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2005年纺织品配额取消后,纺织品贸易环境争端四起,美国、欧盟相继对中国纺织品设限。此前,许多企业以为在纺织品配额取消后能大量出口,纷纷花巨资购买了生产设备,但随着设限的增加,使很多国内纺织企业深感“吃不饱”。于是,到东南亚设立厂,建立中转市场,绕过欧、美限制,成为了中国服装企业进入“后配额时代”的重要选择。其中一些企业选择了柬埔寨,如宁波申洲针织集团有限公司将斥资3380万美元在柬埔寨建立纺织工厂,将产品直接从柬埔寨出口美国市场。对于希望到柬埔寨投资建厂的企业来说,了解柬埔寨制衣业的发展历程、现状及其优劣势,才能对…  相似文献   

2.
配额取消,中国纺织品出口是否迎来了春天?根据我国政府在入世时与各方达成的协议,2005年,世界各国将取消纺织品出口配额限制。中国是世界纺织大国,一时间,中国外贸界人士无不对此视为中国纺织品企业的利好消息。有专家甚至认为,随着世界各国对中国纺织品进口配额限制的取消,2005年,纺织品出口将成为带动中国外贸出口的引擎,2005年的中国外贸在纺织品出口的强劲带动下,仍将保持较高的外贸出口增长率。事实果然如此,据3月10日,中国纺织品进出口商会公布的数据显示,今年1月,全国纺织品服装出口82.3亿美元,增长29%。数据同时显示,2005年我国内地…  相似文献   

3.
环境标志制度对我国纺织品服装出口企业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WTO<纺织品与服装协定>的规定,从2005年1月1日开始,在全球范围内取消配额限制,纺织服装产品可以自由进入任何国家或地区.这个被业界称为"后配额时代"的来临,为中国的服装业带来了全新的发展机遇.然而,环境标志制度作为一种非关税壁垒将成为世界纺织品服装贸易面临的新挑战.环境标志制度在国外已有20多年的发展经验,产生了明显的环境效益,在我国却还是处于起步阶段,这样必将对出口占世界第一位的我国纺织服装业的发展带来深刻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据越南《经济时报》报道,越南政府总理2001年4月16日签发了关于2001年-2005年期间进出口商品的管理规定。文件对部分进出口商品作出规定: 木材和木材产品进出口取消对用于生产出口木材产品的自然林木材实行的配额审批制度;进口的木材可以以任何产品形式出口。 纺织服装出口对纺织品服装设限市场的出口,将由贸易部会同越南有关部门和大型企业与外方进行谈判,以加快取消纺织品配额限制的进程。 大米出口和化肥进口取消大米出口和化肥进口配额制度及取消对该两种商品指定公司经营的规定。 石油及燃料进口由越南计划投资部…  相似文献   

5.
目前中国不仅是世界上纺织服装的生产大国,也是贸易大国,已占世界市场13%左右的份额,纺织品出口创汇接近全国出口创汇的三分之一。近十年来,中国纺织服装出口占大宗商品出口总额的四分之一以上。这是改革开放20多年来,中国纺织工业积极改革、努力对外开放的结果。近年来我国纺织服装对东亚地区的经贸发展  相似文献   

6.
李小青 《东南亚》2007,(1):21-25
泰国的纺织服装业是十分重要的产业部门。泰国每年纺织服装出口额达60多亿美元,是泰国第二大出口行业。其中服装出口占55%,在世界服装出口国中位居第13位,纺织品出口位居全球第14位。一、泰国纺织服装业的发展历程泰国的纺织品生产有着悠久的历史,但与东南亚其他国家相比,其现代纺织服装业的建立相对较迟。1936年,泰国国防部首次从德国进口纺织机器用于军事目的。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纺织品短缺,私人纺织作坊发展迅速。20世纪50年代,泰国纺织业获得迅速发展,后来由于来自巴基斯坦低成本棉纺织品的竞争,泰国的纺织业受到很大的冲击。泰国政…  相似文献   

7.
日本驻新加坡大使馆组织一次座谈会,富士银行有限公司总裁岩佐良真(yoshijane Iwasa)在会上发表了“日本在东南亚的未来作用’’的谈话。他在谈话中列举了: 1.1971年日本和东南亚的贸易占日本总出口的24%和占总进口的17%。重工业品占日本对东南亚出口的65%以上。 2.在1970年东南亚出口中,日本占16.7%,仅次于美国(23.7%)。东南亚对日本的出口中,大约55%是纺织品原料、金属等,燃料和原油占16%。  相似文献   

