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王君 《国际展望》2012,(3):94-105,141,142
当前,朝鲜半岛形势由于朝鲜最高领导人金正日突然逝世、国家全面进入权力过渡阶段而充满不确定性。在朝鲜权力交替的敏感时期,各方为恢复六方会谈、重启半岛无核化进程进行的积极努力受此影响而放缓。朝鲜寻求核武器既是朝鲜半岛南北长期敌对、朝美间的冲突所铸安全困境之果,也是引发东北亚地区更大范围动荡的诱因,并且由于朝鲜权力交替蕴含的潜在风险,核危机对东北亚地区安全构成的威胁在增大。针对半岛核问题,中国政府一直通过双边和多边渠道发挥着稳定地区局势、推动半岛无核化的积极作用。结合朝鲜半岛形势的变化,在客观分析东北亚地区战略格局的基础上,中国政府将围绕维护半岛和平稳定和实现半岛无核化这两大战略目标继续作出更大的努力。  相似文献   

2.
朝鲜半岛问题与中美关系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尽管冷战后中美两国在朝鲜半岛问题上已经逐步超越了长期以来的彼此对抗状态,并开始在若干主要方面实现了初步协调,但在对话与合作逐步增多的同时,彼此之间的矛盾与分歧却依然存在,而且这些分歧所反映的并不仅仅是针对朝鲜半岛问题的纯粹孤立现象,而是具有战略层面的深层基础。在共同致力于解决朝鲜半岛问题的进程中,中美两国所要做的决不应该仅仅限于某些具体政策上的协调,而应当以此为契机,切实推动双方在宏观战略层面上的真正协调。  相似文献   

3.
2001年6月6日,美国总统布什发表讲话,称美国对朝鲜政策的评估已经结束,美国将恢复同朝鲜的谈判,就导弹问题、核技术和朝韩边境的朝鲜驻军规模等问题继续进行美朝对话。一个星期之后,即6月12日,美国与朝鲜常驻联合国代表团在纽约进行了接触。观察家们纷纷认为,这次接触充其量只是朝、美双方就今后会谈的程序性问题进行磋商,但毕竟显示出在中断了近4个月之后,美国和朝鲜之间的谈判又将重新开始。这是缓和朝鲜半岛局势所出现的令人鼓舞的事  相似文献   

4.
英刊《世界经济》2007年第2期发表了英国兰开斯特大学管理学院阿拉斯戴尔.麦克比恩(Alasdair Mac Bean)教授所撰写的题为《中国的环境:问题与政策》的文章。文章指出了中国所存在的一系列环境问题及其严重性,分析了中国在环境保护上所存在的各种障碍和问题,并对中国的环境保护提出了改进的建议。文章主要内容如下。  相似文献   

5.
21世纪朝鲜半岛对中国的战略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朝鲜半岛对中国安全的重要性是近乎常识性问题。中国人过去常常用“唇齿相依”、“唇亡齿寒”等字眼形象地比喻中国与朝鲜半岛的特殊关系,也说明了朝鲜半岛对中国安全的特殊重要意义。这种意义应当说是贯穿中国的整个历史进程。但在各个不同的历史时期其意义却不尽相同。20世纪已经过去,新世纪已经降临。随着国际局势和亚太形势的发展,特别是朝鲜半岛自身在新世纪的新变化,朝鲜半岛与中国的特殊关系和战略地位也将会出现新的特点。  相似文献   

6.
一国两制与中国统一曹治洲对于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府提出的以“一国两制”的方案解决台湾问题、完成中国统一的方针,台湾当局一直持否定和反对立场,并认为“一国两制”的方案“是不适合中国的”①,是“谎言欺世”②。但是,当我们对台湾问题产生以来的两岸关系历史与现...  相似文献   

7.
冷战时期,基于东西方对抗与美苏争霸的大背景,前苏联以支持朝鲜作为远东战略前沿的方式确立了其在朝鲜半岛的主角地位。冷战后,由于内外各种因素的制约,俄罗斯对半岛的影响力曾一度有所下降。但从长远来看,俄罗斯在朝鲜半岛的地位仍是无以替代的,其在半岛问题上的作用也将是不容忽视的。本文的目的,就是以冷战后东北亚战略格局的变化为基点,对俄罗斯与朝鲜半岛国家关系的演变、俄罗斯对朝鲜半岛的政策定位以及它在朝鲜半岛问题中的地位与作用进行系统的分析,以求对冷战后俄罗斯与朝鲜半岛的关系形成一种较为全面的认识。  相似文献   

