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优秀知识分子是传播马克思主义的重要载体,以陈独秀为代表的早期共产党人在积极传播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同时,也存在着一定的历史局限。在马克思主义理论传播内容上有片面化、简单化和教条化的倾向,对"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等唯物史观的理解带有形而上的倾向,对《共产党宣言》等基本原理的阐述带有教条化倾向。在传播对象上有限,在传播载体上单一,与同时期其他马克思主义者相比,陈独秀的注意力在革命实践方面远多于理论研究方面。  相似文献   

2.
"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使得新媒体以其自身的独特优势深刻改变着当前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传播现状。"学习中国"APP作为手机新媒体的推出是新媒体发展与理论联系群众的必然要求,对传统马克思主义理论传播进行了创新改进,推动了理论走近寻常百姓,为马克思主义理论载体的创新发展、理论的有效传播提供了有力借鉴。  相似文献   

3.
2017年11月3日至5日,由重庆邮电大学和中国社会科学网联合主办的"信息化时代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与传播"学术研讨会在重庆召开。与会专家学者结合十九大报告中的相关内容,就"马克思主义网络传播的理论与实践研究""大数据时代意识形态安全理论与实践研究""高校网络思想政治工作创新研究"以及"网络时代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政治理论课教学研究"等议题展开了深入研讨。  相似文献   

4.
广西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广西师范大学研究基地)于2006年经自治区党委宣传部批准设立,是广西首批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研究基地之一。目前基地共有成员30余人,  相似文献   

5.
本次"全国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博导论坛"以"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为主题,就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全球化、网络化背景下的思想政治教育、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大众化研究等方面进行了广泛的交流与探讨。  相似文献   

6.
##正##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和发展,经历了"结晶"与"提升"的过程。面向21世纪,如何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进程,让世界分享中国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成果,是马克思主义者肩负的历史使命和时代责任。结晶与提升:马克思主义"化中国"与"中国化"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包含两个方面的基本含义。一方面,是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运用于中国的具体实践,用以分析和解决  相似文献   

7.
正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北京哲学社会科学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发展研究基地、北京高校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教学研究会、中共宜宾市委宣传部共同主办的"践行五大发展理念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研讨会日前在宜宾召开。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北京哲学社会科学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发展研究基地负责人兼首席专家、北京高校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教学研究会会长程美东教授,山东省社科院党委书记唐洲雁研究员,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党委书记杨凤城教授,《新华文摘》政  相似文献   

8.
<正>桂林电子科技大学广西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基地(简称基地)是广西自治区党委宣传部于2014年设立的省部级重点科研机构,2019年11月被学校设为正处级机构。基地旨在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伟大实践,培育、扶持马克思主义重点学科,提升广西  相似文献   

9.
在马克思主义教育史上,恩格斯具有独特的历史地位,这不仅因为恩格斯与马克思共同创立了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经典文本,而且在马克思逝世之后承担着传播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文本并且同各种否定、歪曲马克思主义文本的社会思潮作斗争的重要任务.在"什么是马克思主义、怎样对待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理解以及如何正确地进行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等问题上,恩格斯进行了系统论述,这些论述直到今天看来都具有深刻性、经典性和现实启迪性.  相似文献   

10.
《世纪桥》2015,(10)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根本途径。推进马克思主义理论大众化必须解决好三个基本前提:正确认识马克思及其理论、马克思主义理论传播对象的主体愿景以及马克思主义理论传播主体的示范性。  相似文献   

11.
本文运用质性研究方法中的深度访谈,对24名在校本科生"马克思主义在青年学生中的传播与青年马克思主义者的培养"的看法进行了深入研究.在调查分析的基础上,从扩大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的覆盖面、健全马克思主义的传动机制、重视"需要一接受"理论在马克思主义传播中的应用、实现马克思主义在青年学生中的传播与青年文化建设相结合等角度,提出了改进马克思主义在青年学生中的传播、加强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2.
日一夫 《新湘评论》2014,(19):24-25
李达,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之一,中国传播马克思主义的先驱者之一,马克思主义理论家、哲学家,著名的教育家和经济学家。他一生都在学习、研究和传播马克思主义,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和党的思想理论建设作出了重要贡献。他曾被毛泽东称为"理论界的鲁迅"和"真正的人"。他的理论自信和理论自觉精神是值得我们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学习和发扬光大的。  相似文献   

13.
民族文化是我国马克思主义理论传播的根基,民族文化路径是增强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传播实效性的重要途径,文章在分析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传播民族文化路径中存在的诸多缺失的基础上,思考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传播民族文化路径拓展的可操作对策。  相似文献   

14.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创新历经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早期传播,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两大宏观理论形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推进给我们以深刻启示:要坚持以"老祖宗不能丢"为基础,以"关注国情、关注时代"为原则,以"服务人民、民族复兴"为使命,以"解放思想、与时俱进"的锐气进行创新。未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创新,需紧密结合时代课题,尊重群众首创精神,尊重理论创新的特点和规律,充分借鉴人类文明的优秀成果等。  相似文献   

15.
《世纪桥》2017,(1)
传播好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理论成果是做好意识形态工作的重要环节,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意识形态工作,对此做了系统而深入的阐述,开创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传播的新境界。阐明了意识形态工作的重要性,强调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传播的依据;提出了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丰富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传播的内容;首提讲好中国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拓展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传播的路径。  相似文献   

16.
2013年1月26日,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当代中国研究所、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办公室联合举办,新中国历史经验研究中心承办的主题为"改革开放前后两个历史时期的关系"理论座谈会在北京召开。会议研讨了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历史进程与经验,开辟改革开放道路的社  相似文献   

17.
马克思主义理论传播关涉的首先是一个文化认同问题,无论从马克思主义理论文化形态本质、实践本性还是当前意识形态传播的特点来看,它都具有丰富的文化属性和强烈的文化诉求,而文化亦是传播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要支撑和依托,这就要求我们要寻找到一条马克思主义理论传播的文化出口,以文化认同来坚实政治认同。  相似文献   

18.
《世纪桥》2021,(10)
近年来,伴随着新兴媒体行业的不断融合交汇,融媒体时代下新的理论传播方式应运而生。融媒体时代具有媒介主体大众化、信息传播便捷化、网络交流互动化等时代特点,为新时代下开展马克思主义理论传播提供了新的研究思路。本文基于融媒体背景下的独特时代特征,首先从三个方面论述融媒体时代下马克思主义理论传播的现实境遇,进而从三个维度重点阐述融媒体时代下马克思主义理论传播的现实意义,最后结合新媒体融合背景下的时代发展特征,探讨研究相关的理论创新路径,旨在更好地推进马克思主义理论在21世纪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创新中绽放出更加绚丽的真理光芒!  相似文献   

19.
《前线》2007,(2)
经市委批准,北京市邓小平理论研究中心(后更名为北京市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研究中心)于2001年成立,并被中宣部批准成为全国邓小平理论研究基地。北京市社科联依托北京市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研究中心办公室设在社科联的有利条件,大力实施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在集中力量完成中宣部委托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及其基本经验”和“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这两项重大课题研究任务的同时,圆满完成了“中央实施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协调小组”交办的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科…  相似文献   

20.
刘晓宝  邵维正 《前线》2021,(2):13-18
20世纪初叶,北京作为中国政治中心和全国文化中心,以其得天独厚的优势,领世界革命风气之先,以李大钊为代表的一批先进分子在北京率先系统传播马克思主义,率先发起成立马克思学说研究会,率先与各种非马克思主义思潮开展思想交锋,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得以有组织地研究和广泛深入地传播,为中国共产党的创建和发展奠定了坚实的思想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