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43 毫秒
1.
生态长廊     
《党的建设》2014,(8):58-58
我国沙区生态状况明显好转 日前在第二十个“世界防治荒漠化和干旱日”,国家林业局局长赵树丛表示,通过一系列强有力的措施,我国的防沙治沙取得了显著成效:上世纪末,我国沙化面积年均扩展3436平方公里,现在变为年均缩减1717平方公里;沙区生态状况有了明显好转,植被盖度以年均0.12%的速度递增,重点治理区林草植被盖度增幅达20%以上,生物多样性指数明显提高;沙尘天气频次呈波浪式递减趋势。  相似文献   

2.
赵小平 《共产党人》2011,(10):24-26
<正>红寺堡是宁夏生态移民的桥头堡,20多年来,红寺堡区委、区政府发扬"宁可苦自己,绝不误移民"的红寺堡精神,在困难面前,务实进取、不自卑,不退缩,不犹豫,为20多万移民谋福祉,在宁夏中部干旱带上创造出一件件实实在在的奇迹。"十一五"末红寺堡地区生产总值达到7.2亿元,年均递增18%到20.9%,高于全区平均水平;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达到5000万元,年均递增17%至13.8%;  相似文献   

3.
《实践》2015,(9)
<正>近年来,二连浩特市委、政府深入贯彻落实自治区"8337"发展思路,团结带领全市各族干部群众,解放思想、抢抓机遇,守望相助、团结奋斗,全力以赴稳增长、调结构、抓开放、促改革、惠民生,口岸经济社会保持平稳健康发展态势。地区生产总值年均递增14%,地方财政总收入年均递增11%,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年均递增14%,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递增12%,进出口货运量年均递增8%,全体居民人均可  相似文献   

4.
《实践》2014,(9)
<正>包头市一直以来十分重视生态建设和环境治理工作,把改善生态和改善民生作为林业生态建设的主题,并于2007年获得了"国家森林城市"荣誉称号。"十二五"以来,包头市累计完成营造林任务217.58万亩,森林面积由628万亩增加到703.9万亩,净增加75.9万亩;森林覆盖率以年均0.6个百分点递增,现已达到16.9%。市委、市政府提出,以实施生态环境综合整治、加快六大重点区域绿  相似文献   

5.
牛学有 《奋斗》2010,(12):45-46
<正>抚远由封闭走向开放,由贫穷迈向富裕,经济社会实现了跨越式大发展,近些年的发展成就让人振奋,令人瞩目。近年来全县外贸进出口额年均递增148.9%,国内生产总值年均递增22%,财政收入年均递增52%。一个曾经排名全省十弱县之首的边陲小城,如今已成为最具发展活力和发展潜力的知名口岸。抚远之所以能够逆境奋起、超常发展,关键是我们充分解放思想,抓住历史机遇,改进作风  相似文献   

6.
树立生态文明理念是促进生态小康建设,推动我国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的战略选择。生态文明理念是生态规律之真、生态道德之善、自然诗意之美的和谐统一。实现生态小康的目标,要求人们一要树立科学意识和生态整体意识;二要树立生态责任意识和生态道德意识;三要树立生态审美意识和培养生态情趣。  相似文献   

7.
《新长征》2007,(17)
中共通化市二道江区委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提出了在未来5年要把二道江区建设成为全省中等经济强区的目标。到2011年,地区生产总值达到172350万元,年均递增14.9%;财政收入达到45000万元,年均递增15.7%;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5079元,年均递增5.9%。实现上述目标,必须做好以下几项工作: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精心谋划发展思路  相似文献   

8.
生态观是指人们对人和自然之间关系的认识和态度。在新的时代条件下,需要确立科学、理性的生态观来面对和解决现代文明带来的种种危机。这种生态观要有利于社会发展、有利于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有利于陶冶人的情操。将生态文明建设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就是将科学、理性的生态观融入经济社会生活的全过程。  相似文献   

9.
建设生态城市对于城市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长春市曾是东北老工业基地的重要城市,长期以来经济发展方式以粗放型为主,再加上近些年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不可避免地产生了一些诸如环境污染严重、基础设施滞后、交通阻塞严重、人口生态意识薄弱等亟待破解的生态环境问题。针对这些问题,应采取切实可行的对策和措施。一是加强支持水资源循环保护、大气净化、固体废弃物回收和处理的基础设施建设;二是着力提升城市公共交通保障水平,大力发展公共交通,实行公交优先的战略;三是积极推动生态城市建设的制度和机制创新,如加快完善生态文明建设的评价机制、积极推行生态补偿机制、构建生态城市建设的多元投入机制、探索生态环境保护的全民参与机制。  相似文献   

