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常红浩  刘德国 《创造》2013,(9):26-27
[秦光荣药方] 恢复翠湖周边的自然山水绿色走廊 秦光荣说,要以强烈的文化意识指导规划建设,保护昆明的大山大水城市布局结构,凸显昆明山水之美. 一是要保护好"大三山一水"格局.保护好长虫山、金马山、碧鸡山等昆明主体山体,保护山体轮廓的完整性,维护山体生态的安全性.要继续推进滇池综合治理"六大工程",加快构建环湖生态体系. 二是要保护和恢复"小三山一水"格局,恢复翠湖周边的自然山水的绿色走廊,保护好翠湖周边怡人的城市空间,加快形成最具代表昆明文化特色的人文聚集区.  相似文献   

2.
《创造》2013,(9):20-21
时间从2400年前一路走来。从楚国大将庄蹻"修池立国"到元朝赛典赤筑坝修河,从明朝沐英和傅友德平南建城再到近代昆明的百花齐放,构成昆明的千年古韵。曾经,我们的祖先赋予了昆明龟蛇相融的形态。一路走来,昆明渐渐成为千城一面的"水泥森林"。曾经,昆明是一座风光旖旎的山水之城,"大三山一水"与"小三山一水"交相辉映。一路走来,"中心摊大饼"的造城实践一步步吞噬传统空间格局。  相似文献   

3.
陈斯雅 《当代广西》2013,(15):51-51
沿民歌湖由东向南行,一路上,从锦鳞戏水、碧波游船,到绿树成荫、高楼崛起,一幅"山水相衔、绿羽成脉"的生态美景尽收眼底。"水""绿""城"交融共依、和谐共生的生态城市格局,让这个现代"双城记"在这座邕水之畔的南国之城精彩上演……南宁,被中外游人盛誉为"花园城市",围绕建设区域性国际城市和广西"首善之区"的战略目标,南宁坚持"生态立市",以环境优化  相似文献   

4.
朴郎尉 《创造》2004,(11):7-9
提出昆明的人文环境建设这个命题可能不太讨好,因为"人文"二字更多地指向精神类的东西,似乎昆明的物质建设已经差不多了现在最急需"人文",比如说该盖的房不盖了、该修的路不修了等等.这当然不是.笔者再愚钝也还知道昆明缺房户和无好路可走的人众多得很呢!而新昆明的建设序幕还刚刚拉开,"一湖四环"的建设热潮正在兴头上呢.  相似文献   

5.
城中村:现代新昆明建设中的一条煞风景线 伴随着中国的城市化进程,从北京到武汉,从西安到昆明,一座座快速膨胀的都市正张开大口,一嘴一嘴地吞噬着城市周边农村的土地,一个一个的"城中村"也作为城市化的"产品",一方面既供给着继续扩张的城市所需要的廉价劳动力,一方面又吸纳着靓丽都市所排泄的"脏、乱、差"以及各种刑事犯罪的污泥浊水.  相似文献   

6.
武汉,欢迎你     
《小康》2015,(4):7
武汉,中国中部地区中心城市,湖北省省会。九省通衢,"天元"之位,中国经济地理"心脏",中国内陆地区最大铁水公空枢纽,是对这座城市特殊地理位置的生动描述。这是一座特别的城市,依水而建,因水而兴。长江东去,汉水西来,两江交汇,穿城而过市区被天然分隔为汉口、武昌、汉阳三个部分,俗称"武汉三镇",可以说是"一座"城市,也可以说是"三座"城市,这在世界上实属罕见。  相似文献   

7.
徐立华 《群众》2010,(11):46-47
<正>文化是城市的"魂",是城市发展的"内动力"。历史经验表明,城市特色因文化而灵动,城市精神因文化而彰显,城市风气因文化而形成,城市形象因文化而展现,城市实力因文化而增强。一座城市要转变发展方式、促进产业升级、彰显竞争优势,不仅仅取决于经济建设的"强筋骨",更源自于思想文化的"精气神"。  相似文献   

8.
木行 《创造》2002,(9):12-13
2001年10月,昆明市政府提出了“营销昆明”响亮口号,先要解决企业生产与营销的问题,加大营销力度,通过政府为企业搭台,免费帮助企业推销产品,提升昆明产品知名度,增强其在国内外市场的竞争力。但这次营销的对象已经超出了企业、产品的范围,其实是在营销一座城市,一座代表云南4200万人民形象的省会城市。是为了让人们知道,昆明不仅是一座历史文化名城,而且是一座美丽的旅游城市,更是一座新产品送出的现代化城市。昆明,祖国西南边疆的一颗明珠,她气候宜人,风景优美,素有春城的美称。它由过去的一个闭塞落后的边陲小城,发展成…  相似文献   

9.
本刊综合 《创造》2013,(8):72-73
一场接一场的暴雨,让一座又一座城市陷入内涝之困:道路积水、管线断裂、交通阻滞、房屋受损、人员伤亡……外表光鲜的城市,在暴雨沖击下,脆弱得近乎不堪一击。逢雨"看海"的背后,是这些年城市发展中积下的巨大欠债。城市内涝所带来的惨痛经历,并未从人们记忆中走远。北京"7·21"特大暴雨事件才过去一年,7月19日,昆明5年以来最强暴雨可谓又给全国城市上了严峻的一课。没有人意识到这场暴雨的会给春城带来多大程度的灾难,一夜之间,水漫昆明,春城变水城。整个市区多处路段、隧道和小区积水严重,交通接近瘫痪。有小区像大游泳池,私家车被淹没得只剩下车顶,积水漫进一楼住户家中。这样触目惊心的场景,并非昆明独有。  相似文献   

