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7 毫秒
1.
思想政治工作的情感教育模式初探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 ,既是思想交流的过程 ,也是情感交流的过程。思想政治教育运行中的情感活动 ,既包括教育者的情感活动 ,也包括教育对象的情感活动。只有充分调动双方积极有效的情感因素 ,做到以情育情、以情动人 ,才能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2.
林晓丹 《学理论》2011,(13):315-316
情感教育是加强思想政治工作的有效方法和途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离不开情感的影响和作用,从情感教育角度出发,阐述了情感教育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关系,探讨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实施情感教育应注意的情理结合,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真正取得实效的现实途径。  相似文献   

3.
思想政治工作中的情感因素探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刘秀伦 《理论探讨》2005,20(2):83-85
思想政治工作是人与人的思想交流与情感交流的双边活动,情感因素明显地影响着思想政治工作的开展和进行。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今天,思想政治工作应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重视情感因素独有的功效,从而提高思想政治工作的效果。  相似文献   

4.
《学理论》2015,(24)
21世纪的网络发展日新月异,高校作为大学生的聚集地,在思想政治教育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逐渐成为各高校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不二选择。大学生群体具有较好的理论和实践素养,乐于接受新鲜事物,而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中,关键是要让学生在情感上认可马克思主义。从多个视角出发,将情感教育应用到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从而更好地实现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  相似文献   

5.
思想政治教育的人文关怀是人自身发展和构建和谐社会的前提,越来越受到教育者的重视,但在实践中却因为对其理解不深和过于注重形式,导致其实际效果不佳。我们要用多种途径来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人文关怀:坚持以人为本,注重情感作用;创新教育方法,挖掘人文资源;注重培养个性,提高精神境界。以此来实现思想政治教育培养人、发展人、提升人的目的,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6.
《学理论》2017,(5)
情感作为人的一种心理活动,是认知到行为转化的桥梁。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情感对思想政治教育过程具有重要的意义,根据情感产生和变化的主要影响要素了解受教育者的情感需要,满足兴趣爱好,引导和培养受教育者良好的心态和性格,提升教育者人格魅力,从而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7.
《学理论》2013,(1)
党的十七大报告明确提出,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应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这就要求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更应该注重人文关怀,提高其说服力,增强其影响力,着眼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既要教育人、引导人,又要尊重人、关心人。要根据大学生的实际需求,从单纯的注重思想政治教育,逐步转向既要注重思想政治教育,又要注重人文关怀。  相似文献   

8.
龚云平 《学理论》2009,(9):144-145
情感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接受中起着信息过滤和激发作用。当代大学生的思想政治品德情感表现出自我意识与自我认识相矛盾,追求理性与情绪化倾向相矛盾,意识积极性、主动性与实践消极性、被动性相矛盾,交往需要与自身封闭性相矛盾等特征。合理地利用情感作用,有利于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接受效果。  相似文献   

9.
李强 《学理论》2013,(18):351-353
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是教育人、培养人的工作,是充满情感的事业。高校辅导员情感的投入,是其工作能否取得实效的保障、推动力和关键点。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是一个情感交流的过程,是辅导员用自己心中的真善美,转化为情感教育,运用到实际工作中,做大学生的人生导师和健康成长的知心朋友。  相似文献   

10.
论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情感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构建和谐社会进程中的思想政治教育应该是道德知识的传授与道德情感的培育的有机统一体.探究思想政治教育中情感的基本内涵、基本功能、运行机制、培育路径等问题,在理论上可以拓展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学科的研究范域,在实践上有助于增强思想政治工作的有效性、针对性和实效性.  相似文献   

11.
新时代背景下,高校辅导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艺术的创新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辅导员不仅仅应当以身作则,发展"偶像艺术",成为学生学习的典范,更要发挥严管深爱的情感艺术和平等真诚的交流艺术,由单一的管理制度转向服务为主的工作方式,由时效育人向长效育人工作艺术发展,由说教式思想政治教育灌输向平等对话深入交流转向,拉近辅导员与学生的距离。  相似文献   