10.
一、建设生态循环型现代农业产业体系面临的现实问题 (一)无机有害物质使用有增无减,农村生态和产品安全令人担忧。 我国农药和化肥的施用量每年以10%以上的速度递增,化肥年使用量为4124万吨,平均施用量达400kg/hm^2以上,远远超出发达国家225kg/hm^2的安全上限;农药年使用量为120万吨以上,2003~2008年水稻用药次数从3—4次/季上升到9~12次/季,  相似文献   

11.
吴晔 《学习月刊》2014,(12):13-14
生态伦理是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的特殊的精神力量。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的建设离不开生态伦理的学习、研究、宣传。社会主义生态文明与生态伦理在精神本质上存在着一致性。二者都着眼于实现人与自然的协调发展、解决威胁人类社会永续发展的生态失衡问题。生态伦理侧重于理论建设,生态文明侧重于实践,生态伦理在生态文明建设中具有重要的作用。一、生态伦理对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具有认识和批判作用生态伦理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是社会存在的反映,并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  相似文献   

12.
生态文明提出的背景是如何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尽管对生态文明有不同理解和诠释,但从人类与自然交往的历史阶段看,可以看成是继原始文明、农业文明、工业文明之后的第四段文明,但目前的生态文明还只是一个刚刚开始的形成阶段,人类与自然一起形成的联合体是一个连续的演进过程,作为一个时间截面的目前阶段上,在空间里生态文明比起曾经占主导地位的农业文明和工业文明,还显得相当微小.虽然生态文明的时代还没有真正来临,但针对我国日益严峻的资源短缺、环境污染和生态退化问题,推动生态文明建设是我国正确的抉择,尤其是在今后几十年的时间里,用生态文明引领现代农业文明和工业文明的发展,以及引领城镇化进程,会对我国的可持续发展起到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永丰县的经济发生了显著变化:1991年和1980年相比,工农业总产值增长414%,年均递增37.3%,其中工业总值产增长872%,年均递增79.18%;国民生产总值增长317.4%,年均递增28.8%;财政收入增长529%,年均递增48.1%;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373.3%、年均递增33.97%。  相似文献   

14.
生态权利与生态正义——一个马克思主义的研究视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态权利在今天应该被看作是公民的基本权利.文章探讨了生态权利与财产权利的关系和冲突问题以及生态权利的购买或生态补偿问题,探讨了生态权利、生态价值与生态正史之间的关系.生态权利和生态价值问题的提出,实际上是要求把生态问题列入正常的制度和法律框架之内.  相似文献   

15.
生态社会主义发端于西方绿色运动,它提出了一整套以建立和维护生态平衡为基础、以满足新型需要为目标,关注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未来社会理论,并试图找出一条通向生态社会主义的现实道路.生态文明是生态社会主义关注的焦点,大力研究和借鉴生态社会主义的生态文明理念,有助于加快我国的生态文明建设.  相似文献   

16.
正过去五年是贵州生态林业民生林业发展环境最好、发展速度最快的五年。"十二五"期间,贵州省森林覆盖率年均增长1个百分点以上,截至2015年底,贵州森林面积达1.32亿亩,活立木总蓄积量达4.44亿立方米,森林覆盖率达到50%。  相似文献   

17.
谷红  胡遥虹 《求实》2008,(2):59-61
建设生态文明,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为建设生态江西提供了坚实的思想源泉,对建设生态江西具有重大的指导意义.为此,必须牢固树立生态文明观念.切实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努力创建生态城镇;完善生态江西建设的保障措施.  相似文献   

18.
中国社会目前正阔步迈向中等收入国家行列,然而,唯GDP论的发展模式引发的生态问题却层出不穷。民众在由温饱到小康的发展过程中,对于生态环境的要求越来越高,倒逼经济发展模式必须转换。在经济发展模式转换及建设生态文明过程中,生态公平是政府施政过程中的重要话题,只有注重生态公平,才能避免生态风险,最终实现生态文明。  相似文献   

19.
生态补偿在生态文明建设中的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中国经济建设过程中环境污染、资源短缺、资源过度开发等生态环境问题的日益突出,生态问题成为理论与实践的关注对象,生态补偿是预防和解决生态环境问题的重要手段.十七大以来中国生态文明的建设日益受到重视,十八大又将生态文明建设放到“五位一体”的战略地位.中国经济建设中存在着发展方式粗放、资源过度消耗等问题,而生态补偿有利于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促进资源节约、加强生态的恢复与保护、推进生态文明制度建设,是生态文明社会建设中重要的政策手段.  相似文献   

20.
生态安全问题是对于生态安全足以构成威胁的一种最为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生态安全属于公共安全中最为根本的领域或方面.当代政府担当生态安全责任是应对当代生态安全问题挑战、适应当代社会发展先进理念以及当代政府创新先进目标的要求.当代政府必须坚持生态安全责任内容的多样统一和相对优先、生态安全责任形式的多样并举和道德根本、生态安全责任主体的多元合作和政府主导等原则,并不断强化政府生态安全责任的理念基础、制度保障和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