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9 毫秒
1.
腐败行为的背后是腐败心理的逐渐形成.官员腐败心理形成的主观因素,主要是政治认知的变化,即世界观和价值观已经开始扭曲;而客观环境,则应注意社会民众对于腐败的麻木、冷漠甚至羡慕对腐败心理形成的外围支持作用.腐败心理如任其蔓延,极有可能形成腐败文化.铲除腐败心理是从源头上预防腐败的一个重要措施,也是推进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的题中应有之义.  相似文献   

2.
目前"腐败"这个社会毒瘤已经开始感染曾经被人们视为净土的高校,许多地区高校腐败案件数量都呈现出逐渐增长的势头。心理学研究表明,人的各种行为都是在相应心理的支配下进行的,高校腐败也概莫能外。造成高校腐败行为的相关心理存在萌芽、初步形成、发展与成熟以及消退四个阶段性的过程,在不同的阶段高校腐败者分别具有不同的心理。因此,要认真把握高校腐败行为心理演变的规律,每个阶段提出相应的举措以抑制腐败心理的逐步发展,从心理层面入手找出科学有效地解决高校腐败问题的方法与途径。  相似文献   

3.
基于前景理论的腐败行为分析与反腐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前景理论以"有限理性人"为假设前提,对风险决策行为作了大量的实证研究并作出了合理的解释.腐败行为是"有限理性"的风险决策行为,公务人员在价值函数作用下的腐败行为分析表明它源于公务人员的"风险追求";公务人员在面对同等价值时决策选择往往"青睐"于腐败行为;公务人员决策时的"腐败诱惑力"与基于参考点的价值是成正比;公务人员腐败行为的心理强化过程"快"的特点反映了腐败敏感性递减规律.公务人员在权重函数作用下的腐败行为表明,在廉政高压态势下仍敢于"顶风作浪"反映其低估腐败风险的心理特性;腐败行为还表明,在公务人员心中腐败收益是确定性事件而廉洁则具有一定风险;公务人员腐败行为也反映了当前社会的廉洁环境并不理想.基于前景理论对公务人员决策行为的分析表明,要预防和遏制公务人员腐败的发生,应做到:严格制定关于腐败的规定并严惩腐败犯罪,使其在廉政高压下不敢腐败:强化公务人员的优越性,使其珍视廉洁收益不愿腐败,建立廉政预警机制,在预测警示下不让其腐败;严刑峻法并加强宣传力度,增大腐败风险的主观概率,使其不肯腐败;加强公务人员自身教育,使其不愿腐败;营造廉洁的社会环境,使其不会腐败.  相似文献   

4.
动机与激励:行政人员的行为心理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行政人员的行政行为的心理分析包括三个方面行政个体的行政行为动机;有效激励的措施;行政个体的角色定位.人类行为是个人与环境两者的函数.不同的理论学派对个人或环境因素的强调程度往往是不同的.人们通常根据认知论或增强论的观点来对行政人员的工作予以激励.其中用得最多的是两种激励模型期望模型和工具模型.  相似文献   

5.
已有文献较少研究微观层面的个体腐败决策过程,即腐败行为模型研究。在梳理腐败行为模型理论背景和有关概念基础上,介绍了这一模型所构建的个体从事腐败行为前的四阶段决策过程理论框架,分析了模型中个体动机、意志、认知和情绪等多种成分对腐败的影响机制。总结该模型在个体、情境和组织等因素影响腐败的有关研究中的应用现状,结果表明,相对于宏观因素,个体因素对腐败意图和行为的影响可能更具有决定性。最后提出了腐败行为模型的研究展望:进一步完善理论框架,深入探讨模型中各有关变量的作用机制,对情境和组织层面的腐败影响因素进行整合。  相似文献   

6.
人类的各种行为都能从心理学角度得到科学的解释,犯罪活动也不例外.犯罪的预防不仅需要外在的社会控制,更需要内在的心理防范.以贪污贿赂犯罪为例,从外部环境和个体内因两个方面对犯罪心理产生进行了初步探讨,分析了犯罪人在认知、情绪、意志等方面具备的心理特征,提出了四种犯罪的心理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7.
党的心理建设,就是通过对中共的群体心理和个体心理以及在这些心理支配下的行为的分析,从而进一步考察其对党的发展的影响过程.研究党的心理建设,要注意研究中共的群体心理和包括领导人在内的个体心理,以及在这些心理支配下的行为;研究产生这些心理和行为的诸种因素及其相互作用,从而进一步考察其对党的发展的影响.加强党的心理建设,要在学习、教育、管理三个环节上下工夫.  相似文献   

8.
腐败心理是异常心理,对腐败行为具有驱动和引导作用,它的产生、发展与消亡遵循着特定的规律。揭示腐败心理的本质内涵、明确腐败心理的学科定义、研究腐败心理的阶段性发展特征,可以为有效地预防腐败行为的发生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
马岩 《学理论》2014,(20):46-47
腐败被称为政治之癌。腐败的治理在中国仍然面临严峻的挑战。中国的腐败有着广泛的社会心理基础。中国古代官场的贪渎文化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中国人的心理,改革开放过程中,对西方价值观的扭曲理解使得腐败变本加厉,同时国人对腐败的态度也助涨了腐败行为的蔓延。  相似文献   

