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股份企业是商品经济条件下解决社会化生产的企业所需资本的最有效组织形式。中国近代股份企业组织之进步异常缓慢,无论在水平上还是在规模上都远不能与欧美国家相比。其发展的稚幼性与落后性从其迥异于欧美同家的集股方式及股息分配制上可得以充分体现。众所周知,欧美近代资本主义股份企业在股东利润分配案上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则,即企业必须在盈利的情况下方可对股东发放股息,且其数额之多寡也须现企业盈利之大小及发展状况而决定的。至于公司优先股之股东,虽然使其享有固定股息,但却拒其参与企业红利之分配。但在近代中国,各类股份企…  相似文献   

2.
资产经营责任制(以下简称“资产经营制”),是在我国企业改革深入发展中出现的一种新的企业经营形式,是租赁制的逻辑发展。那么,资产经营制究竟从租赁制中汲取了哪些内容?它对租赁制作了哪些完善和发展?对我国的企业改革进行了哪些新的探索?  相似文献   

3.
在旧中国,私人投资近代企业,长期得不到国家明确法规、法律的承认与切实保护,处于半殖民地地位的国家无力扶助本国工业,加以近代动荡不定的政治局势,频繁的战争与动乱,使近代社会投资环境极为恶劣。近代社会投资环境的恶劣,使私人挟资者对投资新式产业的态度极为审慎,这是导致企业中官利制产生并存在的一个重要的原因。在欧美资本主义国家中,股份制作一种社会经济制度,给投资者以法定的权益,投资者与经营人的关系,也以法律的形式加以固定,各种业务纠纷与权益下的纠纷都可以用法律加以解决。但在近代中国,直至20世纪初,工商业…  相似文献   

4.
秦汉王朝与罗马帝国都曾是盛极一时的大帝国,但两大帝国建立之初的政治文化传统是截然不同的。中国是大一统的政治文化传统,“士”是这种政治文化的核心;而罗马帝国建立在城邦政治文化传统之上,公民是其政治文化的核心。这种差异对近代中西方政治发展模式的选择影响重大。  相似文献   

5.
日本神奈川大学经营学教授水谷雅一在新著《经营伦理学的实践与课题》中提出企业经营必须重视经营伦理。水谷雅一教授认为,在近代资本主义社会,企业以获取最大利益为目的,最关心的是“销售额”、“效率”和“竞辛”等;尽可能地使用一切有效手段、方法,进行经营管理,常无视或轻视社会性和人性,但当今的时代已发展到了经济国际化和企业全球化的新时代,必须改变以往的思考和认识,实现由重视企业向重视生活者的转变,实现企业社会中心主义向社会生活中心主义的转变。就是说,企业活动的结果应有益于人类的幸福,企业通过经营活动实现其…  相似文献   

6.
戊戌维新作为中国近代史上的思想启蒙运动,虽然它没有从根本上触动中国封建社会的政体,但戊戌维新的教育思潮却在中国近代教育发展史上写下较浓的一笔,对中国近代教育发展产生了不可低估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戊戌维新作为中国近代史上的思想启蒙运动,虽然它没有从根本上触动中国封建社会的政体,但戊戌维新的教育思潮却在中国近代教育发展史上写下较浓的一笔,对中国近代教育发展产生了不可低估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随着西学的东渐,人权思想在中国近代开始产生.作为中国近代著名的法学家,沈家本的人权思想是在吸收中国传统人道主义与西方人权思想的基础上形成的,并对清末修律产生了直接的影响,促进了中国近代人权法的崛起和清末人权的发展.但其人权思想仍然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没有形成系统的人权理论体系.  相似文献   

9.
打造企业文化推进铁路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铁路行业在长期的发展改革和建设中。形成了别具特色的企业文化,树立了以人为本、和谐发展的理念,从而为企业的发展壮大提供了强有力的思想保障和智力支持。企业文化与企业生产、经营、管理密不可分,它必须在企业管理中才能发挥作用,脱离了企业管理这一实践的土壤,企业文化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也就失去了它对实践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0.
民国初年,中国经历了短暂的政党政治实践,虽然结果是失败的,但从历史发展的角度来看,政党政治的存在连同其失败都极有意义——它促进了中国民主政治的发展,使人们对民主的追求在冲突中得以反思、融合,并成为此后影响中国人制度抉择的一个重要因素,对中国近代民主政治的发展产生了重要的、积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1894年,张謇状元及第,抱着“实业救国”和“教育救国”的鸿鹄之志,他毅然放弃了诱人的仕宦生涯,选择了创办实业的艰辛人生。他以创办大生纱厂(后来发展为大生纺织公司)为起点,先后创办了几十个实业、教育、慈善和社会事业单位,影响遍及全国,成为中国近代誉满天下的著名实业家。记载大生纺织公司几十年风雨历程的《大生纺织公司年鉴》,生动而具体地再现了该公司的经营谋略,揭示了该公司的成功之道,其宝贵的经验对现代企业经营,尤其是对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具有不言而喻的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12.
贾兆鑫 《世纪桥》2013,(7):76-77
自二十世纪初至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初的半个世纪,中国东北地区的铁路始终以外国因素控制为主导,也就是帝国主义、殖民主义国家的垄断经营。而影响东北铁路的外国因素最主要的是前苏联(包括沙俄)和日本两个国家,从而形成了影响近代东北铁路发展的两大外国因素——前苏联因素和日本因素,他们是影响东北铁路近现代发展非常重要的因素。除此以外还有中国本土及中国东北本土的因素为辅助。这三方面因素,以中国因素为最次,中国正值国破民弱,对铁路的控制和影响最小,但却是被动受害影响最大的一方,并且通过筑路苦力,反抗暴动等方式从下至上影响了东北铁路的发展进程。  相似文献   

