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徐城北 《北京观察》2003,(10):54-55
别看我研究的多是老玩意儿(如老京戏、老字号和老北京……),可我从来是不敢称“老”的,尤其是北京这地方,胡子一大把的人还说自己“小着呢”,我又安敢造次?但就是这一二年,少年见过的北京风物,时不时就闯入梦境。其中进入最多的,就是祖父的四合院——打住!听我这一说,您千万别以为我们家是什么望族。我爷爷山东人,年轻时很穷,进北京无非是找口饭吃。在前门火车站当过剪票员,没几年升到了站长,再后来,又升到“北平至山海关”段的段长。正在这好时候,日本鬼子来了,他也就洗手不干了,开始利用在铁路上的“关系”跑买卖,同时在离前门不远的地方,买下了这个四合院。北京规范的四合院,应该是大门朝南的。可我祖父的这个,却是大门朝北。懂行的老前辈一听,保准就撇嘴了;就凭这规格,“没戏”!房子确实“没戏”,因为祖父旁边的  相似文献   

2.
新书苑     
章含之,20世纪70年代中国杰出的外交官之一。她和她的丈夫乔冠华(曾任中国外交部部长)曾活跃在联合国的外交舞台上。作者在一座四合院里生活了42年。这座四合院曾生活了三代人——作者和她的父亲、作者和她的丈夫、作者和她的女儿。作者说:“这本集子题为《跨过  相似文献   

3.
在北京的宾馆饭店中,传统四合院庭院式的并不多见。而在交道口后圆恩寺胡同里,却有一座具有百多年历史的西式洋楼及四合院构成的中西合壁庭院式宾馆,这便是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  相似文献   

4.
正讲到法制委、法工委党支部,相信大家不会陌生,因为在我们机关有个小院,那就是法制委、法工委的"四合院"。"四合院"的老老少少,每天都忙忙碌碌:会议室里,同志们结合党建学习,围绕一个法条,争得不亦乐乎;办公桌前,为了一次看似简单的打包修改,同志们把自己埋在文件堆里,少则几十篇资料查阅,多则上百个条文比对,看得眼花缭乱。  相似文献   

5.
从西藏开始     
2008年7月,在北京东四六条胡同里一个老北京四合院里,四合院的主人——旅居中国20多年的美籍作家龙安志(Laurence J.Brahm)把自己历时5年完成的新书《香巴拉宫随笔》系列(《寻找香格里拉》、《与神山对话》和《香巴拉之路》)赠送给了他的老朋友——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先生。  相似文献   

6.
木一 《观察与思考》2006,(10):63-63
<正>国民党军统局特务徐金戈与中共地下党员方景林并肩而立,景山上,斜阳里,叹兴亡,满目苍凉……随着电视连续剧《亮剑》的大热,战争小说家都梁的另一部战争小说——《狼烟北平》也问世了。这部耗时三年、精心打造的小说,不仅点燃了华北平原的滚滚狼烟,更还原了金戈铁马浴血战场的战争年代。与《亮剑》不同的是,《狼烟北平》的  相似文献   

7.
费孝通 《北京观察》2009,(10):20-21
北平各界代表会议一共开了6天会,对我说是上了6天课,这6天课程里学到的抵过了过去6年,甚至30多年。30多年来我所追求的梦想的,在这6天里得到了。这是什么呢?是民主。我很早就听见过这民主两个字,五四运动的时候,我还是一个小学生。但是究竟怎样才算是一个民主的社会呢?我不明白。从小学到中学,从中学到大学,  相似文献   

8.
天下之脊赤岸行,   四合院里聚英雄.   丁香紫荆香犹在,   五加坡上结深情.   浴血千里任驰聘,   百团大战建奇功.……  相似文献   

9.
<正>1948年12月,北平解放的和平谈判开始。中共代表和傅作义代表经过三次正式谈判,终于达成了和平解放北平的协议。1949年1月31日,中国人民解放军由西直门进入北平城,开始接管防务。至此,北平宣告和平解放。北平是北京的旧称之一。“北平”一词,最早源于战国时燕国置右北平郡。西晋时,右北平郡改称北平郡,是北平作为一个地名第一次出现在行政区划中。明洪武元年(1368年),大都易名为北平府,取“北方何平”之意。北平素有“人文荟萃之地”的美誉,  相似文献   

10.
费孝通 《北京观察》2009,(11):20-21
北平各界代表会议一共开了6天会,对我说是上了6天课,这6天课程里学到的抵过了过去6年,甚至30多年。30多年来我所追求的梦想的,在这6天里得到了。这是什么呢?是民主。我很早就听见过这民主两个字,五四运动的时候,我还是一个小学生。但是究竟怎样才算是一个民主的社会呢?我不明白。从小学到中学.从中学到大学,一路遇着各期的学生运动.我跟着跑,为什么呢?为民主。  相似文献   

11.
《台声》2017,(2)
<正>这是杨克煌生前的一本藏书。《青年团的任务与工作》,"青年学习丛书"第1辑,北平青年社编辑、印行,1949年7月初版、1949年9月再版,新华书店总经售,社址:北平东单二条南官场29号。全书收文7种:1.《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关于建立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的决议》;2.《任弼时同志在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政治报告》;3.《中国新民主  相似文献   

