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大国间形成了“大战要避免、和平需维持”的共识记者:一年前,美国发生了9·11事件。恐怖主义已成为对人类安全的重大威胁。在这种情况下,世界各大国之间的关系出现了什么新特点?钱其琛:冷战结束以来,美国政府一直在讨论冷战后的主要敌人在哪里的问题。9·11事件之后,这个问题明朗了。敌人不是远在天边,而是在家门口,甚至就在萧墙之内。这就引起人们安全观念的变化。拥有强大的武力,可以应付高科技战争的国家,并不能防止恐怖分子运用  相似文献   

2.
“9·11”事件及美国对阿富汗实施军事打击 ,给国际形势和格局造成重大影响 ,也使我国面临的国际环境趋于复杂化。从总体上看 ,目前我国面临的的国际环境依然是机遇大于挑战。一、“9·11”事件为我国国际环境的改善提供了有利条件和难得机遇1、“9·11”事件为中美关系的缓和和稳定提供了良好契机2 0世纪 90年代以来 ,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综合国力的迅速提升 ,在以美国为首的一些发达国家看来 ,中国已成为对它们构成严重挑战和威胁的国家。 1999年 ,在美国防部和中央情报局的战略报告中 ,中国取代了俄罗斯成为对美国“威胁度”最大的…  相似文献   

3.
“9·11”事件后,随着美国在全球范围大张旗鼓地强力反恐,反恐成了其内政、外交中的头等大事。分析美国近年来的一系列“举措”,我们发现,反恐既是美国的目的,也已经成为其推行全球战略的有力手段;美国既希望建立一个多边合作的反恐机制,也常常以反恐为契机推行单边主张;美国称反恐是自卫,但同时强调反恐必须先发制人。美国能最终取得反恐战争的胜利吗?反恐将成为美国更加强盛的起点、还是走向衰落的开端?在“9·11”事件近两周年之际,分析美国的反恐战略及其行为,的确有很多地方值得我们思考。一、目的还是手段近些年,美国受到了日益严重的…  相似文献   

4.
"9·11"事件后的国际关系出现了一些新的变化.在"9·11"事件后形成的国际联合中,美国对其他国家的合作需求和其他国家在联合中的作用均显著增加;美国的单边主义有所收敛,国际关系中的平等化和民主化成分随之有所提高,多极化得到进一步推进.  相似文献   

5.
美国不顾绝大多数国家和人民的强烈反对,绕开联合国纠集几个盟友悍然出兵伊拉克。此举明显违反了国际法。但美国为何要逆历史潮流而动,其战略构思是什么?有何得失?众所周知,美国是当今世界的唯一超级大国。美国战略家普遍认为,21世纪是美国人的世纪,尤其是本世纪的头15~20年内,世界上没有一个国家能对美国的霸主地位提出挑战。因而他们得出的结论是:美国的意志将在21世纪主导国际事务。但“9·11”事件后,美国人的自尊心受到极大的伤害,于是他们组织起国际反恐大军来对付那些“邪恶轴心”和“无赖国家”。在收拾了阿富汗以后,伊拉克自然就…  相似文献   

6.
胡杉 《新湘评论》2004,(2):42-43
2001年9月11日,恐怖分子驾机袭击了美国经济、军事标志性的建筑——世贸中心大厦.造成3000多人死亡。这是美国建国以来发生在本土的最为惨重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事件。突如其来的“9·11”事件给新世纪初的国际关系和世界格局造成了猛烈冲击和深远影响。从此,反恐防恐便成为世界范围内的热门话题。  相似文献   

7.
报刊文摘     
1996年创办的“半岛”电视台自称带有“半官方性质”,它的运行资金来自于卡塔尔政府。“半岛"播出的节目在阿拉伯世界颇有影响。阿富汗战争报道前后,它曾多次独家采访被美国政府认定为“9·11”恐怖袭击首要嫌疑人的乌萨马·本·拉丹,因而被一些人称为“阿拉伯世界的 CNN(美国 有线新闻电视公司)”。然而,“半岛”的麻烦也不少,除了在政治层面上与其它国家出现的争端,还有在经营层面上与CNN产生的纠纷。在一些“半岛”电视台观众所处的国家内,约旦新闻和政治事务国务大臣阿德万发表的对“半岛”的看法代表了各国大部分政府官员的“心声”:“这家电视台在涉及其它许多国家问题时,违背了专业精  相似文献   

