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特征的传统理论仅仅着眼于生产关系和社会制度 ,忽视了生产力问题 ,没有从根本上真正揭示出社会主义的本质 ,并导致了对社会主义认识的一系列误区。邓小平把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与共同富裕联系起来 ,全面、深刻地揭示了社会主义的内在本质。由社会主义的本质决定 ,社会主义社会应有三个方面的基本特征 :第一、社会主义社会经济发展的高效性 ;第二 ,社会主义社会政治发展的民主性 ;第三 ,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人本性。  相似文献   

2.
网络化时代的来临使得传统社会结构发生了全方位的变革,社会整合再次成为一个重要的社会科学议题。网络化时代使得个体化趋势得以加强,这不但使社会价值层面的系统整合出现困境,还冲击动摇了传统社会整合的组织基础,加剧了整体统一性和个体特殊性之间的矛盾;与此同时,网络化时代还使得前网络社会的整合规则变得效率低下,甚至出现"合法性危机";在社会整合的治理体制上,网络化时代以信息控制为主要手段的传统权威体制也遭遇挑战。但是,网络化时代的整合困境并不必然导致一个碎片化的社会,如果社会治理方式能够直面"生活政治"问题,这恰恰是一个重塑社会整合的机会。  相似文献   

3.
社会公平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保障和维护社会公平,有利于社会各种矛盾的解决,有利于社会各阶层相互关系的协调。  相似文献   

4.
社会责任感是大学生自身成长发展的基本素质与内在要求。当代大学生置身于一个全球化、媒介化与转型现代化等相互交织的时代境遇中,映射到大学生社会责任感领域中就呈现为自我中心主义的过分彰显、忧患与敬畏心的普遍缺乏、价值认同危机的广泛蔓延等方面的现实困境与时代图景。为此,可以探索明确教育基本原则、完善社会责任感培育的内容体系、创新社会责任感培育方式方法的时代路径。  相似文献   

5.
数字时代对社会救助提出诸多挑战,表现为数字技术消解社会救助主体的真实性,数字鸿沟导致数字排斥进而引起数字贫困,受救助者的信息与隐私也将面临更大威胁。因应数字时代之需,社会救助法亟待在立法理念以及制度建构层面进行变革。在立法理念层面,应继续坚持以人为本的社会救助理念,并确立数字行政理念。社会救助法作为一部权利保障法,亦应确立数字时代的社会救助权利理念以确保公民社会救助权之实现。在制度层面,一方面要对社会救助制度进行数字化赋能,实现受救助主体的智慧化覆盖、救助体制的数字化变革以及救助服务的数字化体现;另一方面应构建数字时代社会救助权利的保障机制,救助数字弱势群体,推动数据公开、数字参与及隐私保障,如此方能使社会救助法面向数字时代之需。  相似文献   

6.
后危机时代的中国社会仍然是一个庞大的转型社会。转型社会的过渡性特征和后危机时代的内在张力,赋予当下中国社会矛盾以不同于常态社会的特点和发展逻辑,致使当下中国社会矛盾呈现出多元互动、异质化、博弈政治化、显形化、可持续问题突出的总体性特征。  相似文献   

7.
胡锦涛总书记指出:社会公平和正义涉及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我们党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必然要求,也是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本质体现.把社会公正提到社会主义本质的高度加以强调,反映了我们党对社会主义认识的深化.因此,我们要更充分更有效地发挥社会主义的优越性,必须努力实现社会公正.  相似文献   

8.
邓小平对社会主义社会认识的三个层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冉清文 《探索》2001,3(6):18-21
邓小平从本质、基本特征、合理内容三个层面揭示了社会主义社会的内涵.社会主义本质即社会主义社会的本质层面;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特征即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层面;社会主义社会的合理内容即社会主义社会的合理层面.  相似文献   

