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瞭望》2001,(41)
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劳动工资研究所根据对“八五”和 “九五”时期我国城镇居民收入和消费状况的分析,结合 叶“十五”斯间宏观经济社会形势发展估计,对今后五年 的我国城镇居民收入分配作出以下初步预测。 城镇居民收入将面临新一轮增长期 “十五”期间,我国城镇居民实际收入年平均增长 将保持不低于“八五”和“九五”期间实际增长水平。 主要理由是,“十五”期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将以7% 较快的速度增长;国内的货币供应量增长将会较快。固定  相似文献   

2.
随着“新农村建设”、“全面取消农业税”等举措的实施,农村新政全面启动。这一过程中,应将启动农村消费,作为我国“农村新政”最明确的目标之一。扩大消费尽管谈了许多年,消费增长也的确达到了两位数的水平,但其在GDP中的比例却始终不高,有时甚至低于50%的水平。  相似文献   

3.
粤沪江浙鲁5省市一直以中国经济发展前锋的姿态引领中国经济的高增长。在今年首季我国经济活力重现的过程中,5省市当仁不让地继续了这一“火车头”作用,GDP增长分别达到13.0%、11.8%、13.6%、13.3%和12.3%,都实现了“投资、消费、出口”“三驾马车”并驾齐驱的良好局面。特别是  相似文献   

4.
中国农户消费增长与影响因素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一、中国农户消费增长的特点1-农户消费增长缓慢。1997年农户年均生活消费支出比上年实际增长0-4%,低于1996年的10-6%,也低于农民人均纯收入的增长速度4-2%。  表1-农民人均纯收入与生活消费支出指  标单位199519961997农民人均纯收入元2211-752406-292472-43人均生活消费支出元1653-061814-561843-42份额%74-775-474-462-农户食物支出份额缓慢下降。城镇居民的恩格尔系数1978年为57-4%,1997年为46-4%;农村居民…  相似文献   

5.
在拉动GDP增长的三大马力(投资、消费、净出口)中,投资有经济增长的“火车头”之称,近年来其对我国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一直保持在40%左右。年初政府预计全年的固定资产投资将在去年基础上增长10%左右,而上半年的统计数字已达21.5%。其中国有及其他经济类型的固定资产投资比例更高,刚刚公布的统计显示,1~8月同比增长  相似文献   

6.
黄蕙 《瞭望》2003,(17)
针对一季度9.9%的GDP增速,不少 专家认为我国经济可能从此进入新 一轮增长周期。与上一轮经济增长倚重投资需求和出口需求不同,本轮经济增长的重中之重是大力提升城乡消费需求。朱镕基总理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说了这样一句话:“首先要努力扩大消费需求。在目前情沉下,运比增加投资需求更重要。”归  相似文献   

7.
1989年,我国的经济过热开始逐渐降温,但市场疲软又给经济带来新的困难。辽宁省抚顺市工业产值增长幅度因此低于往年,但上缴利税却增长了15.5%,地方财政收入增长17.23%。为解其中“奥妙”,我们采访了抚顺市市长丁兆民。  相似文献   

8.
新世纪的第一年也是“十五”计划的起始年,我国居民生活在上个世纪末整体实现小康以后,生活水平又有了新的提高。据国家统计局城市社会经济调查总队对全国4.5万户居民家庭的调查,2001年1~11月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6246元,比上年同期增长9%;人均消费支出4832元,增长6%。  相似文献   

9.
从一季度情况看,投资和消费增幅将主导今年经济,预计今年中国经济将呈“前高后低”的增长态势,上半年GDP增长可能超过9%,下半年受出口、投资增长回落的影响可能增长8.5%左右。全年GDP增长接近9%。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有关部门提出“工农业年总产值翻两番,能源生产翻一番”的战略设想。很明显,两者增长速度不同,能源消费增长速率大大低于国民经济增长速率。两者之间的缺口,即能源消费不足的部分,我们主要靠近几年和今后大量的艰苦的节能工作来弥  相似文献   

11.
改革开放20年,消费对我国GDP增长所做的贡献一直保持在60%左右。随着经济环境的变迁和当前扩大内需政策的进一步实施,消费问题已被党和政府摆在十分突出的位置。江泽民总书记在去年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指出:“消费需求是最终需求,如果消费需求上不去,投资也难于发挥效应。”朱镕基总理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也强调:“在扩大投资的同时,要采取有力措施扩大消费需求,形成投资和消费对经济增长的双重拉动”。然而如何启动消费?当前影响启动消费的因素有哪些?城乡居民又有哪些消费趋势上的变化?都是人们关注的焦点,为此.我们约请国家内贸局丁俊发副局长撰文探讨,以帮助读者理清思路。  相似文献   

