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律师接待站来了一位年青妇女,她向律师讲述了下列情况。“我和丈夫分居已一年多,事实上,他又另外重新组织了一个家庭。起初,我还期待着他能回心转意,便后来我还是向法院提出了离婚和分割财产的请求。我丈夫对审判员说,他对离婚无异议,但他坚决不同意分割我们财产的要求。他声称我们结婚四年,其中三年我不参加工作,而是在家带孩子,  相似文献   

2.
爱情和家庭     
爱情和家庭的一半是女性.家庭是以“性”为轴心的“生命圈”,——一个血亲的网络,社会的细胞.这细胞的“核”,便是——“性”.这是个古老、陈旧而又新鲜的问题.这是个科学界定.我们的法律明文规定:没有性行为的人是不准结婚的.这是文明社会对生命本体的爱护和尊重.就中要义之一,不仅仅因为他们不能繁衍后代,更为重要的是他们根本不具有维系家庭生命力的“细胞核”.这是指的“性残缺”.另一种情况是,即使是“性健全”的人,由于“性结合”的一方或双方无爱情,抑或双方原来均有爱情,但是在性爱和性结合的发展史上发生了进行过程中发生变政,如“外遇”和“第三者插足”,这“细胞核”即行裂变,旧有的爱情和家庭便不复存在,或者名存实亡,新的“细胞核”可能在废墟上生成.  相似文献   

3.
智慧人生     
《人事天地》2006,(2):39-39
懒得喊 有个人很懒。一天早上,妻子买菜回来,喊他开门,他躺在床上一动不动地说:“我懒得开,等风吹开门你再进来吧!”妻子只好破门而入,说:“我买回肉来了,快起来拿菜板。我来切。”懒丈夫说:“我懒得去拿,你就在我背上切吧。”妻子想治一治他的懒病,就真的在他背上切起肉来,切了几下,发现丈夫的背上出血了,妻子心疼地问:“啊,出血了!痛吗?”丈夫拉长了脸回答:“当然痛喽,只是我懒得喊就是了。”  相似文献   

4.
幸福的婚姻生活是令人向往的,但现实却常常使相当一部分青年的婚姻理想跌落。五十年以前,钱钟书曾形象地把婚姻比喻作“围城”,展示了当时人们对婚姻两难选择的矛盾心理状态。今天有关“围城”的困惑并没有随着时间的流逝而解除,相反有关“围城”的讨论此起彼伏。上海青年婚恋调查中就发现:对“围城”现象表示认同和强烈认同者高达40.31%,其中42.43%的人为已婚者;相当一部分青年(占认同者总数57.57%)还未“进城”就已对“城内的生活”产生怀疑与失望。在对“结婚是爱情的坟墓”这一观点所作的判断中,有近20%的人明确表示赞成,25.56%的人不表示异议,相比之下,持坚决否定态度的人仅占11.65%。“围城”理论直接导向青年的婚姻实践,于是出现了前所未有的“怪”现  相似文献   

5.
漫画     
董行 《人事天地》2010,(34):66-66
买书 一个人在书店买书,他对店员说:“我想买本书,里面没有凶杀,却暗藏杀机;没有爱情,却爱恨难舍;没有侦探,却时时警惕。你能给我介绍一本吗?” “只有这个,”店员说,“《股市行情》。”  相似文献   

6.
当有人请鲍笑薇简短评价自己的丈夫曾荫权,她思忖了片刻,说:“他很踏实,有上进心,很疼我和我家的人,是一个可以托付终身的男人。”  相似文献   

7.
胡锦涛总书记指出:“思想政治工作说到底是做人的工作,必须坚持以人为本。既要坚持教育人、引导人、鼓舞人、鞭策人,又要做到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帮助人。”这为我们在新形势下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指明了方向。思想政治工作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和政治优势。我们党在长期  相似文献   

8.
什么是懒?是指不愿动、不肯动或是好逸恶劳?!“懒”是指身体上的惰性!那么“沉思者”懒吗?“沉思者”的身体是处于静止状态,然而他的思想却在活动,我们能否将其定名为“懒人”?这似乎不能。那么,是否有一种“懒”是超越身体以外的呢?例如,精神上的“懒”?假设如此,“懒”字又该如何去定义? 一个人如果睡到日上三杆,通常会被人们归类为懒人。如果他的职业是小说家呢?人们会说:他半夜在写作,并且会认为他工作十分地认真。是以,我们得到  相似文献   

9.
职场幽默     
郝广才 《人事天地》2009,(27):12-12
排队的耐心 厂主对被开除的工人说:“听说,你要在我死后到坟场上对我的坟墓吐口水?” 工人说:“放心吧,我已经改变了主意,我没有排队的耐心。”  相似文献   

10.
俭约婚姻     
大学毕业时,夫人放弃富庶之地,随我到云南“支边”,在滇东北的乌蒙山区整整呆了五年。三月里的一天,是我和夫人结婚纪念日。我们结婚时没有掐算过良辰吉日,没有拍婚纱照,没有请客摆婚宴,甚至连喜糖也没有发过,也没有回老家补办酒席,厂里要好的同事见我们生活在一起才知道我们结婚了,几个老乡、朋友主动凑了点份子钱向我们表示祝贺。  相似文献   

11.
人头费:只见增,不见减目前有一些机关,行政编制满了,便弄事业编制,事业编制满了,便招临时人员,逐渐形成了“一个人的活两个人干,一个人的饭两个人吃”的局面。一方面工资发放都困难,一方面又源源不断进入添口。在和 R 局办公室主任交谈时,我说:“减几个人不行吗?”他说:“减谁?就是一个临时工,也有来头;说  相似文献   