13.
近代文化发展经历了艰难曲折的历程:一是近代文化发展的滥觞时期,这是西方文化与中国传统文化碰撞的第一个回合,是“师夷之长技以制夷”的初步尝试;二是救亡图存拓荒播种时期。戊戌变法、辛亥革命已经触及到了社会制度和政治制度问题,但都未能找到中国文化发展的根本出路;三是“民主”、“科学”两面大旗把近代文化发展推向一个崭新阶段,文化发展发生了质的变化。中国近代文化发展开创的自觉追求先进思想的精神,救亡图存、振兴中华的历史责任感和爱国主义传统,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今天,仍应弘扬光大。  相似文献   

14.
在迈入新世纪的前夜,载着近代中国屈辱历史的澳门终于脱离殖民统治,回到祖国的怀抱。这是一件令整个中华民族为之振奋的历史盛事,它一雪历史耻辱,是中华民族真正实现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的重要标志;在亚洲解放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是中国人民为世界和平、发展与进步事业作出的新贡献;同时,又是邓小平“一国两制”理论的又一次伟大实践,是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又一里程碑,它将对海峡两岸关系产生重大影响,具有深远的历史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5.
关于企业文化的内涵与特征企业文化的本质内涵强调企业的价值观、企业精神、经营之道、经营境界和广大职工认同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等。它是一个企业传递下来的特有的精神财富。这种精神财富既是有形的,又是能动的,时时刻刻都在企业活动、经济行为中发生影响和作用。实践证明,企业文化作为社会经济、政治和文化在企业发展中的投影,是现代企业运作中最活跃最有创造力的因素。中国的企业文化与西方企业文化所不同的是,它所承继的文化传统不同,它深深扎根于中国的传统文化的土壤之中。中国传统文化的革新进取的创新精神,爱国敬业的高尚…  相似文献   

16.
中国近代知识分子队伍的形成,以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为依托,并与西方文化对中国的影响有密切关系。中国的近代企业开始出现于十九世纪六十年代,而中国近代知识分子作为一个独立的社会阶层登上历  相似文献   

17.
企业精神是企业的灵魂。企业精神是企业在生产经营活动中,为谋求自身生存和发展而长期形成的为职工群众所认同的一种先进群体意识,它具有鲜明的民族特点、时代特点和企业个性。它给企业提供的精神力量,能对职工产生强大的凝聚力、感召力、引导力和约束力,增强职工对企业的信任感、自豪感和荣誉感。企业精神一旦与企业两个文明建设有机地结合起来,就会使企业外增吸引力,内增凝聚力,推动生产力的发展。一、企业精神所包含的基本内容企业精神最早起源于我国近代的民族资本企业,主要体现出“富国图强、实业救国”的思想信念。当前在建立…  相似文献   

18.
实行资产经营责任制是铁路系统深化改革的重大突破,必将对铁路企业转换经营机制,调动干部职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增强企业凝聚力、竞争力,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但是,在落实资产经营责任制过程中,一些人对资产经营的内涵缺乏全面正确的认识,重有形资产管理,轻无形资产管理,为此,笔者谈几点认识和看法。一、充分挖掘铁路行业的无形资产资产是指用于经营并能在经营中增值的财产。它有有形资产和无形资产之分。有形资产具有实物自然形态,如建筑物、机车、车辆、轨道及其它机器设备等等。无形资产不具有实物形态,但人们却能感受到它…  相似文献   

19.
《世纪桥》2017,(11)
与中国传统文化相契合,是除了自身的真理性和能够有效解决中国自近代以来面临的问题之外,中国人选择马克思主义的又一重要原因。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契合点包括价值倾向、实践理念、辩证思维与和谐追求四个方面,而马克思主义价值倾向之自觉,实践理念之全面,对发展的推动和对个性的弘扬则既体现出它与传统文化之不同,也反映出以它批判传统文化之要点。这场批判的基本宗旨则在于提升中华民族的主体地位并增强其文化自信,这也是中国文化与马克思主义不断革新的共同的需要。  相似文献   

20.
略论五四时期的东方文化思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程玲娟 《理论学刊》2004,13(9):98-100
五四时期的东方文化思潮肇端于“中体西用”论,国粹主义是其重要的思想资源。时代的焦虑和“西方的没落”使得东方文化思潮应运而起。出于对中国近代所走过的西化道路模式的痛切反省,它主张以东方文化之长解西方文化之弊,力图为中国寻求一条超越西方模式的健全的近代化道路。虽然东方文化思潮有着内在理论缺陷,但它在谋求中国传统文化向近代化的转型方面作出了有益的探索和宝贵的贡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