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学理论》2016,(7)
作为科学信仰的马克思主义信仰,以共产主义理想社会和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为目标指向,实现了价值性与真理性的统一、现实运动与终极理想的统一、个人与社会的统一。马克思主义信仰在根本上是一种政治信仰,蕴含着社会理想并致力于人的自由与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2.
刘娟  胡新宇 《学理论》2014,(5):286-288
帮助大学生确立科学的信仰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目标,也是大学生社会化和人格完善的思想保障。信仰教育作为思想政治教育重要组成部分受到党和国家高度重视,但目前大学生信仰教育的实效性却并不理想,在大学生群体中,信仰缺失、迷失的现象并不少见。增进信仰教育实效性的途径如下:实现知识教学与信仰教育的统一;实现理论学习与信仰实践的统一;实现个人信仰与社会理想的统一;实现传统传媒与现代传媒的统一。  相似文献   

3.
毛泽东从9岁入读私塾到28岁坚定确立共产主义信仰,近20年中他一直不断探索的核心问题,就是中国到底应当建立一个什么样的理想社会、怎样实现这一理想社会的时代命题。这一艰难探索过程,就是青年毛泽东确立科学社会理想的历史过程,主要经历了变革意识的萌动、朦胧的追求、大本大源的探寻和科学“大同理想”的笃信四个阶段,体现出科学理性与人文情怀高度统一、理论探索与实践自觉高度统一、批判精神与坚定信念高度统一、广泛吸收与创新创造高度统一的内在逻辑,对新时代广大青年树立远大志向、实现人生价值具有重要现实启示。  相似文献   

4.
人类追求理想的可能性源于人类具有的一种指向未来的意识取向,也是人的自觉生活区别于动物本能活动而具有理想的内在区别;信仰则是指超越现实实在并相信一种实际上尚未出现的东西的主体精神.理想存在的根据源于人的类本性,这种本性使人类必然要建构指向未来的理想以实现自己的"类"价值.在这个过程中,科学的信仰又必定形成人的意志、决心等品质,从而在主体那里生成强大的精神力量.二者形成人们认识世界与改造世界的强大精神武器.  相似文献   

5.
大学教师如何确立教育信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学教师要担当起教人成人的教育责任,活出自身的生命价值,必须确立起教育信仰.教育信仲是对人生的信仰和对教育的信仰的统一,其重心是人生信仰.要信仰"完美的人",确立"爱"的信仰.要通过刻苦阅读人文经典、及时开展对话与反思、努力培养理性思维等途径去实现.  相似文献   

6.
党员干部信仰培育是一门"心学",蕴含"知、情、意、行"相统一的规律。马克思主义认识论是以实践为基础的、能动的和革命的反映论,科学揭示了认识进程中主客体间的认知关系、情感关系、价值关系和实践关系,此四重关系的相互作用和支撑,成为信仰成立的基础。党员干部信仰培育,正是以科学认识论为指导,从主客体基本关系理论守正创新,确立对马克思主义的真理信仰、价值信仰、情感信仰和行动信仰,从而展示信仰培育的正确途径和方法。  相似文献   

7.
<共产党宣言>从理论基础、政治力量、物质条件等方面反叛、超越了传统乌托邦,实现了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转变,并为人类的未来揭示了新的理想--"自由人联合体".这个"理想国"与旧的理想国不同.马克思恩格斯要求把社会理想、社会进步置于社会发展进程之中;社会理想、社会进步必须具有坚实、可靠的物质基础;国家真正回归社会、社会与个人的自觉统一是未来"自由人联合体"最为本质的特征.  相似文献   

8.
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首次提出并深刻诠释了伟大建党精神。伟大建党精神既是百年大党精神谱系的凝练,也是实现伟大梦想科学方法论的指引,其根植于马克思主义信仰,在唯物主义世界图景中“坚持真理、坚守理想”,在价值本源与实践归宿的统一中“践行初心、担当使命”,在推进伟大社会革命中“不怕牺牲、英勇斗争”,在锤炼纯洁政治品质中“对党忠诚、不负人民”。把握伟大建党精神与马克思主义信仰间深刻的内在契合逻辑,是感悟伟大建党精神的强大感染力与持久力、培育马克思主义的坚定信仰、增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定力的题中之义。  相似文献   

9.
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从其具体开展而言,具有理论维度和实践维度两重维度。开展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必须确立马克思主义信仰的教育原则,坚决反对把马克思主义信仰一般化、宗教信仰化,从而以马克思主义信仰的本质规定为基准,受教育者必须对现实生活世界充分地、全面地把握,必须确立现代生活的意识,必须从生活意识与生活情感中确立对未来的希望。以此,受教育者对马克思主义"真知""真信""真行",从而达到对马克思主义信仰"知"与"行"的统一。  相似文献   

10.
当代中国共产党人精神家园,是共产党人理想信仰、精神追求和安身立命之所,也是共产党人的情感、心理、理想和信仰等的集中体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