12.
经济增长靠“三驾马车”,即投资、出口与消费。长期以来,我国经济增长主要靠外需和投资拉动,居民消费需求长期低迷。长远来讲,依靠“两高”即高出口、高投资推动我国经济增长的空间已较为有限,因为长期的、大量的出口使我国经济增长出现高外贸依存度、高额的外汇储备以及国际收支长期大量的“双顺差”,这将导致很多负面效应;实践证明,我国投资需求旺盛以及结构不合理已经出现了较为严重的产能过剩。要保持经济持续快速增长,必须扩大居民消费需求。扩大居民消费需求必须更新消费理念和治国理念、增加中低收入居民的收入、建立健全社会保障体系、改善消费环境、加强投资管理、限制政府消费。  相似文献   

13.
青年消费五大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据预测,“十五”期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将达5%左右,消费结构的恩格尔系数进一步降到40%以下。青年的消费需求将发生较大变化,追求生活享受和自身发展的消费必将大幅度上扬。  相似文献   

14.
扩大需求开拓市场,依然是 我们做好今年经济工作的 战略方针。不仅如此,在我国经济处于新的发展时期的大背景下,扩大消费需求,不断提高居民生活水平,将成为今后相当一段时期经济发展的基本战略方针。 目前我国居民的消费率不到60%,与西方发达国家有明显差距,甚至低于一些发展中国家。尽管如此,近几年还出现了消费率下降的趋势,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趋于减弱。过低的消费率弱化了消费增长对经济增长的直接拉动,间接影响了投资本身的增长,制约了经济发展。我国经济保持了20年的快速增长,过去那种商品短缺状况已基本改变…  相似文献   

15.
《瞭望》2003,(Z1)
把扩大内需作为我国经济发展的长期战略选择,不仅必需,而且条件可谓得天独厚。 先来看看内需对我国经济发展的作用。 首先是消费、投资和净出口三大需求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程度。多年来,消费、投资和净出口这三大要素始终是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的强大动力,尤其是消费和投资对我国GDP增长的贡献率最大。90年代以来,我国消费、投资和净出口三大需求对GDP增长的贡献率情况如下: 消费需求是拉动我国GDP增长的绝对主力。消费需求主要是指最终消费需求。90年代以来,最终消费需求对我国GDP平均贡献度是60.1%,平均贡献率是6.42。  相似文献   

16.
消费是拉动我国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文化消费作为整体消费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满足人们不断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具有巨大的市场潜力。为切实拉动文化消费,我国试点城市积极探索适合我国文化消费实际的有效途径,北京惠民文化消费季基于“政府引导,市场运作,区域协同,惠民惠企”的运营模式,从供给创造需求,供需精准支持,核心品牌引领,线上线下联动,区域协同共享,政策创新推动等方面出台了一系列创新性的政策和措施,为全国各地激发文化消费活力提供了可资借鉴的“北京经验”。  相似文献   

17.
华丁 《瞭望》1988,(43)
说不清从什么时候起始,一些地方和企业掀起了竞相攀比之风。浪借风势,风逐浪高,经济过热引发攀比风,攀比风又反过来助长经济过热。 攀比些什么呢? 一比产值速度。你增长10%,是高速度,我更要增长15%,20%,超高速。“七五”计划里白纸黑字规定的国民生产总值每年平均增长7.5%,似乎被视作“低标”被人淡忘。 二比集团消费。你买“皇冠”车,我就买“奔驰”。你装了空调,我就铺地毯。  相似文献   

18.
●去年就有过中国经济出现“拐点”的说法,拐点到底有无出现?●要警惕通货膨胀的议论已经出现,中国会不会出现通货膨胀?●近几年有关人民币贬值的预言未曾停过,未来几年究竟如何?新的千年已经开始。21世纪前期我国国民经济走势如何,是人们普遍关心的一个问题。国民经济运行的“拐点”是否已经出现?有没有发生通货膨胀的可能?人民币是坚挺还是疲软?更是人们特别关注的几大问题。国民经济的“拐点”何时出现从短期波动角度看,根据2000年第二季度消费物价出现正增长02%和GDP增长82%、出口增长383%,从一系列的情况看,我国…  相似文献   

19.
开年以来,受“投资、消费、出口”稳定快速增长和工业自身投入大幅增长的共同作用,全国工业呈现了高速增长态势。一季度,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的工业增加值比上年同期增长17.2%,其中1月份增长14.8%、2月份增长19.8%、3月份增长16.9%。开局出现这样高的增长速度,是1998年实施扩张性宏观经济政策以来所没有过的,按可  相似文献   

20.
赵纳  沈磊 《学理论》2014,(2):71-72
采用协整和误差修正模型,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分析我国经济增长对人居消费水平的关系,并根据良好的社会消费波动状态特征和历史数据来估计最低人居消费支出增长率,从而得出我国经济适度增长不应低于7.19%的结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