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江传月 《理论月刊》2004,1(8):19-20
邓小平的人民群众价值主体论思想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显著特点就是坚持人民群众价值主体论。人民群众价值主体论的主要观点就是人民群众是价值主体,具体包括三层含义:人民群众是价值创造的主体,人民群众是价值享有的主体,人民群众是价值评价的主体。  相似文献   

2.
肖铁肩  刘真金 《求索》2011,(9):104-106
从主体角度而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中国人民群众不断学习掌握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来解决中国的实际问题并不断推动理论创新的互动过程。人民群众成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主体的条件有:中国社会发展的需要;共产党的领袖对国情的正确认识;中国共产党正确的领导;马克思主义理论符合人民群众利益需要以及人民群众自身应具备一定的思想文化素质。  相似文献   

3.
本文以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为指导,深刻分析了人民群众在中国革命、建设、改革的不同时期所发挥的主体作用,全面阐述了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历史进程中,必须仍然紧紧依靠人民群众的主体力量,大力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断前进.  相似文献   

4.
杨士珍 《创造》2003,(6):39-39
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五大指出:"依法治国,就是广大人民群众在党的领导下,依照宪法和法律规定,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文化事务,管理社会事务,保证国家各项工作教育都依法进行,逐步实现社会主义民主的制度化、法律化,使这种制度和法律不因领导人的改变而改变,不因领导人看法和注意力的改变而改变"。这段论述,高度概括了依法治国的基本内涵和要求:明确了依法治国的主体是人民群众。但是在中国这样一个缺少民主和法治传统的国家,如何使人民群众真正成为依法治国的主体,实现政治文明,这需要从两个方面着手。一、正确认识中国依…  相似文献   

5.
庄敏 《岭南学刊》2002,(1):16-19
人民主体思想是邓小平理论的一个重要支点 ,也是邓小平历史观的出发点和归宿。认真研究这一思想 ,对于坚持和发展邓小平理论具有重要意义。一、人民群众是社会存在的主体从历史本体论的角度 ,社会存在就是指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的存在 ,主要指物质生产方式的存在 ,而决定社会存在和发展的正是物质生产方式 ,特别是生产力。这里需要论证的是邓小平在什么意义上把人民群众看作是社会存在的主体 ,而这种主体的作用又是怎样表现的。把人民群众看作是社会存在的主体 ,按邓小平的思想 ,是由以下两个基本方面来体现的。第一 ,人民群众是解放生产力的主…  相似文献   

6.
范明英  卢杨 《长白学刊》2004,1(1):13-16
"三个代表"蕴涵着丰富的人民主体思想.从历史的维度看,"三个代表"人民主体思想主要表现在始终代表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始终代表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三个方面.从价值的维度看,"三个代表"肯定了经济价值的基础性地位,是人民主体思想的合理价值追求;高尚的精神文化需求是"三个代表"价值主题的重要内容,也是人民主体思想的丰富内涵;"人的全面发展"是实现"三个代表"要求的逻辑引申,也是人民主体思想最根本的价值指向.从历史和价值的主题中,我们不难看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对人的主题的高扬,体现了广大人民群众作为历史实践主体与历史价值主体的统一.  相似文献   

7.
人民群众作为公民道德建设的主体,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是社会主义国家人民当家作主的性质决定的,也是实现公民道德建设目标的要求。在公民道德建设过程中,应把培养公民道德的主体性作为公民道德建设的核心,要以活动为载体,吸引群众普遍参与。  相似文献   

8.
人民群众的需要是一个历史范畴 ,它有着自己的结构、特点和功能 ;实现人民群众的需要靠的是积极诚实的劳动和扎实而有成效的工作 ;我们党和国家历来重视人民群众的需要问题 ,但人民群众需要的问题仍应是党和国家重视和关注的理论问题和实践问题  相似文献   

9.
李群山 《前沿》2013,(13):41-43
群众路线是我们党的生命线,是马克思主义群众史观中国化的重要理论成果。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必须加强对马克思主义群众史观这一理论基石的认识与把握。事实上,马克思主义群众史观存在三个维度,包含三重意蕴: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主体,人民群众是认识活动的主体,人民群众是社会的价值主体。全面理解和把握马克思主义群众史观的三重意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群众路线的理论和认识前提。  相似文献   

