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当前我国已经进入到城镇化与工业化同步并进的快速发展阶段。城镇化的发展造成了资源的消耗、环境的破坏,资源环境问题又直接影响着城镇化的可持续发展。因此,城镇化发展与资源环境问题成为当前哈尔滨市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一个重大战略问题。必须认清哈尔滨市快速的城镇化与工业化过程中所面临的资源环境问题,通过树立生态文明理念、合理布局城市功能体系、选择集约化城市发展模式、调整经济结构、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开发新能源、制定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长效机制、打造城市森林、建设绿色城市等一系列调控措施和对策来实现哈尔滨市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2.
易鹏 《当代贵州》2014,(22):66-66
正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镇化水平得到快速提高,2013年中国城镇化率达到53.73%,但同时也面临人口与资源、环境矛盾加剧,城乡差距扩大,产业结构升级与就业压力巨大等问题。新型城镇化更强调内在质量全面提升,也就是要推动城镇化由偏重数量规模增加向注重质量内涵提升转变。  相似文献   

3.
苏青 《实践》2009,(Z1):35-36
近年来,随着我区工业化、城镇化步伐的加快推进,经济社会的高速发展,GDP增长速度连续7年居全国首位。但随之而来的资源环境矛盾日益凸显,环境保护的压力空前增大。为切实破解这一难题,在自治区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自  相似文献   

4.
我国资源短缺、环境脆弱,城镇人口产业集中、环境矛盾尖锐,多年来城镇化快速发展积累了不少环境问题。若不提高城镇化质量,势必冲击环境底线,带来更大的环保压力。当前一些地区仍将城镇扩张、新城新区建设和土地资源大面积开发作为城镇化发展的主要途径,大拆大建、削山填湖,不断蚕食生态空间。不少高风险的化工园区、污染企业布置在城镇风道和水源上游,对当地大气、饮水、居住安全造成威胁。为此,需要进一步明确:城镇山水结构、风道河流、生态系统是大自然演化的结果,实施符合环境系统发展规律的空间环境管控是新型城镇化发展的第一条底线。  相似文献   

5.
科学发展视阈下我国新型城镇化发展模式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城镇化在总体发展不足的情况下,在资源配置方面存在土地粗放使用、资源过度集中的失衡倾向,发展方式方面存在强制推动、封闭发展以及资源环境挑战严峻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在广泛借鉴世界城市化发展经验的基础上提出健康城镇化的基本内涵、发展路径和制度保障。  相似文献   

6.
尽管我国人口城镇化水平已进入城镇化的加速发展期,人口城镇化也将成为我国未来社会发展的基本国情,但藏族人口城镇化却比全国平均水平低30个百分点。藏区是我国生态脆弱区、集中连片贫困区与重点生态功能区,人口城镇化关系藏区农村扶贫开发、生态环境保护以及农牧民增收。本文利用2010年人口普查数据,对川西北藏区人口城镇化现状与特点、城镇化的空间产业与人口资源特征进行研究,并提出可持续城镇发展的政策选项。  相似文献   

7.
加快推进市域城镇化,建设一流的现代宜居城市是太原市经济社会发展的主体战略之一。在实现城镇发展方式的转变中,太原市应根据其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区位特点、资源禀赋和环境基础,合理确定城镇化发展目标,力争走出一条太原特色的城镇化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8.
城镇化究其实质是人文范畴而不是空间概念。一味寻求空间拓展的城镇化,不仅群众利益受到伤害,还会带来资源难以为继、环境难以承受、城镇自身发展日益显现疲惫的态势。城镇化只有回归人文,才能圆好农民的城市梦,并最终实现中国梦。  相似文献   

9.
长期以来,宁夏城镇化的发展是在二元化体制、资源相对短缺、生态环境脆弱、城乡发展不平衡的背景下推进的,城镇化的发展在相当程度上是依靠农民的土地贡献支持以及资源的过度消耗和环境污染.虽然这种城镇化有其历史背景和逻辑,但实践证明这是一种不经济、不公平及不可持续的城镇化模式,特别是这种粗放型的城镇化模式带来的一些问题和潜在风险已经显现.必须从基本区情出发,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积极稳妥地走宁夏特色新型城镇化道路,这个“新”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  相似文献   

10.
城镇化究其实质是人文范畴而不是空间概念。一味寻求空间拓展的城镇化,不仅群众利益受到伤害,还带来资源难以为继、环境难以承受,城镇自身发展也会日益显现疲惫态势。"新型城镇化"应是回归人文的城镇化,惟有回归人文,才能圆好农民的城市梦,进而实现中国梦。  相似文献   