8.
中国劳动政策问题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的劳动政策获得了长足发展,现代型的劳动政策框架基本形成:现代意义上的雇主和雇员关系的基本政策已经大致形成;劳动合同制用工政策开始普遍实施;引入市场机制的工资分配政策开始形成;工会政策逐渐开始进行应有的转型;三方协商机制开始初步发挥作用。在看到劳动政策这些重要成就的同时,还应当看到,由于种种历史及现实因素的制约,中国现阶段的劳动政策仍然存在着大量明显的不足之处。  相似文献   

9.
李晶 《台湾研究》2001,(3):44-51
传统上,人们根据中央和地方的不同权力关系以及国家整体和部分之间的相互关系的性质和方式,将国家的结构形式分为三种类型,即单一制、联邦制和邦联制。尽管这样的分类在事实上给予了邦联制与单一制、联邦制以同等的地位,然而在过去几十年里,中外政治学家、学者们却很从少理论角度对邦联制进行深层次探讨。除了十九世纪的西方学者Madison和  相似文献   

10.
“核不扩散条约”是迄今所有国际裁军协定中最具普遍性的一个,也是巩固国际安全和实现核裁军的基础。新世纪美国战略政策的转变对本来具有权利义务平衡内涵的“核不扩散条约”形成强烈冲击。目前仍在继续升温的朝鲜半岛核危机的本质是美朝之间的政治问题,要化解这一危机,必须本着权利与义务平衡的原则、公正合理的态度、真心诚意的政治意愿和建立有效的信任措施,由此朝鲜半岛无核化是很有可能通过政治外交途径来解决的。  相似文献   

11.
战后由于人为的原因,德国和朝鲜均被一分为二,出现了东德和西德,南朝鲜和北朝鲜分裂、对立的局面。1990年10月,随着世界形势和欧洲局势的变化,德国一举实现了统一,东德和西德合并为统一的德国。可是,朝鲜至今为止依然是处于南北对立、分裂的状态。本文拟从德国的统一来看朝鲜统一问题,探析影响朝鲜的因素和朝鲜统一的前景。  相似文献   

12.
冷战后文化因素在国际关系和国家外交中的作用日益凸显。德国统一后政治文化发生变化,并对德国外交政策选择产生重要影响。其影响主要表现为:推动欧洲一体化的深入发展,坚持和平与反军国主义的安全防卫政策,加强不同文明之间的对话,促进睦邻关系的发展。统一后德国政治文化对其外交政策选择的影响积极方面是主要的,但也有值得注意的消极方面,主要是德国政治文化本身包含相互矛盾的因素,即坚持多边主义与坚持反军国主义之间的矛盾,这影响了其和平主义与文明国家的国际形象和外交政策。  相似文献   

13.
奥巴马总统显著调整了美国在核裁军、军控和防扩散问题上的政策,此次政策调整的目的在于恢复美国在此类议题上的领军地位、修复受损的国际形象、重建国际社会的防扩散共识。奥巴马总统的高度重视、外交和安全团队的丰富经验及民主党在国会两院的多数,都有利于政策调整。但在调整政策过程中如何协调部门之间的政策分歧、核裁军与有效核威慑的关系,以及核裁军与导弹防御的关系等,将是美国核政策调整面临的挑战。美国的政策调整对中国构成多方面的压力,中国有必要未雨绸缪,确立中短期应对之策,以避免国家利益和国际形象受损,并争取在核问题上的话语权。  相似文献   

14.
从地缘政治的角度看,朝鲜半岛对美国的重要性要低于对中国的重要性。在朝鲜半岛战略竞争和博弈中,中美两国分别具有不同的优势,同时也面临着困境。从长期来看,中国可以接受一个中立的朝鲜半岛,同时也必将走向"深蓝",而美国则不得不从朝鲜半岛和日本缩减驻军。这是历史和现实的大势所趋。  相似文献   

