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现时代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进程中,青年文化创造力衰微的现象十分突显:青年文化理想缺乏,文化批判能力不足,文化自觉意识不强.必须通过培养文化创造力来促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实现.即用崇高的文化理想激发青年的文化创造力,用自觉的文化批判实现文化创造力的发展,用高度的文化自觉保障文化创造力持续迸发.  相似文献   

2.
党的十七大提出了推进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重大使命,这是事关共产党执政地位的巩固和社会主义前途命运的战略问题。探讨中国共产党几代领导人的文化大众化思想,发掘其对于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实践的指导价值无疑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3.
马克思主义信仰大众化探析——基于文化的视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关键是信仰大众化,它既是理论大众化的升华,又是实践大众化的动力。向文而化是马克思主义信仰大众化的本原指向,以理服人是马克思主义信仰大众化的主导机制,以文化人是马克思主义信仰大众化的重要资源。马克思主义信仰大众化的文化品格不是价值无涉,而是强调马克思主义信仰大众化要兼备文化指向、兼循文化逻辑及兼顾文化资源。  相似文献   

4.
论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与国家文化软实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推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与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之间是彼此联系相互促进的。从国家文化软实力建设的角度看,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基本内容包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宣传教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宣传普及、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教育。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具体措施有编写通俗易懂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普及读物、综合运用多种形式的传播媒介与载体、改进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方式方法、抓住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中的关键群体。  相似文献   

5.
陈方刘 《理论视野》2010,(11):27-29
推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是一个系统工程,既要从正向不断用马克思主义化大众,也要从逆向教育大众正确化马克思主义,从马克思主义化大众与大众化马克思主义双向过程来理解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会进一步认清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艰巨性和长期性,也有利于找到推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切实可行的路径。  相似文献   

6.
马克思主义要实现大众化必须与中国传统文化相结合。中国传统文化与马克思主义具有内在的契合性,是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文化基础;早期中国共产党人李大钊、陈独秀、毛泽东等为推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提供了可资借鉴的宝贵经验;以中国传统文化为载体实现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路径是通俗化、民族化和生活化。  相似文献   

7.
张筱 《学理论》2012,(10):14-16
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正面临着大众文化的语境,中国当前的大众文化的发展离不开集中反映和贯穿着后现代精神的西方大众文化的传播,它给中国文化带来了诸多负面效应,给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进程带来了挑战。同时,也为马克思主义的大众化开辟了新的传播途径和文化载体。当前应当把握机会,加强主流文化自身建设的同时,利用大众文化,改革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传播方式,关注实际民生问题以实现马克思主义与人民大众的生活真正结合。  相似文献   

8.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具有深刻的文化内蕴。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发生发展过程实际上就是一个文化选择、文化认同和文化创新的过程。文化选择是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历史轨迹,文化认同是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现实旨归,文化创新是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实践品格。在当下中国,研究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文化内蕴,是一个关涉到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在当代中国文化生态下如何可能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9.
网络文化传播与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实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网络文化传播与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实现之间的关联不仅来源于其现实的合理性,更来源于二者共同的文化品质和人文追求.在当代中国,将"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放置于网络文化这个新的传播媒介中来实现,必呈现出新特点:传播介体权力系统的退场以及社会政治价值的多元;传播主体中心角色的流失以及社会政治话语的多样;传播客体个性意识的张扬以及社会政治行为的疏离.在网络文化传播中促成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实践路径,需要利用传播介体的综合力将抽象的理论创制为亲近性读本;发挥传播主体的创造力,将深刻的理论赋予其日常性意义;激发传播客体的学习力,将硬性的灌输转换为自觉性素养.  相似文献   

10.
按照葛兰西文化领导权思想,在文化领导权的获取、巩固和实施过程中,应注重从大众日常生活领域入手。借助大众文化形式,塑造大众共同的社会心理基础。西方马克思主义的鼻祖葛兰西的这一思想时于推进当代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无疑有着较好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1.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基本环节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是马克思主义和人民群众之间的双向互动,是在实践基础上的大众"马克思主义化"、马克思主义"化"大众和大众"化"马克思主义的过程和结果的有机统一.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基本环节有:通过调查研究使马克思主义具体化,实现马克思主义掌握群众;通过理论工作使马克思主义通俗化,通过传播使马克思主义普及化,实现群众掌握马克思主义;通过实践使群众运用马克思主义,实现马克思主义"化"大众和大众"马克思主义化":通过概括提升使群众的实践经验马克思主义化,实现大众"化"马克思主义.  相似文献   

