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准确预报地震是世界性难题,但概率预报是可能的.我国地震预报制度存在预报主体单一、准确性要求过高、行政程序繁琐等缺陷.扩大地震预报主体,建立多层级地震预报制度和临震警报制度,加强技术支持,在地震预测争议上加大信息公开力度,将有利于减少地震带来的损失.  相似文献   

2.
<正>有3场地震可称为中国地震研究的拐点事件,邢台地震开启了中国地震研究之门,海城地震的成功预报使地震工作者欣喜若狂,认为距离准确预报地震已经不远了,但接踵而来的唐山大地震又粉碎了人们的梦想。海城地震被中国地震界视为里程碑式的事件,它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准确预报的强震,联合国迄今为止只承认了这一个准确预报的地震粲例。根据有关部门的估计,海城地震的成功预报使可能导致超过10万人死亡减到1300多人。  相似文献   

3.
正地震威力巨大、破坏程度极高,地震监测预警预报是减轻地震灾害损失的有效手段之一。由于地震预报目前在世界范围内仍无法实现,建设地震预警系统便成为各国地震科学发展的现实需求。本文概述了地震预警的原理与中国地震预警技术的发展情况,并对中国地震台网的建设现状和晋江地震烈度速报与预警信息发布平台进行了相关介绍。  相似文献   

4.
张梁 《民主与法制》2013,(33):45-45
《民主与法制》2013年第17期发表《从“预报中心”预报大理地震说起》,对一位大学生在微博进行地震预测行为进行了分析,文章认为:由于该“预报中心”预测地震的依据来源于国家地震台网公开的监测数据,结论是该民间地震预报小组根据地震数据科学计算出来的,因此,难以戴上谣言的帽子。  相似文献   

5.
网上传言,说这次四川汶川地震前,当地曾出现这样那样的预兆。有人以此质疑我们地震预测预报意识和能力。专家认为——目前,人类还缺乏对地震规律和地震机理的认识,这大大限制了我们对地震的预测能力,因此,地震预测是一个全球性的科学难题,它难在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6.
地震前兆监测是防震减灾的一个重要部分。由专业地震台站和宏观观测网点组成的地震前兆监测台网对北京地区的地震预报发挥了很大的作用。文中也分析了提高北京市地震监测水平需努力的方向。  相似文献   

7.
贾凌 《民主与法制》2013,(17):42-43
今年4月17日,大理州洱源县与漾濞县交界发生50级的浅源地震。而在此前3天,微博名为“预报中心”的博主发布了地震预报信息。  相似文献   

8.
一提起地震,人们首先会想起山崩地裂、房倒屋倾、人员伤亡、满目疮痍的惨痛场景,对地震充满了恐惧。但随后往往又觉得地震发生的概率较低,便心存侥幸,忽视地震危害。这不是应对地震的科学态度。地震预报是个世界难题,现有科技水平还很难做到准确预报。因此,我们要正视地质背景条件,采取预防为主、积极应对的策略。  相似文献   

9.
近日云南大理州5.0级地震发生之后,网上广泛流传一条曾在5天前就预测大理将发生5.0级地震的微博。该微博博主表示,他通过分析云南省地震局官方网站数据得出预报信息。对此,省地震局回应表示,欢迎学术探讨和交流,但民间机构对外公开发布地震预报信息是违法的。  相似文献   

10.
地震预报是世界性难题,但人类从来没有停止进行震前预报的脚步。在什么地方可能发生强震,在强震发生的时候哪些地段的烈度最高、破坏程度最严重。这就是近几年我国在防震减灾领域里所做的一项研究"中国未来10~15年地震灾害的风险评估"。地震风险研究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11.
《中国减灾》1992,2(2):11-13,19
一、发展概况我国的抗震防灾工作始于1966年邢台地震,至1976年唐山大地震后,在全国全面展开。邢台地震后,根据周恩来总理关于由国家建委主管抗震工作,由国家科委主管预报工作的指示,国家建委成立了京津地区抗震办公室。唐山地震后,经国务院批准将京津地区抗震办公  相似文献   

12.
代表语录     
《中国人大》2008,(13):5-5
建立地震中长期预报制度,时时绷紧防震弦孙陶生:我建议建立地震中长期预报公告制度。虽然地震的短期和临时预报还是一个世界性难题,但通过  相似文献   

13.
今天下午1:58分时,坐在家中的我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了地震,尽管事先并没有接到任何美东地区会有地震的预报,结果不知不觉中,地震就来了。  相似文献   

14.
中国国家总理温家宝去年在四川省地震局考察时,要求地震丁作者加强地震监测预报工作,特别是要保存好地震前后的各种监测数据,为提高地震科学研究水平创造条件.  相似文献   

15.
海啸的成因主要是地震,80%以上的海啸是由海底大地震造成的,其他成因有海底火山爆发、海底和海岸滑坡;此外,海中核爆炸、外来星体溅落也会引发海啸。海底大地震等巨大变异会产生数百海里波长和超大周期的波动,移至近海浅水区时波幅可迅速增至数十米,给人类造成巨大的灾难。海啸  相似文献   

16.
杨光渝  李维俊 《中国减灾》1996,6(2):34-35,23
云南丽江7.0级地震预报与对策措施杨光渝,李维俊(云南省地震局,云南省政府办公厅)1996年2月3日19时14分,云南省纳西族自治县境内发生7.0级强烈地震。这次地震,震级大、烈度高、范围广,致使丽江地区、迪庆州、大理州及怒江州四地州的9个县92个乡...  相似文献   

17.
地震预报应实现现代化监测预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耿乃立 《中国减灾》2008,(10):30-31
“5·12”汶川地震给人们不仅带来巨大灾难,也留下很多思考,尤其是防灾减灾工作者,需要深刻反思。 第一,在目前和今后相当长时期内,解决临震预报问题是十分困难的。要实现临震预报准确、及时,采取应急避险减灾措施,成功的可能性很小。地震发生的机理十分复杂,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关于地震是否能够预测预警的传言很多,《民主与法制》近期刊载《预测与预报之辩》一文,对地震的预测与预报进行了分析。文章说,  相似文献   

19.
国文 《协商论坛》2013,(5):49-52
中国是世界上唯一把地震预测作为专业地震部门社会责任和工作任务的国家。据不完全统计,自1970年成立中国地震局至今,地震部门有记录的地震预测至少77次,其中强震31次,中强和有感地震46次。除此之外,地震局系统外比较准确预测的震例也达数百次之多。目前,关于地震能否有效预测预报,学术界仍存在重  相似文献   

20.
张维炜 《中国人大》2008,(23):14-14
准确预测、预报,寄托了人类对于地震这一巨大浩劫的终极梦想。2008年10月23日,在汶川特大地震发生5个多月之后,全面总结这次地震抗震救灾经验并使之上升为法律规定的防震减灾法修订草案,首次提请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五次会议审议。之前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