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 毫秒
1.
杨一凡 《学理论》2012,(15):108-109
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工业革命的扩大使英国这个日不落帝国似加大马力的航船远征在现代化的海洋里,而与此同时,美学领域的"文艺复兴"也在这片沃土上滋长起来。当传统文化与现代化进程发生冲突时,是选择极力要求恢复"韵味"传统,还是摒除杂念地全力现代化?这种矛盾在维多利亚时代的英国尤为突出,手工艺运动便是传统手工艺与工业革命机械复制之间冲突时代下的产物。试图从手工艺运动与工业革命的矛盾关系的分析中,为英国19世纪传统文化与工业文明发展间找寻一条融合的道路。  相似文献   

2.
曹交凤 《学理论》2010,(11):66-67
英国作为一个最早实行工业的资本主义国家,它的发展同其制度文明的卓越成就是分不开的。专利制度作为制度文明的典范,孕育并导源了英国工业革命,使英国早在18世纪就成为了资本主义国家工业化进程中的一枝独秀。没有专利制度,工业革命是否能在那个时间发生也是个未知数。本文对第一次工业革命结束前英国专利制度的起源和发展,以及那段时期专利制度在英国的实施作了比较系统的介绍。  相似文献   

3.
全面地分析了工业革命诞生于英国的各种史学观点:单一因素决定学说、多种因素综合作用学说、马克思的世纪历史条件学说以及当前流行的混沌理论学说.通过对各种学说的深入研究,发现从单个因素来看英国并不是各方面都是最优的,而是具有综合优势,但是这种综合优势只有在市场经济思想指导下最终才爆发了工业革命,因此认为,工业革命诞生于英国的原因是英国的综合优势和市场经济思想共同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4.
我国农业现代化出路何在?笔者认为,实事求是解读"圈地运动"能给予我们关键性答案,即农业由小生产变为大生产、城乡资源互利、资本自由转移。若否认这一点,为此所提出的任何建议都等同于隔靴搔痒,无助于根本问题的解决。因为农业现代化是社会全面进步与市场机制相结合充分作用于农业的结果,并非农民自己所为。目前我国首要任务是开展一场可称之为"新型圈地运动"的二次农业改革,即引导城市资本有序进入农村,与农民利益相向而行形成合力,以彻底消除城乡壁垒、改变小农生产方式,用"城乡一体化"取代"二元经济结构"。  相似文献   

5.
第三次工业革命将使得产业组织模式呈现出规模经济效应弱化、产业集中度和规模起点降低、市场进入壁垒下降、中小企业优势显现、可竞争市场结构形成等发展趋势,而产业组织模式转型所型塑的模块化产业网络具备适用性更好、抗风险能力更强的特点,模块化生产网络可以获得更高的生产和组织柔性,体现一种既竞争又合作的竞合关系,产生"1+12"协同效应,可以扩大创新空间,降低创新成本,增强创新能力。我国应遵循"经济环境驱动主体行为,主体行为型塑产业组织"的基本思路,从经济环境和市场主体两个层面入手,通过优化经济环境和健全体制机制来驱动主体行为、助推产业融合,构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产业网络,实现产业组织模式的成功转型。  相似文献   

6.
7.
试析“三种恶势力”对中国安全的挑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国际恐怖主义、民族分裂主义、宗教极端主义这三种恶势力已成为威胁中国国家安全的重要因素。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深入和中国对外开放进程的推进,“三种恶势力”对中国安全环境的影响将呈上升趋势。应对三种恶势力的挑战必须有新的思路,必须加强国际合作,采取标本兼治的战略方针。  相似文献   

8.
吕红星 《求知》2013,(6):55-57
当前,有关第三次工业革命的说法正日益引起国内专家、学者的极大关注,尤其是在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之后,世界各国都在寻找迅速走出金融危机阴霾的解决方法和新的经济增长点,第三次工业革命的提出无疑迎合了这种趋势。"第三次工业革命"的概念并不新鲜,早在上个  相似文献   

9.
王干 《党政论坛》2011,(8):63-63
三个朋友在开往远处的车上聊起了自己的个性和人生态度,说着说着就不由自主地与三种液体联系上,分别是酒、咖啡和茶。  相似文献   

10.
倪文章 《学理论》2011,(5):39-43
早日实现海峡两岸的和平统一是中国共产党坚定不移的战略目标。自20世纪50年代中期以来,随着国内外形势的变化,中国共产党中央领导集体积极探寻实现两岸统一的新途径。先后经历了武力解放的方针向和平解放方针的转变;和平解放方针向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的转变;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方针向和平发展方针的转变。这些不断调整的对台方针政策,为最终实现两岸的和平统一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1.
中国历史上每一次重要的事件或改革,都离不开知识分子的身影。近代的中国身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之中,面对国家的危难,对政治,他们提出了相应的策略;对教育,他们提出了改革方案。中国的教育原本完全排斥西学,后来开始一点学习,直到新文化运动之后开始了对西方全面学习,中国的教育一路走来,经历了很多变化。  相似文献   