12.
吴潮霞 《学理论》2012,(20):200-201
特色办校,特色强校,特色兴校,已成为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中许多学校的普遍共识。然而,目前许多特色大学的建设中存在着特色不特,究其一个重要原因是由于许多大学忽视了大学发展中的文化因素。大学特色的建设路径有三:强化对大学文化的认知;促进特色大学的多元化和多样性;创新和构建大学特色文化。  相似文献   

13.
着眼世界前沿,建设中国特色文化,必须洞察当今世界文化发展动向,直面文化全球化带来的机遇和挑战,吸取古今中外优秀文化精华,大力培植中国文化现代化的再造功能,充分保留民族历史个性的活力,强化文化面对环境挑战的适应能力。  相似文献   

14.
《学理论》2021,(12)
建构主义是重要的国际政治经济学说,将建构主义和语言符号学方法引入国际关系研究域,从哲学和文化层面提出了一系列新观点。建构主义有反思国际关系哲学本体论的理论取向,提出观念和文化是影响国际关系的根本变量,把建构主义方法引入国际关系研究领域,分析了国际关系得以建构的层次、作用与过程。从马克思主义出发对这一学说的哲学基础、主要观点进行深入评析可以丰富和发展中国特色的国际政治经济学思想。  相似文献   

15.
为妇女的生存和发展服务是妇女社会工作的宗旨.在社会建设视野下,妇女社会工作在工作理念、方法等方面要进一步体现社会建设的现实要求.当前妇女社会工作在实践中取得了一些成效,主要表现为妇女社会工作服务组织日趋多样化,服务领域不断拓展,服务水平大大提高等;但也明显存在专业社会工作在广度和深度上介入不够,本土化有效运作模式不足等问题.为此,需要从妇联组织、高等院校、民间妇女组织以及现行的社会政策法规运行环境等方面入手,进一步提升妇女社会工作的专业化、职业化和牡会化水准,以更好地服务于妇女发展与和谐社会建设.  相似文献   

16.
罗伯特·布伦纳(Robert Brenner)系当代美国“经济马克思主义”学者.受法国结构主义马克思主义阿尔都塞的影响,并在英国马克思主义历史学派的直接启发下,他致力于在二战后的英美世界继续从事历史唯物主义当代重建这一传统西方马克思主义重要使命.基于此,他提出了著名的“社会财产关系理论”,引发了著名的关于社会形态过渡(主要是从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过渡)的“布伦纳之争”,并由此重新开启了探讨历史唯物主义的经济学维度,按照他自己或者英美世界通行的说法,就是探索马克思主义社会与历史理论的经济学视角.  相似文献   

17.
协商民主理论倡导公民通过自由平等的对话、讨论、审议等方式,参与公共决策和政治生活,其对于缓解各个群体之间的矛盾冲突,营造社会互信具有积极作用.以协商民主理论为指导,完善弱势群体利益表达机制,推进工资集体协商制度,发展党内民主,优化政府决策,推进社会组织和公民社会建设,是不断化解当前面临的突出问题、增进社会和谐的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18.
在政治传播视域下,党内法规的制定与执行是政治传播的体现,通过立规过程中系统内主体间的有效互动,以保障执规目标的实现。党内法规的宣传普及作为衔接立规与执规的纽带,贯穿于党内法规执行的全过程,是推进依规治党的前提。当前由于符号的争议、语言的苛责、公开范围的差序和宣传教育的弱化等因素,党内法规的宣传普及存在一定的实践障碍。立足于政治传播的理论与实践,党内法规的宣传普及应从重视党内法规基础理论研究、提升立规技术、加强党务公开和宣传教育等方面着力予以完善,做到既能定分止争、增强互动,又能有效保障党员群众的知情权,从而加强党内法规的宣传引导与普及。  相似文献   

19.
文化生产力的产生不仅有其深刻的社会根源和时代背景,也有其深厚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基础.它是马克思唯物史观关于"生产力理论"、"精神生产"和"人的全面自由发展"等思想发展的逻辑必然.深入探讨文化生产力问题不仅在实践层面有助于当前我国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繁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而且从理论上有助于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特别是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  相似文献   

20.
刘少奇作为中共中央第一代领导集体中最重要的成员之一,为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做出了宝贵的理论贡献.主要是:发表<论共产党员的修养>,深入阐发毛泽东关于"中国党的马克思主义的修养"命题;在<答宋亮同志>和<清算党内的孟什维主义>等著作中,比较集中地分析了党的理论准备不足等情况,力促全党加强马列主义理论的学习;在党的七大及此后的近20年间,从多方面阐述了与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相关的一系列思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