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宏大叙事是当下青年研究中值得关注的问题.宏大叙事主要表现为研究选题所涉及的时间跨度太长、空间范围太广、核心概念太大、错把选题当标题等.宏大叙事不利于人们具体准确地把握研究对象的现象和本质,不利于对青年问题的深度开掘,使青年研究罹患学术虚胖症,不利于青年研究的学科建设.研究队伍的限制、学术训练不够、学术积累不够等是宏大叙事盛行的重要原因,而学术生态环境的问题是深层的原因.  相似文献   

2.
重新审视青年研究的思想资源和知识实践可以看到:青年研究从哲学人文学科的思维转到社会科学的视角和方法,其理论风貌、语言肌质、学术品格都有了变化;青年的经验现实比先前更加丰富,青年群体的身份更加复杂,而青年研究者知识背景的固化也越来越突出.如何理解青年和青年研究?哪些是青年研究的关键要素和概念?这些最基本的问题构成了探讨青年研究发展的关节点,需要进行理论梳理.  相似文献   

3.
对于中国而言2020年是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年份:十三五规划收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2021年十四五规划实施,开启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历史新征程.十四五这五年也将是《中长期青年发展规划(2016-2025)》进一步加大落实力度并取得成效的时期.在这一时代和社会背景下,中国青年将迈向高质量发展阶段,这种理念需要青年发展政策体系来加以落实,青年高质量发展指标体系的建构则成为促进理念生效和政策实现的关键性机制.  相似文献   

4.
当前,数字中国建设取得决定性进展和显著成效,新兴的数字经济推动建构了一种全新的数字劳动范式,催生了一大批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新时代的“数字新青年”是网络空间主要的信息生产者、服务消费者、技术推动者,也日渐成为数字劳动的主力军。新的劳动形态带来了新的劳动话语,当代数字青年塑造了有别于主流宏大叙事且独具特色的数字劳动叙事样态。这种数字劳动叙事在主体视野、价值维度、伦理指向等方面,内在地蕴含了他们的主体性建构诉求和困境、对劳动幸福的追求和偏离、对劳动正义的阐释和想象。理解当代青年的数字劳动叙事,对于深入把握数字青年的劳动观念,使其成为壮大数字经济的生力军和推进数字治理的新力量,是大有裨益的。  相似文献   

5.
叙事政策框架(Narrative Policy Framework, NPF)是在叙事学与公共政策分析日益融合背景下,运用政策叙事分析和解释复杂性公共政策过程的一种全新的政策过程理论。对叙事政策框架的现有研究主要集中在理论批评与回应、理论融合探究、实证案例分析3方面;现有创新性研究方法运用的分布特征可归纳为定量研究方法和定性研究方法;因果理论假设的完善和检验、框架的完善和发展都将是未来NPF研究重点探讨的主题。  相似文献   

6.
长期以来青年研究与青年工作相互脱节的问题,没有能从根本上得以解决,业已成为我国青年理论工作者和实际工作者都越来越关注的问题.从青年研究理论层次之功能和决策或实践层次之功能的视角,阐述了青年研究和青年工作“服务”和“依靠”的辩证关系;也从现代科学决策的组织架构层面,探讨了青年研究机构为青年工作部门决策服务的思想库、智囊团的作用,提出了青年工作决策者在借鉴研究成果时离不开自身理论修养的主张,从而更好地促进青年工作决策的科学性:为使青年研究更好的服务党和政府青年工作,青年研究者要正确认识和处理基础理论研究和应用对策研究的关系、个人学术兴趣和社会责任的关系、提供对策建议与提供思想、理论、观点的关系、学术著作和决策参考材料的关系,积极为党和人民述学立论、建言献策.  相似文献   

7.
作为国家发展和民族繁荣新锐力量的青年,被视为我国的一项重要战略资源.而青年政策又是引导青年群体成长与发展的重要方向指南,在我国的总政策体系中处于独立的政策地位.新时代以来,党中央高度重视青年发展工作,切实完成了从理念建构向实践操作层面转变的伟大创新.本文基于制度变迁的视角,结合政策分析方法,将国务院及各个部委发布的青年政策文本进行词频量化处理,分别从政策的制定思路、政策文本的形式以及政策执行的主体等维度来探究新时代以来青年政策的变迁特点与发展趋势.最后结合青年政策在演进过程中所呈现出来的良好趋势来进一步提出优化我国青年政策发展的执行路径,即以国际视野来完善青年政策的内容体系,以精准独立来确保青年政策的规范科学,以协同发力来推动青年政策的高效执行,以评估监督来保障青年政策的切实落地.  相似文献   

8.
青年是时尚的易感人群,并以独特的方式创造与引领时尚。做好青年工作,必须有能力引领时尚、引领风气。作为引领青年的重要路径和方法,共青团引领时尚有其应然逻辑及历史经验。本文运用定量、定性的混合研究,通过个体层面、对象层面、组织层面分析发现,共青团组织引领时尚既有成功经验又面临理念认识、体制机制、能力提升等困境。在实际工作中,共青团既要与时俱进采取“赶潮”策略与青年同频共振,又要采取“领潮”策略,走在时代前列引领时尚、引领青年。  相似文献   

9.
青年研究从质疑开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是对前文《我们的青年研究缺什么》(见《浙江青年专修学院学报》创刊号)的再思考。重提在青年研究中问题意识的重要性,对实证主义和人文主义两种方法论进行探讨、分析,并认为提倡纯学术研究,“为学术而学术”在当下的必要性,提出青年研究从质疑开始。  相似文献   

