃圾、生活污水随处可见;农民在施用化肥、农药上缺乏科学性,流失的化肥、农药已给水体和土壤造成了一定程度的污染;随着城镇的环保"门槛"越来越高,那些高污染、高能耗的工业企业也正在转移到农村……所有这些,都在影响着农村的  相似文献   

11.
文化实力是文化安全的基石和最终决定因素,文化产业催生着人类崭新的"文化经济时代"的到来。随着全球化的加速推进,文化发展迎来重大机遇;同时,全球化带来的文化碰撞,由此产生的文化激荡,给民族地区文化发展带来了巨大冲击。人们对于生活现代化的理解存在着重形式的倾向,缺乏深层次内容的改造,产生了诸多"意义缺失"的消极现象,致使民族文化在一定程度上遭到破坏,对文化发展与安全产生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当阳市从设施、机构、网络建设入手,努力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文化工作呈现出阵地设施一体化、服务手段现代化、服务机构网络化的格局得到文化部的充分肯定。一、加强领导,认真落实"四个到位"1.领导到位。为确保试点工作有序进行,市政府制定下发了《当阳市文化共享工程试点工作方案》,明确了试点工作的指导思想、任务目标、试点范围、工作步  相似文献   

13.
虎旭昕 《理论建设》2020,36(1):40-48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就"什么是现代化""要实现什么样的现代化""怎样实现现代化"等问题形成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体现了新时代"现代化"发展的新理念、新路径、新战略。但新的现代化观念不是凭空产生的,有其历史基因和思想源流。文章通过对相关文献的梳理,可以发现习近平同邓小平的现代化观念之间存在明晰的继承与发展关系:逻辑层面从起点、原则到落脚点整条逻辑链上的一脉相承;观念层面从理念、路径到战略上的三维拓宽。从时间、空间、模式三重理路着手,对这种关系之形成背景、发展方向进行审视,以展现和阐释二者关系的多个面向。  相似文献   

14.
如果人们用传统的城市现代化的目光审视贵州,也许贵州是落后的;但如果用人类已经形成共识的可持续发展、生态文明和"低碳"理念审视贵州,就会发现贵州为人类保留了那么多的原生、原型、原味的民族文化。它们不仅为现代化城市的发展注入了文化的灵魂,更为广大的乡村保存了人类追求回归自然和提高幸福指数的样本。  相似文献   

15.
黑龙江省作为农业大省和最大的商品粮基地,在农业发展与新农村建设中应根据地方特点和实际,克服我省面临的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层次低、农业现代化水平低、农业基础设施建设落后等方面的问题,在"十一五"时期,通过大力培育优势主导产业;加快农业科技进步,提高农业的科技含量;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增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等措施,走出一条成功的农业发展与新农村建设之路.  相似文献   

16.
生态文明观念:引领人的发展新境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程样国  黄平槐 《求实》2007,1(12):7-9
党的十七大提出要建设生态文明,在全社会牢固树立生态文明观念。生态文明观念是生态文明精神成果的一种形式,是生态世界观、生态价值观和生态伦理观的统一,是生态规律(真)、生态伦理(善)和生态美(美)的统一。在生态文明观念的引领下,人们的思维品质、求"真"的能力和求"善"的自觉性进入新境界,从而使人在追求全面发展过程中实现"量变中的部分质变",成为社会生态人。  相似文献   

17.
新疆额敏县是新疆农牧业现代化建设规划纲要中粮食安全保障区、现代畜牧业生态区、设施农业产业区建设的重点县,在新疆农牧业现代化发展中责任大、工作任务重.实现额敏县农牧业现代化必须调整农业产业布局,加快设施农业基地建设,发展现代畜牧业,加大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  相似文献   

18.
<正>一些礼俗在现代化进程中慢慢淡出了人们的视野和观念,加之全球文化多样性的传播,各种思潮迎面扑来,对新事物的好奇与对传统的守望,使人们时不时把"礼"拿出来与西方文化做个对比,总认为别人的文化比我们的"礼"好,其实不然,中国的"礼"中有许多优秀的因素是西方文化所不可比拟的。在当前的国际大趋势中,我们应增强文化自信,在法治社会建设中,更应将传统文化中优秀的礼俗观念与法治社会相融合,发挥其优势,摒弃其劣势,使中华文明绽放  相似文献   

19.
悲剧作为一种为古希腊人所热爱的艺术形式,它的效果自然是使观众快乐。但悲剧向"快乐"转化之逻辑理路是什么?这一亚里士多德本人未能详细论证的问题虽曾引起后世许多研究者的兴趣聚焦,然而总体上说尚缺乏清晰解释和深度揭示。根据亚里士多德对悲剧的界定,悲剧自身拥有处理"恐惧和怜悯"的核心机制,即"卡塔西斯"作用。"卡塔西斯"作用的核心机制就在于观众可以在逻各斯的指导下直面"恐惧和怜悯",使负面情绪变为灵魂之德性的养料。悲剧的快乐不仅来自于"求知",来自于"卡塔西斯"作用,也与人们在逻各斯指导下进行的"选择"密不可分。在亚里士多德看来,悲剧真正的快乐不在于获得感官经验的快乐,而是运用逻各斯选择"善"、获得"真",从而达成自身完善的快乐。  相似文献   

20.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培育和践行对提升人的观念现代化水平具有重要作用,具有现代化观念的人反过来又深刻影响着全社会对其培育和践行,二者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前者为后者绘就了具有政治权威的价值蓝图、最崇高的精神蓝图及新的发展蓝图,后者为前者提供了新动力,尤其是为之提供了无形的力量,促进全社会更加主动、更加自觉地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充分调动起人们积极参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