12.
聂晓静 《学理论》2012,(35):210-212
国共两党的关系在抗日战争时期最为复杂,以中间党派为其中坚的第三种力量在这种复杂的关系演变中处于重要地位,是两党政治斗争的焦点。第三种力量是随着民族危机的日益严重而开始活跃于中国政治舞台的,其内部不同党派、集团和个人的路径选择千差万别,但民主与自由是他们最基本的政治追求,为此他们在抗战时期曾两次倡导和推动民主宪政运动,致力调停国共两党争端以维护国家和民族的团结统一,表现出比较稳定的独立。第三种力量的存在及其政治活动有效地推动了20世纪中国的政治发展。  相似文献   

13.
尹志超 《学理论》2010,(13):80-81,84
农村中学生辍学现象一直为社会关注,通过对东部一非贫困地区的调查发现农村中学生辍学现象在悄然发生变化:辍学阶段、辍学本质、辍学学生构成等三方面显现出新的问题。首先,客观辍学中,农村初中的高"届辍学率"转变为农村高中的高"届辍学率",即辍学阶段的转变;其次,农村初中的客观显性辍学转变为主观隐形辍学,即辍学本质的转变;再次,农村高中客观辍学群体中由"差生"辍学转变为中等生辍学,即辍学生构成的转变。  相似文献   

14.
中国共产党建党到今天,在历史紧要关头,每一次大转变最先选择的都是农村,其农村观大抵有三次重大转变,分别是:第一次重大转变:农村从革命的外围阵地、后继者向革命的中心舞台转变、先行者,践行新民主主义观,实现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自由解放之梦;第二次重大转变:农村从农产品的供给者向改革的先行者转变,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走先农村后城市的改革道路,践行实践标准的真理观,实现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全体人民实现温饱之梦;第三次重大转变:农村从城市的支撑保障者向协同发展者转变,城乡实现一体化发展,走从碎片式改革转向全面深化改革之路,践行社会主义公平正义观,实现建成全面小康之梦。第一次转变主要是一次伟大政治变革,第二次转变则是一次伟大的经济变革,而第三次转变则是一项伟大的社会变革。前两次转变带来的历史转折经历艰难困苦,坎坷曲折,但波澜壮阔,惊天动地,玉汝于成。第三次转变带来的转折的大幕虽刚拉起,但已铿锵前行。每一次转变都成了中国梦实现路途中的一次关键转折,前两次转变各开创了一个极富传奇而伟大的时代,第三次转变的集结号已吹响,航船正开始起航,正从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生态多个维度推进中国梦不断前行和加速落点。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枝江市积极探索干部考察的方式方法,制定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干部经常性考察的实施意见》。通过不同方式、多种渠道对干部进行经常性考察,有效解决了以往“不换届不考察、不提拔不考察”的现象,在动态掌握干部现实表现、准确评价使用干部方面收到了较好效果。  相似文献   

16.
对中国人口转变的基本判断及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口发展的一个重要问题就是人口转变。论文对中国的人口转变给予了关注 :首先从人口的出生率、死亡率和自然增长率进行了初步考察 ;再对中国是否已完成人口转变作了基本判断 ,得出了中国尚未真正完成人口转变的基本结论 ;最后对中国人口转变过程中的区域差异、生育成本及其补偿、技术和制度因素以及转变道路等人口转变问题作了探讨 ,为促进中国人口转变作了理论导引和实践支持  相似文献   

17.
当前,社会转型对领导班子的领导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当代美国心理学家麦克利兰著名的三种需要理论,对组建领导班子,提升领导班子成员的领导能力,形成领导班子的整体合力,具有重要的启示作用.如何形成团结有为的领导班子整体,其个人特质、性格、心理等非理性因素起着重要作用.领导班子成员加强理论学习、自我修养、完善人格和加强心理疏导、注重领导艺术的研究和运用,是提升素质和领导能力的主要途径和方法.  相似文献   

18.
杨秋宝 《理论视野》2011,(6):22-23,37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之所以艰难,原因有三:从实质上讲,转变是对原有经济发展方式的革命;从难度上讲,转变存在对原有经济发展方式路径的依赖;从内容上讲,是要从原有的经济发展方式彻底过度、变迁、演进到新的经济发展方式。  相似文献   

19.
对转变乡镇政府职能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市场经济体制基本建立和加入WTO条件下,转变乡镇政府职能应更新管理理念,还权于民、还权于社会、还权于市场,使乡镇政府职能定位为社会秩序的维护者、社会经济活动的裁判者和公共产品的提供者。  相似文献   

20.
我国生育率转变对高校生源的影响及出路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教育是以人口为对象的,受教育人口的数量是高等教育发展必须首先考虑的问题.伴随近年来我国人口出生率的逐年下降,使得适龄入学儿童数量呈现明显下滑趋势,由此将会造成未来高校生源不足的困境.针对未来高校生源不足,各类院校特别是民办高职院校的出路,我国的高等教育事业将由原来长期的粗放型扩张向集约型方向转交,进而实现国家经济科技健康良性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