8.
美国对伊拉克的战争在全世界人民的反对声中仍然无情地爆发了。这是美国新安全战略的一次危险实践。“9·11”事件后,美国政府推出了新的国家安全战略,其重点之一是要以“先发制人”的手段,消除可能出现的恐怖威胁;其次是要在全球推行美式民主及其价值观。美国对伊动武,第一次将这一战略付诸实践,将对国际局势产生巨大影响,有的媒体称之为现在是历史  相似文献   

9.
在美国大选中,共和党候选人、现任总统布什战胜民主党候选人克里,连任美国总统,美国的政治生活和布什的政治生涯又开始了新的一页。作为世界上惟一的超级大国,美国政坛的变动及其对外政策的变化,是国际社会关注的热点和焦点,人们都在期待布什在他新一届任期内会推行什么样的外交政策。我们从布什第一任期的外交活动和竞选后的外交态势,可以略见一斑。布什第一任期留下了复杂的外交遗产。首先,遭遇“9·11”事件打击后,布什政府加紧推行单边主义,为打击恐怖主义采取了一切可能的措施。美国在打击恐怖主义的旗帜下,越过联合国安理会和其他国家…  相似文献   

10.
20世纪90年代以来,美国失业率持续处于较低水平,尽管2001年初美国经济出现衰退以及“9·11”事件的发生,许多行业受到沉重打击,失业率随之上升,但失业状况并未滑入危险境地。综合各方面的情况,美国政府在缓解失业形势方面主要走了这么几着棋:  相似文献   

11.
因庇护美国指认的“9·11”恐怖袭击事件“首要嫌疑人”本·拉登而正遭受美英联合军事打击的西亚国家阿富汗,自1838年以来经历了三次英军入侵,十年抗苏战争以及无以数计的内战,几乎是200年硝烟不散、战火常燃。那么,这个贫穷的内陆山国为什么如此动荡不安、战乱频繁?个中原因值得世人探析。 一、部族争战留下动荡的种子 阿富汗这个国名,据说是由传说中全体阿富汗人的祖先的名字“阿富汗纳”(Mfghana)和波斯语“图象”(stan)组合而成。历史上最早提到阿富汗地区,是在公元前6世纪伊朗的嗣契美尼德王朝统治时期。阿契美尼德王朝在阿富汗的统治,  相似文献   

12.
“9·11”事件发生后,美国对军事战略进行了调整,使国际形势发生了新变化,因此,认真分析和研究美国军事战略的调整及其新特点,对把握世界军事的特点,尤其是对我国解决台湾问题的重大影响,具有重大的理论和实践意义。“9·11”事件后,美国军事国际战略的调整出现一些新特点,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点:第一,建立国际反恐联盟,世界和地区力量出现局部重组。“9·11”事件发生后,迫于反恐的实际需要,美国进行了政策调整,即主动修复与其它国家的关系,争取欧盟、日本等盟国的支持,改善同中俄的关系,承认打击恐怖分子也是打击国际恐怖主义的一部分。…  相似文献   

13.
进入新世纪,国际局势跌宕起伏、风云变幻,正在发生冷战结束以来最为深刻的变化,难以预测的和不稳定的因素明显增多。在美国发生的“9·11”事件震惊全球,国际局势出现了一些新动向、新特点,美国安全战略进行调整,大国关系发生变化,地区安全形势出现变数,世界经济形势趋于严峻。但从总体上看,世界的大格局和大趋势并未改变。和平与发展作为时代的主  相似文献   

