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大河向东流 ,天上的星星参北斗” ,许多人一听到这首歌立刻就会想到 ,这是电视连续剧《水浒传》的主题曲。创作了《红高梁》、《黄土地》、《霸王别姬》以及这首《好汉歌》的著名作曲家赵季平可谓家喻户晓。但他却没有想到 ,正是这首歌在为他赢得了“飞天奖”优秀音乐奖的同时 ,也给他带来了一场长达两年的诉讼官司。案情《好汉歌》自被歌手刘欢成功演绎后 ,在一夜之间红遍大江南北。1998年5月28日 ,湖南省株洲电力机车厂子弟学校退休音乐教师刘鸿志在《羊城晚报》上撰文《“好汉”与“王大娘”咋就这么象》指出 ,《好汉歌》的原曲…  相似文献   

2.
“爱她,就带她去看《雪狼湖》”,这是去年《雪狼湖》进入郑州时的广告词。令人想不到的是,《雪狼湖》在郑州的那场演出,却让一对恋人分道扬镳并打起了官司。先是男友状告《雪狼湖》,说广告语“爱她,就带她去看《雪狼湖》”具有一定的宣传误导性,其潜台词就是“不带她去看《雪狼湖》,就不爱她”,女友和他分手与这种误导性宣传有直接关系。接下来,女友又以“被侵犯了隐私权”为由,将男友告上法庭。女友与男友的官司和感情如何了结?男友状告《雪狼湖》有多少胜算? 2006年6月9日,法院进行了判决。  相似文献   

3.
《红楼梦》开卷,曹雪芹就“提醒阅者”:“作者自云曾历过一番梦幻之后,故将真事隐去,而借‘通灵’说此《石头记》一书”;“又何妨用假语村言,敷演出来”。这段话清楚地说明,《红楼梦》反映生活,表达主题,有一个特点,就是“将真事隐去”,“用假语村言”。能不能正确理解“将真事隐去”“用假语村言”的特点,是能不能正确阅读和评价《红楼梦》的一个重要问题;也是二百多年来,《红楼梦》研究领域两条路线斗争的一个重要问题。坚持用马克思主义观点分析和研究《红楼梦》的这个特点,有助于理解它的政治主题,对地  相似文献   

4.
一、身份继承的回归?——《继承法》与《公司法》等法律的冲突(一)从身份继承到财产继承——继承范围的历史沿革“继承”的拉丁文为“hereditas”或“successio”.本意是“接受财产”或“延续”、“承嗣”,罗马法中则指就某种法律关系续取被继承人的地位,  相似文献   

5.
“法律”一词,最早出自《庄子·徐无鬼》:“法律之士广治”。①《管子·七臣七主》也谈到了“法律”:“法律政令者,吏民规矩绳墨也。”②这就是说,法律政令是官员民众必须遵守的准绳。春秋战国时代,诸子百家中无不用到“法律”一词,这里就略去不说了。古代官吏在办案断案时,很强调要按法律办事,也就是要以法律为准绳。《晋书》卷三十《刑法志》载:时刘颂为三公尚书,他上疏说,一个人是否有罪,都应当以“法律”为准。如果法律上没有规定,就要按照附属于法律的“名例”(也就是司法实践中曾有过的事例)来判断。如果法律、名例都没有明文规定,就…  相似文献   

6.
隋朝统治三十七年而亡,立国虽短,但在封建法制建设上颇有建树。它的一个最重要的成果就是一部《开皇律》,确立了为《唐律》所承袭的十二篇目,创建了封建刑罚制度中的“五刑制”,厘定了“十恶”、“八议”、“官当”之制,确定了一些封建刑事立法原则。因此,《开皇律》实为上承汉典、下开《唐律》的关键,在中国封建法律制度的发展史上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笔者试就《开皇律》的历史渊源及其对《唐律》的影响作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7.
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于1990年7月6日联合发布了《关于办理淫秽物品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的规定》(以下简称《规定》),这是。扫黄”、除“六害”以来,“两高”作出的一个十分重要的司法解释。笔者就如何正确理解和执行这个《规定》,谈谈个人的体会。  相似文献   

