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分税制改革引发的土地财政与土地城市化之反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分税制改革的不彻底性表现在,仅仅在中央和省两级实行分税制框架,而省以下的各级地方政府则未进入分税制状态,导致地方政府财力与事权严重不匹配。与"土地资本化"相辅相成的"土地财政"便应运而生。以"土地资本化"为主要原动力的城市化,必然导致"土地城市化"凌驾于"人口城市化"之上,出现土地城市化大大快于人口城市化,以及农民工难以转化为市民,使我国的城市化被扭曲为"半城市化"。  相似文献   

2.
中国两千多年封建社会历史,就是土地的国有官控和私有吏占,农民耕种,双轨三元博弈、斗争的历史。当今中国的土地集体共有和国有是来之不易的巨大财富,现实的土地问题虽然是人民内部的利益调整问题,但是涉及人民群众整体的根本利益。当前,应当依法确认土地公有性质,明晰界定土地法权关系,用灵活机制适时应对市场风云变幻,坚持国家干预,自由竞争的双轨并行原则。  相似文献   

3.
我国从上个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开始进行土地供应制度的改革,逐步建立起土地供应的行政划拨和有偿出让的双轨制。行政划拨制度得以保留,但其与市场经济体制之间的矛盾并未解决。解决这一矛盾的关键在于打破传统束缚,建立起划拨土地使用权的转让制度。  相似文献   

4.
土地资源承载力取决于一定条件下的土地生产能力和社会消费水平。在同等条件下,实行土地密集型经济的国家和地区通过精耕细作式的资源配置,可以在空间上实现低能耗交通、低能耗工业区、低能耗农业区、低能耗生活区等,从而提高能源资源配置效率。日本、新加坡等地的经验对深圳科学管理土地资源,提高土地资源承载力有重要借鉴。  相似文献   

5.
乔新生 《团结》2005,(5):32-34
土地的国家所有与地上房屋的个人所有之间的矛盾,决定了中国的土地使用制度与房屋所有制度之间,必须建立有效的衔接机制。有的学者希望通过改变土地所有制形态,依靠土地私有化解决问题;也有学者期望通过将土地使用权永久化,解决土地国家所有与房屋个人所有之间的矛盾。笔者想在这里,谈谈自己的几点思考。土地使用权与房屋所有权土地所有制度与土地使用制度是一个完整的法律体系。从根本上来说,土地所有制度来源于宪法规定,而土地使用制度则是在宪法授权之下,具体的权利义务安排。根据我国现行的《土地管理法》,土地使用权(居民用地)70年不变…  相似文献   

6.
20世纪60年代初到70年代末,中国农业虽然受到“文化大革命”的影响,还是取得较大进步。  相似文献   

7.
论文分析了荒地拍卖的基本原则与运作方式,探讨了荒地拍卖对生态治理的积极作用以及潜在问题,并提出了干旱河谷地区荒地制度的进一步创新完善,以此推动干旱河谷地区的生态建设。  相似文献   

8.
我国行政垄断的危害及规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行政垄断的存在破坏了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秩序,降低了企业的生产效率,损害了公众合权益,加剧了社会贫富差距,导致了政府腐败和寻租行为,与WTO规则相违背,必须对其进行规制主要措施有:改革政府职能,实现政企分开;加快反垄断法的确立;强化监督机制,实行多渠道监督引入民间资本参与竞争等。  相似文献   

9.
行政垄断是中国反垄断的核心问题,是行政机关滥用权力的结果。目前,反行政垄断存在理论和现实上的诸多困境:一是学界对于行政垄断的认知仍存在分歧。二是仍未形成完善的反垄断理论体系。三是学界观点与政府决策存在契合上的难度。实际上,反行政垄断在立法环节、执法环节以及传统理念上均存在困难。根据分析,反行政垄断的策略和着力点应该是:深化政府体制改革,并做好反行政垄断的外围工作。  相似文献   

