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黄埔》2020,(3):15-17
2014年11月,我们在采访中获悉一位叫周广田的曾经是教导总队军士营的代理排长,他在南京保卫战时守卫光华门。19日下午,我们从湖南平江坐大巴到长沙,再转车赶到常德。到常德已经是晚上9点,而周广田居然精神抖擞地等候我们多时了。  相似文献   

2.
1943年,祖父田汉在桂林《文学创刊》上发表了《孩子的行路难》一文,讲他的长子——我的父亲田海男(又名田申)在中国远征军中服役,赴印缅战场与日军作战的事。一父亲田海男(田申)1923年1月25日在上海出生,因祖母怀胎于日本,由海上返回中国,故取名海男。一年后,祖母因病离世,是曾祖母把他带大。长大后的父亲经常参与祖父组织的宣传活动。1934年,他在祖父编剧、聂耳作曲的歌剧《扬子江暴风雨》中饰演小栓子,与扮演爷爷的聂耳同台演出。  相似文献   

3.
《黄埔》2013,(6):30-31
70年前,他是浴血常德的抗战士兵;70年后,他身披袈裟在昔日战场古寺为战友超度。  相似文献   

4.
江厚昌,扬州人,黄埔16期生。1985年2月,江厚昌从扬州无线电元件三厂退休,广陵区委请他担任钞关居委会主任一职。1991年抗洪救灾,他舍小家,保大家,日夜工作在一线。1991年,扬州的梅雨天气一下子延长了一个多月。雷声在云层间轰鸣,震得人耳朵嗡嗡作响。暴雨、大雨、中雨、小雨循环不停。6月29日以后,总降水量超过常年6倍。奇怪,这雨怎么就停不下来呢?中午,江厚昌看着玻璃窗一行行往下淌的雨水自言自语地说。  相似文献   

5.
顾少俊 《黄埔》2020,(3):60-62
2011年,在徐州关爱抗战老兵志愿者李春民老师的帮助下,我采访了黄埔抗战女兵田茂华。一田茂华1917年出生,由于是独生女,父母视她为心肝宝贝。初中毕业后,送她到教学质量较好的滕县上高中。1937年12月,日军占领济南、南京后,沿津浦线前进,企图南北夹击,进攻徐州,进而夺取郑州、武汉等地。蒋介石调集重兵准备在徐州一带与日军会战。  相似文献   

6.
今年欣逢新中国60华诞,我们也迎来上海解放60周年。在这片生生不息的土地上.承载着一代代人奋斗的身影和足迹。初夏之夜的灯光下,我翻开珍藏的父亲相册,深切缅怀我的父亲——一位为了新中国而战的老兵.深情感念他的品德和教诲……  相似文献   

7.
本刊记者 《黄埔》2012,(3):38-39
早春三月一个阳光午后,黄埔后代单补生和《黄埔》杂志记者敲开了抗战老兵、黄埔十四期同学赵振英的家门。银发红颜的赵老热情招呼访客入座后,慢慢地打开了记忆的闸门,回到了那已远去的时空……  相似文献   

8.
耿嘉陵 《黄埔》2012,(3):44-45
父亲耿荫龙1916年生于汀苏省金坛县一户农家,先后在省立苏州中学、杭州省立高中读书。“八·一三”淞沪抗战失利后,沪、杭、宁相继沦陷,学校外迁停课,父亲沦为流亡学生。  相似文献   

9.
葛凤章 《两岸关系》2014,(12):49-51
<正>一封表扬信辗转交到工商银行上海分行领导的手里。写信人叫徐明,是一位居住在台湾新北市永和区光复街的老台胞。信里赞的是"工商银行之大爱",扬的是"朱捷先生之仁义"。看完这封信才知道,这位老先生讲述的是工行员工朱捷10年来侍奉台湾好友杨银岳的感人故事。咱俩都是当兵的2002年,30岁的朱捷在工商银行上海普陀支行曹阳新村第二支行当  相似文献   