12.
曾狄 《北京观察》2015,(9):40-43
<正>从1937年七七事变,国民政府发表《告全体将士书》至1945年日本宣布投降结束,历时八年。1937年7月7日,日军在北平附近挑起卢沟桥事变,中日战争全面爆发。在战争初期,中国投入大量军队以遏制日军的进攻;随后交战双方即转入相持,领导的敌后力量逐渐发展壮大,1945年8月15日,日本向同盟国无条件投降。抗日战争的胜利极大地提高了中国在世界舞台上的地位。下面,就让我们从经典抗战电影里,去了解战争里的英雄们。团结一致热血激昂《铁道游击队》(1956)描述的是  相似文献   

13.
北京东城区有条前厂胡同。胡同里5号院,是典型的老北京四合院。上世纪六七十年代,这个普普通通的四合院里,曾经住过几个身份特殊的普通公民。说他们特殊,因为他们的名字,大多数中国人都不陌生:侯镜如,黄埔一期,原国民党中将兵团司令;杜聿明,黄埔一期,原国民党中将副司令长官;宋希濂,黄埔一期,原国民党中将副司令长官兼兵团司令;郑庭笈,黄埔五期,原国民党中将军长。这四个人都曾是国民党高级军事将领,声名显赫。人民解放战争的震天炮火,改变了他们的命运:侯镜如起义,奔向光明;而杜聿明、宋希濂和郑庭笈,兵败被俘,受到审判,被关押在战犯改造所…  相似文献   

14.
<正>这是一张民国三十八年(1949年)二月三日《新华日报》(太岳版)发行的"庆祝平津解放专号"。这是一张具有纪念意义的老报纸,是在"北平和平解放"3天后发行的。它记载着中华民国经过38年即将走到尽头的一个"大事变";记载着国共两党共同经过8年抗战之后,中国究竟向何处去、由谁来领导的最后结果,由此之后的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诞生,并定都于北平,同时北平更名为北京。国民党彻底失  相似文献   

15.
2003年4月以来,北京市对"危改"和四合院保护的政策做了较大调整,并对现存的四合院进行了第二次调查,确定了需要保护的1261座四合院的名单.7月16日,市领导刘淇、王岐山同志到东四十二条为我市第一座"保护院落"挂牌.在其后召开的座谈会上,刘淇书记强调指出,"对四合院要成片保护,要加强规划,旧城内不允许成片推平头、盖楼房,对此态度要坚决,措施要果断",向全世界昭示了北京市"保护好文物,保护好四合院,保护好古都风貌"的坚强决心.  相似文献   

16.
蔡旭 《今日海南》2011,(7):46-46
探望中共琼崖一大会址海口解放西路是一条闹街,竹林里是一条僻巷。僻静得如同1926年6月,在这里悄悄诞生了共产党的组织。这座叫做邱家大院的二进三间四合院,隐藏着许多不为人知的秘密。隐藏着乌云压顶下的12个姓名,隐藏着惊天动地与艰苦卓绝,隐藏着23年红旗不倒的源头。直到75年后的2001年,邱家大院成了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所有秘密才大白于天下。  相似文献   

17.
"占人类总数四分之一的中国人从此站立起来了!"毛泽东这句名言并非在开国大典上所说的,而是在1949年9月21日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上的庄严宣告,这一天,在北平中南海怀仁堂,新中国正向我们走来……  相似文献   

18.
周向阳 《世纪行》2014,(12):16-17
<正>一样的秋天,一样的万山红遍、层林尽染,只是战火硝烟早已散尽,岁月悄悄流逝了87年。87年后,我们追寻当年南昌起义、秋收起义革命队伍的足迹,来到湘鄂赣、闽赣边,在中央苏区根据地,在五百里井冈,接受了一次极其深刻的党性教育。这是一次情感熏陶之旅、灵魂净化之旅、思想升华之旅,是一次终生难忘的爱党信党教育,震撼心灵的理想信念教育,生动深刻的宗旨意识教育和勇于担当的职责使命教育。  相似文献   

19.
《台声》2020,(9)
正文英:排万难奔赴晋察冀文英,原名陈定澜,台中县梧栖港人,1924年出生。早年间父亲就去了北平谋生。1934年,父亲从北平回来,说让孩子在台湾读书没有出路,于是,带着一家5口到了北平。当时,陈定澜她们3个孩子只会说闽南话和日语,也没有学过中国的地理历史,父亲特意雇请家庭教师教她们汉语。1936年,陈定澜在城南梁家园小学上五年级,有这样一篇课文给她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一课讲的是南京的一所小学来了一个台湾插班生的故事,文章的一开头  相似文献   

20.
考试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 ,始终是神圣而庄严的 ;在一定的意义上 ,完全可以这样讲 ,考场如战场 ,考试实乃命运之门 ,成败荣辱系于此 ,必须兢兢业业、勤勤恳恳。半个多世纪前 ,一代伟人毛泽东 ,以东方式的政治智慧和独特话语 ,把共产党在全中国的上台执政比喻为“进京赶考” ,真是一语中的 ,入木三分。“赶考”路漫漫5 4年前 ,1 949年 3月 2 3日 ,毛泽东、周恩来等中共中央领导人离开河北平山县西柏坡 ,动身前往北平。临行前 ,毛泽东对周围的人说 :“同志们 ,我们就要进北平了。我们进北平 ,可不是李自成进北平 ,他们进了北平就变了。”周恩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