10.
武汉,欢迎你     
《小康》2015,(23)
<正>武汉,中国中部地区中心城市,湖北省省会,九省通衢,"天元"之位,中国经济地理"心脏",中国内陆地区最大铁水公空枢纽,是对这座城市特殊地理位置的生动描述。这是一座特别的城市,依水而建,因水而兴。长江东去,汉水西来,两江交汇,穿城而过,市区被天然分隔为汉口、武昌、汉阳三个部分,俗称:"武汉三镇",可以说是"一座"城市,也可以说是"三座"城市,这在世界上实属罕见。  相似文献   

11.
"边缘区"城市化的困境与反思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轩明飞 《思想战线》2005,31(6):12-16
城市边缘区空间的社会问题日趋严重,其三大"致病原因"是城市化空间演化规律失衡、赶超型现代化发展模式不健全及城乡二元结构分治的体制.缺乏对边缘区空间社会特性的完整把握,导致目前我国政府针对边缘区问题制定的对策尚存在着缺漏.  相似文献   

12.
陈雄 《桂海论丛》2003,19(3):49-51
随着我国城市化的发展 ,“经营城市”这一新的理念和模式正在被越来越多的城市政府所接受 ,对加快我国城市建设起了很大作用。但由于对其理论上认识不够全面 ,因而在政策实践中也存在一些问题。本文对此作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13.
美国“精明增长”对我国城市空间扩展的启示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论述了目前国内外讨论比较多的"精明增长"(Smart Growth)产生的背景及其主要内涵,对我国城市空间扩展的具体情况进行了分析,并结合我国城市发展的具体情况,从美国城市蔓延的前车之鉴中得到教训,从城市发展策略和技术手法上将"精明增长"的理念用来指导我国城市发展的具体实践.  相似文献   

14.
本文解读了生态巨匠威廉·里斯的生态城市思想:生态城市的本质在于最大限度地减轻区域的生态负担,实现途径是最大限度地实现“自运营”。文章同时阐释了这一生态城市思想对我国的启迪。  相似文献   

15.
刘秋梅 《桂海论丛》2011,27(3):108-111
打造循环经济对于中小城市保持经济增长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以及推进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贺州市结合市情从技术角度、人本角度和社会角度打造循环经济。从贺州市的做法来看,中小城市发展循环经济需要处理好发展循环经济与保持经济增长、循环经济与经济性、存量经济与增量经济、经济发展的本地循环与外地循环等四对关系。  相似文献   

16.
厦漳泉同城化在建设闽南大都市区、推进闽南金三角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同时,也对区域社会整合发展、生态环境协同治理与保护提供新契机。而作为区域核心城市的厦门,则负有带动大都市区域经济集聚发展、引领区域社会转型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的责任。值此背景下,“厦金合作”将拥有更广阔的腹地支撑和发展纵深,同时也应赋予更高的发展立意:不只是经济合作诉求,还应着力在社会、文化、环境等方面的多元推进。厦漳泉同城化为厦金合作提供了新的作为空间,也为其提供了可资借鉴的实践路径———以同城化理念贯穿厦金合作,推进“厦金同城化”,进而“厦漳泉金同城化”。这一新思路,对于促进海西建设和两岸关系和平发展都具有重要的战略价值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7.
厦泉漳城市联盟发展的意义及取向探析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深化闽台经济合作、充分发挥对台优势是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的重要依托,其关键是实施城市联盟发展战略,打造海峡西岸“区域经济集群”发展优势。厦泉漳城市联盟有利于提升海峡西岸经济区的综合竞争力,从而增强海峡西岸经济区承接海峡东岸经济辐射、“承‘珠’接‘长’、连接中部”、对抗区域经济边缘化的能力,因而,应大力加以推动。本文仅就厦泉漳城市联盟对于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的意义和发展取向加以探讨。  相似文献   

18.
转型期我国城市的社会问题及控制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伴随着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的急剧转型,我国的城市化进程迅速加快,这一现象使得大量的农村人口涌入城市,城市中原有的平衡状态被打破。在城市化快速发展的同时,我国城市中产生了一系列的社会问题,并且这些社会问题已经严重危及了我国城市社会的稳定,对我国的社会运行秩序构成严重威胁。我们必须分析当前新形势下城市社会中存在的问题,探讨改善和加强城市社会控制的对策。  相似文献   

19.
解决农村经济发展落后问题,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中之重。"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新思路。实行城乡一体化政策是"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举措。本文就如何实行城乡一体化政策,从劳动力市场、户籍、税制、金融政策、教育、政府工作指导思想等六个方面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20.
宋代城市经济功能新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晓 《思想战线》2005,31(3):112-116
评价宋代城市经济,不能囿于城市本身,也不能单纯强调生产的意义,必须打破城乡对立、重生产轻消费的二元思维模式,从城市经济与乡村经济的互动关系中着眼,从生产与消费互相促进的内在联系入手。宋代城市经济的繁荣,促进了农村商品经济发展,在带动周边地区经济,安置农村剩余劳动力等方面也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