8.
2005年5月17日,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法医学会会长兼《中国法医学杂志》编委会主任、主编率“杂志”编委会副主任翟恒利、编委欧桂生、高金才、任洪福、姚青松等一行赴荷兰,就《中国法医学杂志》进入“荷兰国际科学文献数据库”和“荷兰医学文摘”,访问了设在那里的“荷兰国际科学文献数据库”和“荷兰医学文摘”总部。主席克里斯·克劳特(crouse.clauter)先生热情友好地接待了刘耀院士等代表团一行,并表示总部已经相继接到《中国法医学杂志》书面申请及相关资料,根据有关规定和程序,就《中国法医学杂志》所载内容的科学性和学术水平 以…  相似文献   

9.
黄韬 《法人》2007,(2):34-36
随着《证券法》、《公司法》的修改及配套法规规章的制定,制约大股东“掏空”上市公司的法律制度环境正在向好的方向改进,但同时也要意识到这项“系统工程”的筑就决不是依靠一次严打式的运动就能够实现的.  相似文献   

10.
小问答     
《法律与生活》2012,(14):4-4
问答1 读者问:我是《法律与生活》杂志的一名读者,近期在翻阅2012年6月(上)《不哭就饿死——音乐人“抗法”记》一文时,看到文中提及“避风港”原则(《著作权法》第69条)。  相似文献   

11.
考察法院在民事诉讼过程中调取通话记录合宪性的关键在于论证作为行为依据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以下简称《民事诉讼法》)第70条能否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以下简称《宪法》)第40条关于通信权的规定所涵摄,分析的展开应严格遵循基本权利限制“三阶层”审查框架。就通信权保护范围而言,“一般位置保护说”“差别位置保护说”以及“一般内容说”“类型内容说”都无法在通信权框架下完成基于规范主义的权利保护任务,“双层构造说”则较为合理,通过采取“通信构成要素”与“通信内容”的界分将通话记录纳入前者即可解决保护范围问题。《宪法》第40条首句体现了对“通信构成要素”的“一般法律保留”,次句体现了对“通信内容”的“加重法律保留”,民事诉讼中法院依据《民事诉讼法》第70条调取作为“通信构成要素”的通话记录具有合宪性。  相似文献   

12.
王玉林在2004年12月15日的《中华读书报》上撰文《我们该怎样理解孔子》指出,常常听人一提到“中庸”,就随口说出“无原则”、“抹稀泥”之类的解释,其中既有大学生,也有不少的教授、甚至自命不凡的各类“专家”。  相似文献   

13.
一孔之见     
报刊上有一些针砭时弊的杂文读来令人兴奋,如读《拒绝“女体盛”的N个理由》时,笔者就不禁拍案叫绝!此文时蠢蠢欲动、招摇过市的“泊来货”“女体盛”迎头棒喝,扼杀于摇篮之中,既净化了社会风气,又维护了女性的尊严,怎能不让人拍手称快!后读到《“雷锋叔叔”在美国》的文章,更是感慨万千。去过美国人和在那里生活的国人无不有此同感,以致有人发出《盼“雷锋叔叔”海归》的强烈呼唤。  相似文献   

14.
也谈经侦“初查”制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最近,公安部二局宋阳同志撰写了《质疑经侦“初查”制度》(发表于《中国刑事警察》2004年第4期,以下简称《质疑》),其主要观点包括: “初查”欠缺法律依据、“初查”具有一定的危害、立案前“初查”没有必要、应创建“立案后初查”制度。笔者认为,不管是“初查”、“立案侦查”、还是“立案后初查”,事实上就是一个侦查程序的启动问题,而侦查程序的启动问题又事关公民的自由和对犯罪的追究,即在刑事侦查程序中,国家维护秩序的需要和保障公民个人自由的利益分殊与价值冲突尤为激烈,形成了此赢彼输的“零和博弈”:要维护社会的秩序和安全,就要求强化国家惩罚犯罪的权力机制,这又会对公民的个人自由造成严重威胁;而要伸张和保障公民个人自由,就要求对国家权力尤其是强制性权力加以制约,而这又会损害国家追究犯罪、惩罚犯罪的能力。从这个角度讲,对“初查”、“立案侦查”、还是“立案后初查”需要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就显得尤为重要,这是《质疑》一文的参考价值所在,也是笔者《也谈经侦“初查”制度》的出发点。  相似文献   