14.
布什主义的诱惑与陷阱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853年美国总统门罗发表了“美洲是美国人的美洲”的讲话,后来,这一思想被冠名为“门罗主义”。此后,几乎每一个美国总统都会有一个以自己名字命名的“主义”作为其政治标签或施政理念,小布什也不例外。“9·11”事件的直接后果之一就是催生了“布什主义”。它将不可避免地对今后一段时期的美国外交政策和国际关系产生不容忽视的影响。一、何谓布什主义在美国决策者看来,“9·11”事件之后时期与第二次世界大战刚结束之时的情形十分相似,他们意识到美国需要一个大战略,以便更好地维护美国的利益。在“9·11”事件发生后…  相似文献   

15.
彭德怀事件     
本文译自比尔·布鲁格著《中国:解放和改造,1942—1962年》一书第9章“彭德怀事件”部分。该书由美国巴恩斯·诺布尔书店1981年出版。比尔·布鲁格是澳大利亚弗林斯顿大学高级讲师,还著有《中国从激进主义到修正主义:1962—1979年》、《“四人帮”以后的中国》等书。  相似文献   

16.
日本《选择》月刊2001年12月号刊登了一篇文章,题为《美俄“同盟”使中国感到震撼》,说“9·11”事件后,美国进一步加强同俄罗斯的关系,使中国陷入孤立;还说“过去尼克松总统为了遏制苏联而使用了‘中国牌’,但是,布什总统为了遏制中国而将使用‘俄罗斯牌’”。这种观点是将冷战时的中美苏“老三角”关系拿来套用今天的中美俄“新三角”关系,其目的难免有挑拨中美、中俄关系之嫌,有必要用事实加以批驳,以正视听。“9·11”事件之后的美俄关系美俄两国由于在一系列重大国际问题上利益相左,近年来龃龉不断。特别是2001年年初,布什成为白宫的新主人后,美俄关系一波三折。布什上任伊始,美国政府就用一个民间团体的名  相似文献   

17.
和平 《新视野》2005,(1):75-77
2004年世界政治的突出特点是恐怖主义全球化。欧洲的“9·11”和俄罗斯“9·11”先后发生。在伊拉克和中东,爆炸和绑架接连不断,犹如打开了潘多拉盒子,演愈烈,乱像的背后,则是国际力量格局的解构与新世界秩序的萌动。欧盟的和平崛起美国建立一极格局的努力受到了制约。  相似文献   

18.
1993年夏,美国著名的政治学家、国际战略学家萨缪尔·亨廷顿在美国<外交>季刊上发表<文明的冲突?>一文提出:"正在出现的全球政治的主要的和最危险的方面将是不同文明集团之间的冲突."亨廷顿预言,随着冷战的结束,不同文明间的冲突取代了过去意识形态的对立,而对美国世界霸权地位的最重大挑战将来自伊斯兰文明和中国文明.这一论题的提出,引起了人们极大的震撼和关注,而国际一些事件的发生,也好像验证了亨氏的这一理论,如巴勒斯坦与以色列的冲突,被犹太复国主义者鼓吹为对伊斯兰的"文明战争";"9·11"事件的发生,被认为不但是对美国国家的袭击,而且是对西方文明的攻击.  相似文献   

19.
美国与伊朗关系近来围绕后者的核发展计划多有波折。美国一高级官员日前在接受英国媒体采访时扬言,要对德黑兰采取强硬措施,7月22日美“9&#183;11”独立调查委员会在其提交的报告中又声称伊朗与“9&#183;11”事件有某种程度的牵连,这接连发生的一切不仅使美伊关系进一步呈紧张趋势,并引起美国和国际舆论的高度关注。伊朗外交部发言人否认了美方认为德黑兰与“9&#183;11”恐怖袭击有牵连的指控,认为这是美方别有用心的“凭空捏造”。  相似文献   

20.
在美国沸沸扬扬闹了两年的“特工门”(曾被称为“情报门”或“夫人门”)事件,即美国中央情报局女特工瓦莱丽·普拉姆身份泄密案今年10月28日有了新的进展。独立检察官帕特里克·菲茨杰拉德当天正式向联邦法院递交起诉书,指控美国副总统迪克·切尼的办公室主任刘易斯·利比应对普拉姆身份泄密案负有责任。有趣的是,利比没有因泄露普拉姆身份而受到泄密罪指控,而是因接受联邦调查局调查时提供虚假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