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在传统社会中探寻公共伦理缺失的深层根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当前,公共伦理的缺失,既有现实的原因,也有深刻的历史根源。在中国漫长的传统社会中,自然经济、皇权专制、家族制度、传统伦理等多方面因素,阻碍了公共生活领域的分化和发展,严重地影响了现代性公共伦理的发育成长。因此,必须采取各种措施,消解这些因素对健全公共伦理的负面影响,发展公共生活领域,完善公共伦理道德。  相似文献   

2.
公共伦理是指社会公共领域中的基本伦理维度、社会公共行为的基本道德规范,以及通过社会公共活动与社会公共事务所集中体现出来的社会公共伦理精神。公共伦理的研究对象是社会公共领域的道德现象,即一切社会公共领域中的道德原则、道德意识、道德关系以及道德活动的总和。公共伦理的基本理念至少应当包括公共利益、公平正义和公共责任。公共伦理的基本原则至少应当包括公共利益原则、公共正义原则、公共责任原则和公共服务原则。  相似文献   

3.
建设服务型政府的公共伦理视角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建设服务型政府,其实质是政府自己重新定位,重新确立政府、公民和社会的公共伦理关系,最终确立与这个时代相适应的公共伦理精神。  相似文献   

4.
为更深入探索儒家伦理、推进具有深厚中华人文传统的现代伦理哲学完整体系的建构,为人文北京和世界城市建设更尽绵薄,由北京东方道德研究所主办的“儒家伦理与当代社会”学术研讨会于6月8-9日在京举行。徐惟诚、尹学龙、钱逊、葛荣晋、陈瑛、李汉秋、甘葆露、王殿卿等领导和专家出席会议,张晓华、周永源代表学院领导出席并分别致开幕辞和闭幕辞。研讨会结合国家建设实际,特别是官德、公民道德、文化建设等问题,针对全国尤其是首都北京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中的伦理问题,努力开掘儒学伦理思想的丰富资源并与现代社会改革和发展实践一体考量,彰显儒家德性伦理独特而卓越的文化价值,力图为现代生活提供优质精神食粮。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成都市在统筹推进城乡文化全面协调发展,建设“覆盖城乡、惠及全民”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方面取得了跨越式发展.但是,与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相比,成都市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还存在一些问题,应该尽快建立和完善城乡各级各类公共文化设施体系建设、推进公共文化服务管理体制和产品供给体制创新、加大政府财政保障力度和公共人才队伍建设、建立和完善多元社会主体参与的公共服务体系、打造具有影响力的公共文化品牌活动,让城乡群众充分享受到公共文化生活带来的满足感与幸福感.  相似文献   

6.
从广义上说,政府形象包括领导者形象,也是政府系统向社会提供的“公共产品”之一。当我们述及领导者“公共形象”的时候,其实是指它的伦理形象。形体形象包含的视觉信息,是人格形象的物理基础。但是归根结底,形象的穿透力和影响力的关健,还在于它的伦理性而非它的物理性,在于其形象构造中的伦理元素和心理说服。领导者公共形象面临的最为基本的问题,是如何以人格、人品、人性、人情这些东西,去“说服”公众。领导者的公共形象,最为根本的,是“人格形象”的建造。对领导者公共形象的认识和对领导者公共形象的管理,正是建立在对公共伦理精神深入把握这一事实基础之上的。  相似文献   

7.
要推进教育现代化进程,就应重视公共教育制度建设.“公共教育”不等同于公立学校制度,它是现代国家建构的基本教育制度.“公共教育”以现代国家为主体,是调整公共教育关系、规范公共教育行为的根本制度.“公共教育”在现代教育体系中处于基础地位,集中体现着现代教育事业的公共价值,对于其他教育制度具有总体性的规制作用.  相似文献   

8.
行政伦理,也就是关于“治国”的伦理。它是执政党、国家机构和全体公职人员在治理国家的过程中,以权、责、利的统一为基础,以协调个人、组织与社会的关系为核心的行政行为准则和规范系统。行政伦理在“以德治国”中具有关键性价值。行政伦理失范的问题目前较为普遍。主要原因之一是行政运作过程中缺乏最基本的行政伦理规范和法制秩序。从自律性特点分析,需要加强行政伦理的养成机制建设,就是要加强行政伦理的教育与修养;从他律性特点分析,需要加强行政伦理的监督机制建设,不但要完善现有的法律,加大执法力度,而且要加快对行政伦理立法。  相似文献   

9.
在现存委托代理关系中,作为直接委托人,政府可以通过多种手段对公共企业进行管制和规控,使其对政府负责,但作为间接委托人的公民却无法直接行使最终委托权,使公共企业对自己负责。由此,公共企业在运营过程中必然会面临“公共服务”与“经营营利”、“公共利益”与“团体利益”、“国家责任”与“公民责任”等多重价值的排序和选择。如果选择不当,便会陷入伦理困境。  相似文献   

10.
青少年是未来社会建设的主力军,公民素质的现代化要从青少年抓起。在当代中国社会的特殊背景下,如何培养符合现代社会发展要求的青少年公民素质?无论是学术研究领域,还是实际工作领域,这都是一个迫切需要人们深入探讨的重要问题。上海社会科学院研究员孙抱弘近期出版了《从“人”到“好人”一一公共生活与青少年品德养成》(黑龙江教育出版社2013年3月出版)一书,对此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本刊邀请著名学者余双好、黄海、高中建等先生赐稿本刊,纵论“从‘人’到‘好人'”之机理、之曲直。  相似文献   