10.
横向垄断协议的反垄断规制政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阎桂芳 《学理论》2010,(27):149-151
禁止垄断协议是各国《反垄断法》的重点内容,已成为世界各国《反垄断法》的三大支柱内容之一。从分析横向垄断协议的概念入手,借鉴美国、欧共体等国外对横向垄断协议规制政策及实践,针对我国横向垄断协议规制政策的现状,提出了完善我国横向垄断协议规制制度的建议,为维护公平的市场竞争秩序有着很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李玉娥  张晓惠 《学理论》2011,(26):41-42
我国土地管理有着悠久的历史,在不同历史、不同年代,作为国家对土地的统治和管理都是存在的,同时也形成了不同时期的管理体制。通过土地制度和土地产权文化中西比较,分析制约我国土地管理发展的瓶颈,以期揭示目前我国土地管理的现代化发展趋势与完善措施,对相关土地管理工作具有一定的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12.
13.
当代中国政治决策模式初探:构成、优势与不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过多年探索,我国正在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政治决策模式,即执政党创议模式."创"意味着政党在利益聚集的基础上,承担着确定政策问题和一揽子政策备选方案的功能."议"是指政党通过其代表参与议事,即参与政策方案的提议、讨论和选择,从而完成政策方案的合法化过程.具体到政策议程、党政关系和党内决策上,这一模式包含了许多更为具体模式.尽管这一模式在政策代表性、稳定性、持续性和低决策成本上具有优势,但是在公众的参与程度、规范化、知识化和信息化上还是存在不足,需要进一步完善.  相似文献   

14.
林志远 《团结》2001,(5):6-9
信息产业是基于计算机和电子通信技术的一个专门行业,具体的内容大致有通信设备和用户终端设备的制造、电子信息传输和通信线路维护、互联网站平台和网站内容服务,其中网站平台和内容服务是整个信息产业的领头羊,也是一般人们所说的狭义上的网络经济,所有通信和用户终端设备的制造、大量的各种网络服务软件、计算机系统软件和程序软件,它们的市场需求定单都有赖于网络经济的发展来带动。 但是网络经济在中国的发展,现在碰到了中国电信垄断的严重障碍。首先是电信资费的垄断高价,制约了广大消费者的上网需  相似文献   

15.
行政垄断的经济成因分析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行政垄断是凭借行政权力形成的垄断,其目的是获取高额利润,它在我国大量的存在,不仅影响了正常的市场秩序和竞争,阻碍了经济的健康发展,造成腐败现象对社会的危害,还严重损害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其成因为地方保护主义和不合理的经济基础,对策应是创造自由竞争和开放市场,减少政府直接管制,推进政企改革和反垄断法的制定和完善。  相似文献   

16.
唐敏 《瞭望》2008,(28)
针对三次圈地高潮带来的问题,围绕着1986年出台的土地管理法,一个严格的土地法制体系正在我国逐步形成第一部土地管理法出台 1986年第一部土地管理法出台,重点放在了严格保护耕地  相似文献   

17.
土地空间资本化既是马克思空间理论的现实语境,也是资本向自然空间扩张的集中体现。马克思不仅通过土地空间资本化分析资本的运行逻辑与权力统治,还通过土地空间资本化分析资本的反生态本性。因此,其土地空间资本化理论既具有经济批判进路,又具有政治批判关涉,还具有生态批判维度。在经济批判上,马克思揭示,资本宰制下的土地空间既是资本积累的工具,又是生产剩余价值的稀缺资本,在资本逐利的本性下土地空间从私有化、商品化走向异化;在政治批判上,马克思阐明,资本主义意识形态对土地空间进行支配,并在土地空间与人自身空间的对立关系中,建构资产阶级的权力机制;在生态批判上,马克思指出,资本化的土地空间与人的关系发生裂变。深入探究马克思土地空间资本化批判理论,对于我们当下重新思考、构建人地和谐的空间形式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8.
沈红亮 《团结》2010,(4):38-39
"行政垄断"是我国特有的一个概念。在标准经济学中,有两个术语,一个是"政府垄断",一个是"政府授予垄断"。前者是政府直接行使垄断权力(比如酒类专卖、烟草专卖),  相似文献   

19.
土地问题是中国“三农”的一个关键问题。在今天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中,我们应该实行怎样的土地政策,已有的土地政策应该怎样进行改革,如何才能更好地维护农民的土地权益,这都是大家所关注的。应读者要求,本刊编辑部组织了如下笔谈,就有关问题开展讨论。  相似文献   

20.
新自由主义,不管是理论还是实践,一刻也挣脱不了意识形态的纠缠.在经济全球化和新科技革命的双重助推下,当代资本主义在生产力、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等方面出现了一系列新变化.这种变化、调节必然要在意识形态和思想理论中有所折射.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资本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变化更是触碰资本主义新变化的实质.新自由主义是国际垄断资本全球扩张的衍生物,经历了从经济学教条到意识形态的演变过程,它与马克思主义根本对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