8.
丝绸是中国5000多年前的重大发明,后经丝绸之路远播全球。新中国成立后,国家采取发展蚕丝生产,扩大丝绸出口政策,丝绸生产和出口发展速度很快,我国便成为世界丝绸市场的主导国。在世界丝绸市场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然而近十年来丝绸市场从顶峰走向疲软,陷入困境,绝大部分丝绸生产国和贸易国都对丝绸前景持悲观态度和沉重心情。在此情况下,我们不免疑惑,这一传统的产业是否在知识经济时代的今天古老得应退出历史舞台?尤其面临我国进入WTO的步伐加快,我国的丝绸业有无发展的空间,它在国际市场的前景如何?本文拟阐明中国…  相似文献   

9.
纺织业是印度最古老的行业。在当今这个环保时代 ,印度纺织品的出口也不可避免地遭遇到了国外绿色壁垒的冲击。本文对印度纺织品出口受国外绿色壁垒影响的现状进行了分析 ,对应对过程中的具体困难进行了总结 ,最后有针对性地对印度今后应采取的对策进行了展望。这些阐述对其他发展中国家也都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0.
试论香港转口贸易面临的主要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转口贸易曾经是香港经济的重要支柱之一。近年来 ,由于香港码头费用高昂、中国入世后全面对外开发、内地企业转变出口方式等重大因素,香港的转口贸易受到严重的影响。本文分析了其中的5个主要原因 ,指出香港的转口贸易将进一步转向离岸贸易 ,并成为主要贸易形式之一。香港作为贸易转口港的传统角色亦将逐步淡化。香港必须因应这种大趋势 ,采取切实措施打破垄断 ,降低费用 ,提升服务 ,以保持香港第一货柜港的地位。  相似文献   

11.
张国兵  安烨 《东北亚论坛》2013,(3):92-99,129
基于ARDL模型研究人民币汇率对中俄主要贸易品的影响,中对俄出口以"纺织品和机械制品"为样本,中从俄进口以"矿产品和木及木制品"为样本。研究结果显示:汇率升值不利于纺织品出口和木及木制品进口,但对机械制品出口和矿产品进口没有影响。俄罗斯国民产出增加对纺织品、机械制品出口有促进作用;中国国民产出增加对木及木制品进口影响较弱;矿产品进口主要受非经济因素影响。对此,应"扩大货币互换协议规模以规避纺织品、矿产品贸易的汇率风险;保持政治互信以稳定矿产品进口;积极发展产业内贸易以协调和促进未来中俄贸易发展"。  相似文献   

12.
中、日、韩农产品贸易争端分析及中国的对策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WTO)后 ,中、日、韩 3国之间的农产品贸易领域进一步扩大 ,同时其贸易争端也与日俱增。尤其是蔬菜、水果等农产品的双边贸易摩擦日益加剧。面对中、日、韩 3国农产品贸易形势的新变化 ,中国应当审时度势 ,加快农业技术引进 ,增加农产品的科技含量 ,从而提高农产品质量和国际竞争力 ,并采取各种灵活的措施应对可能出现的贸易摩擦 ,更好地维护自己的利益。  相似文献   

13.
试析中国与印尼经贸关系存在的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中国与印尼经贸合作关系发展很快,两国双边贸易和中国对印尼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资顺利发展,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和障碍,尤其是中国一些商品对印尼的冲击引起印尼部分企业界的不满。本文拟对两国经贸关系存在问题,尤其是印尼纺织服装业受中国产品的冲击进行分析,提出解决问题的意见,以利于促进两国经贸关系的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14.
中朝边境贸易具有悠久的历史,改革开放后,在中央搞活边境贸易、兴边富民的政策下,沿图们江和鸭绿江的中朝边境线地方政府积极开展边境贸易。边境贸易不仅是进出口贸易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边境地区发展外向型经济的主要途径,对稳定边境地区的安全也具有积极的影响。朝鲜经济的恢复,将需要大量的原油、焦碳、机械、原材料以及粮食、轻工业品。积极开拓朝鲜市场对边境地区发展外向型经济以及促进图们江地区跨国经济区建设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相似文献   

