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在淄博市社会福利院的儿童院里,"妈妈"们与孩子们的交流每天都会进行无数遍:"这是什么颜色呀?""绿色。""好,这是几个?数一下。""1、2、3,三个。""好,真棒!"……温柔、耐心的言语抚慰着这里的每一个残疾儿童,而他们的一点点进步也让老师们雀跃不已。一走进淄博市社会福利院,满眼  相似文献   

2.
石漠化是指在亚热带、热带湿润的岩溶地区,因人类不合理活动导致石山地表植被遭受破坏,造成土壤严重侵蚀,基岩裸露,砾石堆积,呈现石质化的土地退化。我国石漠化现象主要分布在西南的云南、贵州、广西三省区,是我国喀斯特地貌集中连片的地区,处于世界三大喀斯特地貌集中分布区之一的东亚片区的中心地带。这一区域喀斯特地貌面积达32万多平方公里,占三省区土地总面积的40%以上。石漠化面积总和达8.8万平方公里,占全国石漠化总面积的83.85%。一、石漠化的危害石漠化恶化了生态环境,吞噬着人们的生存空间,严重影响当地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和区域…  相似文献   

3.
走进浦西最大的生态公园——大宁灵石公园,满眼望不到边的“绿”令人震撼。这抹绿色并非只是大自然的恩赐,它美好存在的背后凝结着一颗颗无私的心灵,是他们的默默奉献使得来此的居民和游客的心中也充满了无限的绿意。  相似文献   

4.
正山下是水田,山坡是玉米,山顶是树林,盛夏的河池市东兰县切学乡板烈村,目光所及之处皆是绿色。村党支部书记牙廷村带着记者在村里转了下,"那一片是板栗林,远处山顶是杉木林。那些小树的地方以前都是荒山,现在全是树木了。"3年来,在牙廷村的带领下,板烈村通过生态扶贫逐渐富裕起来,他因此也被评为全区"扶贫攻坚好支书"。从满眼皆绿的大山中,让人看到了板烈村发展特色经济与保护自然生态共赢的"生态扶贫"之路。  相似文献   

5.
正莽莽林海,一望无际;清溪如带,蜿蜒其间。行走在滇南普洱,满目浩荡绿意沁人心脾;触摸普洱发展脉搏,绿色发展之路令人振奋。作为全国目前唯一的"国家绿色经济试验示范区",近年来,普洱市在绿色经济的体制机制、产业构建等方面全力探索,走出了一条生态与生计兼顾、增绿与增收协调、"绿起来"与"富起来"统一的绿色崛起新路子。依托国家级"实验田"这一平台,  相似文献   

6.
《世纪行》2021,(6)
正6月的潜江,已经是一片绿的天地:绿的树林,绿的田野,绿的河渠,还有掩映在绿色之中的一片片村庄和城市。湛蓝的天空下,仲夏的炽热还没来得及赶到,和煦的风中,一切都显得那样和谐与舒爽。6月9日至11日,在这座因"小龙虾"火遍世界,拥有"江汉油城""曹禺故里""水乡园林"诸多名片的滨江小城,一场跨省市、跨流域的城市政协协商议政活动正在进行。  相似文献   

7.
《当代广西》2014,(22):F0003-F0003
正天等县地处广西西南部,是喀斯特地貌发育的典型地区,全县土地总面积21.59万公顷,其中岩溶石山区面积15.35万公顷,占全县总面积的71.1%,涉及人口40.3万人,占总人口的93.7%,石漠化面积达144.6万亩,占全县总面积的44.7%,是典型的大石山区县。近年来,在上级党委政府的领导下,县委、县政府团结广大群众与恶劣的自然环境抗争,以综合治理石漠化、建设香辣福寿天等为抓手,全力抓好生态文明建设,不断改善天等人民的居住和生产环境,推进生态经济工作跨越发展。该县先后荣获"全国石漠化治理示范县""广西科学发展进步县""自治区绿色工程建设先进县"荣誉称号,  相似文献   

8.
绿色     
正回忆我的人生经历,无时无刻都不与绿色相伴:故乡杭州是绿色的,大学生活在绿色森林的合肥,工作在绿色的北京,留学在绿色王国之称的加拿大,驻外在绿色原始草原的肯尼亚。在回忆这种绿色人生经历中,产生了触景生情、浮想联翩的心境,随笔记录下片言只语的感受,以抒发对绿色的爱与渴望。——作者"绿",青中带黄的颜色。"绿",在中国象形文字中,是由"丝"与卧着的"山"和"水"组  相似文献   

9.
走进浙江,绿的山,绿的水,满眼绿色。最新的国家森林资源清查结果表明:浙江现有森林面积8300万亩,森林蓄积量1.38亿立方米,分别比10年前增长26%和23%;森林覆盖率近60%,比10年前增加14个百分点,名列全国前茅。  相似文献   

10.
《小康》2004,(9)
这是一张地球的"绿色地图",从太 空上俯瞰,中国只有东北、东南、西南数 角还在"绿色"的覆盖之中。其他大部都 被"黄色"所笼罩,即使一向以山青水秀 而骄傲的江南也未能幸免。 土地沙漠化正越来越严重着影响着 我们这个国度。监测结果显示,全国沙化 土地总面积已逾174万平方公里,占全国 土地面积近二成,并且正以每年约3400平  相似文献   