11.
在变革传统的"政治——社会"关系和新的政治生态主题中,作为公共行政重要的实践场所和理论反思的良好契机,公共文化服务以其公共性和所涵盖的现代民主价值决定了行政伦理将是揭示其本质特征、价值诉求及其与行政行为关联的必要框架。从行政伦理的视角出发,我们将有效探讨公共文化服务中应有的价值规范及其意义、原因和可行性的实践方向。  相似文献   

12.
在公共管理领域中,国家的任何一项公共决策的制定和实施都离不开价值和伦理的考量,但在现实生活中,由于政治、经济、文化等因素的影响,公共决策的价值取向常常走向与伦理道德相背离的方向,因此,研究公共决策的伦理价值问题,是我们面临的一项重大历史课题。本文以公共决策的价值诉求为研究的切入点,在分析公共决策价值目标冲突的基础上,深入剖析了公共决策实践的伦理困境。笔者拟从公益,公正和责任这三个纬度对公共决策的伦理困境进行较为全面的理性反思。  相似文献   

13.
“网络生态危机”随着我国互联网的飞速发展,其伦理危害日益显现。我们要从党和国家关于建设中国特色网络文化的战略大局出发,从网络运行的主客体入手,构建良好洁净的网络伦理环境,恢复合理的网络信息生态,促进中国特色网络文化发展。  相似文献   

14.
道德建设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问题是当前伦理学所要解决的基本问题,也是当前文化建设的重要课题。在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以及发展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过程中,必须用道德来匡正和规范所出现的消极现象。道德起源于社会经济生活。道德介入经济生活后,就必须用个体伦理和制度伦理来调节经济生活诸方面。伦理与效率之间的对立统一,决定了制度的设计不能仅仅以效率为标准,还要同时以伦理为标准。  相似文献   

15.
思想、道德、文化领域的多元、多样、多变,使中国意识形态面临“非传统”与“新传统”的悖论.一方面,改革开放使传统又一次遭遇空前涤荡;另一方面人们日益渴望以传统重建社会生活的基本同一性,30年改革开放也正在形成某种“新传统”.制度意识与意识形态主张之间的不平衡,伦理与道德之间的不平衡,市场经济观念与伦理道德、传统文化之间的...  相似文献   

16.
要将生态美德与生态之善转化为建设“美丽中国”与实现“中国梦”的内生动力,需要我们在伦理和实践中把握几重雏度.生态伦理界的热切回应是建设好美丽中国的理论维度,坚持可持续发展是构建美丽中国的动力维度,而实现永续发展则是建成美丽中国的价值维度.它们既是建设人类生态文明的伦理基础,更是早日实现“中国梦”的实践路径.  相似文献   

17.
高校廉政文化建设是以廉政思想为内涵、以政治文化为核心、以高校师生为主体,通过利用高等教育过程,针对当前社会宏观环境及政治体制下与政治权力运行过程相关的社会文化问题进行的研究、教育、实践等建设活动。高校廉政文化建设具有强大的理论研究和理性教育功能、鲜明的导向意识和激励作用、内群体约束和社会辐射功能。在政治文化学和公共伦理学领域的探讨有利于深化对相关问题的认识。  相似文献   

18.
公共知识分子指那些已经并且正在思想界、科学界、社会学界和文艺学界取得一定声誉并利用这种声誉从某种世界观或某些道德伦理的角度出发有效参与社会事务监管的公共性人士。作为一种客观存在的社会文化现象,当下中国语境中的公共知识分子虽然多少带有“逆介入性”和“去公共性”的苦涩意味,但它仍不失为一个具有现代蕴涵的现实课题。就其重建的必要性与可能性而言,中国的公共知识分子既生逢其时又任重道远。  相似文献   

19.
殡葬工作是民政工作的重要一环。党中央明确提出加强新时代我国殡葬文化建设,推动实现“逝有所安”这一新时代美好生活应有之义。新时代我国殡葬文化建设蕴涵着辩证审视生死、感悟生命意义的生命伦理向度、保护自然环境、推行生态安葬的环境伦理向度、倡导文明祭扫、建设乡风文明的文化伦理向度。基于伦理向度对此予以综合考量,一方面有助于明确实践路径,为加强殡葬文化建设提供伦理向度的价值指引、实施手段与价值准绳,另一方面能够加深思想认识,使我们面向实际场景不断丰富殡葬伦理思想,着力构建新时代殡葬伦理文化建设新图景。殡葬文化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一个缩影,以建设发展此项工作为契机,也能有效促进建成文化强国的远景目标,更好地推动国民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达到新高度。  相似文献   

20.
目前我国诸多城市政府主导的城中村改造,是直接涉及到许多普通公众特别是社会弱势公众基本生活权益的重大问题。不少城市在城中村改造中存在公共伦理缺位的不良倾向。因此,在清醒认识城中村的产生和存在是对政府提供社会公共产品和服务缺位的弥补的前提下,城市政府应在城中村改造中承担起公共伦理责任,以良好的制度设计保障失地农民和进城农民共享城市化发展成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