12.
孙柳 《学理论》2012,(29):243-244
对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价值创造即创价效应问题的思考,有助于在理论探讨的基础上,推动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自觉。主体性发展是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有效创价的目的,要充分发挥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在人的主体性发展中的作用;信息客体的创造是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创价的关键,要注重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创造开发;价值过程再创造是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创价的条件,要加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中主体间的互动。  相似文献   

13.
简论非理性因素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对非理性因素进行界定及揭示理性因素与非理性因素的关系,指出在思想政治教育中不仅要重视理性因素,而且要充分发挥非理性因素的作用,这样才能取得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效。  相似文献   

14.
教育者主体之间以思想政治教育文本为媒介,通过平等对话、相互理解而达成共识的精神交往。当下大学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这种交往方式的缺失,影响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蕴是交往式教育,交往式教育的特质是精神交流。交往式思想政治教育提倡教育者与受教育者同作为主体在平等的互动交往之中完成思想政治教育,强调在主体间的共同性和差异性中进行思想、情感和德性的精神交流。  相似文献   

15.
陈诗乐 《学理论》2012,(26):205-206
萨特的自由选择观主要包括:人是自由的,人的选择是自由的,人的自由选择要承担责任。"学生选择自由意识和责任意识缺失"是当前我国思想政治教育在处理"选择自由与责任"关系上普遍存在的问题。萨特的自由选择观对我国思想政治教育的启示:让"自由"的新理念成为思想政治教育的基础;要高扬教师主体性,明确教育者的自由与责任;要发挥学生主体性,引导学生进行自由选择并承担责任。  相似文献   

16.
论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客体、环体和介体的情感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情感作为思想政治教育接受过程中最明显的非理性要素之一,对受教育者接受思想政治教育起着强化或抑制的作用,影响着受教育者思想政治教育信念的形成和思想政治教育目标的实现。为此,思想政治教育应注意渗透情感教育,使教学客体、介体、环体情意化,激发接受主体积极情感,促进受教育者对思想政治教育的接受。  相似文献   

17.
刘慧 《学理论》2013,(14):351-352
思想政治教育已成为当前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研究的新课题,若要成为实现人思想升华的转化器,除加强学生显性思想政治教育外,还要更加注重隐性思想政治教育,以一种软性的方式,潜移默化地改变大学生的思想观念。隐性思想政治教育弥补了显性思想政治教育的不足,我们要不断探索研究,高度重视隐性思想政治教育,运用各种途径和方法,提升隐性思想政治教育在升华受教育者思想方面的长久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王娜 《学理论》2010,(24):111-112
现代社会的发展促使个人的精神生活随之发生变化,同时促使与人相关的本能、欲望、情感、意志、信念等非理性因素全面激发和活跃起来,非理性因素的客观存在直接影响着人的人格特性以及相应地价值选择。思想政治教育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一项基础工程,它发挥着提升人们精神生活和道德品质的重要作用。社会环境的变化要求我们从人性这一人学的视野中去探寻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径,除了研究思想政治教育自身的规律和方法之外,还应重视人的非理性因素的变化和发展。  相似文献   

19.
刘莉 《学理论》2013,(29):379-380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一个思想和情感双向沟通交流的过程,但过去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过于强调理论灌输却忽视了对大学生本身的人文关怀。独立学院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起步较晚,基础较差,师资力量较弱,学生的整体素质与一本、二本学生有着明显的差异,在对大学生的人文关怀上存在明显的不足之处,迫切需要予以加强和改进。改进措施:注重学生个体差异;培养学生主体性;增加对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情感投入;促进学生的自由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20.
陈思坤 《理论导刊》2012,(6):75-77,108
加强人文关怀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题中应有之义,是思想政治工作应对严峻挑战的客观需要,是思想政治工作终极目标的内在要求。无论从理论还是实践上看,思想政治教育与人文关怀在价值取向上都具有高度统一性。思想政治教育注重人文关怀,应发挥人的主体作用,尊重人的个性差异,注重人的心理疏导,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