15.
这次“伦理与价值:中国外交的困惑”研讨会,大家提出了很多需要探讨的问题,特别是关于如何处理外交价值与国家利益的矛盾,如何认识三个知识体系(中国古代文化、西方传统文化、中国革命理论与实践)之间的相互关系、寻求其平衡的问题。对于这些问题,我的看法是,中国传统价值观念与中国现实国家利益是可以统一起来的,关键是要与时俱进、观念更新。革新观念,主要不是建构一些新名词,而是要在高端外交价值主导下,明确动机意图和行为政策,根据国内社会变迁与国际体系演变,将国家利益的内容、意义与排序不断进行调整,以适应21世纪形势发展的新要求…  相似文献   

16.
进入2008年,朝鲜半岛并不平静,纽约爱乐乐团访朝,在平壤奏响“星条旗永不落”;朝鲜宁边冷却塔哄然倒下,扬起漫天的尘雾;“金刚山枪击事件”打破了韩朝边境的宁静;韩美爆发“牛肉危机”,韩国民众不熄的烛光映红了首尔的夜空;日韩因为独(竹)岛各执一词、针锋相对……接踵而来的事件使半岛局势更加扑朔迷离。  相似文献   

17.
朝鲜半岛位于东北亚的核心地带,北部同中国和俄国接壤,东部同日本毗邻,西海岸距中国山东半岛的最短距离约190公里,南部距日本本洲岛180公里。朝鲜半岛不仅连接日本海和东海,而且连接亚洲和太平洋。因此,长期以来,被认为是“亚洲的巴尔干半岛”。朝鲜半岛的这一地理位置使其成为东亚地区大陆与海洋之间在文化交流、国际关系、经济合作等方面的交汇点与桥梁,在东亚乃至亚太地区具有特殊的地位与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8.
朝鲜将往何去?朝鲜半岛无核化进程究竟怎样?六方会谈的前景如何?东北亚的区域合作将采取什么模式?这些问题成为国内外关注者瞩目的焦点。近期,上海市对外文化交流协会与同济大学亚太研究中心联合主办的"2004朝鲜半岛局势与东北亚区域合作"国际学术研讨会着重分析、探讨了这些人们普遍感兴趣的话题。 包括外交部前驻美大使李道豫、外交部前驻日大使徐敦信,外交部朝鲜半岛事务办公室副主任李杨和美国外交政策分析研究所詹姆士·舍弗教授,美国区域安全亚太研究中心研究员亚历山大·曼苏罗夫教授,韩国汉城大学国际问题研究所所长郑在浩教授,  相似文献   

19.
随着2010年4月苏丹近20年来首次大选的临近,苏丹这个非洲面积最大、同时也堪称面临最复杂的国内外发展环境的国家再次成为世界关注的焦点。而占苏丹全国总面积约1/5、总人口1 7%多的达尔富尔地区因其持续的冲突、苏丹政府对这一冲突所采取的备受争议的政策,以及中国和苏丹日益加深的经济合作(特别是能源合作),也使中国的非洲政策成为国际关注的热点之一。由于中国和苏丹有着传统友好的密切政治经济关系,国际社会对中国在达尔富尔问题上可以发挥的作用存在着非理性的过高期望,以为单凭中国之力就可影响苏丹政府的政策。而有关达尔富尔问题的各种争议也对中国长期以来坚持的"不干涉内政"原则构成了挑战。本文认为,"不干涉内政"不应当被解读成不愿承担"保护的责任"。事实上,中国在达尔富尔问题上的政策近年来已表现出越来越多的灵活性。考虑到达尔富尔问题的复杂性和目前苏丹南北关系的脆弱性,中国政府所倡导和推动的"接触方法"要比"制裁动议"对于维护苏丹的稳定与和平更具有建设性。  相似文献   

20.
目前中国的军事政策旨在保障实现国家发展战略,使中国在21世纪中期成为强国,在亚太地区具有优势地位,在政治影响力上、在经济和军事实力上与世界其他大国平起平坐。要实现这一战略目标就必须加强综合国力,主要因素是国内政治稳定、经济快速而持续地发展,提升科技发展水平,寻找和开发自然资源和保障获得世界原料和能源。中国认为,目前国际军事安全形势的特点是:各种错综复杂的趋势在继续发展,其中比较突出的是争取多极化世界的运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