10.
11.
在实践中充分重视和发挥人民群众在社会发展中决定性作用的思想,是毛泽东唯物史观的一个重要特色。邓小平为恢复和发扬毛泽东提倡的群众路线的优良传统和作风,进行了卓有成效的工作。  相似文献   

12.
邓小平始终坚持以人民根本利益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以人民是否拥护、赞成、高兴和满意为检验工作成败的根本标准,以充分调动和保护人民群众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为工作己任。这一人民主体论思想是历史上"为民"思想的高度升华,是为人民服务思想的延伸和发展,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及其"执政为民"本质的传承源脉,为我党找到了新形势下立于不败之地的根本途径。  相似文献   

13.
于晨 《创造》2013,(8):34-35
当前在全党深入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从中央到地方都非常重视,其实就折射出在党内有部分党员干部身上出现了脱离群众的现象,而严重脱离群众的现象发展下去,党就会渐渐失去群众的信任和支持.没有了群众的信任和支持,后果不堪设想. 重温党的历史不难看到,群众路线是我们党的根本路线,也是党所有工作的生命线.党发展壮大的历程,是一部依靠群众、发动群众的生动历史;党长期执政的历程,是一部为了群众、服务群众的鲜活历史.正因为我们党始终坚持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并且创造性地贯彻于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历史进程中,贯彻于我们党的全部工作、全部活动中,我们党才得到了最广大人民群众的真诚拥护.  相似文献   

14.
黄锟 《社会主义研究》2007,4(2):137-139
人类中心主义割裂了人与自然的关系,具有很大的生态破坏性和不可持续性,是造成发展不可持续性的根源。因此,必须摒弃人类中心主义的价值取向。新的价值取向既要坚持把人作为可持续发展的主体,又要建立一种新的伦理价值观念和发展观,以规范和约束人的活动,使人类的活动在“以人为本”的基础上,追求人类的整体利益和根本利益。为了实现可持续发展主体和价值取向的转换,必须对旧的主体性进行修正和完善,赋予发展主体以全新的内涵,并对主体性进行全新阐释和重塑。  相似文献   

15.
论道德价值     
崔昆 《桂海论丛》2006,22(1):58-60
对道德价值本质的揭示要以“价值”根本规定性为逻辑起点。道德价值客体是人的伦理行为事实,其主体是社会整体。参照“价值”规定性,道德价值就是伦理行为事实对社会以道德原则和规范为形式所提出的道德要求的满足。道德价值既有相对性、精神性又有绝对性、功利性。另外,它和“道德的价值”作为两个字面相似的概念截然不同,需严格区分。  相似文献   

16.
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是我们党的先进性的集中体现 ,也是我们党不断发展壮大、不断取得胜利的根本原因。毛泽东创立和完善了党的群众路线 ,邓小平把“人民拥护不拥护“、“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江泽民强调党的一切工作必须以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为最高标准 ,是对中国共产党的先进性和根本宗旨的高度概括 ,是对马克思主义建党理论的重大发展。  相似文献   

17.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邓小平重新确立了历史唯物主义的主体性原则,始终坚持党的群众路线观点。邓小平的人民群众主体观主要体现在五个方面:人民群众是革命和建设的决定力量;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要依靠人民群众;尊重人民群众创造,吸取人民群众智慧;解放思想,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主体意识;改革社会体制,充分调动人民群众的主体积极性。  相似文献   

18.
郑文姬  白云 《理论月刊》2005,(11):60-64
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是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核心;是以马克思主义为理论基础;是共产党八十多年的奋斗历史的经验总结;是党执政55年来的一条成功经验;是对世界上一些执政党兴衰成败的经验教训的深刻启发;是改革开放和建设社会主义事业的实践需要。  相似文献   

19.
潘峻岭 《理论月刊》2007,(10):97-98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对唯物史观的概括与发展,其中,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三个代表"思想的一个根本组成部分,它的提出是立足于对历史前进方向的总把握,代表了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了物质文明的历史发展趋向,关于何为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理论界有不同的理论阐释,综其大要,可以从物质、精神、政治、文化等多层面归纳为10种,这10种观点基本代表了"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主要内涵。  相似文献   

20.
群众文化是有史以来社会中不可缺少的文化现象,在当前文化建设领域中,更是重要的组成部分。随着我国经济、政治等各项事业的不断发展,文化建设也逐渐变得越来越重要,其中的群众文化也逐渐体现出了它的重要价值和意义,本文将对群众文化的社会功能和文化价值进行阐述和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