15.
毛主席说:“《水浒》这部书,好就好在投降。做反面教材,使人民都知道投降派。”但是,在过去,许多评论都把它捧为“农民革命的史诗”,认为《水浒》前半部描写的“官逼民反”,是全书的精华,揭示了残酷的阶级压迫是造成农民起义的基本原因,反映了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的阶级斗争规律。这种说法,是毫无根据的。《水浒》中所写的“官逼民反”,恰恰是抹煞了封建社会中农民阶级与地主阶级的矛盾,宣扬了投降主义路线。  相似文献   

16.
高中语文第一册《教学参考书》的编者将《答韦中立论师道书》中“则固僵仆烦愦”释为“那么本来(就)僵硬地仆倒,(心里)又烦又乱(的我)”。我以为把“僵”释为“僵硬地”是不妥的。(1)从字义来看,《说文》:“僵,偃也,从人,畺声。”段玉裁注曰:“仆,前覆也”;“僵谓仰倒”。可见,“僵”是个形声字,它的本义是仰倒。“僵”作“偃”用  相似文献   

17.
郭世东 《江淮法治》2014,(17):62-63
“诚信”是中华民族优秀的历史文化传统之一,源远流长、内涵丰富。《管子》中就蕴藏了很多关于诚信的精辟论述,探讨其诚信思想,发掘其有益成分,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诚信体系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将有所启迪和借鉴作用。一、君主诚信之道有人认为是《管子》最早将“诚”与“信”连用的。《枢言》说:“先王贵诚信。  相似文献   

18.
钟纪 《中国监察》2009,(17):58-59
《设立“小金库”和使用“小金库”款项违纪行为适用(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若干问题的解释》(以下简称《解释》)已于2009年7月24日颁布实施。日前,中央纪委负责同志接受了记者采访,就《解释》的有关情况回答了记者的提问。  相似文献   

19.
夏商周法制研究评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夏、商、周法律史料扑朔迷离,因而给先秦法制研究造成很大困难,以致出现了一些误说,且流传甚广。作者就其中五个问题进行了探索,认为:汉初提出的”夏刑三千条”乃误说,其来源是《尚书·吕刑》和《书序》;《洪范》既不是夏代的法典,也不是所谓的“宪法”,而是古代探讨统计方法的政论文献;常被法学界引用的甲骨史料中的“刑”字应释为“丹”,而“辟’字应释为“孽”字;西周穆王时制定过法典《吕刑》,但《尚书·吕刑》则是后来依据西周官方档案整理而成的文献;现存《尚书·吕刑》中的“五过”是西周法典《吕刑》一专有术语,是《吕刑》刑罚体系组成之一,即赦免,最轻的处罚。  相似文献   

20.
悠悠中华,典籍浩瀚为“群经之首”的《周易》,历时三千年仍被誉为“奇皅”“天书”。笔者有缘得中国易学研究会会长唐明邦先生启蒙而入《易》之门,今就《周易》之法律观而阐一孔之见。《易·系辞传上》:“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卦定吉凶、吉凶生大业。”缘何而定吉凶?旨在“生大业”矣。是故《易》之作者之所以“妙手空空”,千方百计用双关,隐喻、暗示等手法将诸如政治、经济、征战、行刑等重大的社会问题,辗转揶揄成人们司空见惯的无一不卜物、事、人,这实可堪称一奇一绝。因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