12.
职场幽默     
任说。一边查看着职业登记册,“我们这儿的打字员已经很多了。”“管理档案的呢?”奥尔森又问。“很抱歉,小伙子。管理档案的人在我们这儿数都数不过来。”奥尔森感到十分扫兴,转身就走,嘴里却嘟嚷,“哎,我真是个大傻瓜……”人事主任听见,忽然站起来,喊道:“等等,我们需要两个你说的那种人。”  相似文献   

13.
专家在线     
上月心理咨询专家王裕如对部分读者问题的解答 1、一位名叫“我是不是该和他结束啊?”的朋友问——这段时间我真是非常苦恼,为了一个男人。过完年后我终于接受了他,答应了做他女朋友,而且我们己经在一起了。可是他太忙了总是要出差,我一直还没有从他身上找到男朋友的感觉。当初他追我时我是非常犹豫的,虽然我对他没有排斥的感觉,但有两个原因,一是他离  相似文献   

14.
1979年8月,我丈夫汪荫德教授因患白血球偏低症,经新疆组织部门特批,调来南方,在长沙湖南农业大学工程科技学院任教。同年底,为照顾夫妻分居,组织上把我也调到湖南农业大学。我是个老新闻工作者。调来长沙前,在新疆日报社总编部任职。我们与柳子明教授的相识,颇具戏剧性。后来我与韩籍国际主义者、著名园艺学家柳子明教授成为忘年之交。一字之师20世纪80年代初,我丈夫业余翻译一份日本农机资料,有个零件的单词十分生涩,查遍外文科技字典,一直查不到,我提醒他,何不去请教精通日语的柳子明教授,他是朝鲜人,也许知道此词的来处。我丈夫立即向柳…  相似文献   

15.
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 ,是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理论基础 ,是我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强大思想武器 ,是指导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行动指南。江泽民同志在“七一”讲话中指出 :“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任何时候都要坚持 ,否则我们的事业就会因为没有正确的理论基础和思想灵魂而迷失方向 ,就会归于失败。”他又在十六大报告中说 :“要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又要谱写新的理论篇章”。所以 ,在当今时代 ,我们仍然要加强马克思主义信念教育。本文拟从马克思主义的发展现状、当代意义及理论品质等方面来探讨这一问题…  相似文献   

16.
一、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要有一个良好的精神状态和工作作风,必须牢记“两个务必”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必须要有一个良好的精神状态。如同一个人走路一样,要到达既定目的,有两个基本条件:一是正确确定前进的道路,二是保证走好路。前者是方向选择,后者是精神状态。党的十六大按照“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中确定的中国发展方向、方针、方略,明确了继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正确道路,第一个条件已经具备了。接着需要具备的是第二个条件,这就是保证走好路。要保证走好路,就要有一个良好的精神状态。为此,就必须牢记“两个务必”,即一方…  相似文献   

17.
有一位女大学生,毕业前同一位已婚的男教师发生越轨行为,并怀了孕,周围的同志以及她的父母批评她不讲道德,她却不以为然,辨解说:“我们之间的关系是合乎道德的。恩格斯说过,没有爱情的婚姻是不道德的,某老师和他的妻子没有感情,而我和他之间是真正的爱情。”有一位男青年,上山下乡期间同当地一位姑娘相亲相爱,建立了幸福的家庭。后来,这位男青年回了城,就提出与妻子离婚。人们责备他忘恩负义,不讲道德。他却说:“恩格斯早就说过,没有爱情还要硬拴在一起的婚姻,才是真正的不道德。”  相似文献   

18.
安徽小岗村党委第一书记沈浩的事迹感动了无数人。 我是沈浩的同乡,都是安徽萧县人,彼此隔一座小山,他住山之北。我住山之南。去年夏天,我们还见过一次面。他同我讲起,当初刚上任没几天.个别人抱着“岗人治岗”的心理.想把他赶走。可后来,在他任职届满该离开时,小岗人又一而再、再而三地按下“红手印”,恳求省里把沈浩留下,沈浩去世后,还要把他安葬在小岗。  相似文献   

19.
尊重人的教育是现代教育的主流思想和主张,也是素质教育思想的重要内容,体现了民主、平等、开放的社会当前和未来发展的必然要求。思想政治教育要尊重人,就要站在“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的高度去把握人的本质和主流,把“人”放在人应有的位置上,把握好以下几个方面。一、尊重教育对象的主体地位。尊重教育对象的主体地位,最根本的就是尊重教育对象在教育活动中的自觉能动性和创造性。实现从“要我学”向“我要学”的转变,从“灌输为主”向“灌输与参与并重”教育方式的转变。二、尊重教育对象的民主权利。尊重人,关键是把教育对象真正作…  相似文献   

20.
江泽民同志在2001年“七一”讲话中指出:“我们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各项事业,我们进行的一切工作,既要着眼于人民现实的物质文化需要,同时,又要着眼于促进人民素质的提高,也就是要努力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他还指出“推动人的全面发展,同推进经济、文化的发展和改善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是互为前提和基础的。人越全面发展,人民的生活就能得到改善,而物质文化条件越充分,就越能推进人的全面发展”。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发展观所追求的最高价值目标、最高原则和最高评价标准,也是发展社会生产力和经济文化的终极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