10.
腐败被称为"政治之癌",对腐败心理问题的研究是创新反腐败研究的重要渠道。腐败心理的演变过程包含了三个阶段,即腐败心理的潜伏阶段、腐败心理的形成阶段、腐败心理的巩固阶段。腐败心理的潜伏阶段主要受外界不良环境的影响,腐败心理的形成阶段主要和主体自身信仰的异化、公权力的自蚀性相关,腐败心理的巩固阶段主要是制度缺失和监督缺位的原因。应根据腐败心理演变的不同阶段采取针对性预防措施,即构建廉政文化教育体系,营造风清气正的社会文化环境;加强对权力主体的执政道德建设,实现"四种形态"常态化;加大惩治力度,进一步加强立法和制度建设等。  相似文献   

11.
行政心理视域下的官员腐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行政论坛》2016,(2):32-37
导致官员腐败的因素较多,其中行政心理因素是一个关键因素。为了探寻官员腐败的行政心理变化,运用实证研究方法,从"正义网"反腐板块中随机抽取30份腐败官员的忏悔录作为样本,对腐败官员的职务级别、成长背景、工作环境等个人特征进行定量描述分析,探究官员腐败的心理原因,对其前腐败、腐败初、腐败中、腐败后及案发后等心理蜕变过程进行研究,发现这一群体腐败的心理变化规律,并从行政心理角度探究预防官员腐败的措施,以期能够引起公共行政领域对行政心理的重视,从而有益于我国公共行政的完善。  相似文献   

12.
宋玉彬  杨晓君 《学理论》2012,(24):182-183
随着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高校所面临的安全形势愈发严峻,而大学生盗窃犯罪率的不断提高就是目前影响高校校园安全的一个重要因素。文章通过对高校大学生盗窃行为的特点分析、原因分析、心理分析,提出从加强学校教育、矫正家庭教育、净化社会环境及提升个人修养等四个方面的措施,希望对高校预防大学生盗窃行为有一定的帮助作用。  相似文献   

13.
谢芳琪 《学理论》2012,(21):58-59
20世纪的最后25年里,青少年的犯罪数量迅速增长,不言而喻,其反社会行为逐年递增。青少年一直是社会中备受争议的群体,面对这些心智尚未成熟的下一代所表现出的反社会行为,我们必须探讨他们的心理成因,从生理、家庭、社会等方面逐一进行分析,希望可以为青少年形成健全心理状态带来福音。  相似文献   

14.
腐败心理的形成有一个由量的积累到质的变化的渐进过程,并经历认识蜕变、心理畸变、人格裂变等不同阶段。在腐败行为中,认知的蜕变、心理的畸变和人格的裂变是互相联系和渗透的,共同构成腐败心理的一般特征。要从源头上做好反腐倡廉工作,必须加强廉政心理教育。构建集廉政心理教育机制、自我心理约束机制、腐败心理预警机制、腐败心理矫正机制为一体的廉洁从政心理教育体系,以筑牢廉洁从政的心理防线。  相似文献   

15.
云南乡村政治发展从文化层面研究需要进行社会调查和心理分析.本文通过对云南省九个乡(镇)的社会调查.从政治心理环境、政治认知和评价及行为价值取向等方面对乡村公民的社会政治心理进行了初步分析,提出了应将次级政治体系乡村政治文化纳入视野并进行深入研究的问题.  相似文献   

16.
腐败成因:一种社会文化心理的视角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社会文化心理是腐败形成的重要心理气候条件和文化生态环境,也是现阶段我国腐败现象屡禁不止的深层社会心理根基和思想文化温床。与腐败形成关联密切的社会文化心理主要有封建思想遗毒、社会文化失范、腐败社会认同和人情裙带观念等。因此,反腐倡廉需要从社会文化心理入手,开展文化建设和心理建设,尤其是开展深入的文化反思和深层的心理分析,才能从源头上消除腐败滋生的土壤与温床。  相似文献   

17.
《学理论》2015,(15)
集体腐败以腐败主体的群体性、集团化为特征。梳理相关研究视角发现分析都将参与集体腐败中的个体假设为"理性人"。群体心理学认为当个体进入到群体中,个体逐渐成为"非理性"的代表。因此,借用此理论视角分析群体的氛围和个体的理性缺失对集体腐败产生的影响。个体之间的传染、失范、暗示等成了集体腐败中个体的联系方式。  相似文献   

18.
为探究个体做出腐败行为的行为经济学原因,以受贿行为为例,设定了若干组收益-损失决策问题作为实验材料,以成年人为被试进行施测并观察其决策倾向。实验结果表明:与收益参数和损失参数都确定的情况相比,当收益参数确定,同时损失时间和概率不确定时,个体会更倾向于选择冒险性方案;与过去的受贿决策中遭受过损失的个体相比,在过去的受贿决策中没有遭受过损失的个体,更有可能在当前的决策情境中选择冒险性方案。因此,为有效遏制个体腐败行为,一是让个体明确意识到一旦受贿将遭受惩罚的程度、时间和概率三者的确定性。二是要加大受贿惩罚力度,让个体在面临受贿情境时作出正确的决策。  相似文献   

19.
<正>公职人员腐败行为发生的直接内因在于公职人员腐败动机的形成。综合运用唯物辩证法、经济成本收益分析、政治权力分析、个体和群体心理分析、行为科学分析以及政治生态分析的理论和方法研究发现,现阶段我国一些公职人员萌发腐败动机是内在不良需求与思想道德防  相似文献   

20.
在现代市场经济环境下,公务员寻租现象日趋严重,这种现象和腐败者不健康的心理,如侥幸心理、失衡心理等有着紧密关系。针对这些腐败者存在的不健康心理采取矫正措施是预防腐败行为出现的基础工程,必须予以高度关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