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感情投资”这句话,竟然这样时髦,这样被人们所崇敬,竟然会进到我们政治生活中的每个领域,这其中的奥妙也是够人琢磨一阵了。“感情”这个词大概是属于人性论的范畴。禽兽虽也是动物,因为它们都不是  相似文献   

2.
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中深刻指出:“历史总是要前进的,历史从不等待一切犹豫者、观望者、懈怠者、软弱者。只有与历史同步伐、与时代共命运的人,才能赢得光明的未来。”今天,我们回顾历史,不是为了从成功中寻求慰藉,更不是为了躺在功劳簿上、为回避今天面临的困难和问题寻找借口,  相似文献   

3.
改革的希望是与 “国际接轨”? 今天某些人谈论中西方差距和改革面临的困难,总是将其归咎于社会主义制度和公有制企业,将希望主要寄托于非公有制企业和“国际接轨”,但是,倘若我们回顾中国的近代史,不难发现旧中国早就有产权明晰的公司制、股份制企业,也有门类齐全的股票、商品、外汇、期货市场,外商投资、合资企业也  相似文献   

4.
我们党今天倡导的“以人为本”,从关注人民群众现实生活境遇出发,不断满足人的全面发展需求、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进而推动和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5.
韩非是先秦法家的最大代表 ,他的法治思想十分丰富。我们从立法、司法和法的目的诸方面分析韩非的法治思想 ,从而反驳那种认为韩非思想是一种比儒家人治更有害的人治思想的说法。我们认为 ,法家思想一个重要的理论基础是其人性论 ,韩非的法治思想是建筑在他所说的人的“自为心”的基础之上的 ,在这一点上 ,他的人性学说是和荀子的性恶论有区别的。他这方面的主张对我们今天进行反腐败斗争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6.
中国是一个有着深厚“德治”传统的国家 ,同时也是一个有着灿烂历史文化的国家。纵观历史 ,会发现“德治”的实践 ,总是伴随着相应的文化发展 ,为其提供着强有力的支持。考察历史上文化发展对“德治”实践的支持 ,探索文化发展与“德治”实践的内在规律 ,对我们今天实施“以德治国”方略有着重要的启示意义。本文主要从哲学社会科学特别是政治思想、伦理道德思想和教育科学文化这几个与“德治”更为密切的方面 ,选择了西周、西汉、唐代和清代几个比较有代表性的“德治”时期 ,来研究文化对“德治”的支持问题。从对“德治”文化支持的历史考…  相似文献   

7.
在人类社会的历史进程中,“发展”总是蕴含着一种“好”的方向性含义而昭示人们。但掀开发展的面纱,我们更应该理性地认识到,社会发展和社会进步是不能截然划等号的。在如何正确认识和处理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以及人与人之间关系上,深刻教训使得我们对发展观进行全新的认识,有一种深刻的觉醒,只有如此才能从时代的诉求给发展观以科学定位。  相似文献   

8.
“汽车人,变形,出发!“做为80后的一代,小时候的我们总是发音不标准地唱着“transformer“,然后学着动画片里汽车人变形时的样子摆动肢体,和小伙伴们一起从家里冲出去.……  相似文献   

9.
在孟子生活的时代 ,古代氏族社会各种礼的温情依然残留着 ,并且作为一种意识形态还在一定层面上规范着人们的行为。尽管孟子思想中核心的观念就是“仁” ,但他依据孔子的以“仁”释“礼”的思路 ,对“仁”进行了理论抽象 ,不仅把“仁”看作是礼的内涵 ,而且他进一步论证了礼乐制度所体现的仁义礼智 ,是一种先验的道德理性 ,是人之所以异于禽兽的本质规定。  相似文献   

10.
中国传统文化特别是儒家文化提倡“和”、“和为贵”思想,是我们今天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思想渊源。它对于处理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1.
要理解人类对动物的观念和态度,就要从我们的思想是怎样被历史和文化塑造的入手.今天,动物与人的天平正逐渐向动物的方面倾斜.多数主张动物保护的人,实际上都在不同程度上要求人类将部分的权益让渡给动物.在动物保护中学习如何科学地保护动物是我们的当务之急,而在一切活动中学会尊重人的权利更加重要.  相似文献   

12.
英语幽默中使用了丰富的修辞手段。理解和欣赏幽默是一种奇特的享受。莎士比亚认为,“幽默和风趣是智慧的体现”。高尔基说:“幽默是生活中的盐。”我们每个人都应该理解和欣赏幽默,学会运用幽默,培养幽默感。  相似文献   

