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全国人大代表立法提案权行使在程序层面存在障碍,这是人大代表立法提案权行使现实受阻的原因之一。通过对程序障碍进行实证分析,能够对我国法案提出模式进行总结——"机构主导,代表参与"。现行模式有其历史原因和现实价值,但基于社会主义民主的本质要求,以及缓解立法专业性与立法民主性张力之需,我们应当进一步释放人大代表的立法提案权。加强人大代表立法提案权行使与全国人大常委会立法工作的主动衔接,消除程序障碍,保证人大代表法案提出通道的畅通,是完善人大代表立法提案程序的可能途径。  相似文献   

2.
立法有广义和狭义之分。狭义的立法概念仅指立法程序,即法案的提出、审议、通过和公布。广义的立法是一个动态的创制和发现规则的过程,立法含义中最中心的内容是“制定、认可、修改、补充和废止法的活动”。这一过程应包括立法准备阶段(从立法动议开始到向有关机关提出法案为止  相似文献   

3.
立法程序的意义首先表现在立法程序是立法合法性的来源。法律之所以成为法律,是因为这种规范是由经法定程序选举产生的立法机关的组成人员,按照法定的立法程序,在法定权限内创制而成。法定的立法程序是法案转化为法律的形式要件。法律的合法性来自于立法程序本身的合法性。如果仅有立法者的合法性而无立法过程的合法性,法律就缺乏其正当性。同时立法程序又是民主立法的基础。立法权是化解在立法程序之中的。立法程序中的权利包括:提案权、审议权、表决权以及法律的公布。在立法实践中,立法程序所赋予的权利,正是立法权在操作过程中的表现。缺乏立法程序的具体化,立法权只是一种可能的权力而非实  相似文献   

4.
地方政府立法行为来源于有权机关的授权,地方政府立法权与地方政府依据授权从事立法活动并不排斥。依据《立法法》和《地方政府组织法》之规定,地方政府制定具有普遍约束力的地方政府规章和规范性文件的行为具有共性——立法性,否定地方政府制定规范性文件的立法性,在理论上不能自圆其说,在实践上导致地方政府制定“规范性文件”之行为游离于权利监督、程序监督、立法监督、司法监督之外。  相似文献   

5.
地方政府立法行为来源于有权机关的授权,地方政府立法权与地方政府依据授权从事立法活动并不排斥.依据《立法法》和《地方政府组织法》之规定,地方政府制定具有普遍约束力的地方政府规章和规范性文件的行为具有共性--立法性,否定地方政府制定规范性文件的立法性,在理论上不能自圆其说,在实践上导致地方政府制定"规范性文件"之行为游离于权利监督、程序监督、立法监督、司法监督之外.  相似文献   

6.
立法的正当性通过立法主体、权限、程序和内容等方面的正当性予以体现。具体而言,立法主体具有广泛性并有效表达民意;立法权限是受到限制的,不同层级的立法主体都应在法定权限内从事立法活动;立法遵循正当程序,人大代表、专家及社会公众在立法规划与计划、提案、起草、法案审议及审查监督等各阶段发挥各自作用;立法内容体现人权保障理念,并受到立法机关、行政机关、法院及公众的审查监督。  相似文献   

7.
如何加强地方立法工作,提高地方立法质量,为2010年形成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作出应有的贡献,是当前地方立法机关面临的新课题。笔者根据从事地方立法工作实践的体会认为,应从以下几个环节改进地方立法工作。一、增强人大方面立法提案主体行使提案权的主动性,拓宽法规草案起草渠道地方立法提案权是一种法定专有权。根据地方组织法的规定,在省、有立法权的市召开人民代表大会时,享有提出议案权(含立法提案权)的机关、组织和人员有五类,即  相似文献   

8.
论市场经济与行政公开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论市场经济与行政公开化姚经华行政公开化是指行政机关在履行管理职能的过程中,依法定程序向管理相对人和利害关系人公开自己的有关行政活动、行政决定、文件材料及其依据,相对人有权了解或查阅并获取有关材料或证据的一项行政法制度。美国、德国以及其它有完整行政程序...  相似文献   

9.
立法议案提出程序1、立法创议。法国法律的创议权同时属于总理和议会议员。总理有权代表政府提出法律草案(简称法案)。在行政权力内部,总统往往要求总理拟定某项法案。总统经常通过“指导信函“的形式向总理和政府提出有关立法工作的方针来规范法案的内容。议员  相似文献   

10.
《楚天主人》2012,(4):27-27
广义上的议案,指有提案权的机关、组织和个人按一定程序提请某种会议讨论、决定的议事原案。我国法律上规定的议案,是指法定提案人(包括机关、组织和个人)依照法定程序提请人民代表大会或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列入会议议  相似文献   