11.
我读大风堡     
<正>当观景台如同巨大的钢铁手臂把我们撑到半空时,我看到了浓厚丰满的绿在静默中起伏着汹涌而来。绿,不可阻挡地铺天盖地:看不到裸露的山体,看不到嶙峋的岩石,满眼尽是厚厚的肥肥的绿。这奢侈的蓬勃的绿,这悄然的寂静的绿,竟让我瞬间恍惚:这是那个开发过度的地球吗?这是我们喧闹沸腾的人间吗?我的目光在山坳峡谷弥漫的绿中搜寻,像  相似文献   

12.
<正>广西作为农业大省区,如何落实好绿色发展理念,做好现代农业这篇大文章?本文提出创建"绿链经济体"推动农业转型升级,以绿色生产链为基础,用信息化手段将分散的家庭经营模式串联成全区性的虚拟网络型规模经济,实现农业现代化。广西要实现全面小康目标,瓶颈之一是部分"老少边山穷"地区的"三农"问题。而要解决"三农"问题的突破口是农业,我们要把农业问题摆到整个农业供给侧的改革高度上认识。为此,我们提出创建"绿链  相似文献   

13.
构建项目建设"绿色银行"、织就新兴产业"绿色生态园"。山西长治县在推进项目建设中,巧打"生态牌"、唱响"绿色歌",协调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管理的关系,大力推进项目建设和新兴产业发展,探索出一条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赢路子。综合治理使大地"绿起来""我们要保护好身边的生态环境,让  相似文献   

14.
<正>"满眼郁郁葱葱,到处是绿色景观,随处可见园林艺术品。"在福州工作、春节回到建瓯家乡探亲的小陈十分讶异家乡的变化。建瓯,这是一个有着1800多年建县史的古城,曾经的八闽首府,闽国古都。如今,延续着历史文化的血脉,化为一座山水与城市交相辉映、  相似文献   

15.
罗海军 《创造》2021,29(8):52-56
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时要求云南要成为全国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筑牢祖国西南生态安全屏障.文山州作为云南省的东大门,在筑牢生态安全屏障中地位重要、意义重大.曾经的文山大地,古木成林,河清草绿,郁郁葱葱.后受毁林开荒、矿产开发、自然灾害等影响,山秃石露,石漠加剧.2006年国家实施石漠化综合治理等生态修复措施以来,全州生态环境逐步改善,但对于岩溶面积占国土面积43%的文山而言,仍道阻且长.为认真贯彻落实绿色发展理念,推动高质量发展,文山州委提出把文山建成"喀斯特绿洲",提高文山发展的"含绿量".  相似文献   

16.
澜沧印象     
我生长在澜沧县城勐朗坝,这是一个自然生态景观与原生态人文景色交相辉映的美丽地方。蓝天白云下是满眼的绿,生活在这里的各族人民淳朴而善良。伴随我长大的是那条东卡河。儿时我们常常嬉戏在河中,清澈的河水波光粼粼,鱼在水里游、人在水中玩。长大一点后,我们沿河垂钓总是收获满满,顺河而下,不时会碰到傣族卜少(小姑娘)和咪涛(大妈)们腰间挂着竹笆,正拿篾笼摸着石头下的鱼儿。每年夏天河水上涨  相似文献   

17.
《台声》2020,(9)
正时值花繁树绿时节,却在台北听到"绿癌"这个词。请教一位植物专业人员,他称自己就是一位绿色"验尸官"。当植物成为旅游资源,赏花成为经济增长点,"花须连夜发""不知庭树意"这样的事越来越多,樱花雨、木棉道这样的美景埋下隐患,物种入侵、水土流失、行道安全、乡村文化流失等都有可能成为社会的重疾,假以时日,再难逆转。  相似文献   

18.
女人与树     
女人爱树。牛玉琴的《一棵树》,王芝兰的一沙树,尹志琴的一山树……还有无数的女人和她们的树。人类与树有解不开的缘。树是历史。上苍对大自然的厚爱远甚于人类。亘古而遥远的世纪时,神灵的巨手就向大地播撒了片片绿色。绿是历史的象征和向往,绿是生命的呼唤和希望。人类起源之初,莫不是先有了生灵生物而后才有了人类的诞生,人类不就是在大自然的怀抱中,在水草丰美、参天大树的庇护和保佑下孕育而生的吗?我去新疆,半个月行程,最使我震撼的当数伊犁河畔的胡杨林。成百成千上万亩,一走就是几十里,望不到哪里是尽头。驱车行驶,走走停停,满眼都…  相似文献   

19.
郑小云 《今日浙江》2007,(11):28-29
衢江区的绿色,令人陶醉.春和日丽的周末,驱车行驶在乌溪江沿岸,只觉绿意扑面而来:江中的每一粒水珠都遍染翠岭之绿,水清至深,又分明绿得透彻;道旁树木郁郁葱葱,苍翠欲滴,似乎连风儿都透着绿.  相似文献   

20.
谢秋华 《前进论坛》2013,(10):59-59
看了农工党中央《前进论坛》2013年6期张新建写的《留住城市绿色》文章,我有共鸣,拍案叫好!身为农工党北京市委会副主委的张新建同志,爱树、护绿、保护生态环境的行为,应受到广大农工党党员的支持!为他敢于直言正义的行为喝彩,因为现在这样的人太少了。张新建在他们居住的小区,看到有人砍树,厉声喝止,为此甚至出离愤怒了:你要砍树!我就砍你!拼着老命也要为雾霾深重的北京城保留一点绿色。如果每个人都能像他一样,爱护、关爱我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