10.
从五四新文化运动至今,中国青年研究走过了近百年的历史,经历过三次代际转换,暗合中国近现代历史发展的三个阶段,并由此而铸就其独特的思想风貌、理论特征和学术品格。其中既隐约可见青年研究发展变化清晰的代际链条,也凸显出其由于政治、文化和社会以至研究者及青年自身等原因而导致的断裂、跳跃和迷蒙。百年三代,迄今为止,中国青年研究可认为是有探索、有尝试、有进步,但基本上是无权威、无经典、无传承,而且由于缺乏内部的异见、冲突和论争而缺乏理论的内在张力和创新范式,需要一个新的开端,既是一个新世代的开始,又是一个新世代的诞生。  相似文献   

11.
王安忆是个高产作家,其创作不仅高产而且有质量,因而吸引了许多评论者的目光,但对王安忆小说创作进行总体研究难度甚大。将王安忆小说文本的叙事修辞与作家的叙事理念相结合,在对其小说文本的叙事探究中注入修辞分析的元素,从修辞对话的层面阐释其小说创作,不失为一个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12.
现代社会,青年文化的反哺几乎是全方位的,从文化的表层到社会的价值观,无一例外的深受青年亚文化的影响。青年人的文化反哺现象,既是社会急速变迁的结果,同时又对这个时代生活的各个层面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我们在肯定其对社会主流文化建设的积极的推动作用的同时,应注意对其加以正确的引导。  相似文献   

13.
理论建构遵循着一定的逻辑,其一是从问题到理论的经验理论逻辑,其二是从价值到理论的价值理论逻辑。而洛克政府理论的建构遵从的是后者。在《政府论》中,从自然状态到政府建立再到政府解体,这其中无不蕴含着洛克对自由价值的追求与关怀,洛克的政府理论以自由为起点,并建立在自由的基础之上,他的学说核心就是保护个人自由。因此,洛克政府理论的建构逻辑是价值理论的逻辑。与经验理论相比,价值理论有其合理性,当然也有局限。  相似文献   

14.
把青年工作作为一门科学来研究,最早可追溯到20世纪50年代中央团校的团课教学,引领全国青年工作理论研究的作用,则始于20世纪80年代。在中央团校的基础上于1985年建立的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共举办9届全国青年工作理论研讨会,不断强化了这一引领工作,确立了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在这一学术领域的引领地位。  相似文献   

15.
在关汉卿现存的杂剧当中大部分是以青年女性为题材,这些青年女性囊括社会各个层面,人物形象呈现出"工"字型结构,而且她们都有一点共同的,就是她们都在努力追求自身幸福,有确定的目标,并在为之不懈的努力着.虽然基于出身、人生阅历性格等多方面因素的不同,她们对"幸福"的理解也不相同,但追求幸福是她们行为的准则和动力.正是在这个总的前提下,她们走了各自不同的路,展示了各自不同的性格.  相似文献   

16.
北京从国都发展到世界城市,意味着必须具备"六个性":包容性、开放性、异质性、公共性、民族性、历史性。在北京作为世界城市的建设过程中,北京青年应站在世界史的高度,有国际化的发展视野,站在人类文明的立场,有普世的价值追求。  相似文献   

17.
当前的青年研究还不具备完整的体系、明晰的框架和独到的话语系统,但它可资借鉴的学术话语和原理却是丰厚的。青年问题的多层次、多侧面和多维度特征,决定了青年研究引入多学科方法的必要性。社会科学的最新发展以及既有的研究成果展现了多学科参与青年研究的可行性。因此,无论是从理论移植,还是从内容渗透,或者是从方法论指导等方面来说,这些发展成果都能促进青年研究和其他学科进行更深层次的交融与整合,从而起到1+1〉2的效果。  相似文献   

18.
青年价值观的建构依赖于青年所处的文化情境与青年心理机制的内在契合。由于青年自身的特殊性,精神文化成为青年价值观建构的主导力量。当代精神文化在塑造青年价值观的同时,还存在诸如传统文化价值意义消解、大众文化价值意义弱化、主导精神文化缺失等不完善之处。因此,深度挖掘传统文化的价值因子,不断提升大众文化的价值意义,积极发展我国主导文化,对于有效校正青年的价值航向,促使青年价值观由应然走向实然,具有重大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9.
“空巢青年”作为近年来出现频率渐高的网络热词,已经引起相关领域研究者的重视。对于这“似曾相识”的研究对象,学界尚缺乏理论层面的整合性探究。基于社会建构论的视角,展开对“空巢青年”概念操作化定义的思索,阐释“空巢青年”现象整合性研究的应然性,提出要突破标签性推设之囿,立体视角考察识别“空巢青年”;要开启合理性思维之窗,全景视角观察理解“空巢青年”;要融通多维度探究之径,整体视角考量助力“空巢青年”的研究思路。  相似文献   

20.
案例研究是公共行政领域使用最多的研究方法之一,案例研究应致力于理论建构。通过案例研究来构建理论使用的是小样本分析策略,其并不要求案例的代表性,而是更为注重对案例的深度发掘。案例研究采用的是复制性逻辑和理论抽样、分析性归纳等方法,并遵循启动研究、选择案例、进入现场、形成假设、建构理论等步骤。案例研究有助于我们了解真实的公共行政世界,推动公共行政理论的本土化,参与公共行政学界的国际学术对话。因此,案例研究在中国公共行政研究中仍具有较强的适用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