13.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现代化建设既有承续,更有突破与变革,主要表现在以下八个方面:现代化目标从“大同”到“小康”;现代化主题从“革命”到“发展”;现代化模式从“模仿”到“创新”;经济现代化从“计划”到“市场”;政治现代化由“人治”到“法治”;社会现代化从“斗争”到“和谐”;生态现代化从“征服自然”到“和谐相处”;国际关系现代化从“相对封闭”到“全面开放”。  相似文献   

14.
朦胧诗起源于最早创办并影响广泛的《今天》。“今天诗群”的作品,在后来的诗歌史叙述中被看作是朦胧诗的核心,甚至被看作就是朦胧诗。1980年下半年,朦胧诗的名称被广泛使用并成为当时激动人心的思想,文学“解放”潮流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当代新诗革新的起点,朦胧诗为当代的“现代诗”建立起了连贯的线索。朦胧诗“衰减”的原因部分在于朦胧诗影响扩大所带来的模仿和复制,而朦胧诗过早的“经典化”也造成对自身的损害,加上艺术创新者普遍存在的时间焦虑,加强了他们尽快翻过历史这一页的冲动。  相似文献   

15.
知心三T     
每次与青年朋友聊天,临别,朋友们总是说:老师,能给你打电话吗?无奈,办公电话有时成了“青春热线”。今天,我望着桌上那红色的电话机,可以欣慰地告诉青年朋友,我们终于有了一条真正的“青春热线”,一条属于你,属于他,属于千千万万个青年朋友的“青春热线”——“佳丽”青春热线。 首先我们要感谢济宁合成洗涤剂厂。听说为青年朋友排忧解难,该厂义无反顾地给予了独家赞助,因此,“佳丽青春热线”凝聚着济宁合成洗涤剂厂全体员工对广大青年朋友的一片爱心。其次,我们还要感谢为“佳丽青春热线”热心服务的一批专兼职的工作人员。加入咨询  相似文献   

16.
据说 ,对科技发展作人文思考 ,是一种“新思维”、“高思维”。(围绕最近出版的奈斯比特《高科技·高思维———科学与人性意义的追求》一书的宣传中 ,就作如是说。我不理解 ,原书名中的HighTouch为什么译成“高思维”。我在这里是在通常意义上来使用这个词。)在我看来 ,这种思维的老祖宗 ,正是马克思、恩格斯和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与对科技发展的人文思考马克思主义总是从人的观点来考察科学和工业发展(马恩在《神圣家族》中把自然科学看作是“人对自然界的理论关系” ,把工业看作是“人对自然界的实践关系”) ;总是从人和…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从古代“礼法”的含义和继承“礼法”传统的现代价值两个方面进行了粗浅的论证。对于我们今天以德治国、依法治国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仍然有其现实价值。  相似文献   

18.
卷首语     
同每个人、每份刊物一样,我们也着力伴随生活的节奏,跟上时代的步履,再现社会的异彩.然而,我们却总是落后,超前的渴望总是难逃滞后的遗憾.于是,我们想,日出月落,波飞浪腾.一册薄薄的刊物要想包容、涵盖、替代千姿百态的生活,是不可能的,更何况我们还是以四季为分界的出版周期呢.仅此季度,便有清明、端午、“五、一”“五四”“六、一”“七、一”、母亲节、护士节等等传统与现代的节日,新潮叠起的“热点”,我们极力周全,却难尽人意.  相似文献   

19.
古代的“国学”是“国之学”、“国子学”的简称,指国立贵族子弟学校;今天的“国学”是“国故学”的简称,是一国故有的文化、学术、思想的总称。“人文”指人类的文明、尤其是人类的道德文明、价值文明。今天我们学习国学,重在吸取其中的人文精神精华,为现代社会的价值重构和信仰重铸提供有益资源,为当今国人安身立命提供道德底线。  相似文献   

20.
任何一个社会或一个时代,都必须面对现实、研究现实、回答现实。但这同时也是说,它必须面对历史、研究历史、回答历史。恩格斯说:“我们根本没有想到要怀疑或轻视‘历史的启示’;历史就是我们的一切,我们比任何一个哲学学派,甚至比黑格尔,都更重视历史”。中国共产党人也同样如此看待自己的历史。江泽民说:“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今天的中国是历史的中国的发展,作为当代中国的领导干部,如果不了解中国的历史,特别是中国的近代史、现代史和我们党的历史,就不可能认识和把握中国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继承和发扬我们党在长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