11.
新型城镇化的本质内涵是推动区域人口、经济、社会、资源和环境全面协调发展的城镇化,要求在坚持统筹城乡基础上更加注重区域协调和发展质量,从粗放化的土地城镇化转向更加注重人的全面发展的高质量的城镇化.当前我省在推进新型城镇化中,除了面临体制创新和政策突破的紧迫任务之外,同时还面临着城镇化发展空间严重失衡的严峻挑战.如何认清形势、正视问题、有的放矢提出对策,关乎"百镇建设试点行动"的最终成效.为此,本刊记者与长期致力于该领域研究工作的四川省社会科学院副院长郭晓鸣教授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2.
尽管我国人口城镇化水平已进入城镇化的加速发展期,人口城镇化也将成为我国未来社会发展的基本国情,但藏族人口城镇化却比全国平均水平低30个百分点。藏区是我国生态脆弱区、集中连片贫困区与重点生态功能区,人口城镇化关系藏区农村扶贫开发、生态环境保护以及农牧民增收。本文利用2010年人口普查数据,对川西北藏区人口城镇化现状与特点、城镇化的空间产业与人口资源特征进行研究,并提出可持续城镇发展的政策选项。  相似文献   

13.
《实践》2014,(8)
<正>中国城镇化已进入发展转型的新阶段。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了推进新型城镇化的战略任务,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为新型城镇化的推进注入了新的动力,尤其是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的出台,对于地处中国边疆、生态安全地位重要、资源环境相对脆弱的呼伦贝尔市,探索一条切合实际的新型城镇化道路,具有重要的意义。一、呼伦贝尔市走新型城镇化道路的路径选择呼伦贝尔市在国家经济发展、边疆稳定、文化繁荣、  相似文献   

14.
当前浙江省城镇化已经发展到城乡统筹、全域城市化的阶段,对于省内旅游资源丰富的欠发达地区,旅游业正成为推动城镇化进程的重要动力来源。文章分别从宏观层面和微观层面研究了欠发达地区旅游业发展带动城镇化发展的动力机制,详细阐述了欠发达地区旅游小城镇的动态演进路径。研究表明,旅游小城镇发展的动力主要来源于旅游业发展不同阶段所产生的极化效应、回波效应及扩散效应;同时,旅游小城镇的演进路径是一个“否定之否定”的过程,需要经历规模扩张、功能健全和内涵养成三个阶段。  相似文献   

15.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决定》是新世纪新阶段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战略布署,体现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愿望。社会和谐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取决于发展的协调性,因而必须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为社会和谐创造雄厚的物质基础。同时,更加注重解决发展不平衡问题,更加注重发展社会事业,推动经济、社会和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而要做到这些,主要的抓手和战略举措之一是积极稳妥地推进健康的城镇化。所谓积极地推进城镇化,就是充分认识城镇化在我国经济社会资源环境协调发展中的主导作用和…  相似文献   

16.
欠发达地区产煤区城镇化发展需要积极探索与区域经济发展和产业布局紧密衔接、与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相适应的路径和模式。为此,首先需要破解融资难题;其次需要实现从物的城镇化向人的城镇化的路径嬗变,实现产业支撑多元化和公共服务均等化;再次需要确立以人为本、科学发展的发展模式,以企业为抓手,积极发挥农民作为城镇化的主体、政府作为城镇化的推手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张晶 《理论研究》2007,(3):20-23
内蒙古进入工业化和城镇化加速发展阶段,面临的资源和环境形势日益严峻。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是实现内蒙古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战略选择。  相似文献   

18.
城镇化本质上是资源要素向城镇聚集的过程。传统的城镇化是在制度安排并不充分的背景下快速推进的,对土地和劳动力等资源价格的人为压制,损害了农民融入城镇的经济基础,而压低成本资源要素助长了城市的粗放发展和资源的过度透支;地方政府对资源的错配加剧了土地城镇化与人口城镇化的背离,这是影响我国城镇化质量的重要原因。随着城镇化高成本时代的快速降临,政府开支的刚性增长和土地收益的日益递减凸显地方"财困",成为制约城市可持续发展的最大瓶颈。因此,如何应对高成本的挑战是当前我国新型城镇化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9.
百科文摘     
中国特色城镇化道路四要求①推进城镇化必须与新型工业化相协调发展,有利于经济结构调整,有利于缩小城乡差别和地区差别,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和城乡共同富裕;②推进城镇化必须贯彻可持续发展战略,合理开发和节约使用各种自然资源,切实保护人文资源,努力实现城市建设与经济发展和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③推进城镇化必须统筹城乡建设,充分发挥城乡规划综合协调作用,形成完善的城镇体系,使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有利于促进农业人口向非农业产业转移,有利于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扩大就业;④推进城镇化必须以人为本。要从最广…  相似文献   

20.
我国传统城镇化模式片面追求工业化而忽视城镇化,片面追求土地城镇化而忽视人的城镇化,片面追求居住人口的城镇化而忽视户籍的城镇化。河南西辛庄村在生产工业化的基础上,按照城市的标准进行村庄规划,并尝试提供具有现代城市水准的公共服务,实现了农村的就地城镇化。这种模式更便于实现人的城镇化,这是因为相对于传统城市化,村级市模式既不存在村级市内的制度与服务歧视,更不存在传统城镇化中老市民对农民的心理与文化排斥。但在目前的政治环境中,村级市的发展并不乐观,西辛庄作为一个行政村既不能建立与城市发展相适应的公共行政机关,又不具与其他城镇平等发展的政治地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