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新时期以来中国的社会以一种前所未有的复杂形态演进,它所呈现的社会历史文化内容的丰富性远远超过了以往任何时代。这是人类历史上最需要也适合诞生伟大文学批评的时代。相对这一时期所拥有的丰富社会历史内容和所能依托的丰富的中外文学文化资源来说,我们这方面的收获显然滞后了。迄今为止,我们的文学批评不仅缺少一种足以令人完全信服的、既立足于人类社会文明发展的最前沿又有着对文学审美特征精辟理解的、能深刻阐释和引领时代精神走向的大境界范式,甚至还面临精神上或审美上的不断退化。如何建构足以与我们这个时代的丰富审美内容以及精神向度吻合的文学批评范式,当引起学界深入思索。  相似文献   

2.
腐败不是发达地区的“专利” ,贫困地区也有腐败现象 ;腐败不是高层人群的“专利” ,基层人群中同样也有腐败现象存在。当前 ,在我国一些地方 ,农村的生产仍处于原始落后的状态 ,农民的生活还不能维持温饱。然而 ,即使在这样贫困的地区 ,腐败现象仍然令人触目惊心。人事腐败 ,一人得道鸡犬升天。在沿海开放地区 ,人们挣钱渠道多 ,钱挣得也多 ,因而对吃“皇粮”看得并不太重。可在贫困地区 ,吃上“皇粮”简直就像登上了“天堂” ,每月几百元的收入足以使他们“心满意足”。因此 ,一些贫困地区的干部千方百计把自己的子女、亲戚安排到行政事业…  相似文献   

3.
臧剑 《前进论坛》2011,(11):34-35
诗人贾岛诗云:十年磨一剑。十年的光阴,无论是持之以恒的精神,还是锋芒毕现的结果,都足以令人感叹和欣慰。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前进论坛》杂志从版式到内容、从纸张到开本,都经历了数次改良和变化,  相似文献   

4.
黄涛 《思想战线》2013,39(1):69-73
《论法的精神》不仅是政治法律思想史上的经典,也是一部文学杰作,其行文结构具有诗歌般的魅力,并且使用了大量文学技巧,正是大量文学手法的运用造成了阅读者把握《论法的精神》之意图的困难。然而,这些文学笔法的运用绝非随意为之,而体现出了一种独特的写作方式。想要真正懂得孟德斯鸠的意图,必须首先懂得《论法的精神》的笔法同古典政治哲学之间的内在关联,懂得"显白写作"和"隐微教诲",这是阅读《论法的精神》之先必须认真对待的重大问题。  相似文献   

5.
本文以 20年来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所载台湾文学研究论文为实证考察对象,论述祖国大陆的台湾文学研究状况。这些论文在内容上可分为作家作品研究、综合研究、文类研究、思潮流派社团研究等共12类,反映出20年来大陆的台湾文学研究其总体学术水准呈逐步上升趋势,以及存在着的理论思维单一、习惯于现象描述、附众意识较强等缺陷。  相似文献   

6.
抗战取得胜利最根本的原因是因为有了中共作为全民族抗战的中流砥柱,是党的纲领、路线、方针、政策和先锋模范作用将中华民族固有的民族精神引入科学的轨道,并注入了时代精神的精华,从而铸造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内容的抗战时期的中华民族精神,使全民族焕发出足以战胜强敌,改变中国前途命运的伟大力量。  相似文献   

7.
庞薰琹是中国现代艺术史上著名的画家、工艺美术设计的先驱及工艺美术教育的开拓者。以抗战时期特定背景下,庞薰琹在西南民族地区研究领域和艺术风格的转型为诉求点出发。对当年庞薰琹在西南大后方从事研究传统装饰纹样、民间采风、工艺美术设计、艺术教育活动与创作风格转向等层面进行研究和分析,从而有助于我们从新的角度认识抗战时期四川乃至西南民族地区在中国现代艺术史和工艺美术史的上地位与影响。  相似文献   

8.
《楚辞》是我国文学发展史上具有永久审美价值的杰作。它的思想内容与艺术形式和谐统一 ,主观情致与自然形象有机相连又各具风貌。《楚辞》的艺术特质在作品中表现是多方面的 ,本文试从它的自然美描写方面作出探索 ,简略说明《楚辞》的一个艺术现象、美学特色。一  《楚辞》作为南国“蛮夷”的地方文学 ,带有浓重的南方自然色彩 ,众多具有美的属性之自然物作为艺术描写的对象在诗篇中大量显现。自然界对人类的精神意识及艺术的影响是毋庸置疑的。《楚辞》的表现内容和描写对象自觉或非自觉地带有南方的自然色彩是构成它艺术特质的一个十分…  相似文献   

9.
婚外恋的现象由来已久,古今中外皆然。在我们所熟悉的文学作品中,有中国古代的西门庆和潘金莲,俄国的安娜和沃伦斯基,均为主流社会所不容。而婚外恋的双方也很少有美满结局的,即使像《廊桥遗梦》中所描述的那样令人荡气回肠的恋情,最终也让位于家庭的义务和责任。那么,为什么处于如此劣势的婚外恋却有那么多人涉足,从而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呢?一是社会原因。随着经济发展和社会变迁,人们不再满足于简单的物质生活,越来越多地追求家庭生活的内在质量、夫妻感情的融洽和精神和谐。而信息社会的发展,在为人们提供更多精神食粮的同时…  相似文献   