11.
正任何一项立法都不是静态的,而是按照法定程序运行的具有阶段性、关联性、完整性的有序活动过程,一般包括立法准备阶段、由法案到法阶段、立法完善阶段,而且立法不是由单一主体来完成的,是一个多方参与的动态博弈过程。特别在当今由于社会经济结构的变革而形成的利益多元化大背景下,立法已经不可能是单一主体的意志贯彻,而是融入了不同个人、不同所有制企业、不同地方和不同政府部门  相似文献   

12.
一、地方立法后评估程序的启动机制(一)按照立法后评估程序启动主体分类1、国家或政府主导型,是指立法后评估程序的启动决策主要是由国家机关作出的。2、社会主导型,是指立法后评估程序的启动是国家机关根  相似文献   

13.
努力提高代表议案的质量□牛桂兰地方人大代表作为重要的提案权主体,与其他法定机关相比,行使提案权存在不少困难和薄弱之处,一是代表素质不高,文化水平较低,提案表达能力较差,提出的有些议案超出了本级权力机关的职权范围;二是多数代表活动范围有限,对其所在村、...  相似文献   

14.
国防行政立法是指行政机关依据法定权限和程序制定国防行政法规和国防行政规章的活动及其结果.国防行政立法在立法性质、立法主体、调整时象、调整范围等方面与军事立法存在明显区别,两者不能相互取代.国防行政立法存在与军事立法权限不清晰、法规缺失、监督不力等问题,亟需采取措施加以解决.  相似文献   

15.
王平  冶冰 《新东方》2006,(6):48-50
广义的地方环境立法是指有权的地方人大及其常委会、地方人民政府制定、修改、废止地方性环境法规和地方环境规章的活动。狭义的地方环境立法仅指有权的地方人大及其常委会制定、修改、废止地方性环境法规的活动。本文仅从狭义上就地方环境立法这一概念展开讨论。从立法层级体制上,地方环境立法属于地方性法规的组成部分,必须遵守地方立法的一般原则,具有地方立法的特质。从法律体系分类上,地方环境立法又属于国家环境法律法规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具有环境立法区别于其他部门法的一般特征。一、当前地方环境立法存在的问题(一)能够体现地方…  相似文献   

16.
柯卫  王国平 《求索》2010,(8):163-165
地方立法是由法律规定的地方权力机关为在其行政区域内执行国家立法或补充国家立法空白而进行的立法活动,是我国立法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地方立法最能反映民众的利益和诉求,具有针对性、时效性及方便性等特点,是解决权益纠纷的最直接手段。虽然我国的《立法法》等相关法律都不同程度的体现了扩大公众参与地方立法的构想,但实践操作过程中仍有许多现实问题亟待解决。只有切实而充分保障公众的立法参与权,调动公众的积极性,才能保证立法从提案到法律公布以及实施中的立法监督都符合科学化和民主化要求,进而落实并完善地方立法制度。  相似文献   

17.
立法动议是向有立法权限的立法主体提出有关制定、修改或废止某项立法性文件的立法申请,立法动议权是立法权范围内的权利,是不特定主体的权利,是不一定产生对应后果的权利,是受法律保护的权利。立法动议权是立法模式转换、经济利益多元化、民主参与以及公众社会利益实现的必然。从主体、范围、实体规则、程序规则以及权利的具体实施几个角度探讨立法动议权的范畴与法律保护问题。  相似文献   

18.
地方立法的民主化,是指地方立法主体和立法程序从较低程度的民主不断走向较高程度民主的一种动态过程。我国地方立法的民主化程度还较低,主要表现为地方立法主体和地方立法程序的民主性不足。推进我国地方立法的民主化,应不断加强地方立法主体的民主化建设,不断完善地方立法的公众参与机制。  相似文献   

19.
行政立法是指特定的国家机关依法制定具有一定强制力的规范性文件的活动。把握行政立法的内涵,从行政主体的质量意识、立法能力,程序立法和立法监督分析影响行政立法质量的要素,寻求解决行政立法质量问题的对策。  相似文献   

20.
立法程序是有权的国家机关,在制定、认可、修改、补充和废止法的活动中所须遵循的法定步骤和方法。立法主体行使立法职权以外的其他职权时的活动步骤和方法不是立法程序,非法定的、可有可无的步骤和方法不是立法程序。在我国,除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行使基本法律和其他法律的制定权之外,国务院、省级和较大的市级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自治区、自治州和自治县的人民代表大会、国务院各部委、中国人民银行、审计署和具有行政管理职能的直属机构、省级和较大的市级人民政府分别行使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部门规章和地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