15.
托盘是物流产业中最为基本的集装单元,在商品流通中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托盘标准的选用直接涉及到国家经济安全和产业发展。从商品贸易的角度来看,托盘标准是一种贸易技术壁垒,能够起到增进商品出口或者保护国内市场的作用。从日韩关注中国托盘标准的背景下,分析中、日、韩双边贸易格局和T11标准的应用广泛程度,发现日韩不仅是我国最大的进口国,而且是最大的逆差国之一,T11在日韩国内和国际上的应用范围也并不广泛。如果我国选用T11,开展中、日、韩托盘共用合作,会加剧我国对日韩的贸易逆差,对我国经济产生不利影响。因此,我国政府应该暂缓采纳T11标准,灵活运用托盘贸易技术壁垒来保护国内产品市场。  相似文献   

16.
中国入世与中马经贸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入世给中马经贸关系的未来发展带来了机遇和挑战。今后拓展中马经贸合作,中方企业应不断调整自己的出口和投资结构,找到新的比较优势。  相似文献   

17.
面对21世纪中俄经贸合作问题的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叶利钦时期.中俄两国构建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较多地体现在政治、军事和外交方面。经贸合作是个薄弱领域。普京执政后。对华关系的基本框架不会发生大的变化。但考虑到普京在摆脱经济危机和恢复俄罗斯强国地位方面。有着强烈的危机感和迫切感.因此、他的对华政策将具有务实性和转向以经济利益为中心的特点。近年来.两国经贸关系明显落后于政治关系。长期发展下去.有可能影响和削弱中俄政治关系的发展。进入21世纪之际。中俄加强经贸合作.不仅有利于中国经济实现可持续增长和俄经济的复苏、而且还可以进一步巩固和发展两国的政治关系。当前。为把中俄经贸合作推上一个新的高度,应采取一些新的思路和对策:(一)要统一认识.即认识到中俄经贸关系落后于政治关系是客观存在的事实。有鉴于此.才需要我们将两国经贸合作推向一个新水平;(二)要有一个发展双边经贸合作的长期战略规划;(三)要上大项目:(四)加强对俄高科技合作.如在哈尔滨市与俄共建“中俄高新技术合作中心”; (五)大力研究与认真落实省、州合作、鼓励并推动地方政府发展区域合作。如吸引俄资本与技术参与我国西部大开发.尤其应将西伯利亚与远东地区作为区域合作的重点。特别应指出的是:没有我方与俄远东地区融洽的政治  相似文献   

18.
黑龙江省作为中国沿边开放大省,对俄罗斯贸易额占全国对俄进出口总额的四分之一以上。然而,黑龙江省对俄贸易还存在着石油进口比重过高、产业结构与出口产品结构层次不高、地产品比例相对较低等问题。要突破政策力度亟待加大、资金支持亟待增加、基础设施亟待完善、协调机制亟待健全等“瓶颈”问题,亟须创造宽松政策环境、打破资金制约、改善基础设施状况、明确战略方向重点,从而加速黑龙江省对俄贸易发展,打造沿边重要经济增长极。  相似文献   

19.
2008年以后,争取加入世贸组织的俄罗斯在汽车、农产品、能源资源性产品等方面的贸易壁垒变化明显并呈现多样性。2011年末俄加入世贸组织,但其贸易壁垒将长期存在,其中关税壁垒将降低,非关税壁垒将进一步增多。所以,中国企业要充分了解世贸组织规则,不断增强维权意识,在遭遇贸易壁垒时要积极应对,特别要注意团结作战,打造名牌产品,打破技术性贸易壁垒,从而促进中俄贸易健康有序发展。  相似文献   

20.
中日两国迅猛发展的经贸关系对东亚经济合作、整个世界经济的发展都会产生重要的影响;但在中日贸易利益分配格局中,我国却长期处于不利的地位。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后,我国总价格贸易条件和中日双要素贸易条件将得到改善、比较价格水平将得到提升,同时也将促进我国产业和贸易结构升级,从而改善我国在中日贸易中的利益分配;但也应积极防御汇率双向浮动给中日贸易利益带来的风险和不确定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