9.
互联网时代,既有现实生活的社会思潮不断谋求网络空间的出场和传播,也存在网络空间中多元意见表达、特殊社会心理及价值观念嬗变形成的新型社会思潮,这使得社会思潮的生成及治理成为一个涉及国家安全与社会稳定的重要课题。从整体上看,互联网在传播效能、主体性、宏观环境等三个层面上深刻影响着社会思潮的生成与发展,特别是对于社会思潮的生成而言,网络信息成为重要养分、网络舆情成为重要契机、网络媒介成为重要载体、网络空间成为重要场域。面对社会思想领域的相互激荡、深刻变化,必须加强和改进互联网时代社会思潮的治理,在网络信息监管、网络舆情处置、网络媒介素养提升、网络空间治理等方面加大工作力度。  相似文献   

10.
论时代与人     
时代与人的关系,是互相渗透、互相作用的关系。时代需要人,人是时代的存在方式。人需要时代,时代是人的本质发展方式。  相似文献   

11.
建立完善的社会信用制度,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是现代成熟的市场经济的标志之一。面对中国社会信用制度严重缺失的状况,必须按照十六届三中全会《决定》的精神,全面建立社会信用制度。  相似文献   

12.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上升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本质属性的高度。这是我们党对社会主义本质属性认识上的又一次深化,理论上的又一次创新。  相似文献   

13.
马克思在扬弃黑格尔的市民社会思想、批判市民社会的同时,指认了市民社会的历史意义,并以一种新的唯物史观阐发了自己的市民社会理论.市民社会概念在马克思新唯物主义历史观的形成过程中,是一个贯彻始终的概念,其在不同历史发展阶段具体表述有所不同.马克思所创立的新唯物主义的市民社会理论,其基本原理与分析方法对后来的马克思主义市民社会理论创新以及当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建设有着重要的理论价值与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4.
徐东 《求实》2010,(12)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形成广泛的社会认同。应当以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作为思想认同基础,以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作为利益认同基础,以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法治作为政治认同基础,以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作为文化认同基础,以发扬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中华民族精神作为民族认同基础,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创造实现条件和提供保证。  相似文献   

15.
陈平其 《学习论坛》2005,21(2):78-80
当今时代的发展凸显知识分子的社会作用。科学技术已成为第一生产力 ,知识经济正在全球范围内悄然兴起 ,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正步入协调发展的轨道 ,国际科学技术与经济实力的竞争愈演愈烈 ,这些都要求充分发挥知识分子的社会作用。知识分子应该责无旁贷地承担起时代发展赋予的神圣的历史使命。  相似文献   

16.
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和社会主义本质有着密切的关系。邓小平同志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的概括,反映了人民的利益和时代的要求,对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具有重大的政治意义、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7.
公民社会的培育是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基础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罗延平 《唯实》2003,2(6):38-40
政治文明建设是一个社会与国家的互动过程。发展市场经济 ,培育公民社会 ,是中国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迈入康庄大道的基石和动力。市场经济是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经济理性根基 ;而公民社会的能动力量是把市场经济的经济要求转化为政治文明的中介 ,有助于保障人民民主、建立分权和法治的制度、维持社会稳定 ,是推动政治文明发展的直接动力  相似文献   

18.
秦慧杰 《世纪桥》2008,(17):53-56
本文从毛泽东探索社会主义建设思想的社会基础,政治、经济和文化三个方面为阐述问题的出发点,概述了毛泽东社会建设思想的基本内容,总结出毛泽东社会建设思想是理解社会主义发展的规律和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理论渊源,对新时期建设社会主义具有重大的现实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9.
蒋宏宾  管新华 《唯实》2007,2(10):24-28
社会和谐是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和重要特征,实现和谐社会目标的过程就是实现社会主义本质的过程。社会主义因促进公平正义与社会和谐而诞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我们党构建和谐社会的成功探索,科学发展观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指南。  相似文献   

20.
我国已经进入到一个重要的转折阶段,能否实现从温饱社会向小康社会的顺利过渡,以及向更高阶段稳步发展,关键性因素就在于能否建立一个和谐稳定的社会。本文从一个民间的视角,将民间社会网络中的非正式制度解释为一种社会控制的方式,探讨作为文化资源与社会资源的民间社会网络在构建区域和谐社会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