10.
《黄埔》2013,(2):32-32
陕西省铜川市印台区有一位老兵,他叫鲍鸿海,是现在为数不多的参加过抗战的健在者。他1938年参加著名的台儿庄战役,多;欠与日军交战。后入黄埔军校第十七期,1949年任第三十军第七团团长,随鲁崇义军长在成都率部起义,1980年退休于西安铜川市一运输公司。  相似文献   

11.
2012年3月12日,是孙中山先生逝世87周年的日子。在由孙中山先生亲手创建的广州黄埔军校旧址纪念馆,举办了《血脉相连中华情——一个老兵的黄埔情结》展览。透过展览中的一幅幅老照片,我们看到了一位九旬黄埔老兵与他的夫人,多来年奔走于海峡两岸,为两岸的黄埔校友搭建沟通交流桥梁,密切两岸同胞联系,为两岸交流所做出的努力与贡献;  相似文献   

12.
殷云 《小康》2009,(11):102-104
他用鲜血捍卫过这个国家,战火硝烟中,命运的沉浮里,老人漂泊一生,艰难索求的,只是一个名分  相似文献   

13.
郭文侠  左中仪 《黄埔》2020,(2):64-69
2018年10月14日上午,中国近现代史博物馆——南京"总统府"旧址迎来了一位四川省邛崃市94岁的老人,抗战老兵、黄埔21期生郭文侠。郭老70年前是南京宪兵独立营中尉排长,曾经在"总统府"担任警卫,此次受有关方面邀请,专程前来指认其当年工作过的场所等。笔者以四川省抗战历史文化研究会成员身份参加了此次活动,全程伴随郭文侠老人旧地重游。早在3年前,笔者在成都建川博物馆第一次见到郭老,听其讲述了曲折的人生经历。  相似文献   

14.
“欢迎老兵回家!”刘辉老人紧紧握着民警的手,两眼噙满了泪花,高兴而又感激地说:“谢谢家乡的民警!要不是你们辛苦为我找到家,找到亲人,我还真的回不了家。”  相似文献   

15.
《台声》2011,(12):42-43
“美国上月球只用了17年,而我们从台湾到大陆却走了40年。”1988年1月,第一个“台湾外省人返乡探亲团”团长何文德的话道出了老兵们酸楚的心声。他们都是当年被国民党抓去的老兵,一踏入故乡的土地,这些老兵们个个泪流满面,  相似文献   

16.
赵辉 《台声》2011,(7):42-43
1945年至1949年,一群台湾青年被国民党政府征募到大陆打内战。有人命丧沙场,有的此后参加了人民解放车,他们远离故土、隐姓埋名,被埋没在历史洪流中,他们叫做“台籍老兵”。80岁的徐兆麟,就是其中一员,当年离家时,他还不满十五岁。如今徐老讲起话来,依旧有着浓浓的客家腔,和记者笑谈往事,他的笑中,藏着泪水。  相似文献   

17.
《今日中国论坛》2010,(6):89-89
眼神。过去是,现在是,将来仍然是,流淌人类情感的最佳方式。多少年后,人们想起那个喧嚣的晚上,浮现的会不会是这个让人痛惜的眼神?  相似文献   

18.
王伟 《中国保安》2013,(23):76-76
“寒风飘飘落叶,军队是一朵绿花……”每当我听到这首歌时,不由自主地热泪盈眶,感怀不已。  相似文献   

19.
《黄埔》2010,(3):23-23
春满南粤,花香羊城。在一个周末的早上,一对老年夫妻沐浴着晨光,携手相扶,去餐馆吃早茶。这是记者所见的、黄埔同学何季元老人的一个普通而典型的生活场景。  相似文献   

20.
在市南邮政局南车站路支局,说起朱新法,知道人的不多,但说起阿毛,大家就非常熟悉了。其实,阿毛就是朱新法。这位1977年从部队转业回沪的老兵,第一份工作就是到南车站支局做邮运驾驶员,一干就是30多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