10.
<正>另一种年货开始流行这几年春节,除各种年货照旧流行,有种专写返乡的文体也开始流行。这些还乡纪闻,像一面镜子,既照出乡村的变化,也照出返乡的城里人情感的复杂。更值一提的是,这种现象引起大众的注意,这说明,还乡已经是今日中国的社会命题,早超出了文学的范畴——文学史上,还乡自古常有。还乡纪闻,大小的文章书籍无数,今选取一例详加说明。所选的这本,叫《故乡信札》,写于2000年,距今17年。作者潘年英,贵州天柱县侗族,人类  相似文献   

11.
同等收费出台奚浩是北京大学哲学系的研究生,主攻德国当代哲学家维特根斯坦。像他这样前来祖国大陆主修西方哲学的“台生”并不算多。他来北京求学看中的不全是这里的学术环境,更多的是想解开与“根”这个概念有关的情结。即使深爱北京,但面对前途,奚浩与其他台湾学生一样还是有一种潜在的担忧,家里要支持较大数目的学费,在大陆拿到的学历台湾又不承认,而在大陆就业,又面临着比较复杂的身份认证。何去何从,是每一个像他这样的“台生”反复考量的问题。  相似文献   

12.
传统观点认为 ,道德都是利他的 ,即使利于道德行为者 ,也只能给其带来某些精神利益。其实 ,作为道德基础的道德利益不仅指他利 ,也包含着自利 ,自利的内容既有精神性的 ,又有物质性的 ;道德利益作为道德的本质是他利与自利的统一。同质性的自利和他利分别构成了道德存在和发展过程中的内因和外因。  相似文献   

13.
菲律宾马尼拉湾畔的贫民窟巴塞科居住着5万人,但是,在马尼拉的地图上却找不到巴塞科的名字,也没有任何公共汽车线路通到这里。即使是在马尼拉生活了几十年的很多本地人.也未必能找到这里。这里就是被当地媒体称为“卖肾街”的地方,其实它离马尼拉市中心的黎刹公园只有5分钟的车程,与菲律宾最有名的马尼拉饭店相邻,它在城市的中心,却像个隐形的存在,不被人们关注。  相似文献   

14.
王军 《理论月刊》2009,(7):125-128
中国女性主义文学与批评兴起于20世纪80年代,以探讨女性问题、女性经验和女性书写为内容.中国女性主义文学不仅描述女性的生活经历,还试图寻求一种包容两性的"有性"的文学视野.中国女性主义批评以西方女性主义批评为理论基础,以女性文学话语为切入点,力图拆解中国文学中的男性霸权主义思想,建立女性的话语体系.然而,随着理论研究的不断深入,中国女性主义批评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和困境,同时也为中国女性文学及批评的不断完善提供了动力.  相似文献   

15.
马克思主义认为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是社会主义社会的重要特征 ,没有高度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即使社会物质文明水平再高 ,也不是社会主义社会。对此 ,我们党在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正式把“精神文明”的问题提了出来 ,党的十五大更是把“精神文明”的建设问题作为我们党和国家的重大历史任务又一次提了出来。这足以说明 ,“精神文明”的建设是关系到我们党和国家命运及前途的重大问题。然而从整体上看 ,精神文明建设和物质文明建设的力度和成效 ,一直存在比较明显的差距 ,精神文明建设的成就并没有像经济建设那样令人欣喜 ,党中央长期强调要解…  相似文献   

16.
当前社团组织的作用及其管理体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我国体制外社会空间的发展,各类社团组织不断增多,并逐渐成为社会发育的一种孵化器。变化的加速打乱了人们所熟悉的社会秩序,国家的社会管理体系也面临着诸多挑战。然而,并不意味着人们对这些问题只能作出一种反应,也不像用科学术语提出问题那样简单。  相似文献   

17.
王志国  永皓 《今日广西》2014,(10):23-24
一 在江苏灌河人口处,有一个叫开山岛的前沿哨所,它离岸边12海里,面积只有0.012平方公里,如足球场般大。岛上没有水源,也没有任何发电设备,只有当年连队留下的几十间像碉堡一样的平房。可你怎么也想不到,在放眼望去满是汪洋的这座孤岛上,我们一家人就生活在这里。  相似文献   

18.
履职生死线     
王彪 《人民公安》2011,(19):26-27
即使穿上最先进的防爆服,也只能保证排爆时手不被炸碎。尽量留得完整点。最好的防爆服是把武艺练精。  相似文献   

19.
靳桂玲 《青年论坛》2003,(2):121-122
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研究“文学与人”的生存状态与精神自由,涉及我们的人文立场与对应策略。同时,我们也坦率地陈述了在这个问题上怀有乐观自信的几点理由。  相似文献   

20.
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在民族精神现代变迁中的作用浅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付立清 《前沿》2011,(8):36-39
实现国家现代化,是几代中华儿女的梦想。而思想是行动的先导,对一个民族也是如此,抗战时期是中华民族精神从传统走向现代变迁的重要历史阶段。中国共产党积极倡导和实践现代民族精神,以先进的理论、局部执政实践中卓有成效的方针政策和措施以及自身的模范行动,引领着中华民族精神的现代变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